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榆林一位網友拍攝的一段視頻引發熱議。,視頻內容為:榆林市榆林大道中段,一輛貼有「公務用車」標誌、車牌為陝K·XF836的大眾小轎車正在行駛中,一隻寵物小狗頭部探出車窗外「兜風」。經榆林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初步調查,這輛小轎車為佳縣當地的公務用車。目前佳縣紀委已就此展開調查。(7月23日華商報)
一輛公務車,副駕窗位探頭出一隻狗頭——想破腦袋的良善民眾,估計也很難從合情合理、合規合法的邏輯上幫其自圓其說。
有視頻有真相,有GPS有溯源,媒體輿論一經曝光、地方紀檢部門一旦介入,前因後果相信定會有個靠譜的說明。寵物狗坐公務車「兜風」,這派頭確實叫人瞠目。公務車是幹嘛的?財政買單辦公用的。因此,副駕的位置一般是公職人員,斷不該「一隻狗頭出窗來」。寵物狗非要在副駕位置「兜風」,要麼是狗主人對其格外寵愛,要麼是小狗暈車人性關懷。但真正的問題是,它憑什麼登上公務車、這傢伙跟公務沾邊兒嗎?
要論證寵物狗和辦公之間的正當關係,眼下來看難度還不小。因為從常識來說,沒有哪個制度破例讓公職人員隨身帶寵物當做「辦公標配」。再說,即便小概率的寵物坐車是萬不得已,可這公務車又不是私家車,汙染車內環境咋辦?再說,如此探頭探腦地讓寵物在公車車窗外招搖過市,群眾會怎麼想、市民會怎麼看?更叫人心存疑慮的是:公車監督這麼多年過去,寵物搭車連瓜田李下都無須避嫌了嗎?那麼,司機為什麼沒有匿名舉報、「乘客」為何膽大包天?
2014年始,全國範圍的公車改革啟動。回頭來看,這些年,各地在改革的議題中,紛紛主動自覺加大了監督的戲碼。比如近日,北京市公車改革辦向媒體披露,為了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北京全市8萬餘輛公務用車全部統一車窗標識,年內公務用車將全部安裝北鬥定位終端,非工作時段用車將自動報警。市民撥打「12345」舉報的違規用車線索將直接轉到紀檢監察部門。應該說這些舉措都很有創意、執行下來也很有效果,不過,離「透明廚房」般明廚亮灶敞開給市民看的終極監督,還有不近的距離。
這些年,「車輪上的腐敗」收斂了不少,公車改革也為地方財政省下不少。只是,公車私用等頑疾手到病除的理想,仍有待穩打穩紮照進現實。在這個問題上,除了繼續削減公車數量、貨幣購買服務等路徑選擇之外,恐怕還要在公共監督上細化技術和程序:比如從制度安排上強化司機監督責任,比如像網約車一樣在公務車內安裝網際網路視頻監控等。只有真正讓公務車最大化晾曬在陽光之下,私用的惡習才能遏止、濫用的慣性才會終結。
一隻坐上公務車的寵物狗,對於瓶頸期的公車改革來說,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友情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