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都是些什麼鬼?

2021-01-16 寶庫

最近,朋友圈最振奮人心的消息莫過於華為正式發布了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鴻蒙OS。

早在今年5月,網友們就驚奇地發現,華為貌似把整個《山海經》的神獸都註冊下來了……

華為的手機晶片,取名叫「麒麟」;

華為的基帶晶片,取名叫「巴龍」;

華為的伺服器晶片,取名叫「鯤鵬」;

華為的伺服器平臺,取名叫「泰山」;

華為的路由器晶片,取名叫「凌霄」;

華為的人工智慧晶片,取名叫「昇騰」;

華為的作業系統,取名叫「鴻蒙」……

鴻蒙初闢本無性,打破頑冥須悟空。所謂的「中華修仙系統」大概就是這樣吧!

華為發布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鴻蒙OS

熟悉《山海經》的朋友應該知道,除了能帶來祥瑞的神獸外,《山海經》裡多的是頻頻出現在神話故事和小說電視裡的妖魔鬼怪,青丘九尾狐、檮(táo)杌(wù)、饕餮、畢方……

於是有網友大開腦洞,說華為這款「修仙」系統發布在中元節前夕,就是為了防止鬼節各種妖魔鬼怪出沒!

且不說網友說的這事靠不靠譜,單就「中元節有妖魔鬼怪出沒」這事,寶哥哥得好好給大家說道說道。

很多人將「鬼」與「妖」並談,認為他們差不多,在形容那些「科學都解釋不了的存在」時,往往用「妖魔鬼怪」來一筆帶過,但其實「妖」和「鬼」是有明顯區別的。

只要時間長,萬物皆成妖

如果大家有認真研究過妖怪的「發家史」,就能清楚地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的規律——「物久成精」。

充滿智慧的老祖宗們相信,萬物皆有生命,只要時間足夠長,它就可以吸收天地之精華與糟粕,進而產生性靈、擁有獨立的思想和行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成精了」。

如果找對了方向一心向善的話,是完全有可能修煉成仙的;倘若一不小心誤入歧途,迎接它的就是一條妖怪的不歸路,為了讓普羅大眾對妖怪有個清晰具象的認識,日本藝術家鳥山石燕專門根據中國千古奇書《山海經》,替妖怪們整理出了一套「家譜」——《百鬼夜行》。

在這本「家譜」裡,每一個妖怪都有它不為人知的艱辛。

青行燈

授人以柄型

日本江戶時代流行一個解悶遊戲「百物語」,類似「筆仙」可以召喚鬼魂。

夜幕降臨的時候,在烏漆嘛黑的屋子裡點一盞有100根燈芯的燈,人們聚在一起輪流講鬼故事,每講完一個就吹滅一根燈芯,據說當燈芯全部熄滅後就會有恐怖的事情發生,所以玩這個遊戲的人彼此之間會達成共識——講99個鬼故事,留下一根燈芯。

鳥山石燕 《百鬼夜行》之青行燈

天長日久,那盞燈聽完無數個鬼故事後「上癮」,變成了青行燈,這種妖怪會變成我們熟悉的人的樣子唆使大家玩百物語。

坦白說,換做誰是那盞燈估計都得被鬼故事逼瘋吧……

絹狸

懷才不遇型

日本生產一種絲織品「八丈絹」,是製作和服的上等料子。

這樣的好絲綢,如果長期壓箱底不用,它會含怨變成裹著錦衣的貉(日本稱為狸),跑到街頭遊蕩,非要把自身的華麗展現給世人看。

鳥山石燕 《百鬼夜行》之絹狸

一輩子懷才不遇算不上慘的,怕就怕一輩子任勞任怨,到頭來還落得個被遺棄的下場。

三味長老

任勞任怨型

三味長老是一位和吃沒有任何關係的妖怪,三味線是日本一種傳統樂器,一般用貓皮或是狗皮製成。

日本傳統樂器 三味線

貓有靈性大家都知道,以貓皮製成的三味線用過之後慘遭遺棄,就極易發生妖變。

鳥山石燕 《百鬼夜行》之三味長老

這幅畫中穿和服的妖怪「三味長老」,就是妖化後的三味線附在樂師身上的模樣,它愁眉苦臉的樣子,分明是在向人類宣戰——「我不開心」!

在日用品中間,最任勞任怨的非清潔用具莫屬,他們不怕苦不怕髒,就怕被拋棄,怨念纏身時也控制不住想打人!也是最容易產生怨念的物件。

鳥山石燕 《百鬼夜行》之白容裔

被丟棄的破掃帚,會變成「帚神」,無人清洗的髒抹布,會化為龍蛇形態的「白容裔」,飛進房間,將委屈發洩在它打掃過的器物上,還真是白容裔,不容易啊!

屏風窺

行俠仗義型

在古代,出現頻率僅次於「殺父之仇」的應該是閨怨吧。

丈夫遠遊,離人一去不復返,家中妻子的思念累積成絕望與怨恨,織布機上的布料就會變成妖怪「機尋」,帶著女子的恨意找丈夫麻煩。

如果有女子被男子用花言巧語矇騙以至失身,見證事件始末的第三方——屏風,因著女子的怨念變成妖怪「屏風窺」,跑去向負心漢索命。

鳥山石燕 《百鬼夜行》之屏風窺

類似的「物久成精」的故事,「家譜」裡還有很多很多……

「妖」字本義是指豔麗嫵媚、反常怪異的事物,在《說文解字》中對應的是兩個字:妖、。它們共同的部首「夭」本意「屈也」,是彎折纏繞意,所以鳥山石燕筆下的妖怪無一不是彎曲纏繞的。

有人統計過,日本境內有四百至六百種妖怪,其中70%的原型來自中國,20%來自印度,只有10%是日本土生土長的妖怪。

日本妖怪文化之所以如此興盛,一方面是日本傳統的神道教,崇尚萬物有靈,在日本人眼裡,山草花木,各種小動物甚至物件都可能「成精」;另一方面也要歸功於幾代人孜孜不倦的推動,借這些恐怖故事來勸導人類惜物向善。

不過,話說回來,這「家譜」裡的幾百種妖怪,會在中元節出沒嗎?

不會!

為什麼?

因為中元節是鬼節,出沒的是鬼,不是妖啊!

陽間與陰間,人鬼兩相隔

鬼是什麼?

得虧中國漢字象形,解釋不清的時候我們就去看字形發展。甲骨文中的「鬼」字,上面看起來是一個「田」,底下又像是一個跪著的人,理解為人 「死了埋在田底下,就是鬼了」好像也說得通。

甲骨文 「鬼」

當然,這是寶哥哥不官方的解釋,主流的觀點認為,上面這部分不是「田」,而是一個變形的腦袋。

《說文解字》中對鬼的解釋是:「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sī)。凡鬼之屬皆從鬼。」(看不懂的請忽略直接看下面)

「鬼」字由三部分組成:表示鬼頭的「甶(fú)」部,是象形的鬼頭;表示人的「人」部,以及表示鬼屬性的「厶(sì)」部(厶:奸邪)。

也就是說「鬼」就是人死後,有鬼頭、人身,帶有奸邪害人屬性的「陰氣」。鬼為什麼是一種「陰氣」?當我們提到鬼時,最直接的反應是半透明的鬼魂狀事物。

「鬼」字的演變

在中國傳統文化認知裡,魂魄兩者有明顯差異:「魂」——人的陽氣,是一種更具神聖性的、質輕的精神;「魄」——人的陰氣,是人死後更具負面的、濁重的精神遺存。

一陰一陽,一輕一重,所以民間素有「魂飛上天,魄散入地」的說法,在中元節出沒的有「陰氣」的鬼,實際上就是具象的「魄」。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元節祭祀

話說回中元節,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七月半祭祖節。

在古代的中國,七月半正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人們在這一天的晚上,用豐收的食物向祖先匯報:「感謝祖宗保佑,今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請祖先與我們一起分享!」

後來這種七月半祭祖節與道教文化結合,形成了中元節;佛教傳入中國後,又與佛教文化結合,被稱為盂蘭盆節……不論名稱、形式怎麼變,不便的是中元節本質上是一種祭祖文化,其核心是敬祖、盡孝。

從古至今,中國人就堅信祖先在天之靈會保佑後代子孫,所以祭祀是良好關係的重要途徑。

中元節就要來了,不用害怕,這是個與愛有關的節日!畢竟要說有什麼比鬼還嚇人,寶哥哥一口氣可以說好多

距離春節還有164天!

打開錢包沒錢,窮鬼最嚇人!

物老成精,

世界上最多的妖怪是「單身狗精」!

暑假快結束了要開學了!

改過日期的朋友,

距離花唄還款日還有一天!

更多內容,請關注「寶庫」本文為「寶庫」原創,轉載請私信「寶庫」

相關焦點

  • 中元節有什麼禁忌?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到了,農曆七月俗稱「鬼月」,七月十五稱為鬼節。傳說這天是陰氣最重的一天,民間也流傳著很多關於中元節的禁忌,日常生活中,還需要注意一些禁忌,大家千萬別觸犯,不然容易找來麻煩。其中中元節最忌諱的這幾條,大家注意了。
  • 中元節應該吃什麼?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中元節應該吃什麼?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每到中元節(鬼節),媽媽總會叮囑:不要在水邊走,不要披頭散髮睡覺,不要亂拍他人肩頭,不要半夜晾衣服。並且每年中元節,都會煮的一些奇怪的食物。鴨子「鴨」就是「壓」,喻為壓住鬼魂鴨是一種水、陸兩棲動物。
  • 中元節丨看中國繪畫藝術中的「鬼」
    陰曆七月十五日(公曆八月十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俗稱七月半。傳說中元節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與其他眾多的節日不同的是,這個節的主角們並不是活著的人們,而是為那些亡靈準備的。
  • 七月十五祭拜什麼 中元節祭祀需哪些物品
    七月十五祭拜什麼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今年的鬼節是9月5號,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 中元節和上元節有什麼區別?中元節是什麼意思起源介紹
    中元節和上元節有什麼區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是什麼意思?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有三元這樣的概念,三元是指,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可能很多人對中元節和上元節的區別不是很明白,知道下元節是什麼時候。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三元什麼時候,他們又都是什麼節日。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分別是什麼意思?
  • 鬼夢裡的鬼都在幹些什麼!
    找解鬼夢的人多了,解夢破解鬼夢的人也多了,聽著鬼夢,解著鬼夢,破解著鬼夢,然後開始總結鬼夢。鬼夢裡的鬼和做夢人有哪些互動呢?1、交流。夢裡屬於正常交流的,倒不會那麼讓人害怕,因為這些做夢人夢裡出現的鬼其實都是去世的親人的多,而且大部分是日常生活,比如吃飯,聊天,或是各幹各的,就像平時生活一樣。也有部分出現索取財物的,說冷要穿衣服的,要吃肉的;還有些是來告訴你將要發生什麼事,或以前的一些秘密的,或冤魂來訴說的,這種夢境經常解釋成託夢。日常生活的夢境基本為思念導致,而託夢則是需要更重視的。2、追逐。
  • 2017年中元節是9月5日 中元節忌帶紅繩等招鬼物
    對於中元節,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麼。到底中元節是什麼節呢?其實中元節就是我們俗稱的鬼節,在每年的七月十五。2017年中元節時間是9月5日,正逢星期二。中元節禁忌多,你一定要知道哦!》》》》推薦閱讀:中元節為什麼是「鬼節」?
  • 中元節吃什麼?你不知道的飲食習俗
    中元節就是我們俗稱的鬼節,這天除了要放河燈、上墳外,中元節也有屬於這個節日的美食,有人為了闢邪而吃,有人為了祈福而吃。就讓我們看看在中元節這天,我們應該吃些什麼?1、吃瀨粉中元節吃什麼?
  • 農村老話:「七月半沒事別往河邊站」是什麼意思?中元節有啥講究?
    七月半是中元節的一個稱呼,因為這一天是七月十五,所以人們把它稱為七月半,不同的地區稱呼也有所不同,有著祭祖節、盂蘭盆節等多個稱呼。中元節的由來,中元節的產生應該是屬於融合了民間風俗與道家及佛教文化為一體的節日,最早在漢代人們就開始有了祭祖的傳統,因為這個時期真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將最新鮮的食材食物供奉給祖先,希望祖先保佑家人的健康和來年的豐收。在道教文化中,將中元節認定為是地官的誕辰,所以在這節日期間,地府會將所有的鬼魂放出,所以又有「鬼節」的說法。
  • 海南中元節:市民燒奢侈品祭祖 稱先人也該享受
    民俗學者認為,古時候,人們都相信人具有三魂七魄,人死之後,氣魄分離,只剩三魂就叫做鬼了。有德之人,死後有人祭祀,不會傷害人類;但那些沒人祭拜的孤魂野鬼,就不一樣了。不知從何時開始,相傳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閻王大開鬼門關,陰間鬼魂悉回陽間,探視自己的親友及子孫,故有「七月半,鬼亂竄」之說。在這段日子裡,民間人們為保持生活的平安,婚喪喜慶皆不敢輕舉妄動。
  • 中元節有個黑貓鎮宅太硬氣了!
    有陣子沒有給主子拍照了,翻出一張上周照片,沒錯,就在小編很喪的8月,它的眼睛莫名發炎了兩天,沒準是看到了什麼不該看的漢代時,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 中元節最可怕的五種鬼,最後一個令人毛骨悚然!
    萬物皆有節日,牛鬼蛇神也不例外,中元節就是為了萬鬼而設置的節日,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類似於西方國家的萬聖節。但是令人深思的是,西方的萬聖節在西方人自己的國度那是異常的火爆,在中國也同樣如此,但作為中國人自己的中元節,卻是並不被重視,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了解下中國歷史上的五種鬼。
  • 中元節的忌諱有哪些?教你避開這些禁忌!
    開始進入了農曆七月,昨天是七夕對於七月來說,七夕之後就是中元節了,而現在距離鬼節只剩一周……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赦罪之節日。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認為七月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下面說說一些小禁忌。01.
  • 聽說一到中元節,沒一隻鴨子能活著走出廣西……
    9月1日,中元節前夕,廣西萬鴨上市。這一天,南方人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鴨子,使得一大波鴨子「在劫難逃」。最終,變為餐桌上的檸檬鴨、啤酒鴨、白切鴨、烤鴨.......廣西「鴨行」生意火爆9月1日0時許,廣西最大的農貿交易市場柳州海吉星家禽交易區,「鴨力」劇增。燈火通明下,鴨糞味道瀰漫在空氣中,數萬隻鴨子鋪滿檔口。
  • 中元節放河燈的意義是什麼 不僅僅是寄託思念而已
    今天是中元節,也是中國的鬼節之一,民間說法這一天陰間的鬼魂回返回人間與親人團聚。這一天也就有了許多特定的習俗,比如放河燈。   放河燈是中元節的傳統習俗,放河燈既可以寄託人們對先人的思念,還意味著將厄運隨著逝水東流,一去不返。
  • 中元節|李商隱《中元作》:「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七月十五中元節是我國傳統「三大鬼節」(寒食節、中元節、寒衣節)之一,也是歷史最為悠久的傳統民俗節日,最早起源於上古祭祀神靈先祖、消災祈福的習俗,由春夏秋冬四季祭祀「春礿,夏禘,秋嘗,冬烝」中的「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祭祖節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大約北魏時期)道教的說法。
  • 馬來西亞的中元節,與中國有什麼區別呢,不看不知道
    作為華人死後的歸宿地孝恩園也在中元節舉行了祭祀儀式,祭祀用具種類繁多,但都十分講究。祭拜對象以面燃大士為主,或稱"普渡公"、"鬼王"、"大士爺",其製作精細複雜,布藝和紙藝相結合,色彩豔麗。中元節時很多家庭還保持了在中元節前一天或當日"燒衣"的習慣,包括燒元寶、冥錢、香燭、紙紮器物。紙制的服飾色彩鮮明,仿製清代的官服,有些還做成龍袍的樣式,上面貼各式傳統紋樣,中間運用坐龍紋,兩側為行龍紋,四周採用壽字紋或是團花紋作為輔助,這些都遵守中國官服的制式。
  • 「鬼節」談鬼:人死為鬼,鬼死是什麼?
    「眾生必死,死必歸士,此之謂鬼。」這是《禮記》中的話。書中繼續指出:「庶人庶士無廟,死曰鬼。」達官貴人死後有廟供奉,終年有人祭祀,則成了神。普通人死後無廟享祭,四處飄泊,是鬼。屍骨和靈魂的漫長不平等歷史是現實活著的人、家庭、階層的折射。它們不平等,即人類不平等。今日「鬼節」,也叫「中元節」。
  • 中元節:說說藝術圈裡關於鬼怪的那些事
    , 讓它為你保駕, 什麼邪祟都不用怕!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上墳掃墓,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雖《論語·述而》有言:「子不語怪力亂神。」
  • 農村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這句話有道理嗎?
    而關於端午節的俗話也是很多的,比如這句農村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就包含著很多的意思。所以在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農村俗語的意義。農村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有「不怕七月的鬼」這麼一說:國家的法定節假日有三月清明節、五月端午節、還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