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花上33萬,就可以在加拿大合法殺死一隻北極熊

2020-12-06 天下網商

文 | 張超

你可能聽說了,北極熊最快將在2100年左右滅絕。

這個說法來自《自然》雜誌子刊的一項最新研究,道理還是老道理,全球變暖導致北極海冰減少,北極熊遭遇滅頂之災。

具體來說,自1979年以來,北極地區9月(海冰最少的月份)海冰面積每10年減少了13%;2019年9月,北極海冰覆蓋最小面積為415萬平方公裡,比往年均值低了33%;到2040年或2050年夏季,北極可能出現夏季無冰。

北極熊伏擊海豹

受此影響,研究人員預計:2040年,加拿大一些北極熊種群將繁殖失敗;2080年,大多數北極熊種群都會面臨生存危機;2100年,北極熊將會正式滅絕。

老實說,類似研究很多,偏差也很大,因為結論完全來自模型推測,模型參數包括了北極熊幼崽和成年北極熊的禁食閾值天數、預計無冰天數、預計溫室氣體排放量等等……

《自然》雜誌子刊的研究

現實中影響北極熊生存的變量遠不止這些,目前關於北極熊死亡最精確的統計數據只有一個——從2007年到2016年,人類在加拿大獵殺了8335頭北極熊,而北極熊上一次瀕臨滅絕,也是因為人類的捕獵。

一對北極熊母子,在浮冰塊之間顛沛流離

為什麼北極熊滅絕充滿爭議

瘦骨嶙峋的北極熊,總被視作全球變暖的鐵證和象徵。

2017年,25億人在《國家地理》網站上,觀看了這條拍攝於加拿大努納武特地區的視頻。

瘦骨嶙峋的北極熊

奄奄一息的北極熊,迅速激起了全世界的憤怒和同情,同時也有人質疑,視頻無法證明這隻北極熊的現狀是全球變暖的結果,它可能只是老了,或是病了。

一年後,攝影師被迫承認:「我不能肯定這隻北極熊是因全球變暖挨餓。」

北極熊確實在挨餓。

2013年4月,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一隻雄性北極熊跋涉241公裡覓食無果後倒斃,屍體只有皮毛骨頭,沒剩下一點脂肪。

餓死的北極熊,身體只剩下了一層皮毛

科學家不止一次拍到,急於哺育熊崽的母熊,餓到啃食飄到海岸邊的泡沫航標。

飢餓還加劇了北極熊的自相殘殺,公熊吃母熊,母熊吃幼崽,屢見不鮮。

北極熊自相殘殺

可是,所有這些北極熊的悲慘畫面,仍無法證明它們正在走向滅絕。

因為最權威的科學家也缺乏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全世界到底還剩多少頭北極熊,總量在減少還是增長。

全世界最權威的北極熊研究機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下屬的北極熊科學組織,2015年估算出的中值為26500頭,到了2018年,又變成了30000頭。

北極熊在冰上打滾

國際北極熊協會偏悲觀,認為還有23000頭,北極熊學會偏樂觀,認為還有39000頭。

人類從未獲得過有充足科學證據支持的北極熊總數。

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紅色名錄)將北極熊列入瀕危物種,到了2015年,又將北極熊下調為易危物種。

2017年國際北極熊日,全球變暖政策基金會(GWPF)呼籲美國政府重新評估北極熊的「瀕危物種」地位,理由是全球北極熊估計數量達到30000隻,而且越來越多的觀察性研究表明,儘管夏季海冰減少,北極熊仍在蓬勃發展。

GWPF是一家氣候懷疑論組織,一直反對各種應對全球變暖的政策。

圍繞北極熊現狀和未來的許多爭議,實質是全球變暖問題相關利益方的一場角力。

沒人知道北極熊多了還是少了

在2100萬平方公裡的北極地區追蹤北極熊非常困難。北極熊可以輕鬆跨越國界,在一年中跋涉上千公裡。

科學家有時坐直升機點算北極熊數量,但北極熊擅長偽裝,直升機觀測容易遺漏那些躲在冰面、雪窩或山背後的北極熊。

北極熊棲息地很廣

各家科研機構的估算數量,其實大多來自因紐特人的觀察報告,但漏算或重複計算都會造成誤差。

我們只知道,全世界現有19個北極熊亞種群,其中13個生活在加拿大,其餘分布在美國、格陵蘭、挪威和俄羅斯。

全球19個北極熊種群的分布

各地北極熊數量有增有減,但各地觀測很難反應出物種整體生存狀況,有時候眼見未必為實,甚至還造成了誤導。

在加拿大哈德遜灣西岸的邱吉爾鎮,每年秋天,上萬名遊客湧入小鎮追蹤北極熊的身影。

遊客的鏡頭範圍,幾乎被近千隻北極熊填滿,它們終日遊蕩在小鎮附近尋找垃圾,用最慵懶的姿勢等待著海灣結冰,有了海冰,它們才能捕獵海豹。

北極熊在垃圾堆中覓食

然而,海水結冰越來越晚。到11月中旬,邱吉爾鎮的北極熊整整四個月未能飽餐一頓了,它們捕食幼崽,在哈德遜灣西部,近年來觀察到的幼崽數量正直線下降。

邱吉爾鎮的景象容易導致一種錯覺,北極熊似乎還有很多,事實卻恰恰相反——從1987年到2017年,整個哈德遜灣的北極熊數量下降了30%。

加拿大北極熊觀光

而在普通遊客難以抵達的戴維斯海峽,北極熊數量卻從1970年代後期的900頭猛增到2012年的2100頭。

戴維斯海峽的海冰範圍和厚度也在急劇下降,北極熊數量猛增,似乎又可以推翻全球變暖導致北極熊走向滅絕的推測。

然而科學家很快發現,戴維斯海峽北極熊數量猛增,只是因為歐洲從1983年起禁止進口用豎琴海豹幼崽製作的白色皮草。

當戴維斯海峽的豎琴海豹種群呈爆炸式增長時,通常以環斑海豹為食的北極熊並不介意更改食譜。

這個例子,反而恰恰能夠說明,人類的一個決定,會對北極熊的命運造成多大的影響。

無冰讓北極熊越來越飢餓

全球變暖與海冰融化,對北極生態系統造成了複雜的威脅,這導致大量關於北極熊的研究結果充滿爭議甚至自相矛盾。

一頭只有三個月大的北極熊第一次看到雪

然而,鑑於當前氣候趨勢,北極熊的未來似乎真的黯淡無光。

北極熊是海洋哺乳動物,它們的食物源自海洋,生存依賴海冰。

北極熊在海裡獵殺海豹

沒有海冰,北極熊就無法捕獵浮上來換氣或在冰面上休息的環斑海豹,也無法長途旅行、尋找配偶或是傳授幼崽狩獵技巧。

為了適應冰面生活,北極熊花了幾十萬年進化成現在的樣子:

它們的脖子很長,有助於遊泳和狩獵;鼻孔入水後會自動關閉,還有全世界最發達的嗅覺,可以聞到32公裡外冰面上,或是1公裡外冰層下的海豹;30釐米寬的爪子,入水後就成了槳和舵,北極熊遊速高達10公裡/小時,可以連續遊泳90公裡,爪子底部還布滿細密柔軟的凸起,行走冰面如履平地;北極熊耳朵很小,聽力卻絕佳,人只能判斷聲音方向,它卻能夠將聲源位置精確到1度角之內……

北極熊體形

北極熊為冰面捕獵進化到了極致,但是狩獵失敗率仍然超過98%。

到了無冰的夏天,北極熊只能依靠漿果、腐屍、鳥蛋度日。北極熊在冬季努力捕食海豹,就是為了用體內存儲的脂肪支持長達數月的禁食期。

北極熊吃鳥蛋

有的北極熊可以連續挨餓255天。可是隨著海冰融化越來越早,捕食期越來越短,禁食期卻越來越長。

科學家在巴芬灣附近分析了352頭北極熊,只有不到50頭體型正常,從2009年至2015年,北極熊平均每年在陸地上的停留時間,比1991年至1997年期間多了足足30天。

北極熊在陸地上無法狩獵,它們變得日益消瘦。

消瘦的北極熊

人類讓北極熊崽喝上毒奶

海冰融化,不僅限制了北極熊捕食的機會,也增加了北極地區的人類活動。

北極地區蘊藏著數量驚人的天然氣、石油、煤炭、金剛石等能源礦藏。

更少更薄的海冰,意味著更多北極航線,更發達的北極資源開發。

日益減少的海冰

科學家一直在擔心,能源採礦業的發展可能導致北極地區嚴重汙染,不幸的是,擔憂在今年5月底化為現實,西伯利亞諾裡爾斯克市一家熱電廠21000噸柴油外洩,成為北極圈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環境災難。

洩漏的柴油把河面染紅

人們總以為北極是地球最後的淨土,可是潔白無瑕的海冰掩蓋了事實——風和洋流會將全球汙染物輸送到北極,然後沿著食物鏈傳遞到北極熊體內。

2017年,科學家發現在阿拉斯加和斯瓦爾巴群島的北極熊,體內普遍存在濃度比海豹高一百倍的全氟辛烷磺酸鹽(PFOS)。

PFOS具備疏油、疏水等特性,廣泛用於生產紡織品、皮革製品、家具和地毯等表面防汙處理劑,還有紙制食品包裝材料和不粘鍋等近千種產品。

如果你看過電影《黑水》,知道杜邦特氟龍事件,就清楚PFOS對哺乳動物的嚴重危害,而在北極熊身體組織中,科學家發現了19種不同有機化學物質,其中一半的毒性來自PFOS。

北極熊幼崽在玩垃圾

當母熊乳汁被PFOS汙染後,北極熊崽就淪為了毒奶的受害者。

每年數百隻北極熊遭到獵殺

漫長的時間和廣袤的極地,多少稀釋了全球變暖對北極熊生存造成的威脅,可是還有一種威脅卻清清楚楚——在2007年至2016年這十年間,已有8335頭北極熊死於獵人槍口。

2018年,加拿大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的獵人達雷爾·沃伊齊,將自己獵獲的北極熊熊皮掛上臉書銷售,引來全球網友怒罵。

沃伊齊卻批評網友大驚小怪太過無知,因為他捕殺北極熊,不僅符合加拿大法律,而且在他的村裡是一種傳統。

臉書後來強制刪除了熊皮廣告,但是這張熊皮還是賣了出去。

外媒對此事的報導

6000年前,哈德遜灣的因紐特人就會狩獵北極熊,熊骨製成工具,熊皮製衣保暖,熊肉則是全村人重要的食物來源,北極熊一直是因紐特人文化的重要組成。

然而,在為傳統和生計而進行的獵熊背後,還有一種單純只為追逐刺激和利潤而生的獎盃狩獵正在興起。

據《每日鏡報》披露,人們只需支付36000英鎊(約合33萬人民幣),就可以去北極圈參加為期12天的北極熊狩獵之旅。

專業狩獵公司的廣告上寫著:「我們聘請的因紐特人獵熊專家,將確保您的狩獵100%成功」、「您獵取的熊皮和頭骨將由加拿大推薦的動物標本學家製作,全程冷鏈運輸」、「我們可以將熊皮變成地毯或起居室其他裝飾」。

獵殺北極熊

一張北極熊皮,幾乎就可以覆蓋狩獵之旅的全部成本——在挪威,一張北極熊皮的售價約為20000美元,黑市售價更是高達250000英鎊。

北極熊皮可以賣到250000英鎊

挪威著名職業野生動物攝影師、環境保護主義者奧萊·利奧登指出,在1980年至1991年之間,只有154隻北極熊死於獎盃狩獵,但在2010年至2018年之間,卻有1583隻北極熊死於獎盃狩獵,這些數字遠高於外界估計。加拿大政府最近才根據信息自由法公開了這一數字。

攝影師奧萊·利登

全世界三分之二北極熊生活在加拿大,可是只有加拿大允許外國人向北極熊開槍。

多少只北極熊被做成了獎盃

2015年6月,一位美國牙醫在支付5.4萬美金後,獵殺了辛巴威最著名的雄獅塞西爾,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獎盃狩獵。

雄獅塞西爾

2年後,塞西爾的兒子,又在一次合法的獎盃狩獵中變成了獎盃。

獎盃狩獵,顧名思義,就是用獵槍在一隻雄壯的野生動物身上打一個洞,然後剝取皮毛,鋸下牙齒,或將整個腦袋製成標本,像獎盃一樣擺在家裡陳列展示。

獎盃狩獵收集的戰利品

獎盃狩獵1887年起源於美國,如今已發展成一個價值10億美元的行業。

不同於非法盜獵,在允許獎盃狩獵的國家,獵人可以合法殺死一隻瀕臨滅絕的動物,如果獲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許可證,獵人甚至可以光明正大將獎盃帶回家中,狩獵公司通常會幫忙搞定一切。

獎盃狩獵展示

CITES保留了授予獎盃獵人的許可證資料庫。

2008年至2017年,將近300種CITES所列瀕危物種,被製成290000件狩獵獎盃出口到世界各地。

在2003年至2013年間,15518頭非洲象被做成狩獵獎盃出口,其中7500頭的目的地是美國。

辛巴威動物標本店裡一隻公象狩獵獎盃

一直以來,北極熊都是獎盃獵人追求的最獨特物種之一。

1940年代,美國阿拉斯加和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就舉辦過北極熊獎盃狩獵活動,在有錢人的推動下,很快誕生了一個用飛機、直升機和船獵殺北極熊的行業。

北極熊總數急劇下降,以至於1965年的一次專家會議認定,北極熊就要滅絕了。

中彈的北極熊

俄羅斯在1957年禁止狩獵北極熊,美國在1972年宣布禁獵北極熊,1973年,挪威也頒布了禁獵令,同一年,加拿大、挪威、俄羅斯、格陵蘭和美國還共同籤署了《北極熊養護協定》,在全球範圍內限制商業性北極熊狩獵。

現在,加拿大的北極地區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合法狩獵北極熊的地區。

獵人檢查獵殺到的北極熊

因紐特人為什麼感到憤怒

為什麼會有一些國家和組織支持獎盃狩獵?

狩獵支持者一直宣稱,獎盃狩獵行業帶來的收入,可以為當地社區提供資金,促進瀕臨滅絕物種的保護和恢復。

北極熊被獵殺

在加拿大,每年大約有600隻北極熊被合法捕獵,其中86%的狩獵發生在努納武特地區。

加拿大法律規定,買到狩獵許可的獎盃獵人,必須僱用因紐特人為嚮導,用狗拉雪橇的傳統方式進行狩獵。

據加拿大國家統計局2006年數據,獎盃狩獵為參與狩獵的因紐特人帶來2000美元的小費收入,3000美元的嚮導收入,還有27000美元的狩獵許可證轉讓收入,5000美元的熊皮轉讓收入,對平均年收入只有18994美元的因紐特人來說,這是一大筆錢。

因紐特獵人和北極熊,攝於1924年

然而,奧萊·利奧登調查發現,在1980年開始,25個因紐特人定居點中原本有23個從事獎盃狩獵,可是2009年之後,卻有17個定居點退出了這項業務。剩下8個繼續從事獎盃狩獵的定居點中,只有3個賺到了整個獎盃狩獵5%以上的花銷。

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努納武特地區的地方政府和民間組織,一直在呼籲增加北極熊狩獵配額。

製成的北極熊皮

因紐特人的憤怒在於,他們的命運被忽視了。

海冰是整個北極海洋食物鏈的開始,冰底生長著藻類、微生物,蝦類以藻類、微生物為食,魚類又以蝦類為食,環斑海豹則以魚類為食……

一切始於冰底。沒有冰,就沒有食物鏈,而站在食物鏈頂端的除了北極熊,還有人類。

北極食物鏈

因為無法捕捉並保存足夠的獵物,因紐特人被迫改變了飲食習慣,但是代價過於高昂——在阿拉斯加的科策布,一隻火雞賣99美元,一加侖牛奶賣10美元,一袋麥片賣16美元,一盒咖啡賣101美元……

努納武特地區的因紐特人也無法承受昂貴的外來食物,獎盃狩獵並沒有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

因紐特人現場剝皮北極熊

未來靠什麼拯救北極熊

北極熊通常一胎生2隻幼崽,幼崽存活率不到50%,還要應對全球變暖危機,利奧登認為北極熊是「北極最不適合獎盃狩獵的動物」。

更重要的是,獎盃狩獵只能帶來一次性收入,一直活著的北極熊,卻可以幫當地人從傳統生態遊中源源不斷賺錢。

位於巴爾特島的阿拉斯加小鎮卡克託維克就是一個成功範例。

北極熊遊蕩到卡克託維克

每年秋天,北極熊成群結隊來到這個人口只有239人的小鎮。

當地人每年允許捕獵三條鯨魚,居民取走賴以生存的鯨肉之後,剩下的鯨魚屍體留在室外成為北極熊的食物。

卡克託維克居民獵殺鯨魚後給北極熊餵食

北極熊來到小鎮,帶動了旅遊業繁榮。

每年至少300名遊客到卡克託維克觀賞拍攝北極熊。雖然小鎮總共只有兩個小旅館,卻可以在兩個月裡賺到150萬美元。

遊客為在卡克託維克給看到的北極熊拍照

一些北極熊專家認為,全球變暖帶來的威脅固然值得重視,但是人類想要更多的北極熊其實很簡單,停止開槍就行。

2013年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大會上,一些世界動物保護組織試圖推動一項提案,將北極熊從附錄II提升到附錄I,這將禁止一切北極熊及其所有製品的國際貿易。然而,這個提案最終卻被否決。

CITES附錄對保護動物種群至關重要。

偷獵象牙曾讓肯亞大象數量從1979年的65000隻巨減到1989年的17000隻,在肯亞政府一把火燒毀價值300萬美元的10.8噸象牙後,CITES(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終於宣布禁止象牙銷售。

肯亞政府1989年燒象牙

象牙市場在1990年跌至谷底,肯亞當年只有100頭大象死於偷獵,這個數字維持了整整十年,直到幾個非洲國家說服CITES讓他們繼續出售象牙,偷獵活動隨著象牙價格回升重新恢復了活力。

一些瀕臨滅絕的物種,可以通過建立保護區來拯救,而北極熊在北極生活,卻不得不承受全球施加給北極的痛苦。

長期看來,北極熊的命運,取決於巴西人在未來50年將燃燒多少雨林,以及有多少美國人會購買大排量SUV……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canary.co/feature/2020/01/27/the-major-threat-to-polar-bears-that-no-ones-even-talking-about/

https://www.mirror.co.uk/news/world-news/polar-bears-extinct-trophy-hunting-21355000

https://www.thecanary.co/discovery/analysis-discovery/2020/07/18/major-conservation-charity-drops-a-bombshell-putting-the-trophy-hunting-industry-on-very-thin-ice/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2017/10/trophy-hunting-killing-saving-animals/

https://www.thetimes.co.uk/edition/news/wwf-targeted-over-trophy-hunts-q8pnvctbs

相關焦點

  • 殺死一隻北極熊
    原標題:殺死一隻北極熊   2013年,年輕的華裔攝影師Ed Ou用4個月時間,深入加拿大最北端的因紐特人社區,紀錄了因紐特人保守爭議的獵殺北極熊的傳統,和他們困窘迷茫的生存現狀。  2013年9月5日,Baffin島,中彈的北極熊叉開腿坐在冰面上,雪白的皮毛被染成殷紅的血色,大張著的嘴和坐姿讓它看起來更像一個絕望無助的人。
  • 北極熊下水殺死白鯨當午餐,氣候變化迫使北極熊尋找新獵物
    據《每日郵報》11月30日報導,氣候變化逼得北極熊冒險尋找新的獵物,加拿大的北極熊為了獲得食物已經開始捕食鯨魚,視頻就拍到加拿大哈德遜灣的一隻飢餓的北極熊勇敢地跳進一群白鯨中間廝殺,殺死了一頭白鯨並把它拖到岸上食用。
  • 加拿大一隻野生北極熊無視圍觀的人群淡定穿過馬路
    據外媒報導,近日,加拿大一頭北極熊被人們拍到淡定地穿越馬路,完全無視旁邊圍觀的人群,似乎對這一切司空見慣。視頻顯示,這頭熊從雪地上走來,淡定地在幾名圍觀者的注視下穿過馬路,它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不適,最近時距離人類只有幾英尺。
  • 公北極熊為什麼有時會殺死小熊?是出於交配本能,還是捕食本能?
    近些年來,我們經常從新聞上看到北極熊殺死小熊的圖片,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是成年公北極熊殺死不是自己後代的北極熊幼仔,這種行為叫做殺幼行為(Infanticide),在整個動物界很普遍,其中最為人知的是長尾葉猴和獅子。
  • 一隻北極熊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營地殺死一名男子後被射殺
    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當局稱,在偏遠的斯瓦爾巴群島一處露營地,一名男子被一隻北極熊咬死。 據悉,這隻動物在周五早上襲擊了現場,但沒有其他人受傷。
  • 德比:「我在加拿大最北的小鎮,撿了一頭北極熊……」
    加拿大北邊的邱吉爾小鎮,是一個充滿夢幻的冰雪世界。不僅僅是因為它作為一個加拿大的城鎮卻用著英國首相的名字;也不是因為它是加拿大最北的小鎮,幾乎全年冰雪覆蓋,一年有300天都能看到北極光。最出名的還是,它是除了北極之外,人類唯一能夠親眼目睹野生北極熊生活的地方,在這隻有800人的小鎮上,人與北極熊毗鄰而居。
  • 英夫婦加拿大旅遊誤把北極熊認成大狗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鏡報》4月25日報導,近日,英國一對夫婦在加拿大紐芬蘭省的福戈島上旅遊時,誤把在野外自由活動的北極熊當成大狗。據悉,遇見北極熊時,58歲的克萊頓•沃特曼(Clayton Waterman)與妻子多琳•沃特曼(Doreen Waterman)正駕車行駛在北美洲最北的地方之一——福戈島。
  • 加拿大北極熊鋌而走險 攀登懸崖峭壁捕食(組圖)
    1.加拿大科茨島上的北極熊 加拿大科茨島上的北極熊  科學家公開的這組令人驚訝的照片顯示,加拿大科茨島上的這些北極熊鋌而走險攀登懸崖捕食。  2.氣候改變可能導致北極熊捕獵行為增加 氣候改變可能導致北極熊捕獵行為增加  加拿大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研究報告,分析了項與氣候改變相關的海冰提前消融是否已導致北極熊對繁殖鳥類如雪鵝,以及在峭壁築巢的厚嘴海鳩的捕獵行為增加。
  • 加拿大兩隻北極熊停止打架後有愛相擁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2日報導,來自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區的51歲攝影愛好者伊戈爾阿茲卡戈塔(Igor Azkargorta)在加拿大邱吉爾城拍攝到了兩隻北極熊為保護自己的幼崽而打架,但沒過多久就宣布「停戰」而且有愛地抱在了一起的照片。
  • 直擊血腥的非洲狩獵之旅,動物之殤是有錢人的獵場!
    但是這些自然保護區由於資金缺乏,並不能招聘更多管理人員以及反盜獵器材,如汽車,槍枝,彈藥,防彈衣,盜獵和捕食野生動物的事件時有發生,於是就誕生了一種惡性的模式,即:吸引有錢人在自然保護區狩獵,再用這些錢治理保護區讓動物不受侵害。圖上為一名外國獵人拿著弓箭,他的目標是一隻被獵犬趕上樹的狒狒。在納米比亞、辛巴威和南非等國每年還會專門在網上召集一些有錢人來此狩獵。
  • 「加拿大屠殺海豹」:動物保護者在說謊
    擊昏採用刺棒(Hakapik)、棍棒、獵槍等工具,只要使用得當,刺棒和棍棒就與大多數豬牛屠宰場使用的屠宰方式一樣人道,甚至更人道——它們能更加高效地殺死動物;檢查要求捕獵者先證實死亡(如果沒死重新執行步驟1);然後至少放血一分鐘,最後才可以剝皮。大西洋獸醫學院的專家表示,錯誤發生的概率大概為5%。
  • 北極熊已經開始吃「自己」了
    加拿大,世界上獵捕北極熊活動最多國家,這裡擁有世界近2/3的北極熊。攝影:BARRETT HEDGES,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就像有的國家認為捕鯨合法一樣,加拿大政府認為捕殺北極熊是「可持續」的,而挪威北極熊研究員Ole
  • 全球變暖讓北極熊同類相食
    [提要] 2008年8月24日,一位攝影師注意到,在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以外的海冰上,一頭北極熊正在守護著它的獵物。這並非是聳人聽聞的:生活在格陵蘭島和加拿大的愛斯基摩獵人早就知道,北極熊——通常是成年雄性——會為了食物而殺死年幼的北極熊。
  • 北極熊同類相食殘忍畫面被拍下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環保人士稱,由於氣候變暖,北極熊的生存和狩獵的冰蓋面積日益縮減,捕食獵物變得越發困難,結果北極熊開始殘忍地同類相食。環保人士曾經在加拿大哈得遜灣觀察到並拍攝下北極熊同類相食的殘忍恐怖畫面。一隻雄性北極熊設法將一隻小北極熊和它的媽媽分離,然後捕捉並殺死了這只可憐的幼仔。一頓美餐之後,這隻雄性北極熊叼著血淋淋的小北極熊殘骸「回家」繼續享用。呼籲世界各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環保人士稱,他們記錄到越來越多的北極熊同類相食的例子。
  • 上動物園看北極熊?你OUT了 可以去私人會所
    上動物園看北極熊?你OUT了 可以去私人會所 2010-09-20 06:58:22   來源: 成都商報   編輯: 鄭思浩   跟帖條  進入跟帖 在哪裡可以見到北極熊?
  • 北極熊殘殺、進食幼仔被抓拍 因食物減少(組圖)
    第1頁:北極熊殘殺同類 第2頁:母親親睹幼仔被殺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近日召開的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年度會議上,環境攝影記者詹尼-羅斯公布了一幅驚人的攝影作品。圖片顯示,一隻成年北極熊正在用嘴將一隻剛剛被它殺死的北極熊幼仔的屍體從海水中拖到浮冰上。據羅斯介紹,她的這幅作品拍攝於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的奧爾加斯特裡泰特水域。  北極熊通常捕獵海豹為食,但是在非常飢餓又沒有找到海豹時,它們就會努力尋找其他替代目標,甚至一些體形較大的北極熊會以同類為捕獵目標。羅斯解釋說,「這種同類間的捕食現象時有發生。
  • BBC紀錄片現場:1000多隻野生北極熊陪你看加拿大午夜極光
    隱藏在「楓葉之國」盛名下的加拿大,擁有的不止是紅葉。作為Lonely Planet力薦的一生必去之地,與北極熊同眠,體驗新奇活動,等待清豔的極光女神降臨,是觸動心靈的奇妙之旅。這一次跟隨BBC紀錄片,和《國家地理》的視野,現場走入北極熊之都邱吉爾,輕奢探險這個神奇的世界。
  • 這裡北極熊趕走了又來,殺了又不忍心,只好給它們建了一座監獄
    邱吉爾鎮坐落在加拿大曼尼託巴省北部的哈德遜灣岸邊,是加拿大最偏遠的城鎮之一。那裡人煙罕至,只有幾個因紐特人社區和科研站點。事實上,在這個星球上,在如此靠近北極的地方很少會有人居住。【圖2】邱吉爾鎮的北極熊雕像。
  • 2100年氣候變化能殺死大量北極熊—新聞—科學網
    氣候變化可能意味著許多北極熊的滅絕圖片來源:All Canada Photos / Alamy 隨著海冰的消失,不受控制的氣候變化將在本世紀末之前「毀滅」世界上所有的北極熊。 北極熊依靠海冰捕獵海豹,這意味著隨著北極變暖,最後的26000頭北極熊正被推向禁食的生理極限。然而,由於缺乏種群統計數據,科學家很難給出每個北極熊種群在未來還能維持多久的準確時間線。
  • 加拿大鵝聯手國際北極熊協會合作推出紀錄片
    加拿大羽絨服品牌Canada Goose與Polar Bears International(國際北極熊協會,以下簡稱「PBI」)合作製作的一部紀錄片《Bare Existence》於2月27日正式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