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熊嘎婆》將拍動畫片(圖)

2021-01-08 搜狐網
    昨日,高新區,意動影像製作公司的辦公室裡擺放著很多動漫玩具,以此來激發工作人員的創作靈感

  本報記者 萬難 攝

  本報訊(記者 林克勇)「希望在外地工作的重慶動漫人才都能回渝發展。」近日,重慶意動影像製作公司總經理侯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該公司正在籌劃《數字老重慶》、《熊嘎婆》、《生肖總動員》三部動畫片,但是,動漫人才的匱乏已成為一大難題。據估計,當前我市動漫人才每年缺口在1000人以上。

  擁有1.5萬個原創卡通形象

  侯明早年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1997年重慶直轄後,毅然攜妻子一起回老家創業。他憑藉創作的《3d室內設計大全》攬到了第一桶金———40萬元的版稅。

  1998年,侯明成立了意動影像製作公司,主要從事圖形圖像、軟體圖書、卡通漫畫圖書、卡通形象版權交易和出版等,同時致力於推動重慶電腦圖形和卡通動漫發展。「我們已擁有15000多個原創卡通動漫形象,是目前國內擁有原創卡通形象最多的公司。」侯明表示。

  動漫產業需打造隱性明星

  「動漫產業需要打造出文化的隱性明星。」侯明認為,卡通、動畫片本身並不值錢,關鍵的是要挖掘其品牌價值。像米老鼠、唐老鴨等著名的卡通人物,一旦形成品牌後,它就擁有了永久的魅力和市場價值。

  意動影像已開始邁入動畫片開發製作領域。目前,該公司的三部長篇動畫片已完成前期策劃和樣片製作,預計年底前將正式製作,這三部動畫片均具有濃鬱的中國文化特色。

  讓《熊嘎婆》成為動畫品牌

  「我們要讓熊嘎婆這一民間傳說成為動畫片中的品牌。」據了解,《熊嘎婆》是根據西南地區的民間傳說改編而成,劇中的熊嘎婆和麻老虎是民間傳說中的虛構人物。意動影像將拓展其人物性格,賦予更具童話色彩的時空背景,增添更多角色。「目前,中央電視臺已有播發《熊嘎婆》的意向。」侯明表示,《熊嘎婆》將是國內電視劇版的動畫片中最出色的。

  動漫產業應避免重複建設

  侯明認為,在發展動漫產業的過程中應避免重複建設,應整合資金、人力、財力等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合力。當然,動漫產業的發展需要資金作支持。據介紹,製作一部動畫片如果沒有500萬元的投資根本不可能開工,這麼多的錢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我不贊成動漫產業發展過於市場化。」侯明坦言,做動漫需要有一份熱情和執著,只有有理想的人才能真正做好它。

相關焦點

  • 「熊嘎婆」變身卡通對付「麻老虎」(圖)
    重慶意動影像將本土民間故事改成動畫片搬上螢屏,明年播出每分鐘劇情花2萬元  7月20日,南方花園意動影像製作室,員工在進行動畫製作。記者徐元賓攝  關注重慶民營文化企業發展  「『熊嘎婆』來了!」重慶本土民間故事裡的角色「熊嘎婆」和「麻老虎」明年將出現在電視螢屏上,以卡通動畫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昨日,記者從重慶最大的動漫公司——意動影像公司獲悉,由其投資500萬巨資製作的動畫片《熊嘎婆》雖然剛完成劇本創作,但已經被央視和重慶電視臺看中,明年將在全國播出。
  • 動漫大師要把熊嘎婆搬上屏幕
    他說:「我要去上海拜訪幾位重慶籍的動漫高手,希望他們回到家鄉共同創意《熊嘎婆》故事,共同開創重慶動漫新天地。」  辦「夫妻店」創業  侯明是我國首批從事數字動漫的人士之一,早年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他是和妻子開「夫妻店」創業的。  在QQ上,侯明告訴記者:「1996年,我剛好從北京到山西一家廣告公司培訓電腦人員。
  • 東方小紅帽的故事:來自重慶的熊嘎婆是你的童年陰影嗎?
    相信不少重慶人在小的時候都聽到過大人講「熊嘎婆」的故事,回想那個時候是不是一想到熊嘎婆晚上就會睡不著覺。在老一代重慶人的印象裡除了早年街邊小攤上販賣的連環畫以外,再沒有在其他地方看到過熊嘎婆的具體形象。熊嘎婆是流傳於西南地區帶有幾分恐怖色彩的虛構人物,在民間關於熊嘎婆的故事就有許多個版本,一旦家裡的小孩哭鬧,大人們就會變換著講述熊嘎婆的故事,已達到嚇得小孩子不敢再哭鬧的地步。
  • 廣西原創民間傳說動畫片《大戰人熊婆》31日首播
    嘉賓們啟動廣西原創民間傳說動畫片《大戰人熊婆》首播儀式。廣西新聞網記者 鄧昶攝廣西新聞網記者 鄧昶攝  廣西新聞網南寧5月31日訊(記者鄧昶)5月31日下午,由廣西電視臺出品的本土原創《少數民族民間故事動畫系列片》之《大戰人熊婆》的首播儀式在廣西電視臺隆重舉行。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區廣播電影電視局、區文化廳、區關心下一代委員會、團區委等單位嘉賓和動畫片主創團隊、媒體記者等近百人參加了首播儀式。
  • 陝皮影戲將拍動畫片《老夫子》作者任導演編劇
    蔡志忠 作為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現場,《老夫子》作者、漫畫大師蔡志忠還與西安五洲文化傳播公司籤訂合作協議,成立西安月亮皮影動畫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動漫皮影戲,讓皮影能以現代動畫片的形式走進千家萬戶之中。
  • "巴渝萌獸"手繪漫畫走紅 本土動物講重慶方言(圖)
    人氣季軍:咕嚕熊 代表方言:熊嘎婆  「喜歡扮成老婆婆的樣子嚇唬小孩子,喜歡吃小孩子的腳趾頭,小孩子不聽話就會招來熊嘎婆。」——萌獸傳說  「熊嘎婆」在「巴渝萌獸」中,化身為一個戴頭巾的熊奶奶,和故事比起來,少了一份兇惡,多了一份可愛。
  • 動畫片《有巢氏傳奇》將播|有巢氏傳奇|國漫|動漫|巢湖
    本報訊 10月13日,記者從巢湖市有巢氏文化研究中心獲悉,以巢湖流域世代相傳的「有巢氏」的故事傳說為創作素材的31集國漫動畫片《有巢氏傳奇》將於10月16日在安徽省農業·科教頻道七彩劇場播放。這是我國首部以有巢氏為題材的國漫動畫片。
  • 馬年品讀馬文化 民間傳說有趣
    原標題:馬年品讀馬文化 民間傳說有趣  荊 墨   即將步入馬年,特推薦一些與馬文化有關的書籍,在閱讀的同時,讓我們一起感受馬的神秘與有趣。   神秘傳奇的馬生肖生肖馬有什麼樣的文化內涵呢?舒大豐主編的《解讀生肖文化·午馬》,是一本解讀生肖馬文化的書。
  • 古代民間:秦瓊、敬德門神傳說
    04 21:34:40 來源: 華樂雨辰 舉報   秦瓊敬德門神是流傳於陝西省鹹陽市的傳統民間傳說故事
  • 有些民間故事說不定哪會兒就消失了
    原標題:有些民間故事說不定哪會兒就消失了 今年的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讓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從6月中旬開始,如何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活下去」成為大家探討的熱點話題。其中很多業內人士將目光聚焦到了民間故事的「精氣神」上。
  • 《魔王》:德國版「熊嘎婆」,藝術歌曲經典之作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也特別害怕的中國故事——「熊嘎婆」。試想,要是有人把「熊嘎婆」寫成一首歌,也是一件挺有趣的事。
  • 《海洋之歌》神話與民間傳說解讀
    時光網特稿 在8月12日登陸內地銀幕的手繪動畫《海洋之歌》中,導演兼編劇湯姆·摩爾借用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中的角色和主題,講述了一個現代童話。神話和民間傳說口口相傳,每個講述者對這些古老故事都有他自己的詮釋。
  • 有關中秋的民間傳說
    月餅的前世今生    嫦娥奔月——民間關於嫦娥奔月的傳說有很多版本有傳說是嫦娥因不知詳情而全服下;有人說嫦娥是好奇偷食;也有人說嫦娥是故意盜之;一種悲傷的說法是后羿冷落嫦娥,嫦娥傷心而去;還有的傳說是,后羿的部下蓬蒙趁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時手持寶劍闖入後院,威逼嫦娥交出寶物,嫦娥危急中將寶物吞下……服下仙藥的嫦娥身子漸漸飄離地面,抬頭望見皎潔的月光,決定向那輪圓月飛去。
  • 春節的傳說40字50字簡短版 10個春節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
    春節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春節也有很多民間傳說,那麼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呢?小編整理了春節相關的神話故事,感興趣的往下看吧。傳說,宋朝時,民間認為宰相蔡京十分富有,就說他是財神降生,又因其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就將蔡京作為財神爺祭拜。後來蔡京倒了,民間就換了財神,宋朝國姓為趙,百姓就給財神起名為「趙玄壇」,然後加以敬拜。  春節傳說二:臘八粥的故事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這是北方過年的歌謠,開始就是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 傳說可能是真的?印度一老虎保護區首次拍到黑豹,此前只是傳說
    圖:遊客拍到的黑豹(視頻截圖,不是特別清晰) 由於遊客距離這隻黑豹有一段距離不過,儘管如此,潘奇老虎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依然十分興奮——這是首次有人在該保護區拍到黑豹。上百年來一直都有關於黑豹出沒的傳說,由於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所以當地的民眾也僅把它當成傳說。
  • 找童年:90後放學必看的幾部國產動畫片!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這一部動畫片,90後的小夥伴應該不陌生吧,小時候還在想為什麼小頭爸爸的頭那麼小,卻生了一個頭那麼大的兒子,長大後就知道了,原來大頭兒子是遺傳了他的圍裙媽媽,小時候還因為大頭兒子這部動畫片,編了一句順口溜「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大頭」。《小鯉魚歷險記》《小鯉魚歷險記》取材於「鯉魚跳龍門」這個古老的民間傳說。
  • 民間歷史傳說的十大祥瑞神獸
    中國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瑞獸降福人間的故事,每個瑞獸都曾經給人間帶來吉祥。其中許多的瑞獸都被百姓作為圖騰崇拜,甚至請入正堂供奉。那麼都有哪些瑞獸被民間崇拜呢,泰益豐周易會館小編在此給大家整理十個供各位參考。一、白虎白虎為四靈之一,也是民間的神獸,民間認為白虎出動一切邪靈都會躲避。
  • 評論:動畫片不能忽略價值觀(圖)
    明明媽媽跟記者聊天時,常常會擔憂地表示:「現在的動畫片太暴力,有不少打打殺殺的鏡頭,孩子卻喜歡照著模仿。很多家長跟我有同樣的擔心,怕孩子受一些有暴力傾向的動畫片影響,變得粗暴、不可理喻。」  著名作家、出版人彭匈對動畫片存在暴力、粗俗現象早有關注,且心存擔憂。
  • 民間故事:羅浮山跳魚石的傳說
    #中國民間故事原來,這石名源於一個傳說。春夏之交,羅浮諸溪中魚類大多逆流而上,唐宋之時又以鯉魚為多。至跳魚石附近,因山石擋道,魚兒只有跳起過石,才能遊到上遊的石峽中產卵繁衍後代。為此,在春夏之間,站在跳魚石旁,不時就可以看到魚兒逆水而躍溪流,奮力向前的壯觀場面。鯉魚一躍龍門而化龍的傳說早已有之。可這裡的魚躍奇觀又與羅浮仙境結下不解之緣。
  • 成武民間故事:高堌堆的傳說
    成武縣白浮圖西南,有一小莊,莊東頭有一座高高的大土堌堆。關於這個堌堆的來歷還有段神話傳說呢。據說,很早以前,成武縣白浮圖一帶莊子很稠,不用說,人也很多。有一年五月裡,剛收完麥,就下了大雨。甭提莊稼人心裡有多高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