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一行經半通線一路繞山而行,來到了隆化縣西阿超鄉雙峰山村。深秋的雙峰山,群山盡染秋色,入目「山包林蔭俱染黃」。依山路而行,伊瑪吐河在陽光的照射下,清凌凌蜿蜒而下。剛拐過一道山彎,就看到一座破舊的鋼筋吊橋懸於河上,沒等細看,一座嶄新的水泥大橋闖進眼帘。這就是今年6月正式通車的雙峰山村二道河跨河大橋——「雙峰山大橋」,也是目前二道河自然村唯一安全便捷的出村路。
一河之隔,望路興嘆
僅有215口人的二道河自然村在伊瑪吐河東,河西是縣級公路半通線。河上沒橋的年代,人、車都得蹚水過河,60多歲的老人基本都腿疼。夏季大雨、冬天河道冰水相接、春天開河人和車都過不去。
一河之隔,望路興嘆。在村邊修一座能走大車、經久耐用的橋,這個願望,二道河村民盼了很多年。清朝,修了一座木橋,被衝走了;20世紀80年代,修了一座吊橋,現在側傾了。吊橋使村民免受蹚河之苦,但走不了大車。走在橋上晃晃悠悠,近幾年掉下去的人不少。
「有了新橋,終於不用再走那老吊橋了!」正在清掃街道的貧困戶陳金才說起之前的老吊橋,至今心有餘悸。2013年春夏之交,58歲的陳金才家剛蓋好房子。為了多掙點錢,一大早他趕去西阿超鄉東碾子溝村的藥地打工,卻不慎從橋上摔下,造成肩胛骨、肋骨等全身18處骨折。做手術加上住院一共花了5萬多塊錢,家裡也因此雪上加霜,成了貧困戶,他也再沒有出門打過工。直到駐村幫扶隊到來後,給他安排了公益崗,負責村內道路清掃、垃圾清理等工作,一年有了8400元的純收入。
自2016年省道路運輸管理局駐村幫扶以來,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想群眾之所想,辦好實事。2018年,在省交通運輸廳、廳公路局,以及縣委縣政府、縣交通運輸局的大力支持下,申請專項資金,投資220萬,修建了全長101米、寬5.5米的雙峰山大橋,結束了二道河村長期依靠一座吊橋通行的歷史。同時,協助鄉政府修建了西阿超村東碾子溝自然村到二道河大橋2公裡的通村路,發揮了一橋便兩村、富兩地的作用。「那會去東碾子溝,得過河再走山路起碼2個小時,現在這段路修通了,我出門也不怵了,慢悠悠溜達過去也就半個小時。」陳金才說。
雙峰山村書記張鑫說:「因為這河、這橋,外村的姑娘不願嫁到二道河,村裡年輕人也越來越少;河灘幾百畝稻田要流轉,沒人承包;玉米收穫了,別的村能賣1.2元,二道河賣1元,賣啥啥便宜,買啥啥貴;車開不進來,糧食運不出去。現在修好了橋,每年春天開河,村裡人再不用擔心糧食賣不出去了。」村民陳國祥自己家有輛車,平時跑跑運輸,做點小生意。在橋修好之前,自己家的車夏天從來沒進過村,只能放在河對岸,趕上汛期還得擔心車會不會被衝走,只有冬天河面結冰後,鋪點沙子小心翼翼開過去。「現在大橋修好了,我還能幫鄉親們往外拉糧食,自己掙了錢還能幫大夥也多掙點。說起來,我爺爺的爺爺那會都盼著這麼一座橋呢!」陳國祥高興地說。
要想富,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省運管局局長,駐村第一書記王孟章初來這裡扶貧,坐車去了一趟鞭子溝自然村,徹底被「震驚」了,「河套就是路,全是碎石,顛得我吃不下飯。」該村是雙峰山最遠的村,只有27戶,大多養牛羊,進村也只有一條河溝子路。從2016年開始,駐村工作組通過各方協調,投資342萬,共修築11.5公裡的各自然村之間的通村路。「從雙峰山駐村點到鞭子溝12公裡的路,開車至少半個小時,現在只需要10分鐘。」據了解,雙峰山村爭取資金52萬元,修建通戶水泥路3700米,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徹底擺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現狀。
雙峰山村即是整個隆化縣的縮影。省鐵路管理局局長、省派駐隆化縣扶貧工作隊臨時黨委書記孫有才說:「隆化縣所有深度貧困村全部達到戶戶通,可以說全縣現在沒有壞路,這都是五年精準扶貧的結果。『讓所有深度貧困村的老百姓都能穿一雙乾淨鞋,晴天不著土,雨天不踩泥,』這事現在實現了。」
路通百業興
路通百業興。雙峰山村通過優化調整種植結構、擴大養殖規模、發展光伏產業、用好金融政策、促進產業帶動,增設公益崗、加強技術培訓、引導外出務工等措施,全村所有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產業就業全覆蓋,兩項以上覆蓋率達到85%。推進土地流轉568畝,實施規模種植,惠及農戶120戶500人,每畝可穩定收益450元,通過參與勞動,群眾既得租金又掙薪金。老百姓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對他們脫貧致富有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截至目前,雙峰山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88戶、863人,低保戶146戶170人,特困供養戶7人,持有殘疾人證72人,全村已於2019年順利實現脫貧摘帽。今年剩餘未脫貧的1戶2人,於今年9月底達到了脫貧標準,徹底實現了脫貧清零。村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2665元增加到2020年的8326元,戶戶通水泥路,村村通動力電,貧困戶產業就業覆蓋率100%,百姓從此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架橋修路助脫貧,百年夢想終成真。」這是今年8月雙峰山村二道河組全體贈給省運管局駐村工作隊的一面錦旗,就掛在駐村工作組辦公室一進門的牆壁上,也一直記在全體駐村隊員心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節點,雙峰山村民實現了「修橋」的百年夢想,他們正朝著小康之路闊步前行。(王冉冉)
責任編輯:韋紅媛
【來源:河北交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