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只有74萬平方公裡的加裡曼丹島,為何卻有3個國家?
在亞洲的東南部,有很多島國,比如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東帝汶、新加坡、和斯裡蘭卡。在這些島嶼中,有的島嶼面積很大,有的卻很小。大一點的島嶼,比如蘇門答臘島、加裡曼丹島、本州島,可以達到幾十萬平方公裡。而比較小的島嶼,比如衝繩島,比如新加坡,可能只有幾千平方公裡。在這些島嶼上,分布著很多國家,有的一個島嶼上,甚至會出現好幾個國家。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位於亞洲南端的帝汶島。帝汶島的西部,是印度尼西亞的土地,而帝汶島的東部,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叫做東帝汶。在初中地理教科書上,曾經這樣介紹東帝汶這個國家:地處熱帶,地理條件優越,適合發展貿易。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東南亞的中部,加裡曼丹島。加裡曼丹島的面積是74萬平方公裡,大約相當於日本國領土總面積的兩倍。
在清朝時期,東南亞華人在加裡曼丹島上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蘭芳共和國。但是對於這個政權,清政府並不承認,也不肯提供任何支援。後來荷蘭殖民者進攻蘭芳共和國,蘭芳共和國支持不住,就被荷蘭人吞併了。今天的加裡曼丹島,分布著三個國家,分別是南部的印度尼西亞和北部的馬來西亞、汶萊。為什麼加裡曼丹島上會有3個國家,而不是1個?
根據小編的分析,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個原因,民族差異。儘管位於一個島嶼上,但是加裡曼丹島上卻分布著好幾個民族。現代社會的國家,一般都是民族國家。也就是說,每個民族都想著獨立,然後建立自己的國家。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所以世界上民族成分太複雜的國家都不長久(除了印度),比如前蘇聯,在1991年獨立,變成了15個民族國家。
第二個原因,印度尼西亞的核心領土是蘇門答臘島,而不是加裡曼丹島。小編相信,如果印度尼西亞的核心領土就在加裡曼丹島,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大國,軍隊數量最多,如果印度尼西亞要滅亡汶萊和沙撈越,應該是可以成功的。但是蘇門答臘距離加裡曼丹有點遠,中間還隔著大海,所以很不方便。為了避免被印度尼西亞吞併,沙撈越加入了馬來西亞聯邦。
第三個原因,在殖民地時期,加裡曼丹島的南部和北部,分別被不同的殖民勢力統治。統治加裡曼丹島北部的,是英國殖民者;而統治加裡曼丹島南部和印度尼西亞的,卻是荷蘭殖民者。至於汶萊,為什麼汶萊在二戰以後選擇了獨立?這主要是因為,汶萊有自己的王室,所以不願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1963年,馬來亞、沙撈越、沙巴和新加坡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新加坡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