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陽光普照》:人人渴望陽光,但也熱愛陰影

2021-01-10 十方故裡呀

2019年11月1日,《陽光普照》在臺灣上映,同年入圍了金馬獎的11項提名,最終斬獲5項大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

《陽光普照》聽起來是一個很治癒的名字,加之被一些網友的評論誤導,說電影結局是一個圓滿的和解向,直到看完,才意識到打開電影時的潛意識是多麼的不靠譜,治癒?應該是致鬱才對。

用導演鍾孟宏之前監製的電影《大佛普拉斯》中一句臺詞來形容:「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了,人們可以搭乘太空船到達月球,卻永遠無法探索人們內心的宇宙。」

電影本身講述的是一個家庭的悲劇,父母都是簡單又平凡的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阿豪成績優異、聰明懂事,被父親阿文賦予了很多的期待和愛;小兒子阿和則恰好相反,調皮搗蛋、流氓混混,令父親十分頭疼,甚至有一萬個後悔把他生出來,兩個人的矛盾簡直是不可調和,直到阿豪突然有一天自殺,這個微妙的平衡才被打破 ,阿和從少管所裡面出來準備洗心革面安定生活,父親開始試著和阿和和解,開始以自己的方式保護阿和。

雖然結局看起來每個人活著的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這只是一種假象圓滿,未知性和風險藏在了沒有宣之於口的結局之外。

拋開電影的拍攝技巧,想從故事本身出發,談談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01過度的關愛,使人逃離

導演鍾孟宏解釋《陽光普照》這個片名,就能看得出來對這部電影對愛失衡的思考:「人們會說,父母的愛就像太陽,毫無保留地給了孩子。但我有時會想,世界上真有什麼東西,是再多也無害的嗎?」

阿豪和阿和,同樣的父母同樣的家庭環境,兩個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哥哥阿豪被父親予以厚望,而弟弟阿和則是被放逐的一個。

阿豪 許光漢飾

阿豪短暫的一生,是被愛的,是被父母自以為是的愛愛著的,360度無死角。

最終阿豪的遺言就是關於他毫無保留的被愛著的感悟: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和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有一種說不清楚模糊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但是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看似一個完美的孩子,懂事聰明能成大事,可以讓父母驕傲的孩子,因為承擔了太多,生活不允許他出一點差錯,可是作為一個人,怎麼會不犯錯呢?

後來我有了解過相關資料,像是這種把憤怒、焦慮、憂鬱等真實情感隱藏起來,時刻表現出別人想看到的那一面溫暖、懂事、聰明;內心悲傷、表面微笑,心理學上有個專業名詞叫「微笑抑鬱症」。從不肯麻煩別人,也害怕麻煩別人。阿豪連自殺之前都是洗完澡,疊好衣服,收拾乾淨房間才出門去跳樓的。這時候阿豪的抑鬱症應該是晚期了吧,然而沒有人知道。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裡面提到過這種現象,有關於家長會給孩子製造出這麼大的壓力,其實源於一種焦慮轉移。

父母將自己的成長停滯下來,對自己能否適應這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焦慮,但是他們不是通過自身成長去解決問題,而是將希望更多的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承擔了雙倍壓力。出於愛心教育孩子,最後發展出束縛孩子成長的非愛行為。

阿豪的爸爸阿文就是如此,日復一日的做著一名普通的駕校教練,在封閉的環境中,在毫無發展可言的職場裡面,阿文做夢都想讓孩子去當前途光明的醫生,在阿豪只是復讀還沒有決定考什麼的時候,阿文已經開始對自己周圍的人炫耀自己的兒子明年一定可以上醫學院了。

尤其是在這種「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差異非常明顯的情況下,阿文以「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為人生信條,足以說明,阿文是一個有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一個有自我理想的人,為了生活在駕校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當一名普通教練,讓阿文對阿豪的期許越來越大。

而阿豪自己本身不具備承擔雙份期待的抗壓能力,但是無法逃脫,最終只能一死尋求真正的解脫和自由。

我想在阿豪縱身一躍的瞬時,可能是他十幾年中最開心自由的時刻了吧。

02刻意的忽視,渴望被愛

被父親刻意忽視,成長中被放逐的阿和是可悲而又可憐的。生活在完美哥哥的陰影下,父親的極度漠視,讓阿和逐漸叛逆,撒謊、打架、讓女同學懷孕。

其實阿和的種種表現用現在心理醫生常用的詞語來說,應該是以極端的方式想要引起父母的重視。可是越是這樣,越是讓父親失望。

這其實是一個標準的惡性循環。

尤其是在哥哥阿豪死後,阿和一瞬間好像成長了,阿豪像是頂在阿和頭上的烏雲,阿豪越是完美,烏雲籠罩的面積越大,父母的愛越是照不到阿和。當阿豪死去,阿和頭頂上的烏雲一下子散開了,所以阿和也就不必再用極端的手段來吸引父母的關注和愛了。

影片在後半段刻畫阿和的時候,也是非常有戲劇性。前期的阿和叛逆不聽話,出賣朋友當眾撒謊,結果去了少年輔育院,和舍友打一架化敵為友、老老實實和小玉結婚、出獄之後本本分分生活,為了養家哪怕打兩份工也毫無怨言。

沒有情感變化,沒有鋪墊,阿和直接就變成了一個老實本分的好男人。

從側面說明,阿和其實本質不壞,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哪怕受到一絲絲的關愛,可能也不會有前面那麼多的事端,因為父母的偏愛,因為在原生家庭裡面受到了漠視和傷害,阿和才會變成一個不學無術的混混。

英國評論家戴維弗羅斯特曾經說過:「當你只有一個孩子時,你是一個家長。當你有兩個孩子,你就是一個裁判。」

阿文沒有做好一個家長,他選擇做了兩個兒子的裁判,他過度偏愛於對自己的「傳承」有利的那一個,生兩個孩子的意義好像就是為了來選拔出一個最優解,至於另一個...可有可無罷了。

加州大學人類和社會發展學教授凱薩琳孔戈爾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都承認自己更偏愛某一個孩子。但是實際情況可能是更多,因為會有很多父母會可以隱瞞這一項。

偏心這一項好像是個無解項,偏心的父母有些是不承認自己偏心,那溝通就無效;有些父母承認自己偏心,但是無法更改。孩子更是對這種現象無助,要麼就是為了取悅父母,成為討好型人格,自我意識壓制;要麼就是偏激的走向一個極端,和父母的喜好完全反向操作;

但是不管是哪一個,都是傷人傷己,一個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主意。

影片中的答案是阿豪自殺,阿和才走進了父親的眼睛裡面。可是現實生活中這個代價是巨大且沉痛的,沒有人希望這種代價的產生。

在國家現在鼓勵二胎的政策下,躍躍欲試想生二胎的父母越來越多,及時反省自己,和孩子做有效溝通,才是維持健康家庭的第一步。

03一個不想失敗的失敗父親,一種常見的社會觀點

這個家庭的悲劇直接來源於家庭的掌權者:阿文,兄弟倆的父親。

過度的偏執和倔強,是導致這個家庭分崩離析的重要原因。阿文給予的愛,總是非常的強硬和滿溢,要麼是100要麼是0,仿佛就是非黑即白,從不考慮過度。

阿豪在世的時候,阿文百分之百的愛都給了阿豪,對外人講起來也是:「只有一個小孩,明年要考醫學院的。」

阿豪不在了,阿文就把這個百分之百的愛給了阿和,以前阿和只是教唆別人去尋釁滋事,阿文都要厭棄到對法官講直接把阿和關起來算了,現在有人打擾到阿和的正常生活,阿文可以直接開車去把人撞死。對妻子琴姐說:「因為我現在真的只有一個兒子了。」

阿和以前渴望父愛,不知道現在擁有了全部父愛的阿和,是不是還能保持之前那種想法。

阿文的人物角色在整個故事中好像是一個非常被動的人,被動的處理小兒子帶來的麻煩,被動的接受大兒子的死亡,被動的看著小兒子遭受到了騷擾,情急之下被動的選擇殺人。

但是造成這一切被動的結果的,都是因為阿文之前的主動選擇,從影片的英文名也可以看得出來這一情感的變動《A Sun》,是以阿文雖然可憐,但也可恨。

影片的結尾,雖然是以阿文痛哭流涕的悔過,以阿和帶著母親穿梭在陽光斑駁的小路上明媚結尾。

但是阿文這種社會傳統的養兒防老、光耀門楣的思想會改變嗎?一個家庭以父親為主要掌權者,看似平等遮風避雨,實則以思想道德為枷鎖限制孩子的自由思想的現狀會更改嗎?

由小的家庭觀念來看整個社會,是不是整個社會都有這種所謂的傳統觀念,正因為大家生活在這種傳統即正確的認知裡,才會構成了情感表達的缺失,才會發生很多明明可以避免的悲劇。

「陽光普照」大概是一種反諷,也是一種希冀吧。

相關焦點

  • 《陽光普照》:陽光下也渴望陰影
    在剛看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陽光普照,我以為這會是一個大部分臺灣片一樣很溫暖的故事,但我忘了陽光愈烈,陰影也愈濃。這樣說來《陽光普照》這個看似明媚的名字也許背後潛藏著很多的隱喻。1.阿豪:一個陽光下無陰影可尋的人。影片中阿豪上課走神望著窗外,國文老師點名阿豪質問是不是不相信司馬遷的話時,他反問了一句「老師你信嗎?」阿豪和女同學講述了一個故事,司馬光砸缸不是在救人,而是在尋找自己。
  • 陽光下的陰影:《陽光普照》空間敘事研究
    電影《陽光普照》嫻熟地駕馭空間敘事元素,通過鮮明的空間對比、外部空間的塑造、心理空間的建構等手段,賦予了影片更加深刻的情感震撼力,且更加立體地展現了臺灣底層真實的社會生態。 一、陽光和陰影———被規訓的私域空間 《陽光普照》中的哥哥阿豪,有一段關於「陽光和陰影」的表述,他說: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
  • 《陽光普照》鏡頭語言分析
    這部電影就是《陽光普照》。它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的苦難,正是這種細膩又憂傷的情感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凡是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對它唯美的鏡頭記憶深刻。今天,我們就從鏡頭語言的角度出發,來深度品味其中的內涵。這是影片開頭的一幕,阿豪坐在補習班的教室裡。所有人都趴著補覺,只有他直直地坐著,目光看向畫面之外,若有所思。這裡導演巧妙的讓群演都趴下,在鏡頭裡塑造出阿豪「格格不入」的形象。
  • 電影《陽光普照》,許光漢的內心獨白臺詞,太經典了
    中國臺灣電影《陽光普照》,這部電影極度動人的。他沒有教人走出陰影,必須和解的正能量片子,卻是直面陰暗,破碎的人生。在我們焦慮鬱悶重重壓在心頭時,可以看看《陽光普照》。「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夜的時間都各佔一半。
  • 全是陽光,沒有陰影
    天下的父母都喜歡自己的孩子能永遠快樂,沒有陰影,可成長包括各種色彩,身體裡的情緒小人各種各樣,每種情緒都有自己的用途,失敗時的悲傷讓人成熟,厭惡和憤怒也是保護自己的力量。我曾經很羨慕那些家境良好,看上去陽光元氣的女孩,猜測到:她們在成長中沒有任何陰影吧,如此大方明快。後來發現每個陽光的笑容背後也可能有不為我知道的煩惱,只是善於隱藏,不願展現於人前罷了。
  • 豆瓣年度電影劇集榜單出爐,《陽光普照》《1917》《想見你》評分最高
    2020年獲得豆瓣網友評分最高的前十部華語電影依次為《陽光普照》《一秒鐘》《氣球》《八佰》《熱帶雨》《金都》《叔·叔》《半個喜劇》《我和我的家鄉》《奪冠》。十部影片中有六部都是文藝片,《八佰》等四部商業片也憑藉過硬口碑躋身前十名榜單。
  • 豆瓣發布2020年度電影榜單 《陽光普照》登頂評分最高華語電影
    豆瓣12月18日發布的2020年度電影榜單顯示,疫情期間國內影視公司註銷3200家,全年上映的電影數量同比下降40%,國產院線片僅299部,全年觀影人次同比下降70%。一系列悲觀的數據背後,電影行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1月,歡喜傳媒的喜劇電影《囧媽》選擇與字節跳動合作,將電影改為在線免費首映。
  • 老婆給做的下酒菜,陽光普照小甲魚
    老婆給做的下酒菜,陽光普照小甲魚本來是想喝水了,結果用力過大,我想他此刻已經崩潰了!這下玩涼快了,可以直接在這裡洗個澡了!這世上怎麼總有這麼欠的人呢?
  • 陽光保險:讓陽光普照扶貧攻堅之路
    記者 肖世清多年的扶貧路上,陽光保險打造了具有陽光特色的智慧扶貧模式。憑藉積累的企業管理經驗、治理方式、信息獲取能力、市場拓展能力為鄉村賦能。截至2020年9月,陽光保險累計投入扶貧公益超過4.2億元,面向內蒙古、吉林、貴州、「三區三州」等地區的96個國家深度貧困縣實施精準扶貧。
  • 養肉人和清道夫,但願多肉健康,人人陽光!
    大樹下也有陰影,有面朝陽光的一面,必然有背陰的一面,肉肉的陰暗面就會生蚧殼蟲,社會的陰暗面就會滋生腐朽!腐朽怎麼治呢?也要把它翻過來,在陽光下接受治療,而我們的法律工作、執法者,和養肉人此時便是同一個角色,挖出腐朽,讓腐朽在陽光下接受法律的制裁!
  • 《裝臺》豆瓣8.4分 根據什麼小說改編 大結局是什麼
    電視劇《裝臺》正在熱播,寫實接地氣的劇情、演員們細膩鮮活的表演以及原汁原味的陝西話和西安美食獲得收視第一和豆瓣8.4分的好成績。  劇中,西安籍演員閆妮一改往日形象,挑戰了一次「小女人」角色。我覺得只要有一點陽光,她就要向著陽光生長。她不靠任何一個男人,她能養活自己。她看似溫柔,其實骨子裡是一個有力量的人,這挺吸引我的。」  在她身上,閆妮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蔡素芬不管怎麼樣付出也不後悔,是否得到回報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不後悔。我周邊的人說我和蔡素芬一樣,無論多大歲數了,提起愛情還是願意100%或者120%地去付出。」
  • 拉薩的陽光
    拉薩的陽光   □ 唐俑  作為一個旅行者,對拉薩的嚮往是一種擋不住的誘惑。  我曾把對拉薩的鐘情,歸功於她那獨特的人文景觀和氛圍。如今,當我重新尋找我在那裡停留長達4年的理由時,我才發現,真正「功不可沒」的,是那裡的陽光。
  • 常抬頭看太陽,保持陽光心態、陽光思考、陽光做事、陽光生活
    3.常抬頭看太陽,保持陽光心態、陽光思考、陽光做事、陽光生活。4.人與人之間,最可痛心的事莫過於在你認為理應獲得善意和友誼的地方,卻遭受了煩擾和損害。——《巨人傳》5.柏拉圖: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劇,是成人害怕光明。6.人,你再優秀,也得碰上識貨的人。你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你再真誠,也得趕上有心的人。
  • 【地評線】銘記歷史 讓和平之光永遠普照世界
    託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寫道:「其實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夠自由地享受陽光、森林、山巒、草地、河流,在於平平常常的滿足。」和平如陽光般溫暖、如雨露般滋潤。有了陽光雨露,萬物才能茁壯成長。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   和平猶如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沒有和平,發展就無從談起。和平是人類最持久的夙願。
  • 有練換換陽光計劃:助力貧困兒童 為愛築夢
    願陽光普照,讓愛心飛揚。 2018年10月2日,有練換換攜手華衣網聯合舉辦的「童心築夢 換想成真」公益活動圓滿落幕。此次公益活動為期半個月,捐贈物資達20萬元,用以改善玉樹地區窮困孩子的生活學習環境,是有練換換「陽光計劃」愛心公益項目的第一站。
  • 回顧2020年豆瓣評分最高的十部電影,《奪冠》位列第十名
    在人人可以當導演的這個年代,張藝謀想通過這部電影,試圖喚起影視人心中對於電影的敬意與熱愛。 第二部:《陽光普照》 豆瓣評分/人數:8.5分/18.2W 導演:鍾孟宏
  • 2019年上海春季招生作文:陽光能力陽光生活(下:範文5篇)
    循著陽光的味道,找尋那柔和溫暖。貪婪地試圖將一縷握手,但當五指合攏的那一刻,卻啞然了,陽光早已從指間悄然溜走。張開手,陽光便又重新回到了掌心。幾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陽光似乎在和我玩捉迷藏的遊戲,忽然間體會到一種生命的真實。或許,我們都曾抱怨過生活的艱辛,抱怨過陰霾天氣裡陽光的吝嗇。殊不知,陽光一直在眼前,只是我們習慣了把手緊攥,拒絕了陽光的進入。
  • 《陽光先生》能打敗《鬼怪》創韓國收視率巔峰?
    但《陽光先生》卻從籌備起就被劇迷密切關注,7月初這劇終於開播。收視率開門紅,口碑也很不錯,豆瓣8.4分。新劇這麼多,為何劇迷獨寵《陽光先生》?小編覺得該劇的一大賣點是演員!喜歡追劇的小夥伴們,對於李秉憲這個名字肯定不陌生。韓國影帝級人物,這些年一直主攻好萊塢大銀幕,算起來已經九年時間沒拍過任何電視劇。
  • 夜話丨陽光有聲有色,靜夜自有溫柔
    從醒到睡夢,越過這重厚幕,半驚半喜中看見了無數新鮮景物,於是在半夜醒來時欣然而笑,自以為做了個陸離光怪的好夢,而打碎這幻想的就是破曉後第一道陽光,因為隔夜的奇景,被它趕得只剩下些歪曲荒謬得可笑的影子。到底陽光帶來的是希望還是失望?日光能暴露一切事物的真面目,這是它的偉大,也是它的缺陷。
  • 臺灣新北新店陽光橋,沐浴陽光的悠閒水岸時光
    新店陽光橋那年啟用典禮的璀璨煙火仿佛還歷歷在目,事隔多年,再度舊地重遊,陽光滿滿的陽光橋,真的讓人感到精神充沛。上次來看陽光橋開幕的時候,當時的身份還是學生,有很多時間可以去到處拍照、遊玩,現在退伍後也開始工作,時間忽然變得好寶貴,覺得到哪裡拍照看風景都是一種奢侈,這是我這次重新探訪陽光橋後,體悟出的不一樣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