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淺灘中傷人率最高的魚種,13根毒棘讓眾多海釣玩家,望而生畏
茫茫海域佔了地球的三分之二,生活在其中的生命更是不計其數,各種魚種各種生物,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技能獨特的魚類,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能攜帶劇毒的魚種,這是大自然賦予它們的天賦,可在自主捕獵時和受到生命威脅時,施展這些獨有的技能
今天要說的魚種名氣很大,但真正的名字卻少有人之,它被稱為各國近海淺灘中傷人率最高的魚種,其身上的13根毒棘讓眾多海釣玩家和各國遊客都望而生畏,雖有五彩斑斕的外表卻處處隱藏殺機
「獅子魚」一個很好聽名字,也是一條很好看的魚類,外表非常鮮豔由多種顏色搭配而成,所謂獅子魚它是眾多漁民和海釣玩家通俗的叫法,它真正的學名「蓑鮋」卻少有人知,這種魚並不大,一般都在20~40釐米之間,屬於小型魚類,但就是這種小型魚類誤傷了多國沿海居民
獅子魚喜歡在近海淺水中嬉戲,尤其是水草叢生或珊瑚礁石之處,偶爾也會遊向深水區。此魚以毒棘最為可怕,它身上遍布大大小小的毒棘,魚身子上大概有十四五根毒刺,而魚尾部又大概有六七根毒刺,總體分為13根毒棘,可謂是全副武裝,防禦系統做的滴水不漏,就像刺蝟一樣把身體牢牢地保護在中間。它這一層天然的保護體,在碰到外敵襲擊的時候就會把毒液通過各個毒棘釋放出去
但對於獅子魚傷人來說,那並不是獅子魚的本意,獅子魚是屬於那種「傷人後不自知的」的魚種,大多說傷人事件都是誤傷,除非是對釣上它的海釣人,獅子魚才會主動攻擊,那為什麼有這麼誤傷事件呢?
原來這和獅子魚的生活習性有很大的關係,獅子魚喜歡晝伏夜出,在晚上行動獵食,而白天則會在靜止不動,把頭低下或藏在淺灘泥沙中,這樣就造成在淺水中遊泳的旅客誤踩到獅子魚,而獅子魚的眾多毒棘又非常的鋒利尖銳,直接可以穿破人類皮膚使得少量的毒液進入人體致使中毒
雖說白天的獅子魚在休眠狀態下不會釋放太多的毒素,但就是潛意識中那麼一點點毒素也能讓誤踩到它的人類痛不欲生,其痛感就像那種傷口上撒鹽般的酸爽,灼燒著痛,而且持續時間長,如不儘快醫治,可能這種疼痛會長達幾小時甚至十幾小時,這也使得眾多遊海的遊客都對獅子魚望而生畏
但要是被海釣玩家們意外釣上來的獅子魚,那就不好玩了,這時的獅子魚是處於惱怒狀態中,如果讓它抓住機會把毒液刺進釣手身體中那威力可就不是疼幾個小時那麼簡單了,滿地打滾式的疼,但這種毒素對人體來說是沒有生命危險的,只是單純的疼,就是這種單純的疼才更要命,「活受罪」在這裡形容就更貼切不過了,不儘快救治的話能疼上幾天
一般在船上只要釣上這種獅子魚,老釣手都是望而生畏從不靠近,而資歷尚淺的海釣人看到如此絢麗多彩的魚種都會上前湊熱鬧,一旁的老玩家就會調侃道「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也許是海釣玩家對獅子魚的毒素有些研究了(就是被扎的次數多了),在圈內的老釣手知道一個能緩解且治療獅子魚毒素的方法:如果以為被獅子魚扎傷,就把被獅子魚扎破的部位放在40~50度左右的溫水中浸泡,幾分鐘後疼痛就會減輕,他們親測有效哦,不過要是有條件的話還是要去醫院看看的
以上僅為作者個人觀點,如遇圖片版權問題,請持證據聯繫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