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自然》雜誌網站介紹,美國數學家凱倫·凱斯庫拉·於倫貝克(Karen Keskulla Uhlenbeck)因其在分析、幾何和數學物理方面的廣泛工作而獲得2019年阿貝爾獎(Abel Prize),也是獲得這一獎項的首位女性。
據悉,亞伯獎是該領域最負盛名的獎項之一,《衛報》稱其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獎金600萬克朗(約合70.25萬美元),由挪威科學和文學學院於2003年首次頒發。
於倫貝克介紹,自己是在3月17日獲悉此事,當時她的一個朋友告訴她,學院正在試圖聯繫她,「我完全驚呆了,」於倫貝克告訴《自然》雜誌,「我完全被驚呆了。」
3月19日,挪威科學和文學學院正式宣布,將這一獎項授予於倫貝克。評審團提及了於倫貝克的「幾何分析和規範理論的基礎工作,這極大地改變了數學景觀」,並稱讚她是「科學和數學領域性別平等的有力倡導者」。
跨界研究和「與生俱來的感覺」
《自然》雜誌介紹,於倫貝克以其偏微分方程的技巧而聞名,偏微分方程將變量和它們的變化率聯繫起來,並且是大多數物理定律的核心,但她漫長的職業生涯已經跨越了許多領域,她用這些方程來解決幾何和拓撲中的問題。
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數學家、於倫貝克的博士生之一馬克•哈斯金斯表示,於倫貝克引入的技術對於許多獲得其他重大數學獎項的科學家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包括1986年菲爾茲獎得主西蒙·唐納森,他將規範理論應用到四維空間的拓撲結構中。
哈斯金斯說,於倫貝克是那種「對什麼應該是真的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感覺」的數學家之一,即使他們本人都經常無法解釋,究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他回憶說,作為一名學生,她對他的問題的回答,有時讓他感到困惑。「你的第一反應是,她是不是聽錯了?因為她的回答聽起來答非所問,回答的根本就不是你提出的問題,」哈斯金斯說,「但是,也許幾周之後,你會恍然大悟,其實是你自己沒有問對問題。」
於倫貝克回憶說,她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完成的。
而她最具影響力的成果之一,也是她最引以為豪的成果之一,是發現了一種叫做「冒泡」的現象,這是她與數學家喬納森·薩克斯一起完成的開創性工作的一部分。在當時,二人正在研究「最小表面」(minimal surfaces),這一問題主要是研究肥皂膜如何將自己排列成能夠最小化能量的形狀的數學理論。但是,這一理論被能量無限集中的點的出現所破壞。
於倫貝克的觀點,應該是「放大」這些點,她指出這是由於一個新的氣泡從表面分裂而造成的。她正是運用類似的技術在規範場的數學理論中做基礎性工作。規範場是經典電磁場理論的概括,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
根據公開資料介紹,於倫貝克還曾與著名華裔科學家丘成桐多次合作,並於1986年聯合在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名為「穩定向量束中赫密特-楊-密爾連接的存在性研究」的文章。
於倫貝克與華裔科學家丘成桐於1986年聯合在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名為「穩定向量束中赫密特-楊-密爾連接的存在性研究」的文章。圖據《關於純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交流》期刊
「不情願的榜樣」到女性的榜樣和導師
《衛報》介紹稱,於倫貝克1942年出生於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在新澤西州長大,從小就對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她在1996年的一篇自傳體文章中寫道:「我在圖書館裡讀了所有關於科學的書,當沒有什麼可讀的時候,我感到很沮喪。」
在最初對物理顯示出濃厚興趣之後,於倫貝克此後於1968年在馬塞諸塞州的布蘭代斯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位,而且意料之中的成為她所在部門為數不多的女性之一。
在當時,有一些科學家看到了她的才華,並鼓勵她在這一領域繼續鑽研下去,但是也不乏潑涼水者。「我們被告知,我們研究不好數學,因為我們是女性,」她在1996年的自傳文章中寫道。「但是我喜歡做我不應該做的事情,這是一種合法的反抗。」
畢業之後,於倫貝克先後曾在幾所大學任職,但是每次在進入一所新的高校後,總是會在最開始被男性同事忽視或邊緣化。直到1987年,她在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定居,直到2014年退休。
正因自己在學術研究過程中遭遇的困境,於倫貝克一直是數學領域女性的堅定擁護者。她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創立了「女性與數學」項目。英國考文垂華威大學數學家,倫敦數學學會會長卡羅琳(Caroline Series)表示:「她是許多代女性的榜樣和導師。」
1990年,她在國際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上發表了一次全體會議演講,這是在1932年現代代數創始人埃米•諾特(Emmy Noether)之外,第二個走上這個講臺的女性,於倫貝克還獲得了其他幾項最高榮譽,包括2000年獲得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但實際上,在一開始,於倫貝克曾經是個「不情願的榜樣」。
她不願意過多強調自己的女性身份,或者成為某種楷模,直到她那一代的女數學家取得了一些成功之後,她才意識到,通往公平代表權的道路將比預期的更加艱難。
「我們都認為,一旦法律障礙消除,女性和少數族裔就會進入學術界,佔據自己應有的位置。」但實際上,於倫貝克指出,修正大學本身的規則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修復人類生長其中的文化環境才是最艱難,也最要緊的事情。
於倫貝克表示,她希望她的獎金和她的獲獎能激勵新一代的女孩們發奮進入數學領域,就像諾特和其他人激勵她一樣。
紅星新聞記者 翟佳琦 編譯報導
責任編輯:凌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