吳三桂死後,吳家後代被趕盡殺絕,但有一支後裔跟陳圓圓逃跑了

2021-01-08 指點江山

公元1664年,紫禁城的龍椅上坐過三位皇帝:一為朱由檢,二為愛新覺羅·福臨,三為李自成。這一年,有過三個年號,一為明崇禎,二為清順治,三為大順永昌。

這可真箇多事之秋。

這一年,除開前三個,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叫吳三桂,做得最出名的一件事情不是背叛李自成,也不是反清復明,而是衝冠一怒為紅顏。

吳三桂是名將之後,在他十六七歲還是個翩翩少年的時候,他就考中了武進士,從此,開始了他為期一生的上馬定乾坤的生涯。自古忠孝難兩全,可是,吳三桂完美地在忠與孝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崇禎三年,皇太極第一次率領韃靼的鐵騎入關,吳三桂之父責無旁貸地率軍抗敵,卻被清軍圍困。這時候,吳三桂帥部將不只救父於危難之中,更擊退了八旗軍隊,雖然自己受了傷。由於顯赫的家世和自身不俗的才能,崇禎五年,剛剛邁入弱冠之年的吳三桂被封為了遊擊將軍。

李自成起義之時,多疑的崇禎皇帝已經凌遲了袁崇煥,猜忌武將,文臣們更是命運困於黨爭。不過,吳三桂是個例外,崇禎十二年,吳三桂加官進爵,他自己也甚念皇恩,為朝廷殫精竭慮。在松山會戰中,吳三桂配合主將洪承疇,身先士卒,大大提振了士氣。

洪承疇是吳三桂的老師,於是,他就上表誇讚吳三桂。哪知道,吳三桂是個不經誇的,剛被誇完就掉鏈子。在後來的一次決戰中,他一看打不過,就丟下自己的領導兼老師跑了。這一跑可是給了清軍可乘之機啊。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崇禎並沒有問罪於吳三桂,由此亦可見皇恩浩蕩。其實,崇禎是不敢處罰吳三桂。現在,除了「吳家軍」,沒人能擋得住滿清韃靼。所以,要先想辦法籠絡他,哄著他先把自己的江山保住了。只要留得青山在,還怕沒柴燒嗎?

崇禎帝下令「勤王」,結果,朝廷內外根本沒人搭理他,也就只有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靠得住了。為了讓他安安心心地來,崇禎甚至給他封了個「平西伯」。吳三桂倒沒推脫就來了,不過,從寧遠到山海關的一百二十公裡路,他整整走了八天。

這條路,當年袁崇煥也走過,不過一晝夜便回。其實,勤王的軍隊還沒到北京城,崇禎皇帝就自縊了。吳三桂一看王都沒了我還勤誰去,所以,就立馬調轉馬頭回了他的山海關。明朝講究「忠臣孝子」,所以,人人都敬重史可法那樣的人。

之後,面對李自成的招降,吳三桂是這樣說的:「現在國都淪陷了,皇上駕崩了,我深受國恩才得以封侯拜將,我應該以死報國才對呀。」可是,他又故作姿態地問手下:「不過,要是沒了你們,我可就啥都不是了。現在,李自成派人來了,我們該怎麼辦。」

手下人能說什麼,不過是說「為將軍馬首是瞻」之類的話罷了。結果,吳三桂話鋒一轉:「那這可是你們說的,那我就投降了。」怪不得他深得崇禎皇帝信任,這句話說得跟他那句「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也」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雖然,吳三桂降了李自成,但是,他還是為崇禎皇帝舉哀三日。本來,他可以成為李自成手下的一員猛將,可是,此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搶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這一下吳三桂可忍不了了,如果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那自己還能幹點兒什麼?

為了一個女人,吳三桂翻臉不認人,開始巴結起了滿清攝政王多爾袞。

他在給多爾袞的信中說:「你就看在我亡國孤臣可憐的份兒上,出兵幫幫我,幫我報仇吧。」與清軍結盟之後,吳三桂不惜以落髮易服為代價,做起了多爾袞手下的一員大將。幸好,最終他完成了心願,終於與陳圓圓團聚了。

康熙皇帝親政之後,處置了鰲拜,接著就是削藩。這一下,吳三桂可就為難了,不撤吧,朝廷覺得我有反心,撤了吧,那自己活著可就沒啥意思了。於是,他又打起了「反清復明」的旗號,起兵造反。當年為了一個女人是如何卑躬屈膝有求於人的,今天突然又都拋到腦後去了。

康熙二十年,年輕的康熙皇帝還是完成了平三藩的大任。之後,清廷關於吳氏家族斬盡殺絕的聖旨通令全國,不只吳三桂自己性命不保,就連他的子孫後代也沒能倖免於難。

反清前夕,吳三桂曾派密使到京,準備接回兒子。不料,吳應熊不肯回昆明,並把康熙將提前削藩之策通告吳三桂,還讓使者將大兒子吳世璠秘密帶出京。故而,吳應熊和次子吳世琳均被康熙誅殺,吳世璠在吳三桂死後繼位,後兵敗身亡。這一次,他付出的代價未免大了一些。

為了一個女人,吳三桂背主叛上,同樣,也是為了一個女人,李自成痛失良將。究竟是誰損失大一些,又究竟誰才是罪魁禍首?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是陳圓圓。要怪就怪吳三桂反覆無常,自作聰明。可以說,人最重要的,還是要從一而終,無論是感情,還是事業。

但是,好在吳三桂最終還有一支血脈保存了下來,他的另一兒子吳應麒。

相傳,吳三桂敗亡前夕,吳氏家族自知大勢已去,但是,唯恐兵敗後自家遭受滅門之災,所以,為保佑吳氏一脈香火,吳應麒改換了名字,然後,他帶上了侄子和陳圓圓一起,潛身於比雲南更為偏僻閉塞的龍鰲裡來避難求生。現今,這裡還流傳著他們發傳說。

參考資料:

『《東華錄》、《清史稿》、《吳三桂的後代》』

相關焦點

  • 吳三桂死後,陳圓圓帶了一支後代隱姓埋名,現今已有後裔一千多人
    田宏遇在一邊可是看得真切,吳三桂的眼神始終就沒離開一人。  當然,田宏遇是有安排的,領唱的就是陳圓圓。陳圓圓就是憑著她的清亮唱腔,在青樓站穩了腳,就見圓圓身著素衫,略施粉黛,邊歌邊舞,歌聲悠揚婉轉,舞姿輕盈優美,盡顯了江南女子的柔情。
  • 吳三桂死後,他的嬌妻陳圓圓去哪了?專家:你看墓碑上的「聶」字!
    在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自古紅顏多薄命」,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除了王昭君結局好點其他三人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曲折命運,比如說楊玉環明明是傾世皇妃卻被逼得在馬嵬驛自縊,西施有「沉魚」之美譽卻當作棋子流落吳國,勾踐滅吳後不知所終,貂蟬在呂布死後也不知所終了。
  • 一代名妓陳圓圓下落之謎破解 吳家後人將她當做老祖宗供奉
    陳圓圓也曾與冒襄有過一段情感糾葛,二人海誓山盟,私定終身,後冒襄因故失約,陳圓圓被明思宗妃子田氏的父親田畹帶到了北京。崇禎末年,田畹鎖擄陳圓圓進獻皇帝,明思宗內外交困,無暇顧及男女之事,陳圓圓輾轉成了明朝總兵吳三桂的愛妾。李自成攻破北京城,部將劉忠敏將陳圓圓擄走,原本打算投降農民軍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
  • 衝冠一怒為紅顏,至今陳圓圓的陵墓依舊由吳家後人守護
    從小美貌的她成為別人眼中的貴人,但出生不好的她被賣到煙花場所,憑藉相貌和戲曲藝術成為當時有名的美人,得到很多人物的欣賞和追求,在動蕩的王朝中經歷過很多磨難,最終跟隨吳三桂歷史揚名,她的墓園已經成為現在的旅遊景點。
  • 吳三桂與陳圓圓:最好的愛,有時不是相知,而是給足信任和自由
    田畹尋得陳圓圓後,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佔為己有。陳圓圓其實是個外交能手。為了報恩,讓田畹送自己獻媚皇帝,之後為報平安,又去討好吳三桂。到李自成兵敗,圓圓尚能完身回到吳三桂身邊,她周旋於三大歷史人物之間,手段何等機智。吳三桂這一生,被後人冠上「漢奸」「國賊」等名,他為人之反覆與背叛被人加以譴責。他反明降清,後又反清自立,反反覆覆,讓他在歷史上也掛上一名。
  • 陳圓圓香消玉殞到底隕落何方?皈依思州天庵寺,葬於馬家寨獅子山
    明末清初名將吳三桂愛妾的陳圓圓,原籍蘇州,圓圓姑娘姓陳名沅,字畹芬,能詩能畫,能善彈琴,因遭亂流落,為玉峰歌伎,豔幟高張,纏頭價重。一日,陳沅豔名被崇禎寵妃父親田畹所聞,便千金購豔,充入下陳,遂改名圓圓。吳三桂入京師時,曾與她有一面之緣,彼此企慕。後來,吳三桂便劫娶了她。
  • 歷史上的陳圓圓到底長什麼樣子?這些珍貴畫像給出了答案
    提到陳圓圓,想必大家都能想到這是一個美女,那麼陳圓圓到底長什麼樣子呢?在《鹿鼎記》中,她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美女,在韋小寶第一次看到她的時候,腦袋一片空白,茶碗都打碎在地,還說什麼西施,什麼楊貴妃,都沒你有還看。你可真的仙女下凡。這樣的美貌,吳三桂為了你像大清投降也掛不得了。
  • 陳圓圓絕世美人,卻不受崇禎皇帝待見,無情將美人拒之門外
    ——《影梅庵憶語》陳圓圓從小身世悽涼,母親很早就去世了陳圓圓是在自己的姨媽家長大的,原本她也不姓陳是跟了姨媽生活才改了姨夫的姓氏,陳圓圓小的時候是非常的聰明,而且樣貌也是十分的出眾,因為姨夫貪財將年幼的陳圓圓賣到了戲園子,陳圓圓在蘇州梨園也是色藝雙絕的名伶。
  • 歷史上陳圓圓被貼上紅顏禍水的標籤,真實原因竟是這樣的!
    大家都知道陳圓圓是一代絕世美女。可紅顏最終難逃薄命,況且是陳圓圓這樣的絕世妖姬,這樣傾盡了天下的美人更加難逃,不過陳圓圓在歷史上被貼上紅顏禍水的標籤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這可不是憑空出現的。相傳,陳圓圓自年幼時就失去了父母,從小就被養母一手帶大,就連她的姓氏也隨養母姓陳。
  • 歷史上色藝雙絕且又冰雪聰穎的美女不多,但陳圓圓就是其中一個
    吳襄見兒子這樣說有道理,就讓吳三桂多多練習弓馬,學習戰術。吳三桂很快就受了重任,朝廷任命他在寧遠鎮做領兵的將軍,屢獲軍功。吳三桂進京入朝拜見皇上,他的名聲在京城已經是婦孺皆知,權貴都以結交他為榮。(二)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出身於貨郎之家,母親早亡,育於姨夫家,從姨父的姓「陳」。冰雪聰明的陳圓圓很快學會了縫紉、刺繡等女紅。
  • 大明、大清、大順三選一,吳三桂為什麼選擇降清?
    此後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但最終在吳三桂降清之後塵埃落定,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起碼在李自成攻佔京師之前,吳三桂仍然是忠於大明的。畢竟在這個時候,除了大明朝誰都不可能給予其每年數百萬兩白銀的遼餉,誰都不可能允許他控制遼東大片的土地和百姓。不客氣地說,此刻的吳三桂即使有野心,也十分有限,他的人生目標頂多像舅舅祖大壽那樣當個有錢的軍閥,如果再長遠一點的話,成為第二個李成梁,雄霸遼東。
  • 從吳三桂的六個選擇談創業:沒有原則的人或企業,勢必走不遠
    對時年僅33歲的吳而言,方面軍司令員加封「平西伯」,無疑是極高榮譽;第二,令吳三桂率關寧地區精銳野戰軍入關,進京「勤王」。吳三桂如何抉擇?A:接受命令,進京勤王。但吳三桂很清楚,北京局勢危在旦夕,儘管他擁有一支精銳野戰軍,但當時李自成勢頭更盛,去北京大概率會被李團滅。B:拒不受命,留守關寧。
  • 《盜墓筆記》中身為老九門之一的吳家,欺騙了多少讀者?
    也就是吳家最少是從清朝傳下來的家族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事情,汪藏海在歷史上的原型是姓吳的,而盜墓筆記的主人公也是姓吳的這裡邊有沒有啥聯繫,吳家會不會是汪藏海的後人。或者說是汪家的一個分支,一個專門負責讀取長生秘密的信息部族從後邊的沙海中可以看出來,為什麼只有吳家的人可以讀取費洛蒙,包括後來接觸了吳邪後的黎簇,是不是吳家掌握了什麼技法?吳老狗一家人當年去盜血屍墓,真的是去盜墓嗎?盜墓有一家子全去的嗎?盜墓的帶的永遠是自己的手下。
  • 吳三桂設計拿下山海關,但擺在他面前只有三條路,哪一條都不好走
    他又想起了陳圓圓,想起了陳圓圓臨別時說的話:「誰叫你做了將軍……去吧……妾會想你……等你早回來一時間,國恨家仇,一起湧上心頭,他想堂堂的大明江山,卻讓闖賊橫行無忌,至使吳族遭此災禍。他感到蒙受了巨大的恥辱,恨不得立刻縱馬馳驅沙場,殺盡大順軍隊,奪回城池,光復大明江山。到第二天的丑時,大軍已趕到了離山海關只有一驃子路程的黑虎嶺。
  • 《鹿鼎記》陳近南威武,鰲拜好可愛,吳三桂真是為情所困
    江湖傳說「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身為帶頭大哥,他的氣質應該有大帝之姿,而這不僅僅是面部表情,可以隨便演繹出來的,這股王者氣息,應由內而外,自然散發而出才行。新版《鹿鼎記》總舵主這麼給力,男主張一山又是傳說中的演技派,演繹出了《餘罪》和《家有兒女》等經典佳作,為何新劇還會如此眾說紛紜呢?
  • 吳三桂的低調軍師,3條妙計安天下,若非康熙運氣好,清朝早滅了
    公元1673年,吳三桂以迅雷之勢發動叛亂,席捲雲貴,殺了康熙一個措手不及。這場歷經8年的「三藩之亂」,成為康熙時期規模最大的內亂。在刀槍劍影中,有許多名將和謀士因此而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