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大島
加裡曼丹島也叫婆羅洲,地處馬來群島中心,位於北緯7.8度至南緯6度之間,赤道穿過中部,東隔望加錫海峽與蘇拉威西島相望,東北部臨蘇祿海,北臨南海,南隔爪哇海與爪哇島相望,西隔卡裡馬塔海峽與蘇門答臘島、勿裡洞島、馬來半島相望。加裡曼丹島的面積有74.33萬平方千米,是世界僅次於格陵蘭島和伊裡安島的第三大島。加裡曼丹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有卡普阿斯山脈、依蘭山脈、馬勒山脈等山脈,沿海多為平原;位於該島東北部的海拔4095米的基納巴盧山是全島最高山峰。加裡曼丹島為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具有全年高溫多雨的特點,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島上河流眾多,河長超過500千米的河流有卡普阿斯河、馬坎哈河、巴裡託河和拉讓江;卡普阿斯河源於中部山地,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印尼西加裡曼丹省注入南海,全長1143千米,流域面積9.8萬平方千米,是加裡曼丹島最長河流,也是印度尼西亞最長的河流和世界最長的島上河流。馬哈坎河自中部向東南注入望加錫海峽,全長980千米,是加裡曼丹島第二長河。加裡曼丹島位於亞歐板塊的南部,地質穩定,無火山,也鮮有地震。
加裡曼丹島地圖
東南亞土豪小國——汶萊
汶萊早在中國唐代史書中就有記載,當時稱之為「勃尼」,中國明代的史書中記為「汶萊」,14世紀建起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汶萊帝國;汶萊帝國在16世紀初達到鼎盛,國土包括加裡曼丹島的大部分、蘇祿群島及棉蘭老島一部分,國都「汶萊城」在今斯裡加巴灣市;18世紀70年代英國勢力侵入,1888年淪為英國殖民地,20世紀20年代詩裡亞地區發現和開採石油,1941——1945年被日本佔領,1971年取得內部自治權,1984年脫離英國獨立,定國名「汶萊達魯薩蘭國」,"汶萊」在馬來語中意指「國家」,「達魯薩蘭」的阿拉伯語意為「和平之地、安樂世界」,現為大英國協成員國,政治體制是君主專制政體。汶萊位於加裡曼丹島北部,國土面積僅5765平方千米,國土被馬來西亞的砂拉越州分為東西兩部分,現有長30千米的淡武隆跨海大橋聯繫(無需通過馬來西亞)。人口45.95萬(2019年),居民居民中馬來裔佔總人口66%、華裔佔11%、原住民佔3.4%、印度裔佔2.3%;汶萊官方語言是馬來語;國民中67%是穆斯林。汶萊的石油天然氣、森林等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14億桶、天然氣儲量3900億立方米,居東南亞各國前三名;汶萊森林面積佔國土面積的72%,其中80%的森林是熱帶原始森林。汶萊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2019年人均GDP27871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32位、亞洲第7位(僅次於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韓國和科威特)。汶萊經濟以石油天然氣產業為支柱,石油天然氣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40%,石油天然氣出口額佔出口總額的90%;液化天然氣產量居全球第四位、東南亞第三位,是全球第四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2020年世界人類發展報告》,汶萊的人類發展指數是0.838,居世界第47位、亞洲第9位(在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韓國、阿聯、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之後),屬極高人類發展指數國家。汶萊法律規定國家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實行醫療保健和各級教育免費制度;公民受教育程度較高,女性識字率95%以上,男性識字率近98%;目前汶萊的人均壽命大77.3歲,是東南亞人均壽命僅次於新加坡的國家。
沙巴州和砂拉越州
加裡曼丹島北部屬馬來西亞領土,包括馬來西亞沙巴州(面積7.45萬平方千米,人口385萬)和砂拉越州(12.45萬平方千米,人口277萬)兩個州(馬來西亞的一級行政區包括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沙巴州、砂拉越州歷史上與汶萊一起被稱為「北婆羅洲」,在1881年以前是汶萊王國的領地,1881年至1963年被英國人統治,1963年後成為馬來西亞的兩個州。東馬總面積19萬多平方千米,佔馬來西亞總陸地面積的57%;東馬人口660多萬(2017年),佔馬來西亞總人口的1/4。東馬主要城市有古晉、哥打基納巴盧、鬥湖、山打根、民都魯等。古晉是馬來西亞砂拉越州首府,有人口80萬,也是東馬地區最大的城市;古晉位於加裡曼丹島西部、砂拉越河下遊,距海岸約35千米,建有馬來西亞最大的煉銻廠,商貿發達;古晉國際機場是馬來西亞第三繁忙的國際機場,可直飛新加坡、吉隆坡、廣州、香港、斯裡加巴灣市、雅加達等城市。哥打基納巴盧位於加裡曼丹島東北部南海沿岸,有人口50多萬,是沙巴州首府及東馬第二大城市,是進入馬來西亞的「東方之門」;郊區的哥打基納巴盧國際機場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機場,為4F級國際機場,可直飛香港、馬尼拉、雅加達、漢城等地。東馬地區著名的城市還有位於沙拉越州北部沿海(南海)的民都魯,建有馬來西亞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加工廠,民都魯港還是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輸出港之一。山打根市也譯仙納港,位於沙巴州東部蘇祿海沿岸,曾是英屬婆羅洲的首府,有人口近50萬,因華裔佔該市人口的2/3而有「小香港」之稱;山打根還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木材出口港和主要漁港。
馬來西亞古晉市市容
印度尼西亞的加裡曼丹地區
加裡曼丹島南部屬印度尼西亞,稱為「印尼加裡曼丹地區」,總面積53.95萬平方千米,約佔印度尼西亞總土地面積的1/3,行政上為東加裡曼丹省、中加裡曼丹省、西加裡曼丹省、北加裡曼丹省、和南加裡曼丹省五省(印度尼西亞的一級行政區是31個省和3個地方特區)。中加裡曼丹省是印尼加裡曼丹地區面積最大的省,經濟以農業為主,也是印度尼西亞經濟最落後的省之一,首府是帕朗卡拉亞(人口不足20萬)。北加裡曼丹省是印度尼西亞最年輕的一級行政區,設於2012年,首府是丹戎施樂。西加裡曼丹省有人口450多萬(2018年),首府及最大城市是位於卡普阿斯河下遊的坤甸市,人口60多萬,也是印尼加裡曼丹地區第四大城市;坤甸市因地處赤道而有「赤道之城」的別名;坤甸市也是印尼加裡曼丹地區華裔最多的城市,華裔佔全市人口的31%。東加裡曼丹省是印尼加裡曼丹地區經濟最強的省,油氣開採、煉油等工業較發達,首府三馬林達坐落在馬坎哈河下遊,人口75萬,是印尼加裡曼丹地區僅次於峇里巴板的第二大城市。南加裡曼丹省首府馬辰(又名班賈爾馬辛)位於婆羅洲島南部巴裡託河及馬塔普拉河交匯的三角洲上,因河網密布而有「河城」之稱,人口70多萬,是印尼加裡曼丹地區僅次於峇里巴板、三馬林達的第三大城市;馬辰始建於16世紀,18世紀後期成為荷蘭的保護地,長期是荷屬婆羅洲的首府,有橡膠加工、木材加工等工業;郊區有馬辰沙姆斯丁努爾國際機場,年旅客處理能力在1000萬人次;馬辰港面臨爪哇海,是印度尼西亞主要海港之一,是印度尼西亞主要的煤炭、橡膠、棕櫚油、木材、藤條、胡椒輸出港。
印尼加裡曼丹地區最大的城市是三馬林達以南120千米處的海港城市峇里巴板,有人口85萬(2019年),也是印尼加裡曼丹地區最大的工業和金融中心,近海有大型油氣田,有煉油、木材加工、造船等工業。峇里巴板與三馬林達之間建有現代化的高速公路(印尼加裡曼丹地區唯一高速公路),這是峇里巴板郊區有印度尼西亞東部地區最大的國際機場——峇里巴板蘇丹阿吉穆罕默德蘇萊曼國際機場,可直飛雅加達、萬隆、坤甸、馬辰、新加坡等城市,年旅客處理能力在1000萬人次;峇里巴板港瀕臨望加錫海峽,是印度尼西亞主要的石油、液化天然氣、煤炭、木材輸出港。
峇里巴板市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