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家鄉慶陽的土城,地道

2021-01-15 北國文苑

南鄭村,一個無名卻古老的村子,隸屬於寧縣中村鎮鄧家大隊。尾隨於早勝塬的西端,遙望在馬連河的東岸。

在慶陽這片黃土地上,大多數村子都曾有過一座用土夯成的古老土城,但是並不是每個村子都會有的,畢竟在古代,修建一座土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修建一座土城不容易,我們南鄭村卻有兩座土城,這不是說我們南鄭村多麼有實力,而是說我們村子歷史悠久,曾經有過過去的輝煌燦爛。

其中一座叫「舊城」,不知修建於何年何代,據說歷史相當久遠。一座叫「新城」,我們俗稱「城裡頭」,據老一輩人講,它大約建於清朝中後期之間。

「舊城」在我記事起就幾乎看不見了,只留一點土城牆和一個土門。

據父輩們講,「舊城」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還保持著比較完整的狀貌,除少部分城牆坍塌外,其餘的城牆還保存得比較完整。它三面臨溝,城牆高大,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據爺輩們人講,「舊城」在過去,城中心還有一個天然的小泉子,這在早勝塬一帶是不多見的。其他古城一旦遭遇土匪圍困,取水就成了問題,連大名鼎鼎的大戶曹家村古城也要出城下溝取水。只不過在後來,這個泉子枯竭了。

據父輩們講,這個土城毀於「大躍進」時期,在那個瘋狂的年代,被一钁頭一钁頭挖掉,一架子車一架子車拉走,當作肥料,上在南鄭村的田地裡了。

「舊城」在我的記憶中大多是傳說,「新城城裡頭」我卻是很熟悉的。

這是一座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的土城,面積究竟有多大,因為沒有丈量過,誰也說不準,估計大約有二三十畝地大吧。

城裡面住著十幾戶人家,大部分是地坑式窯洞,只有「老校長」一家住著瓦房。

早勝塬的土城大多建在溝邊,依據險要的地勢,也省工省料,而我們村的「新城」,雖離溝邊不遠,卻建在離溝邊幾百米遠的平坦地裡,這裡四面平坦開闊,城牆高約五六米,在城牆四周挖有很深很寬的護城城壕。如果從城壕低端到城牆頂部,那就有十幾米高了。

城牆全是用土捶打而成的,據我估計,這種城牆修建就像我們寧縣人的「打牆」。寧縣人「打牆」是在平地裡處理好地基之後,用十幾根椽做模具,中間填上土,用專用的錘子,反覆捶打,一層一層打上去的,下面寬,上面窄。

這種城牆高五六米,頂端寬一兩米,走在上面很平坦,就像一條小路一樣,下面我沒有辦法測量,估計最少也有五六米寬。

像這麼巨大的城牆,肯定不能像「打牆」一樣,簡單地往上打了,模具我估計得用巨大的木板,土裡面還得摻上白灰,麥草,等東西,以增加土的強度和黏性。

只可惜,這個保存較完整地「新城」至今也消失不見了,前多年,村上把廢舊的莊基地,連同「舊城」「新城」全部推平,改造成了田地。

我每次回到家鄉,看著這成片田地,不知是喜還是悲,生活過的地方不見了,歷史的見證,土城不見了。

有誰知道,那兩座土城,曾經給過我多少歡聲和笑語啊!我們七八歲,十幾歲的時候,經常在「舊城」溝裡滾爬摸打,打「胡巨」仗、玩彈弓。在「新城城裡頭」玩「貓狐逮」,鑽地道等。

其中鑽地道,給我印象最深刻,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那個地道從「城裡頭」一位大大家裡,一直通到城壕西邊的羅家大家裡。至於這個地道是什麼時候打的,我卻從未問過人。

我十幾歲的時候,「城裡頭」好多住窯洞的人家,都搬到自家地裡蓋的磚瓦房裡去了,這裡就被荒廢了,荒廢了之後,就變成了我們小孩子的遊樂場,鑽地道,就成了一件快樂的事。

但是鑽了好多次,都沒有成功,半途而廢。因為那時候沒有手電,做一個火把也做不起。

後來家家條件都好點了,有了手電,也做得起火把,就一次次地鑽到頭了。

記得第一次拿著手電,火把,和幾個小夥伴鑽了進去,走了不遠,有塌方,有一口枯井,旁邊還有小洞,岔洞都不深,走到大約中間的時候,有嚴重的塌方,前幾次都是從這裡退回去的。

爬過塌方的地方,其他的地方還比較完好,偶爾有塌方,也不嚴重。

鑽出去之後,就在城壕西邊羅家大的一個放柴草的舊窯洞裡,因為羅家大家裡還住著人,一般不敢輕易出去,大多時候就原路返回了。

這一切就像在昨天,可是屈指一數,二十多年過去了。

這就是我的故鄉,記憶中的故鄉,別了,我的童年,我的古城,我的地洞,以後再也見不到你了,但是我會永遠把你記在心裡,直到永遠!

文|鄭鎖剛

相關焦點

  • 土城記憶丨3省4市媒體赤水行實錄㊱
    土城記憶丨3省4市媒體赤水行實錄㊱ 2020-09-05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慶陽盤克古鎮9000年人祖民俗文化記憶
    慶陽先民演繹了天宮白馬天神看到民間發生水患,便偷了天帝寶物息壤,私自下凡治水救民的神話故事,即《山海經》「鯀竊息壤」的記載。慶陽西南部民俗中多尊白馬鯀為白馬天神,東北部多尊白馬鯀為無量祖師,西峰南佐村和鎮原縣城等地,都有白馬天神廟或稱白龍廟。
  • 慶陽新簡介「出爐」#慶陽
    以香包繡制、隴東剪紙、道情皮影、嗩吶藝術、窯洞營造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千百年來慶陽人在田間炕頭的空間裡、在爬坡下崖的勞作中、在低吟淺唱的談笑間,用最生活化的構思、最原生態的手段、最理想化的表達,創造並傳承給後人最獨特、最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最鮮活、最生動的文化記憶。  近年來,通過「全面普查、深入挖掘、科學規劃、傳承發展」等一系列保護措施,非遺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 慶陽禮物說慶陽|黃土堆裡玩黃土,塑古塑今塑歷史!
    今天,慶陽禮物說說慶陽的泥塑。女媧用水捏土造人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從慶陽古老文化遺存裡,能得到證實女媧氏在慶陽繁衍的史實。傳說在合水縣胥妵山,華胥氏開始男婚女嫁,把女兒嫁給了鎮原縣太陽池的太婼部落,接替了叔嫟得太婼族首領。
  • 在北京發現一家超地道的人人饞餄餎面,是家鄉的味道沒錯了
    原標題:在北京發現一家超地道的人人饞餄餎面,是家鄉的味道沒錯了說到麵食,燴麵、拉麵、刀削麵在市場上可謂是三足鼎立。但其實在晉冀魯豫陝等華北、西北地區,餄(he)餎(le)面也是赫赫有名。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位於北京大興的一家豫味十足、超級地道的餄餎面——人人饞餄餎面。
  • 永春咯攤——我對家鄉的味覺記憶
    在英語中,有個單詞,叫「homesick」,意為思鄉而產生了一系列類似「sick」 的感受。 每到冬天,我也有類似的「sick」,不過是「咯攤sick」。 咯攤是泉州山城永春的特色美食。
  • 慶陽新簡介「出爐」
    以香包繡制、隴東剪紙、道情皮影、嗩吶藝術、窯洞營造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千百年來慶陽人在田間炕頭的空間裡、在爬坡下崖的勞作中、在低吟淺唱的談笑間,用最生活化的構思、最原生態的手段、最理想化的表達,創造並傳承給後人最獨特、最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最鮮活、最生動的文化記憶。近年來,通過「全面普查、深入挖掘、科學規劃、傳承發展」等一系列保護措施,非遺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 遊子心事:記憶中最美的家鄉味
    #你心中的家鄉味#思念不重,只是細細碎碎的,在心頭敲響,將思緒飄向遠方。家鄉的味道,是遠方遊子心中的掛念,香味雖平常,情懷難相忘。生活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在長大的路上,我的腳步離家鄉越來越遠,吃遍了各地的美食,但最愛的還是媽媽做的一碗炸醬麵。
  • 地道川味臘腸,吃出舌尖上的年味兒
    作為一個嗜辣星人,最愛的就是鹹、甜、麻、辣的地道四川香腸,每一口都讓人念念不忘!如今工作在外的我,更是懷念充滿家鄉味的臘腸,可惜所在城市的地道川館子並不多,常常要跨越半個城市才能嘗上那一口家鄉味,每當熟悉的味道湧上舌尖時,瞬間就能回憶起記憶中的老味道。 後來工作越發忙碌,空餘時間越來越少,沒有精力再跑大老遠去吃家鄉菜,於是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了一家地道的川味臘腸,就是這款四川香腸,口感很地道。
  • 讓心靈安靜的土城古鎮
    位於貴州遵義土城古鎮的女紅軍街,古色古香,特色鮮明。 羅星漢攝(人民圖片)土城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赤水河中遊,其東、西、南三面臨水,北面靠山,形成「鎮依山建,水繞鎮轉」的典型山水格局。土城古鎮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100年,「土城」名字的由來可上溯到元末明初時期,當時這裡的居民在改建街房時,發現大量用泥土建房築城的牆基,「土城」由此得名。土城水路交通便捷,往來商船川流不息,四方商賈雲集,自古以來就是川黔地區的交通重地,系古時「川鹽入黔」的重要碼頭和集散地。在土城古鎮的老街區走一走,更能感受到古鎮保存完好的歷史風貌、獨特的商埠文化以及古樸的民風。
  • 國網甘肅慶陽供電:掌萬家燈火 讓慶陽生色
    掌萬家燈火讓慶陽生色 ——國網慶陽供電公司2020年亮點工作回顧 逆風上揚的電量銷售曲線,持續提升的「獲得電力」指數,有序完工的35千伏、110千伏、330千伏變電站……無數個閃耀著光芒的工作亮點在國網慶陽供電公司闊步前行的身後匯聚成
  • 遵義周末遊推薦:從土城聖地客棧出發,探索土城的精彩去處
    位於貴州遵義習水縣的土城古鎮赤水青山、紅色聖地、老少皆宜就像是為你們量身定製!體驗本地千年古城文化了解幾十年前紅軍的艱苦奮鬥在體驗老街特色美食之餘享受難得的身心放鬆時刻土城探索計劃已安排吃下漫步紅城這組安利↓↓01土城古鎮位於貴州遵義習水縣,是一個因航運而興的古鎮,也是一個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
  • 慶陽方言雜談
    慶陽方言,也稱「地方俚語」「叮楞話」,屬中原官話秦隴片。雖說也歸北方方言區,但慶陽位於甘肅省東部,長期以來,由於人文、歷史、地理區域、人口來源等方面的差異,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慶陽方言又有其獨特的腔腔調調。
  • 坐高鐵·遊慶陽|尋找指掌春秋中的正寧木偶戲
    坐高鐵·遊慶陽|尋找指掌春秋中的正寧木偶戲 2021-01-09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斬龍傳奇》土城爭霸活動怎麼樣 玩法詳解
    斬龍傳奇中玩家之間相互PK團戰是遊戲的一大樂趣,從玩家PK的刺激程度上來說遊戲中的土城爭霸可謂是遊戲中最為刺激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遊戲中土城爭霸的玩法攻略。 「土城爭霸」活動一般會在每周三、六晚上的八點時分準時進行開啟。活動可謂是還原了曾經以來的沙巴克王城大戰,千人奪沙的場面也在這裡重新地進行了上演!
  • 春季和家人一起挖野菜(慶陽常見野吃大全)
    我們需要去找尋清新的空氣,需要去找尋天然的無公害的綠色食品,還需要去找尋童年的記憶。一家人辛苦一番之後,採到「天然無汙染」的野菜也很興奮。下面跟著小編去熟悉這些我們小時候最好吃的美味吧!地曲欒(luan),小名叫地然然,下過雷雨有,慶陽人最愛吃地然然包子了。
  • 北土城: 元代城垣遺址
    因臨近元大都北城牆遺址(俗稱土城)而得名。遺址公園包含北土城和西土城兩段,城牆全部夯土築成,全長4.2公裡,基部寬達24米,頂寬約8米,高約16米。明洪武元年八月二日(1368年9月12日)明軍進佔大都,元順帝和后妃、太子以及部分大臣倉惶北逃,明兵佔領大都城後對大都城進行了改建,放棄了北部城區,將北城牆南移約五裡後另築新牆,從而奠定了明代北京城的北界。於是北部元代城牆(土城)便成為遺址。
  • 丙安古鎮前往習水土城古鎮,這個「苕湯圓」咋是鹹的?
    本次旅行第一站是懷仁的茅臺鎮,在赤水停留兩天後到丙安古鎮,住了3晚,體驗了黔北古鎮特有的魅力,下一站是習水土城古鎮。依依惜別丙安古鎮。古鎮很小,甚至只有一條150米長的主街,我卻在這裡停留了4天3晚,體驗了懸崖上的吊腳樓住宿、上山挖了竹筍、趕了大集,品嘗了特色豆花飯和白水魚,日子過得悠閒自在。
  • 三臺縣土城 與蕭氏家族遷徙發展史
    1970年代以前,這裡曾矗立著一座聞名三臺、中江兩縣的土城,村名也因土城而來。從留下的遺址看,土城略呈橢圓形,基礎用石條壘砌而成,上築夯土,空中俯瞰,猶如一顆善睞的明眸鑲嵌在大地上。土城的主人姓蕭,他的後代,就散居在土城附近。據曾居城中的族人回憶,土城坐東北向西南。之所以稱為「城」,是因為其格局完全仿照城池的修建格局,城牆、護城河一應俱全。城牆高3米多,護城河寬5-6米。
  • 盛夏的古鎮之旅 貴州習水之土城遐思
    位於 習水 的土城古鎮是其中一個供旅遊者們駐足休息調整遊覽採風的驛站,因此鎮上各種客棧雲集。有的客棧本就是亂石堆砌上的古建築。客棧燈籠上大都印著一個「鰼」字(音xi)這是因為土城古鎮所在的 習水 縣,原名「鰼水縣」,它是根據秦漢時期的「鰼部水」命名的。據研究,古書中記載的「鰼部水」就是今天的 赤水 河,而土城就是 赤水 河邊的一座城鎮,因為地理及社會等因素歷史上曾數度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