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街邊的美容美甲店

2020-11-30 新浪財經

來源:盒飯財經

消失在街邊的美容美甲店

作者 / 徹諾

來源 / 盒飯財經

「沒有流量,生意根本做不下去。」

下地鐵後步行十幾分鐘達到一棟偏僻的寫字樓,上樓、乘坐電梯、不斷拐彎又拐彎,如果沒有示意圖可能很難找到這四五十平方米的門店。敲開門前,甚至以為門背後是一間小辦公室。

淺粉色與淡橘黃的牆,錯落地掛著幾幅北歐風格的畫,三張單人沙發旁間隔放著落地燈,沙發前的茶几上擺放著一些或珍珠或蝴蝶結點綴的小玩意,連衛生間的鏡子都是歐式帶著小鑽的金色邊框——這些細節無一不是在提醒來客,你進入了一個屬於少女的空間,在這裡可以自己放鬆休息,也可以與閒聊、吐槽和八卦。要不是工作檯上頭整齊擺放的各種色號的指甲油和展示模型,可能都分不清這裡的業務是美甲美睫。

盒飯財經採訪了劉紅(化名),她是這家主營美甲美睫的門店老闆,從業6年,是數萬名在北京朝陽區討生活的生活美容服務業(美業)從業者之一。流量就是生意——這樣的結論並非個案,在《新氧和美團的醫美戰爭》一文中,被採訪者也有同樣的感慨。

疫情衝擊下,門店成本、復購模式、拉新獲客等問題正在被重新思考,而劉紅的門店便是新的嘗試:「原來在地鐵附近的商業街開過,但是成本太高了。」

對於流量的渴求正成為美業從業者的焦慮,也成為這一行業商業模式、產業經營模式變革的前奏。

1

街邊「美店」消亡史

消失、打碎與重塑,代表經濟生活最「毛細血管」的街邊小店,正在經歷一場不可逆的變革,而美業首當其衝。

曉靈(化名)是一家國內知名美容連鎖店的員工,從業4年,依靠多年來的美容手法、溝通銷售技巧、產品知識等綜合能力,累積了不少老客戶,一個月下來穩定能拿到2萬左右的收入。

當然,這是疫情前的。

疫情爆發時,曉靈正在老家,隔離、封城、延長假期等消息公布後,她等來的是待崗的通知。店長給的解釋是,因為停業但沒有給減免什麼租金,店裡壓力太大,所以所有員工給基本的底薪。事實上,所謂的底薪不過兩千不到的最低薪資,這個行業還是主張多勞多得,按單計費。

與餐飲行業相似,美業固定成本也有兩大巨頭,分別是人員工資、房租。相比餐飲業過重的工資結構,美業的壓力大部分來自房租和部分設備折舊的費用。

艾瑞網數據顯示:2020年4月中國城市商鋪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商鋪租金分別為8.78、8.74、5.59、7.06元/日/平方,成都、南京、杭州、西安的商鋪租金為5.34、5.07、4.58、4.02元/日/平方。

以北京為例,一家環境中等,布局相對合理的美容門店,大致需要90平方,平均8.78元/日/平方,一個月便要2.3萬左右。而這一數據,還是疫情後,平均租金下滑後的預估,不少企業要承擔的是疫情前的租金。要是地段更好些的、面積規模更大一些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疫情只是扯掉了美業亞健康的最後一塊遮羞布——如果沒有疫情,這些問題遲早也需要面對。

2018年,「1818黃金眼」報導了一則魔性的事件。小吳是一名普通房地產經紀人,當年的8月28日去理髮被宰了:店員在做過修眉修髮際線等項目後要價4萬元,於是打電話報警,最後仍然付了2500元,難以接受的小吳選擇通過媒體曝光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媒體曝光後,其匪夷所思的經歷加上魔性的表情和造型,猶如一部完美的喜劇,迅速引起了全網的調侃和模仿,笑聲一片。

喜劇的內核,往往是悲劇。

作為服務業的典型,美業承襲了其分散且難以形成寡頭的特點。

導致分散型產業的原因有三個:一是缺乏規模經濟,分散型產業具有低進入障礙的特性;二是某些產業具有規模不經濟的特性,如偏好、需求不斷改變和多元,標準不一;分散型產業的進入障礙低,所以新公司得以經常進出。(《策略管理第九版》朱文儀 陳建男 黃豪臣譯)

走不了規模優勢,同時又困於重租金成本模式下,這也是為何天價美發、天價修眉等事件總是頻出,而辦預付卡、裝修、跑路成為美容美髮行業的新「一條龍」怪相的根源。

長期處於商業亞健康下的「美店」,消亡只是時間的問題。

2

新流量、新玩法

今年的618鄭燕接受了美團的合作——配合平臺推出了美甲和幾個光電項目的優惠。

11月初,盒飯財經採訪了鄭燕,一家小型醫美機構的創始人。

憑藉昔日留學韓國而獲得的資源,她可以低價從韓國拿到輕醫美產品,並且請來一些在首爾輕醫美領域小有名氣的醫生。除了項目宣傳的易拉寶外,還擺放著許多日韓進口的護膚品。鄭燕說,自己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其實是日韓護膚品代購。她的客戶以門店附近的消費者為主,這些人曾到鄭燕門店體驗輕醫美或者護膚服務,並逐漸轉化為了鄭燕海購的客戶。

對鄭燕這樣的機構而言,生存下去最重要的兩點是復購率和獲客能力。如果持續獲客並善於提高客戶復購率,那麼這樣的門店往往可以活得不錯。

今年618鄭燕與美團合作推出的優惠,引來了不少新客。

而讓鄭燕覺得有趣的是,幾個在此活動期到店的用戶表示,她們本身是想「團購」下午茶券和閨蜜一起分享,結果看到了輕醫美項目,便出於好奇下單。

事實上,對於平臺流量和能力的需求程度,生活美容行業比醫美更甚。

美團的一位產品經理劉麗(化名)告訴盒飯財經,和醫美機構等具有成熟線上化運營能力商家不同,生活美容業商戶大多其實不太懂「why」和「how」。

用大數據精確地找到潛在用戶,讓這些用戶來店消費,讓小店有生意、活下去、活得更好,這便是網際網路平臺給予傳統街邊小店的賦能點之一。

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和美團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生活美容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傳統線下的街邊店面,76%為單店,主要採用實體預付卡的經營模式,獲客方式主要集中在發傳單和老帶新中,而服務業一直處於「盲盒」式服務及價格。

事實上,接入網際網路後,對於這些小店有了更多的選擇,店鋪產生的線下流量並非唯一出路。

報告顯示,融入網際網路的小店,不在完全依賴於線下門店的流量,樓中店的形式,讓租金成本更加可控,也能承受住無法預料的「黑天鵝」。另外,該報告的調查問卷還顯示,接入網際網路的美業商戶中,64%為連鎖,其中大多採用了美團數字會員卡的模式。這一數位化經營模式下,也使得其客源不再局限於物理距離和地理位置,客源更廣、成交率也能達到更高。

《2020中國生活美容行業發展報告》課題組,向商戶發起了主要經營問題是客流少,還是未知偏僻的提問。通過2965份有效問卷的總結分析,未接入平臺的有36.6%認為是客流少,14.2%的認為是位置偏僻;接入平臺的,27.5%認為是客流少,10.3%的認為是未知偏僻。

通過網際網路將原本分散的服務業,儘可能節省成本且形成可複製的模式,以此產生相對規模化的效果——這在如旅遊、教育培訓等傳統行業中,已經跑通。

美業早已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新寵。

美團麗人2015年成立,為「三美」(美發、美容美體、美甲美睫)為主的泛生活美容行業提供B端和C端服務,稱得上是美團本地生活服務的元老級品類之一;上門美甲服務河狸家風靡一時,現在被收入阿里旗下,試圖拓展美甲之外更寬的生活美容服務;近期,小紅書傳出要和美業SaaS有贊合作進軍生活美容O2O服務的消息;美業也是抖音等女性用戶聚集社區的必爭之地,tony老師們多熱衷於在抖音上曬手藝,抖音可能就多希望將這些理髮店「變現」。

而這背後,是供需的改變,是消費者的需求改變,而這種微妙且的改變,對沒有資料庫的傳統線下街邊店來說,無疑是一片空白。

美團的產品經理劉麗還給我們舉了個例子:今年受疫情影響,通過美團平臺大數據,可以很明顯感知到用戶對價格的敏感度更高,或者說更願意選擇低價、性價比更高的商品,於是美團在給美業商戶的經營評分體系裡增加了一個「任務」——上線一個低價的團購,可以是19.9的洗吹,可以是9.9的剪劉海,或者是9.9元的修眉,很多商家不理解原因,但按要求完成任務後,瀏覽量和轉化率的確得到了提升。

可以說,數位化是有技術含量和門檻要求的,數位化轉型也並非盲目地砸錢買流量,也不僅僅是平臺對商家的流量扶持。

3

冰山之下

雙邊信息對接、流量扶持之外,營銷方式、經營模式、人才培養等全鏈條模式的扶持和助力,才是符合商業本質的賦能。

美業代運營服務商北愛科技CEO彭焱曾在採訪中表示,「美團不單單是一個第三方導流平臺,而是一個門店經營管理的工具。」

我們以美團作為研究切片,試著了解網際網路平臺正在對傳統而分散的美業掀起何種數位化浪潮。

美容美體品牌艾維庭創始於1999年,目前有8家直營店,二十餘年間為把控品質,堅持不開放加盟。據艾維庭介紹,有一些客戶從1999年就開始跟在現在。老品牌如何年輕化?如何抓住年輕消費者?這些經營轉型中的困惑,一度成為攔路虎。

經營之外,人才也是一大難題。

「美容師大多是手藝人,同時也存在自身文化背景較低的情況。但接受美容服務的有多大是受過高等教育或者高收入的人群,如何讓教美容師與他們交流,這也是配套的服務。」 艾維庭一直努力通過培訓體系,縮短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的鴻溝。

設立培訓部,每個月組織5-6個課程,以此作為免費的內訓機制。但這些,顯然不夠。

於是,艾維庭成為美團的第一批合作客戶。「合作之前都是線下推廣營銷,合作後基本沒線下營銷,線上化後品牌年輕化了。」 艾維庭負責人告訴我們。

據了解,早在2017年,美團麗人推出了國內第一家網際網路+美業學習培訓平臺——美團大學美業學院。這所大學的主要在做兩件事,一是讓教從業者如何線上化運營,如何藉助平臺優勢,幫助自己解決經營中的問題,以此提高經營效率;二是作為人力成本比重較大的美業,為手藝人服務、培訓,讓從業者們有線上交流學習的地方。

據艾維庭介紹,大部分連鎖品牌基本會選擇代運營。而疫情後,美容師可以更加獨立地在線上發展客戶,同時通過線上營銷課程、社群營銷等學習,更加關注私域流量的營銷,老客戶的價值也得到了深度挖掘。

比如,美業數字會員卡中的多次卡,這其實類似於一個輕量級的SaaS產品,對於美業這樣SaaS集中度極低、中小商戶多的行業來說,是一個匹配度更高的「工具」。

美團APP麗人頻道的頁面中,五次剪髮卡、三次美容卡等多次卡被不少商戶上線。其背後要解決的是一個經營難題——既能夠通過預付費會員卡提前鎖客、回籠資金持續做好經營,又能夠解決消費者的信任問題,讓服務體驗得到保障。

相比實體卡,複雜的折扣計算邏輯,以及人肉統計的顧客管理,讓管理效率變得極低——成本和利潤是多少?現有使用率是多少?還有多少人開卡後未來消費?這些曾經複雜的但重要的問題,可通過一個線上化的系統,一鍵解決。

商家入駐網際網路平臺只是數位化轉型的第一步,營銷思路、經營模式、管理方式、人才管理等方面的變革正在開始。

畢竟支撐著耀眼頂峰的,往往是冰山沉在水下的部分。

相關焦點

  • 讓人驚喜的「街邊偶得」
    Street score指在街邊或者垃圾堆中無意發現的有價值或者有用的物件,謂之「街邊偶得」。我們的椅子都是在街邊撿回來的,垃圾堆之夜的饋贈。每當在街邊撿到一個嶄新的書架、一套酒杯或者別人扔掉的編織工具,我的鼻子就會抽動。
  • 合肥小吃店裝修,小空間裡的設計感,鎖定顧客的街邊小吃店
    我們合肥的街邊有著很多街邊小吃店,一家街邊小吃店如何能夠吸引顧客呢,除了口味當然就是我們的裝修啦。一個好的味道會為店帶來很多回頭客,一個好的裝修則能夠給店裡帶來很多新客。那一家街邊小吃店要如何去吸引消費者前來消費呢?
  • 男子趕圩當「荷官」 街邊賭場「打工」獲刑
    為「打工掙錢」,桂平男子黃某索性在圩鎮街邊賭場當起了「荷官」,主要負責發牌、賠注等工作。不料被公安機關查獲,黃某從「打工仔」變成了「階下囚」。9月20日,桂平市人民法院依法以開設賭場罪判處黃某有期徒刑八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000元;繼續追繳黃某違法所得人民幣500元沒收上繳國庫。
  • 街邊店要完?浙江化妝品店為啥都在搶購物中心
    類似的,還有位於慈谿周巷的範詩蔻,其現有的4家店都是典型的鄉鎮街邊店。但是由於當地正在興建一家綜合體,範詩蔻老闆王建新也正在打算進駐。有了Shopping Mall,街邊店都要狗帶了嗎每一種業態的興起,總會伴隨著另一種曾經輝煌的業態的衰落。Shopping Mall的興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百貨的衰落。那麼,化妝品店紛紛進駐Shopping Mall,是否也會造成街邊店的衰落呢?
  • 「鏟屎官」在街邊,用木板暴打自家秋田犬,導致狗狗哀叫連連
    「鏟屎官」在街邊,用木板暴打自家秋田犬,導致狗狗哀叫連連狗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有時候,不是我們養它們,更像是它們陪伴著我們,忠心耿耿,不離不棄,如果不愛它們,請不要傷害他們。近日,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鏟屎官」女子在街邊,用木板暴打自家秋田犬,導致狗狗哀叫連連。5月4日,蘭州一女子在街邊用木板暴打秋田犬,邊打邊說「你這麼不喜歡住家,你走啊,回來幹啥」。知情者稱,這條狗是女子的繁殖狗,由於近期發情,常常跑出去玩,女子上街尋找過多次,她之前也在街邊打過它。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事件發生的具體內容。
  • 街邊小吃內幕:一鍋麻辣燙湯加上止瀉藥用好多天
    原標題:街邊小吃內幕:一鍋麻辣燙湯加上止瀉藥用好多天 街頭小吃吸引了眾多市民記者張剛攝   原標題:街邊小吃內幕:一鍋麻辣燙湯加上止瀉藥用好多天   近日,一則《十大街邊小吃驚天內幕,真相令人膽寒!》
  • 賴冠霖街邊抽菸吐痰,網友熱議:道歉微博評論笑死我了,笑死直接讓他...
    虎撲11月24日訊 11月24日,賴冠霖被拍到了在街邊抽菸和吐痰的畫面,引發爭議。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賴冠霖街邊抽菸吐痰# 賴冠霖被拍到了在街邊抽菸和吐痰的畫面,引發爭議。
  • 60歲大媽賣街邊賣「髒饅頭」,一拎就碎,顧客:是麵條還是饅頭?
    不得不說前兩年實在是很火爆呢,不過現在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可能是受了髒髒包的影響,有一位60歲的大媽就效仿了它,竟然自創了一種「髒饅頭」,看起來還不錯的,但是一拎起來就碎成了條形,實在詭異,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60歲大媽賣街邊賣的「髒饅頭」,一拎就碎,顧客:是麵條還是饅頭?
  • 越南街邊這種「便便」蛋糕,看起來有點意思,好吃又好玩
    越南街邊的這種「便便」蛋糕,看起來有點意思,簡直是好吃又好玩。小妖的朋友說其實這是一種現烤的蛋糕,就是小販把蛋糕做成了便便的形狀。裡面的材料用的也跟平時的一樣,都是麵粉和雞蛋,然後小販會把兩個烤好的便便蛋糕組合成一個,裡面還會加一根巧克力棒。
  • 福州街邊公開售賣「小娃娃魚」 原系東方蠑螈
    福州街邊公開售賣「小娃娃魚」 原系東方蠑螈 2015-03-31 11:39:06來源:東南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濤 街上叫賣的「小娃娃魚」其實是東方蠑螈(資料圖)  近日,有市民向記者報料,在市場、街邊看到有人在賣所謂的「小娃娃魚」,稱是娃娃魚幼崽,食用大補。
  • 街邊鐵板燒牛排,時蔬搭配爽脆又美味,這樣的牛排來十份都能吃完
    街邊鐵板燒沙朗牛排,時蔬搭配爽脆又美味,這樣的牛排就是來十份都能吃完,現在的街邊美食可以說是相當的多的,不僅口味很是豐富,就連一些食材的選擇也是很獨特好吃的。不少人就是極其喜愛在閒暇的時候去街邊尋找美食美味的,既能滿足一時所需的口感,長久地吃也是回味無窮,平凡的時蔬、各種肉類,在街邊一些很會做料理的小吃攤手下,一下就能變成各種新奇好奇的美味料理,這也怪不得一些人三餐不正經,就獨獨愛跑街邊買美食的了,今天也要來說一種獨特的街邊美味,估計吃貨們看到也會很感興趣的。
  • 醉酒男躺街邊遭陌生男子解皮帶摸下身
    醉酒男躺街邊遭陌生男子解皮帶摸下身(原標題:奇葩!廣州:醉酒男躺街邊 竟被解皮帶摸褲襠)醉酒容易出事大家都知啦,而在廣州番禺區,又有位街坊因為喝醉酒而惹來一場尷尬遭遇。這名街坊喝醉後倒在街邊,竟然遭到小偷光顧,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對方偷完東西後還意猶未盡,竟然解開了醉酒男的皮帶!之後發生了什麼?
  • 大娘街邊賣「水饅頭」,8元一個,顧客搶斷貨,每天能賣500個!
    導語:大娘街邊賣「水饅頭」,8元一個,顧客搶斷貨,每天能賣500個!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不錯的小吃,而這些小吃不僅可以填飽我們的肚子,更多的是讓大家去慢慢的細品這些食物的口感,像小七就是一個很愛吃街邊攤的人,一般放假的時候,也會看到很多在街邊上做生意的人,一般看到他們賣的小吃都特別的多,各種各樣的,味道都是很不錯的,不知道大家都吃過哪些小吃呢?
  • 獨特街邊小吃車輪餅,口味豐富選擇眾多,有人吃過這種餅嗎
    中國縱來街邊小吃十分豐富,要全部說上一遍自是不太可能了,不過聊一聊近還是可以的,最近就發現了一種街邊小吃挺誘人,想來跟大家發現一下,麵食吃過的人都知道,其實這種化作粉狀的食物,可以變化十分多的美食,這今天要說的車輪餅,也是用的面製作而來,外觀圓形金黃,初看沒覺得有什麼,不過這裡面可是大有內容的
  • 很多美甲店「神秘」消失?是因為這三點,消費者:多從自身找原因
    但在最近幾年,令不少人都感到意外的是,街邊的美甲店變得越來越少,很多美甲店都「神秘」地消失了。那麼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放眼望去整個美甲行業市場,不僅只有一些街邊的小型美甲店感到難熬,甚至還有一些大型連鎖的美甲店在經營方面也面臨著很大的問題和壓力。
  • 煙臺街邊的這種魚別買!
    煙臺街邊的這種魚別買!市民反映:河豚魚擺在街頭賣,擔心引發中毒事件根據市民反映,記者來到賣魚現場,這個攤位是街邊臨時攤位,擺放著各色魚等。在攤位一側擺放著3筐形態顏色鮮見的魚。「這是什麼魚?」記者問。「河豚魚。」攤販答覆。「這魚不是有劇毒嗎?」記者繼續問,「這魚得處理好,吃肉。」攤販說。
  • 5年前街邊小店打了個耳洞,衢州女子右耳長出一個大肉瘤
    王女士是江山人,5年前在深圳工作時,愛美的她在街邊小店打了耳洞。打完耳洞後,她的右邊耳洞反覆發炎,耳洞處長出了綠豆大小的「小疙瘩」。由於對生活沒有什麼影響,她並沒有在意。2018年,王女士準備結婚,需要拍攝婚紗照,但耳朵上的「小疙瘩」成了她心裡的一個「小疙瘩」。於是她找了一家小診所用雷射將它切除了。
  • 在街邊遇到一隻白色流浪貓,看起來很髒,帶回去養一年後
    在街邊遇到一隻白色流浪貓
  • 小夥街邊賣「罕見」海鮮,15元一斤,路人不敢買,內行人買走十斤
    現在小吃攤越來越多,天氣變好,大家只要是晚上出門的話,都會去街邊上吃一頓夜宵,其實現在大部分人都特別的喜歡夜生活,只要是晚上下班吃完晚飯的話,還是會去街邊上吃一頓夜宵的,主要是因為一天太忙碌了,想吃點美味的食物,來緩解一天的壓力,當然街邊上好吃的食物太多了,平時大家都看得眼花繚亂,尤其是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