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中元節,與中國有什麼區別呢,不看不知道

2020-11-24 超級好玩的家常事

作為華人死後的歸宿地孝恩園也在中元節舉行了祭祀儀式,祭祀用具種類繁多,但都十分講究。祭拜對象以面燃大士為主,或稱"普渡公"、"鬼王"、"大士爺",其製作精細複雜,布藝和紙藝相結合,色彩豔麗。

大士爺形象通常是金剛鬼王的造型,焦面大腹,睜目獠牙,口流紅色的火焰,頭上還有一小尊觀音本相,背後插著令旗,手中緊握"分衣施食"的令牌,提醒人們不要貪心,把有餘的分給不足的人。大士爺的這種形象也是延續了中國閩南地區大士爺的基本造型,雙眼突出,口吐火舌,青面獠牙,生毛帶角。

其身著的服飾也為仿製中國古代的軍裝,上面繪製中國的雲紋、海水紋甚至還有龍紋、麒麟紋等傳統紋樣。《法華經》記載慈悲觀音為了普度眾生而化身千百億,觀音即現鬼王身在人間維持秩序,以教化餓鬼,也度化眾生。大師爺兩旁站立著黑白無常,也身著中式服裝。在大士爺的前方放置供桌,擺放供食,中間為蓮花形牌位和三足形、鼎形的香爐,香爐採用鏤空、圓、浮雕等工藝,造型美觀,雕刻異獸的紋樣,裝飾考量。兩旁是蓮花燈、燭臺。

在供桌上方懸掛著層層疊疊的布幔,採用刺繡的工藝,繡有植物紋、幾何紋、人物紋等中式傳統紋樣,至今馬來西亞幾乎已經不生產這種布幔了,而是從中國採購,這種布幔在閩南、廣東等一些地區還廣泛使用,每當祭祀活動或節慶日都會懸掛這種幔簾。

在大士爺旁還製作了一艘用紙紮的中國式樓船,圖案也自然具有中國特色,佛教中稱為法船,燒法船這個習俗也是在中國清代開始流行並傳向馬來西亞的。

其他的祭祀活動中也有燒船的習俗,農曆九月初九九皇誕的時候就有燒"皇船"的儀式,據說這種燒船的習俗源於福建的地方風俗,在入秋後為了應付瘟疫的流傳,以防秋天的疑難病症蔓延至冬季,便會在九月初九舉辦七天的法會,到了九月十五日便會把紙船送至江中焚化。而後人們把紙制蓮花牌位放在一起燒送,通過儀式得以心安。除法船之外,人們還把紙人、紙馬一同焚燒,向神靈報告將因超度而轉升更高的境界,請求赦罪。

閩南的許多地方還有臺灣地區也會在中元節舉辦祭祀活動,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供拜"五味碗"、"五味果",在每一項供品上插上一炷香和三角形的彩色紙旗,除書寫"慶贊中元"外,還在下面寫上供奉者的姓名,祭拜時還會在各水域放燈,迎接到來的亡魂,給亡魂照路,號稱"水燈"。多是以紙粘貼成宮殿形,中間放置蠟燭點火,也會插上彩色的三角形紙旗,稱"普度旗",旗上寫著"廣施盂蘭"、"敬奉陰光"、"冥輝普照"等字樣,水燈漂浮愈遠,施主愈的庇佑。

中元節時很多家庭還保持了在中元節前一天或當日"燒衣"的習慣,包括燒元寶、冥錢、香燭、紙紮器物。紙制的服飾色彩鮮明,仿製清代的官服,有些還做成龍袍的樣式,上面貼各式傳統紋樣,中間運用坐龍紋,兩側為行龍紋,四周採用壽字紋或是團花紋作為輔助,這些都遵守中國官服的制式。

有意思的是還有一些複合紋樣,如魚頭人身紋,即人物的頭部為魚的形狀,而穿著仍是漢裝。有些龍紋也加入了魚鰭的形狀,不知這些紋樣是否就是南洋化了的中國傳統紋樣。紙錢上畫有福祿壽三神和元寶等圖案,還寫有"金玉滿堂"、"天天生財"等祈福的話語,折射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祝願。

一些地區或街區的人還每年集資舉行公普,演戲酬神,是華族世俗的通例。普度戲就是中元節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之一,曾經是馬來西亞華人的娛樂和精神的寄託。中國鄉村戲劇具有多種功能,即維持秩序,增強宗教影響力、凝聚力,擴大交往、聯誼等。普度戲在檳州華人區域演出,除了或多或少的宗教功能之外,同樣具有這幾種世俗功能。

普度戲是華人社區每年祭祀活動的最高潮,指的是在中元節期間上演的華語地方戲。華人常把道教的"中元"與佛教的"盂蘭"合稱為"慶贊中元盂蘭勝會"。在馬來西亞中元節中最熱鬧、最典型的要屬檳城的中元節。檳城普度戲上演最多的是廣府戲和福建戲,場次之多、規模之大,在中國本土或南洋各國家中是最典型的。這些華語戲曲劇種,在異域頑強地生長著,而且保留了更為完好、更為純粹的戲劇文化傳統。

馬來西亞華人民間信仰的中元傳統以及相應的儀式,反映出了華人的宇宙觀。他們認為,天堂、人間、地獄是屬於一個整體,又可以長期互相連接的。

他們希望通過巫術的手段,克服不可預知的天災人禍,人們通過祭祀美術、獻祭儀式及戲劇等形式,將人們的願望具體化,祈求受到大士爺的庇佑,也希望通過神佛的力量,以慈悲心和神聖之感召,化解人間和靈界眾生的貪念和怨氣,從靈界到人間都能做到分衣施食。

通過儀式的象徵和經文的誦讀,使冥界和人間共同得到解脫,死者可以聞經得以超度,生者則可以脫離苦海。每年的中元節,都會有一些慕名而來的遊客來到檳城,對於這具有神秘色彩的祭祀民俗深感好奇,都希望親眼看見中元節慶典中的祭祀儀式、各種供品和普度戲。

如今的檳城中元節已經成為旅遊產品中的一大賣點,紙紮藝術和祭祀儀式都展現了馬來西亞華人的民族習俗,目前中元聯合會正著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檳城中元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旦申遺成功,此節日的旅遊價值將倍增。

門神是中國年畫的一種,是道教和民間的共同信仰,其信仰由來已久,人們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馬來西亞華人還沿襲著過年貼門神的習慣,如在馬六甲福州會館的大門上便赫然畫著兩位門神,以祈求平安幸福。

隨著社會的發展,門神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然而隨著馬來西亞華人近些年對民族文化的重視,門神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

除了以上的節日祭祀以外,中國還有很多地區和少數民族都舉行祭祀活動,每個地區的祭祀活動也都各不相同,其中"儺"便是中國少數民族地區較為興盛的一種祭祀活動,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一種驅疫逐鬼的活動。在儀式開始前也會準備大量的紙紮、剪紙等工藝品,儺戲也是儀式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今在東南亞的一些地區也可以看到儺文化的蹤跡。祭祀美術不僅傳承了中國傳統的手工技藝、民俗文化等傳統文化,也通過祭祀活動促進了馬來西亞民間手工藝人的培養,以供給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各種祭祀活動。在廣福宮的後巷便有一間傳統的制香作坊,還會製作華人重大節日中巨型香上的龍、鳳圖案。

相關焦點

  • 中元節和上元節有什麼區別?中元節是什麼意思起源介紹
    中元節和上元節有什麼區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是什麼意思?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有三元這樣的概念,三元是指,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可能很多人對中元節和上元節的區別不是很明白,知道下元節是什麼時候。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三元什麼時候,他們又都是什麼節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意思?
  • 中元節吃什麼?你不知道的飲食習俗
    中元節就是我們俗稱的鬼節,這天除了要放河燈、上墳外,中元節也有屬於這個節日的美食,有人為了闢邪而吃,有人為了祈福而吃。就讓我們看看在中元節這天,我們應該吃些什麼?1、吃瀨粉中元節吃什麼?
  • 中元節有什麼禁忌?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到了,農曆七月俗稱「鬼月」,七月十五稱為鬼節。傳說這天是陰氣最重的一天,民間也流傳著很多關於中元節的禁忌,日常生活中,還需要注意一些禁忌,大家千萬別觸犯,不然容易找來麻煩。其中中元節最忌諱的這幾條,大家注意了。
  • 中元節都是些什麼鬼?
    且不說網友說的這事靠不靠譜,單就「中元節有妖魔鬼怪出沒」這事,寶哥哥得好好給大家說道說道。很多人將「鬼」與「妖」並談,認為他們差不多,在形容那些「科學都解釋不了的存在」時,往往用「妖魔鬼怪」來一筆帶過,但其實「妖」和「鬼」是有明顯區別的。
  • 中元節:不忘先祖,不失良善,不負韶華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上巳節、清明節、寒衣節並稱中國的四大鬼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讓我們知道自己來處,明白了自己的歷史,看清了未來的方向:不忘先祖,不失良善,不負韶華。
  • 中元節應該吃什麼?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中元節應該吃什麼?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每到中元節(鬼節),媽媽總會叮囑:不要在水邊走,不要披頭散髮睡覺,不要亂拍他人肩頭,不要半夜晾衣服。並且每年中元節,都會煮的一些奇怪的食物。鴨子「鴨」就是「壓」,喻為壓住鬼魂鴨是一種水、陸兩棲動物。
  • 為什麼萬聖節在中國這麼火?而我們的中元節卻不那麼受歡迎
    我們中國古人都有著「鬼神之說」但是經過科學的認證,這些東西是不存在的。但是這麼多年以來形成的習俗,我們也是沒有辦法改變。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我們還是要重視一下的。但是隨著西方文化的傳播發展。這些年來,我們中國自己的一套紀念「鬼神」的節日居然在中國人心中已經不是那麼的重要了。而我們年輕的一代更是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一點的興趣。比如今年來說,美國的萬聖節在中國異常的火爆。
  • 2017年中元節是9月5日 中元節忌帶紅繩等招鬼物
    對於中元節,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麼。到底中元節是什麼節呢?其實中元節就是我們俗稱的鬼節,在每年的七月十五。2017年中元節時間是9月5日,正逢星期二。中元節禁忌多,你一定要知道哦!》》》》推薦閱讀:中元節為什麼是「鬼節」?
  • 中國公民在馬來西亞購房需要注意什麼?
    在馬來西亞買房有五個流程: 1.在馬來西亞購買物業須聘請一家房地產律師,以協助交易,一旦確定購買房產,需繳付 外國人可以在馬來西亞買幾套房產? 馬來西亞目前沒有限制外國人在當地買房的套數限制。 在馬來西亞需支付門牌稅和地稅嗎? 是的。在馬來西亞任何擁有房產者,都必須繳少量的門牌稅和地稅。
  • 中元節丨看中國繪畫藝術中的「鬼」
    陰曆七月十五日(公曆八月十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俗稱七月半。傳說中元節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與其他眾多的節日不同的是,這個節的主角們並不是活著的人們,而是為那些亡靈準備的。
  • 七月十五祭拜什麼 中元節祭祀需哪些物品
    七月十五祭拜什麼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今年的鬼節是9月5號,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 中元節有個黑貓鎮宅太硬氣了!
    有陣子沒有給主子拍照了,翻出一張上周照片,沒錯,就在小編很喪的8月,它的眼睛莫名發炎了兩天,沒準是看到了什麼不該看的漢代時,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 吃了30年的蝦,你知道基圍蝦和明蝦有什麼區別嗎?今天終於知道了
    吃了30年的蝦,你知道基圍蝦和明蝦有什麼區別嗎?今天終於知道了!大部分的人還是比較喜歡吃蝦的,因為蝦的肉多可保營養價值高,最重要的是蝦在海鮮當中算是非常實惠的一種海鮮,其實海鮮並不是只有這麼一種,大蝦也是分為好幾種的,有雞尾蝦還有明蝦和蝦等等,特別是對於雞尾蝦和明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也是經常能夠吃到的,那麼有很多的人,他們在去購買的時候都沒有辦法區別這兩種蝦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所以說買蝦的時候經常會買錯,相信大家跟我應該都是一樣的,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雞尾蝦和明蝦到底有什麼區別
  • 分級基金的A和C到底有什麼區別?不看還真不知道!
    基金的種類有很多種,截止到2020年基金產品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股票的數量,投資者要是弄不清楚這其中的一些基金種類和相互之間的區別,恐怕是囫圇吞棗不知其味。投資者應該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來進行選擇,以此來分析哪一種基金更加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分級基金的A和C到底有什麼區別?不看還真不知道!
  • 中元節談人離世之前的預感
    明天是2020年9月2日,星期三,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傳統的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是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但中元節讓人想起的卻都是已去世的親人、朋友,而我最先想到的是剛剛去世不久的老父親。
  • 馬來西亞的燕窩好不好?為什麼吃得越多越會選擇馬來西亞燕窩呢?
    換位思考,我清楚地知道窩友們其實想了解的就是馬來西亞燕窩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特點。今天晴兒就嘮點乾貨。馬來西亞的燕窩好不好?馬來西亞燕窩屬於食品,確切的說是功能性食品,具有保健作用。那我們看功能性食品要衡量的無非就是安全衛生、功能性、原材料和口味這幾個維度。
  • 經常吃火龍果,卻不知道白心和紅心有什麼區別?看完漲知識了
    經常吃火龍果,卻不知道白心和紅心有什麼區別?看完漲知識了水果天天吃,一到水果攤前就會發現,一個水果名稱下都有好多的品種,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火龍果。市面上通常有2種顏色的火龍果,一種是紅心火龍,一種是白心火龍果。
  • 原來不同地域的金龍是有差別的!馬來西亞金龍魚有什麼特別之處?
    大家都知道金龍魚是由其金色鱗片而得名,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不同產地的金龍魚之間是有區別的。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馬來西亞金龍魚到底有哪些特點!馬來西亞金龍魚原產自馬來西亞阿羅邦蘇地區。然而,馬來西亞的金龍魚和印度尼西亞的紅尾金龍魚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在龍魚幼仔長到15公分之前也是很難將他們區分開來。馬來西亞的金龍魚從腹部到上面的第五排鱗片都會閃耀,更出色的龍魚連靠近尾部的鱗片都清晰可見。金龍魚在出生後6個月左右鱗片開始發色。兩年後除了背部全身的鱗片都會發色。儘管有些魚長得比較快,大部分魚還是要到五年左右才會通體發色,一直從腹部到背部。
  • 只聽過馬來西亞第二家園?馬來西亞紅卡含金量更高!
    2021-01-05 15:42:25 來源: 漢德歐Holiday 舉報   很多人都不知道馬來西亞紅卡
  • 農村老話:「七月半沒事別往河邊站」是什麼意思?中元節有啥講究?
    七月半是中元節的一個稱呼,因為這一天是七月十五,所以人們把它稱為七月半,不同的地區稱呼也有所不同,有著祭祖節、盂蘭盆節等多個稱呼。中元節的由來,中元節的產生應該是屬於融合了民間風俗與道家及佛教文化為一體的節日,最早在漢代人們就開始有了祭祖的傳統,因為這個時期真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將最新鮮的食材食物供奉給祖先,希望祖先保佑家人的健康和來年的豐收。在道教文化中,將中元節認定為是地官的誕辰,所以在這節日期間,地府會將所有的鬼魂放出,所以又有「鬼節」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