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海釣:拋竿引魚 迎風鬥浪

2020-12-03 海南日報
  三亞三面環海,如果能與家人一起拋竿引魚、迎風鬥浪,體會海釣樂趣,那麼這一趟三亞之旅才算值得。

  三亞亞龍灣、蜈支洲島、東西玳瑁、南山等都是海釣的理想地點,海釣達人們曾經在此釣獲多種海魚,包括石斑、鱸魚、紅友、牛港、泥猛等。即使你不是姜子牙,你依舊可以帶上家人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過幾天垂釣的愜意生活。

  海釣前需要做哪些準備,需要注意些什麼?海釣達人有哪些建議?本攻略一一告訴你,趕緊準備準備,去一試身手吧。

  初學者可先試試磯釣

  適合三亞釣場的釣法有磯釣、灘釣、船釣等。網友「望秋水」建議初學者先試試磯釣,他認為這較好上手,而且較為安全,還有一家人可以活動的空間。

  至於釣魚前需要哪些釣具裝備,海釣達人已給新手開好了單子。比如對磯釣來說,需要的裝備有:5.3米磯杆一支(1-3)號,號數越小重量越輕,便於長時間把持;2500-3000型紡車式卷線器一個;3-4號彩色浮水主線150米;2-3號碳素子線50米,子線號數應小於主線,一邊掛底時棄子保主;2B-1.0阿波浮標各一,以根據不同深度、水流選用不同號數的阿波浮標;10# 8 字環若干,用於連接主線和子線;2B-1.0型水中漂各一,用以調配阿波浮力;3B-G4型夾鉛各若干,用於精確調配浮波浮力,直至近乎懸浮於水中。此外,磯釣還應配備取鉤器、小剪刀、配件盒、打窩桶等裝備。

  除以上主要配件外,還需要2-3號千又鉤、半圓擋珠、卡拉棒、棉線接等小配件。有了以上配件,你就可以攜家人去釣魚了。

  創口貼救生衣都要帶

  「海釣有風險,出海需謹慎。」海釣達人們經常這麼告誡新手。統計結果顯示,80%以上的海釣安全事故是由於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護設備造成的,一大家子在海釣出發前的準備顯得尤為重要。

  在保健方面,首先應在海釣的前一天準備一些藥品,如感冒藥、退燒藥、創可貼,家中有老人一同前往的還需準備老人原發病常用藥物。網友「徐徐」說,到了海邊後才發現創可貼是最實用的,因為在垂釣過程中可能不小心會被貝殼、魚鉤、魚鰭劃破皮膚。

  海邊的風要比陸地上的潮溼,海水拍打礁石濺起的水花會濺落到衣服上,衣服溼了可能會引起感冒。

  因此,海釣應該選擇穿防雨、速幹的衣服,這樣就不會擔心海水把衣服濺溼,帽子要選擇寬沿的,鞋子要選擇防滑底,以便在島礁上活動自如。給孩子挑選鞋子時,要注意合腳與舒適度。建議女士帶件帽衫和太陽鏡,充分做好防曬。

  救生衣必不可少,除了能使人漂浮在海面上外,落水時遇到大浪拍擊的情況下還可以起到緩衝的作用。救生衣一般都配有哨子,在穿救生衣時,一定要記得檢查哨子能否吹響。在給孩子穿救生衣時,一定要細細檢查帶子是否系好,並教會孩子在緊急時刻吹哨子。

  此外,還需要準備如下安全設備。首先是蹬礁鞋,在外礁或者碼頭防波堤磯釣時,礁石和防波堤上因布滿青苔或受海浪衝洗而變得光滑,普通鞋子無法起到防滑的作用。其次是防水套,防水套可以在雨淋、浪打、落水等情況下,有效地避免手機泡水損壞,以免遇到險情後無法與外界聯繫求援。毛巾也必不可少,魚在掙扎的時候很容易把手扎傷,這時用毛巾裹住魚,可避免手被毒魚扎傷。

  活魚活蝦作餌好上鉤

  老海釣老孟發現活蝦是最常用的海水釣餌料。活蝦體形小,生命力強,易採集和保存,是多種魚類喜愛的食物。常作為餌料的活蝦有斑節蝦、沙棲對蝦、沙蝦、白蝦等,個體大小以10釐米以內為最佳。蝦分布在沿海淺灘上,採集、捕捉簡單。

  保存活蝦的方法也比較簡單。找一較大容器,底鋪2釐米-5釐米厚的細沙,加入乾淨海水,放入蝦,再在容器口蒙上細沙布即可。海釣時可將蝦裝入蝦簍扎在海水中,現取現用。

  除了以上攻略外,海釣達人叮囑新手們要注意以下事項:切忌孤軍作戰;出行前注意天氣;在外礁意外落水時,千萬不能慌張,首先儘量向大海深處遊去,以免被浪打入礁石、漩渦;高溫酷暑天氣,長時間在太陽的暴曬下容易中暑,稍有不適應暫停,找個陰涼處坐下休息。

  (本報三亞6月26日電)

  寶典

  三亞釣場適合磯釣灘釣船釣

  海釣按釣場環境可分為磯(防波堤)釣、灘釣、船釣、浮遊磯釣等,每一種釣法所使用的裝備各不相同。對於三亞釣場來說,適合的釣法有磯釣、灘釣、船釣等。

  如何掛蝦上鉤?對個體偏大的蝦,鉤應穿過其眼角的後鉤額刺基部,這樣可使蝦在水中自如遊動;個體偏小的蝦則應將鉤穿過其尾節,這樣可保持餌的鮮活,亦能使蝦自由活動,提高上鉤率。掛蝦時,應露出鉤尖。

  如何掛魚上鉤?有顎掛、眼掛、背掛和綑紮法等方法。顎掛即將鉤穿過魚上顎;眼掛穿鉤的部位在魚眼旁的腮蓋上;背掛法應將魚鉤扎進魚背上的鰭中;綑紮法即將鉤尖扎過魚腹部,並從鉤柄處伸出線將魚從尾部綁死。

  秘笈

  三亞及周邊市縣 海釣地點大集合

  三亞蜈支洲島:位於三亞市林旺鎮東面1.5海裡處,面積1.48平方公裡。可釣魚種包括紅點臭肚、石斑、青衣、鸚哥、蘇眉、鶴針、泥猛、幽面、紅友、鯊魚、牛港、連尖等魚種。

  三亞西島:距離岸邊2海裡,是典型的熱帶珊瑚型島嶼。可釣魚種包括紅點臭肚、石斑、青衣、鸚哥、蘇眉、鶴針、泥猛、幽面、紅友、鯊魚、牛港、連尖等魚種。適合釣法:路亞、船釣、浮遊磯釣。

  三亞鐵爐港釣點:鐵爐港是去往蜈支洲島的必經之路,這裡地形獨特,海水清澈,有多種海洋魚類在此棲息生長,這裡釣到的海魚呈多樣性,非常豐富。

  三亞大東海釣點:釣到的海魚以珊瑚魚為多,主要品種為青衣、雜衣、石斑、海鰻、連尖等。釣法:路亞、浮遊磯、船釣。

  三亞鳳凰島:鳳凰島為人工島,地處三亞河入海口,鹹淡水交匯區,浮遊動植物資源豐富。釣到的海魚以珊瑚魚為多,主要品種為黑鯛、石斑、蘇眉、海鰻等。釣法:路亞、浮遊磯、船釣。

  三亞鹿回頭:鹿回頭位於三亞灣口,毗鄰鹿回頭嶺,其珊瑚資源豐富。魚類主要是海乾草、三點鯧、白毛、泥猛、鸚哥魚等珊瑚魚類。釣法:路亞、浮遊磯、船釣。

  陵水新村港:新村港海草床資源在海南非常典型,為魚類提供了大量的食物來源和庇護場所。潟湖內海產豐富,同時有大量的魚排養魚基地,特別適合船釣。出海口有一個白排島,棲息了很多珊瑚礁魚類,有鸚哥、青衣、石斑、紅友。也有洄遊魚類出現,像幽面、剝皮、紅點臭肚、鰹魚等等。

  樂東嶺頭釣場:嶺頭釣場靠近西海岸,為基巖海岸。魚類主要為鯛類和紅友。釣法:路亞、浮遊磯釣。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文昌)海釣精英邀請賽落幕
    本報訊 (記者衛小林)8月25日,2019海南親水運動季活動——海南(文昌)海釣精英邀請賽在文昌市鋪前鎮落下帷幕。
  • 跟海釣大師學會海釣拋竿技巧,這麼大個的劍魚你也釣的上!
    我國幅員遼闊,海岸線較長,沿海各地均有大量海釣愛好者,海釣不同於淡水釣, 涉及到很多垂釣細節,其中的技巧需慢慢領會,對於初學者最重要的莫過於拋竿技巧了,因為你只有拋到位,拋得遠,才可能有較好的魚獲,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海釣拋竿的有關技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觀賞魚如何躍龍門?
    林碧山是省觀賞魚產業協會會長,1999年從臺灣來到海南,參與和見證了海南觀賞魚產業的起步和發展。據他介紹,海南觀賞魚產業是瓊臺農業合作的成果之一。  經過10多年的產業發展,如今海口、三亞、陵水、瓊海、文昌等地均建有觀賞魚生產基地,全省觀賞魚養殖企業已達200餘家,其中臺商數十家。
  •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鳥類的記錄史,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了。17世紀以來編撰的瓊崖郡志中,已普遍有記載。  而對鳥類真正意義上的科學調查,則始於19世紀下半葉,由幾位來到海南島的外國博物學家開創,此後綿延百餘年,直到今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探索數字健康「海南模式」
    同時全國首個「數字健康生態村」落地海南生態軟體園,23家企業當天籤約入駐。今年以來,海南生態軟體園已聚集了上百家數字健康企業——海南以數字健康產業為引擎,「健康中國」正翻開「海南篇章」。  大會由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省衛健委主辦,海南生態軟體園等單位協辦。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北美味馬友魚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在瓊北的港口中,無論是東寨港、鋪前港、清瀾港,還是東水港、馬友魚都是一個珍貴的魚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石頭魚出水成「金魚」
    ■ 本報記者 劉笑非 通訊員 陳家漠  小院裡擺著數十隻直徑約1米的大水桶,桶裡遊弋著一條條巴掌長的小魚,對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尼下村村民陀偉來說,這來自昌化江的石頭魚可不僅僅是美味河鮮7月28日下午,跟海南日報記者聊起從前的苦日子,陀偉感嘆:「還是得有一技之長。」  改變發生在2016年,外出打工的陀偉靠著自己的勤奮打動了老闆,學回了魚類養殖技術。在村委會及幫扶幹部的支持下,他回到家鄉辦起了小型養殖場,專門養殖昌化江特產的石頭魚,漸漸走上了創業脫貧路。  但是,這條路可不順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漁業的百科全書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在海南農民眼中,農業是一個非常需要經驗的工作。儋州有句諺語說,「三年易考文武舉,十年難考田秀才」。  千百年來,海南農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大量的農諺,揭示了大自然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和運行規律,在生產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聽海南的聲音……
    它們從四下湧來,如清泉湧谷,似弦撥琴音,和諧地交融在一起,演奏出獨一無二的海南之聲。  浪潮拍岸,海風盈盈  瓊島綿延的海岸線蜿蜒出68個大小海灣,每一次濤卷浪翻都有著不一樣的節奏。  幾乎所有初次到訪海南的遊客,第一件事都是迫不及待地奔向大海。  「走,去遊泳。」
  • 海釣在中國並不火?那是你不知道沿海居民有多麼愛海釣!
    西北風來三四級,正是海釣最佳時。小雨下得譁譁譁,釣翁笑的哈哈哈。迎風海釣易上魚,順風船釣三五裡。大風大浪水溫降,難見魚兒上鉤旁。技巧解讀:海釣時天氣的選擇至關重要。影響海釣的天氣因素不外乎氣溫,氣壓和海風,通常來說,天晴氣朗時氣壓高,水溫高,魚就很活躍,即使近海也可釣到大體積的魚,而在漫漫大霧天,悶熱天,陰天由於氣壓較低,人尚且難受,魚兒就不用說了,因此氣壓低時水中溶氧量低,魚因缺氧而不咬鉤。風力和風向也是影響魚咬鉤的重要因素,三四級的西北風最適宜釣魚,而東南風和西南風就難以上魚了!
  • 海南海釣地點推薦,準備好你的魚竿了嗎?
    每個海釣人都有野心 他們享受著拋竿的憧憬 咬口的激動 搏魚的快感 魚上鉤的喜悅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魚煲「煲正」讓你胃口大開!
    臨海而居的海南人自然是喜歡吃魚,除了蒸煮、煲湯、燉菜等傳統做法以外,在海南食譜中,還有一種獨特的細緻吃法,那就是魚煲。  ■ 本報記者 侯賽  談起海南魚煲,每一條老街巷弄都有,各家也都有自己的秘方,風味也不盡相同。不同於清蒸或紅燒,海南魚煲則是砂鍋留味。每一個砂鍋裡,都有蔬菜和豆腐作為墊底,不僅保留了蔬菜的清香,還融合了豆腐的清爽嫩滑,讓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 海釣莫忘風浪危險
    一望無際的海面,浪花翻滾,濤聲陣陣,拋竿的一瞬間,魚餌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海釣作為海上休閒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備受眾多人的青睞。上述這些魚除了花鱸以外,都是靠近海底生活的魚類,要把魚餌放到海底才會有所收穫,花鱸通常在海水中上層活動,釣花鱸魚線別放太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水畔精靈——海南水獺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水獺,這種曾經在海南島上廣泛分布的哺乳類動物,已經很久未能有人真正看到它們的身影了。而1963年中國科學院原中南分院調查隊發現海南水獺的地方,正是五指山腳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撒網
    貓哥很會打魚,人家說他長一雙鷹眼,看透水裡的魚。不是的。他的厲害是因為聰明,做事用心,又勤快。他天天在海灣撒網,魚的脾性,潮汐的規律,天氣季節的變化,海灣各處的水流、水質、水溫等情況都摸透了,他又練就了自己的絕活。這一招,就是他掰給我的。我後來撒出的網,都是貼著水面飛,突然罩在水上,把魚罩住。  連續撒了好幾網,才捕到了兩三條黃翅魚。北風發怒了,瘋狂起來,呼嘯著在水面上飛奔。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龜鱉半天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的龜鱉類十分豐富。我國有現生龜鱉類動物36種,分屬6科18屬,海南島分布有18種,分屬6科14屬,佔全國龜鱉總數的50%,是我國龜鱉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的3個省份之一。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多姿多彩的海南溼地
    海南,是中國溼地類型最豐富最多樣化的地區之一。因為有了水,有了溼地,海南才格外美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抹不去的時代印痕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5月13日至15日,來自全國各地的知青代表將雲集海南博鰲,參加「中國知青文化博鰲高峰論壇」。論壇圍繞知青和知青文化,將一個特定年代的特殊事件重新梳理和解讀。1700多萬人的龐大知青群體,到海南插隊的就有30萬人之多。
  • 海南日報數字報-綠海龜:我們出生在西沙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操 圖\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美麗的西沙群島,在繁星點點的夜空下,秀美的島礁除了海潮拍岸的聲音外,萬籟俱寂。  每年4月至11月,在這裡的南沙洲、北島、晉卿島、甘泉島、全富島等多個島礁,一撥撥雌海龜趁著夜色,現身沙灘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