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性氣胸是由於氣管支氣管或肺損傷等處形成單向活瓣,吸氣時胸膜腔內壓降低,活瓣開放,氣體進入;呼氣時胸膜腔內壓升高,活瓣關閉,氣體不能排出,導致胸膜腔壓力高於大氣壓,又稱為高壓性氣胸。
圍術期張力性氣胸病情緊急,嚴重呼吸窘迫、缺氧,給氧無法緩解,最後導致休克、循環衰竭、昏迷甚至死亡。其病死率極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首先,我們對原因進行分析:
1.患者因素:
①肺部疾病,如患者術前已有肺炎、肺結核、肺氣腫、肺大皰、肺部損傷等;
②胸壁、胸廓、胸膜腔疾病,如患者胸壁畸形、胸膜有炎症、粘連等。
2.手術操作因素:
頸胸部手術,如氣管造口、甲狀腺切除術、食管手術、胸廓成形術等。
3.麻醉操作因素:
①臂叢神經阻滯,多發生在鎖骨上阻滯法;當行肌間溝阻滯法時,定位偏低也會出現肺部的損傷;
②高位硬膜外麻醉時穿刺針偏向一側未能及時發現而刺破胸膜腔和肺;
③機械通氣時,未根據患者病情和需要及時正確調整呼吸機的各項參數;
④中心靜脈穿刺因操作不當,尤其是在進行鎖骨下靜脈穿刺時容易發生氣胸;
⑤心肺復甦胸外心臟按壓用力過大致肋骨和(或)胸骨骨折,刺破胸膜和(或)肺使大量氣體進入胸膜腔形成張力性氣胸。
那麼,圍麻醉期突發張力性氣胸,我們應採取哪些應對策略呢?
張力性氣胸是能迅速致死的危重急症,圍術期一旦發生,其病情危重,因而必須及時發現準確診斷。據相關報導,經緊急處理的張力性氣胸病死率為7%,而延遲30分鐘至8小時則達到31%。因而,緊急正確處理是其治療關鍵。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可以採取的應對策略:
1.張力性氣胸的急救處理是立即排氣,降低胸膜腔內壓力。
在危急狀況下,立即用一粗針頭在傷側第2肋間鎖骨中線處刺破胸膜腔,有氣體噴射出,即能收到排氣減壓效果,並外接單向活瓣裝置。在轉送患者過程中或緊急情況下,可在針柄處外接剪有小口的塑膠袋、氣球等,可起活瓣作用,即在吸氣時能張開裂口排氣,呼氣時閉合,防止空氣進入胸腔;或用一長橡膠管或塑料管一端連接插入針的接頭,另端放在無菌水封瓶水面下,以保持持續排氣。
2.張力性氣胸的正規處理是在積氣最高部位放置胸膜腔引流管(通常是在鎖骨中線第2肋間處),連接水封瓶。
有時尚需用負壓吸引裝置,以利排淨氣體,促使肺膨脹。同時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經閉式引流後,一般肺小裂口多可在3~ 7日內閉合。待漏氣停止24小時後,經X線檢查證實肺已膨脹,方可拔除插管。長時間漏氣者,應進行剖胸探查修補術。如胸膜腔插管後,漏氣仍嚴重,患者呼吸困難未見好轉,往往提示肺、支氣管的裂傷較大或斷裂,應及早剖胸探查修補裂口,或做肺段、肺葉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