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為做好行道樹今冬明春綜合養護,落實《本市提升行道樹養護管理精細化水平三年(2019-2021)行動計劃》(滬綠容〔2019〕341號)等文件精神,現將相關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標
通過冬春季綜合養護,培育行道樹優美形態、提升樹木生長勢、降低安全風險、抑制果毛飛絮,打造更高品質的行道樹街景,為市民提供更高質量的生態產品。
二、重點任務
行道樹冬春季綜合養護工作任務主要包括冬季修剪、病蟲害防治、果毛防控、樹洞修補和施肥等內容。
(一)冬季修剪
1、制定修剪方案。
各區應根據行道樹樹冠培育要求和道路空間環境,認真研判作業重點和難點,以懸鈴木為重點,明確修剪技術類型,形成本區域行道樹冬季修剪工作方案,報送市綠化管理部門備案。以下4類情形須按「一路一策」要求報市綠化主管部門同意後實施作業:(1)2019年度已採取重修的道路;(2)對於自然生長的大型或特大型懸鈴木,今年擬採取非維護型修剪方法的道路;(3)對市民集中投訴、矛盾突出或區位敏感的道路;(4)擬配合實施架空線入地工程的道路。
2、落實技術要求。
行道樹修剪應保持冠形完整、骨架優美,不得無理由縮冠重修。通過修剪降低果球總量,處理好樹木與道路附屬設施、周邊環境間矛盾。大型枯枝、爛頭等影響公共安全的問題應及時處置,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每條道路的行道樹在修剪之前,應通過1~2株樣板樹統一修剪手法,明確技術要求。每條道路的樣板樹拍照後上傳至「上海綠化養護管理信息系統」留檔(修剪前後各拍一張全景照片,同角度同距離,2M以上)。
(二)病蟲害冬防
針對越冬病蟲開展冬季防治是全年行道樹養護工作的重要內容,可與冬季修剪工作結合開展。行道樹病蟲害在冬季會以不同形態在樹木枝幹、樹皮裂縫、植物病殘體或土壤中進入越冬或休眠狀態,期間可通過修剪病蟲枝、刮除蟲繭和樹皮、擊殺越冬害蟲等措施,降低越冬病蟲的密度。將被病蟲危害的枝條和葉片等植物病殘體集中銷毀,或使用物理材料誘集或阻隔害蟲上下樹越冬等措施。具體可根據行道樹種類和病蟲害發生特點採取個性化的冬防措施。
(三)果毛防控
懸鈴木果毛飛絮影響市民健康和區域環境質量。在做好冬季修剪控制果球數量的基礎上,各區要積極推進物理衝刷的成功經驗。對於修剪作業受限或未修剪的懸鈴木,各區應認真排摸梳理,在4月至5月果毛飄絮期間,適時採取物理衝刷的方式進行果毛防控。
(四)樹洞修補
樹洞修補可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促進行道樹健康生長,提升行道樹的景觀品質,也是提升行道樹精細化養管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當前,部分區域的行道樹樹洞修補工作依然存在創面不保護、小洞不重視、大洞補不了的現狀。各區綠化養護管理部門和養護單位應結合冬春季養護工作要求,認真梳理、排摸,分類分級,開展樹洞修補專項行動,切實消除安全隱患。
(五)施肥
施肥是行道樹養護的重要環節,對於改良土壤微環境,提高樹木長勢和「綠化」「彩化」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各區應根據《本市提升行道樹養護管理精細化水平三年(2019-2021)行動計劃》的相關要求,切實做好行道樹春季施肥工作,將施肥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做到因地、因樹、因時施肥。
三、作業進度
冬季修剪:2020年12月上旬至2021年3月20日;
果毛物理衝刷:2021年4月至2021年5月。
四、工作要求
(一)領導重視,強化責任。
各區綠化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明確總體目標要求,層層壓實行道樹管理和規範作業責任,形成由各區綠化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牽頭的行道樹冬修工作小組,研究確定區域內修剪範圍內行道樹修剪技術類型,指導各街鎮、相關部門和作業單位規範作業,消除無理由重修現象,統籌推進行道樹冬季修剪等各項冬季養護工作的落實,不斷提升上海行道樹景觀風貌水平。
(二)加強統籌,規範作業。
各區綠化主管部門要加強與交警、環衛、路政、電力等相關部門聯動協同,積極做好面向公眾的科普宣傳引導,爭取廣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為養護作業創造良好條件。合理安排好作業時間,儘可能避讓交通高峰和人員密集時段,最大限度減少養護作業對道路交通、居民出行的影響。以培育高品質上海行道樹街景為目標,培養專業化的養護作業隊伍,持證上崗,規範作業,做好個人防護,維護現場作業安全。
(三)強化保障,提高實效。
各區綠化管理部門要指導作業單位,加強作業設備、裝備更新,提高技術能級,提倡使用單手電鋸進行修剪作業,有條件的道路倡導使用登高車、深根施肥機等機械開展養護作業,確保作業實效;對於特大型懸鈴木果毛防控提倡各區安排落實專項經費,進行物理衝刷防控。
(四)加強考核,確保質量。
各區綠化主管部門在修剪作業期間,應加強對企業作業質量的巡查檢查和指導,加強監管評價和考核,確保冬修工作安全、有序開展。加強養護數據的收集以及臺帳記錄,相關現場巡查情況直接上傳綠化養護管理信息系統平臺,3月底,各區將年度冬修小結上傳綠化養護系統平臺。各區行道樹的冬季養護效果,特別是冬修規範作業狀況納入年度區重點工作績效考核,嚴禁行道樹重修,對未經審核進行重修的行為,將要求整改並予以通報,並對行道樹養護考核實行一票否決。
聯絡郵箱:zdzxds@126.com
附件:2020年度行道樹冬春季綜合養護技術要點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0年11月30日
附件
2020年度行道樹冬春季綜合養護技術要點
行道樹冬春季綜合養護是行道樹精細化養護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提升行道樹長勢、優化樹木冠形管理、減少果毛和病蟲害發生、提高樹木穩定性、緩解與居民公用設施之間的矛盾以及保障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冬春季綜合養護主要包括冬季修剪、病蟲害防治、果毛防控、樹洞修補和施肥等工作,相關技術應符合以下要求:
一、冬季修剪
(一)修剪時間
落葉樹木的集中修剪宜在當年12月中旬至翌年3月份進行,常綠樹木集中修剪宜在早春萌芽前的3月~4月份進行,傷流樹木修剪應避開傷流期,在萌芽後至新梢停止生長停止前這一段時期實施,一般在4月~10月進行。
(二)修剪方法
行道樹的冬季修剪應遵循樹木生長和冠型特點,結合本市道路空間實際情況,主要修除結果枝、病蟲枝、短樁、爛頭、二級分枝以下的萌櫱枝以及影響公共安全的遮擋枝。修剪切口平整光滑,無撕皮現象,無殘樁遺留,角度合理,傾斜10°~15°,超過5cm的大切口應塗防腐劑。
(三)主要樹種修剪技術
主要行道樹樹種的修剪方法與技術原則上參照《行道樹養護技術規程》。對於2019年度修剪過重的懸鈴木,應以冠型修復為主,通過修剪培養骨架,優化冠形,逐步形成樹形優美的樹木。
1、懸鈴木
「開心」型修剪方式以中、小型懸鈴木以及具備「開心型」修剪條件的大型懸鈴木為主。以培養和保持懸鈴木冠形完整為前提,懸鈴木一級骨架培養應均勻留好樹幹頂部4~6根與主幹延長線成45°左右角的強壯枝條,最終選留3~4根作一級主枝。二級骨架培養應在一級骨架每根枝頂部各預留2~3根分枝,最終選留2根分枝。三級以上骨架與二級骨架培養相同。對果球進行重點修剪,做到經修剪基本無果(具體參照《行道樹養護技術規程》執行)。
控果型修剪方式以大型、自然型生長的懸鈴木,特別是樹冠上部以自然生長的直立枝較多的懸鈴木為主。以保持懸鈴木冠形圓整為前提,在修除結果枝、枯枝、爛頭、矛盾枝、病蟲枝以及嚴重妨礙人、車輛、建築和其他公用設施安全的枝條基礎上,加強對樹冠上部的過密枝、內向枝、直立枝以及下部下垂枝的梳理,增加通風透光度,做到果球明顯減少。修剪中注重培養踏腳枝、裝飾枝,通過精細化修剪作業,使得懸鈴木修剪養護處於「攀爬可控」狀態,培養下一級骨架。
對上部直立枝進行修剪時,剪口處應留好外向枝。對於直立枝較長,修剪使行道樹高度明顯下降的,
採用分年、分區域的方式進行直立枝修剪,確保行道樹冠型圓整和區域內行道樹整體景觀面貌的協調性。
維護性修剪方式以直生懸鈴木、特大型懸鈴木以及樹冠上部有高壓線的懸鈴木。以保持樹木冠形圓整為前提,重點修除枯枝、爛頭、矛盾枝、病蟲枝、結果枝、以及嚴重妨礙人、車輛、建築和其他公用設施安全的枝條;對樹冠上部有高壓線的樹木實行控高修剪,使枝條保持與電線的合理距離。
對於上個年度修剪過重或冠型重塑的行道樹,應做好階段性(3年-5年)修剪計劃,確保技術延續一致,留枝合理,冠型攀爬可控。
2、香樟
香樟一級主枝形成後,主枝上萌發了很多細小枝條,使樹冠內部非常蔭蔽,容易滋生病蟲害,這些細小的枝條生長緩慢,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自然整枝。
為了擴大樹冠,加快主枝形成速度,可以通過疏枝人工修除過密的、細弱的枝條,使樹冠內部通風透光,使骨架枝逐漸粗壯起來,讓枝葉伸展到更遠的空間,改善樹體的健康水平。
有些香樟會生長出許多下垂枝,使樹冠無法滿足淨空高度的要求,需要通過修除下垂枝來逐步抬高樹冠。
3、黃山欒樹
樹冠形成後,對徒長枝進行短截,對交叉枝進行疏枝,以保留樹形的圓整性;對外圍枝條進行短截,以使樹冠萌發更多一年生新枝促進開花;對下垂枝進行修剪,以提高淨空高度。
4、其他樹種
生長迅速、萌芽量大、耐修剪的樹種如意楊、白榆等,應根據立地條件,做到日常修剪和集中修剪相結合,通過冬修集中修剪控制樹體高度,並進行有層次的疏枝,除去病蟲枝、枯枝欄頭,適應防臺、植保的需要,同時對下垂枝進行短截。
生長緩慢、萌芽量不多的樹種如無患子、樸樹、三角楓等,採取自然型修剪,保持其自然形態,留好骨架枝,剪除枯枝、爛頭、病蟲枝、矛盾枝,對長勢細弱、零亂的枝條適當梳理,對中下部的下垂枝進行適當短截。
二、病蟲害防治
(一)防治時間
根據本市氣候條件和病蟲害發生規律,行道樹冬季防治時間主要為當年10月至翌年3月,針對部分提早越冬或越冬時間較長的害蟲,可以適當提前或延後冬防時間。
(二)防治方法
常用的行道樹病蟲害冬季防治方法主要包括4個方面,一是提升行道樹生長勢,通過防寒保暖、修補樹洞、水肥管理等措施,增強行道樹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二是人工消滅越冬害蟲,通過修剪病蟲枝、刮除蟲繭、刮除樹皮、擊殺越冬害蟲等措施,降低越冬病蟲的密度;三是清理病殘體,將被病蟲危害的枝條和葉片等植物病殘體集中銷毀,減少越冬病蟲源;四是使用物理材料誘集或阻隔害蟲上下樹越冬,常用材料為草繩和粘蟲膠帶等。冬季防治方法不局限於上述幾種,各區可根據本區行道樹種類和病蟲害發生特點採取個性化的冬防措施。
(三)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
根據行道樹種植環境和行道樹病蟲害發生特點,以下列舉幾種主要行道樹和重點病蟲害的冬季防治方法。
白粉病:
懸鈴木白粉病菌10月份開始在發病葉片上形成大量的閉囊殼,11~12月閉囊殼逐漸成熟,隨懸鈴木病落葉越冬。冬季修剪髮病枝條、清理病落葉,並將病枝、病葉集中處理,可有效減少懸鈴木白粉病菌越冬基數,減輕翌年白粉病發生程度。該項工作可結合懸鈴木冬修及日常清潔等工作開展。適宜作業的時間為當年11月至翌年3月。
方翅網蝽:
懸鈴木方翅網蝽在上海地區以成蟲在翹裂的樹皮及周圍隱蔽場所越冬,每年10月中旬開始陸續進入越冬狀態。在冬季刮除懸鈴木翹裂樹皮,破壞懸鈴木方翅網蝽越冬場所,可對越冬成蟲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適宜作業的時間為當年12月至翌年2月。
刺蛾類:
黃刺蛾、麗綠刺蛾等種類在懸鈴木上危害時通常以老熟幼蟲在樹幹上結繭越冬,冬季結合修剪滅除蟲繭對於控制刺蛾類害蟲種群數量和越冬基數有較好的效果(操作時注意保護刺蛾繭中寄生性天敵)。適宜作業的時間為當年12月至翌年2月。刺蛾類害蟲屬於多食性,除懸鈴木外,在其他行道樹上的越冬蟲繭也可參照此方法進行處置。
日本壺蚧:
香樟上的日本壺蚧以蚧殼包被的雌成蟲在枝條上越冬,危害較重的區域香樟枝、葉有明顯煤汙症狀。冬季對日本壺蚧嚴重危害枝條進行人工剪除可有效減少害蟲的種群基數,通過修剪調節植株的通透性,也有利於提高介殼蟲盛孵期的藥劑防治效果。適宜作業的時間為2~4月。
欒多態毛蚜:
欒多態毛蚜在10月下旬開始陸續產卵越冬,越冬場所主要在樹幹中下部的樹皮傷疤、裂縫等隱蔽處,翌年3月欒樹發芽前,越冬卵開始孵化為幹母,並移動至上部枝條開始危害。針對欒多態毛蚜下樹產卵越冬的習性,可在欒樹樹幹中下部捆綁20-30釐米寬度草繩誘集欒多態毛蚜產卵越冬,適宜綁紮草繩的作業時間為10~11月,於翌年3月前解除草繩併集中銷毀;也可在欒樹樹幹中下部粘貼粘蟲膠帶,阻隔欒多態毛蚜上樹,適宜作業時間為2月下旬之前,4月中旬前解除。
毒蛾類:
烏桕黃毒蛾常見寄主包括烏桕、枇杷、女貞等,在上海地區常以低齡幼蟲在樹木枝幹或葉背群集越冬,發現帶蟲枝葉可及時剪除並人工銷毀。適宜作業時間為當年11月至翌年3月,作業人員應做好自身防護,避免皮膚接觸害蟲。
線茸毒蛾常見寄主包括懸鈴木、樸樹、柿樹等,在上海地區以老熟幼蟲在黃色薄繭中化蛹越冬,越冬場所包括樹木枝幹、房簷牆縫等隱蔽場所,冬季人工刮除蟲繭可有效降低蟲口密度。適宜作業時間為當年12月至翌年2月,作業人員應做好自身防護,避免皮膚接觸害蟲。
紫薇梨象:
紫薇梨象在上海地區的生活史尚不明確,觀察發現紫薇梨象9月開始以成蟲或幼蟲在紫薇蒴果內休眠越冬,翌年4月開始上樹危害。在9~11月紫薇果實脫落前修剪有蟲枝條和帶蟲花果、果實脫落後及時清理地面落果,可有效減少越冬蟲源。
美國白蛾:
美國白蛾為檢疫性害蟲,一般1年發生3代,第三代老熟幼蟲自10月開始陸續下樹化蛹越冬,越冬場所通常在雜物堆積處、居住區房簷下、枯枝落葉叢以及淺土層中。在冬季消滅越冬蛹可有效減少其越冬基數,適宜作業時間為當年11月至翌年3月。
三、果毛物理衝刷防控
物理衝刷應做到作業流程規範有序,在作業過程中符合相關揚塵、安全要求。集中實施期間,在作業區域周邊應將實施計劃提前2天公示告知。
物理衝刷時間一般在懸鈴木果毛飄絮期間,4月至5月的夜間操作。採取維護性修剪懸鈴木的道路,採用「吹、衝、掃」等一體作業方式。一般每周衝刷1次,可根據天氣和果球散裂程度適當增減頻率。具體方法是:先以高射程風力機呈60°~90°角將成熟欲脫落的果球吹落,再以抑塵車噴灑水霧將果毛降至地面,接著用高壓灑水車將果毛集中衝到路牙邊,最後由機動清掃車將果毛收集清掃,整體車隊作業速度控制在5km/h。
四、樹洞修補
(一)修補時間
樹洞修補宜在深秋到第二年4月樹木生長緩慢期間進行,氣溫低於3℃以下不宜進行修補。
(二)修補方法
填充法:填充法主要用於朝天洞和夾縫洞等。填充物最好是水泥和小石礫的混合物。如樹洞較大,從經濟上考慮也可就地取材,以一些廢棄建築材料來填充,如碎磚塊、石塊等。為加強填料與木質部連接,填充材料必須壓實。
方法步驟:①傷口處理,首先去掉樹洞內腐爛物直到露出活體組織,然後用鋒利的刀削平傷口四周,使皮層邊緣呈弧形;
②清腐,用鑿子、榔頭、掏子等刮除洞內朽木,要求儘可能地將樹洞內的所有腐爛物和已變色的木質部全部清除至硬木即可。注意不要傷及健康的木質部;
③消毒,凡是刮過的地方以及樹洞內部均要全面消毒兩次,對真菌、細菌等病菌進行殺滅。第一次消毒過後,等藥液晾乾後再進行第二次消毒。消毒藥劑用2%—5%的硫酸銅液、石硫合劑原液或立克菌1:2000倍液;
④填充,填充物一般用水泥小石礫混合,加上紙筋石灰,比例為2:1或3:2。樹洞內先用電鍍鐵釘釘若干枚,以加強填料與木質部連接。較小的樹洞可直接用拌好的填料填充,特別大的樹洞裡面必須用鋼筋作支架,樹洞內填料必須層層搗實,使洞內沒有空隙,填充物邊緣應不超出形成層;
⑤塗保護劑,等樹洞填完後用刮刀將樹洞周圍一圈的老皮和腐爛的皮刮掉,到顯出新生組織為止,然後在木質部和形成層塗上保護劑,促進新皮的產生;
⑥做紋理,為了提高樹木的觀賞價值,恢復原有風貌,在修補樹洞表面可以做些修飾,類似於樹皮的條紋。在修飾外表時,還要根據不同樹洞的形狀注意防止洞口邊緣積水,以有利於新生皮的包裹(木質部高出水泥沿線為了樹皮更好的生長)。
開放法:主要適用於以下情況:傷孔不深無填充必要、創面較大但沒有深度腐爛,只作傷口治療方法處理。
方法步驟:①先用刀或鏟子刮淨死組織、留有殘樁的用鋸鋸平,然後用藥劑消毒防腐後塗上保護劑,消毒藥劑用2%—5%的硫酸銅液、石硫合劑原液或立克菌1:2000倍液,保護劑只要容易塗抹、粘著性好、受熱不熔化、不腐爛樹體組織又有防腐作用即可,如:生桐油等。
②創面較大沒有深度腐爛的可視具體情況選保護劑,也可炭化處理,若炭化處理切忌不要燒傷樹木活體組織。
五、施肥
(一)施肥時間
落葉樹種第一次施肥時間為2016年3月15日至25日,第二次施肥時間2016年9月15至30日。
常綠樹種第一次施肥時間為2016年3月20日至30日;第二次施肥時間2016年9月15至30日。
施肥時應注意避開避開冰凍和高溫天氣。第一次施肥時應選擇天氣晴朗的中午進行;第二次施肥時應選擇傍晚進行。
(二)施肥方法
參照行道樹養護技術規程相關章節要求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