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說「沒有詩歌的人生將是一場錯失」。快樂時、悲傷時,總會有那麼一首詩歌與你同行。有些句子,曾經也許並不懂。然而讀懂時,喚醒心靈最深處的悸動和渴望卻已物是人非。詩歌的魅力在於它的共通性,無關時間,無關空間,更無關國度,有力的文字總能打動人心,經典永存留。
再讀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我們最早認識賀知章,應該是從《詠柳》開始吧。當年賀知章風華正茂,年青有為,頭戴儒巾,兩袖飄灑,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一路對酒呤詩,行走於楊柳溪邊,周身迴蕩著青春與激情的交響。生機勃發和濃濃的生活情趣和人文情懷。
賀知章(公元659-744年),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市)人。武則天證聖元年進士,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
「少小離家老大回「。賀知章八十六時告老還鄉,此時他離開家鄉有近五十年了。一個性情真摯、長久在外為官的詩人,在垂暮之年回到久別的家鄉。看著自己曾經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引起多少的回憶,一股淡淡無可名狀的情感黯然而生,或許是惆悵,或許是對世道輪迴的坦然。回想年青之際的一個早晨離別故鄉赴長安趕考。坐舟舡到驛道渡頭再轉入大道。一路向前,心中只有對未來的憧憬、青春的湧動似乎忘卻遠離故土的思念。豪情寫下《曉發》「江皋聞曙鍾,輕枻理還舼。海潮夜約約,川露晨溶溶。始見沙上鳥,猶埋雲外峰。故鄉杳無際,明發懷朋從」。潛力無窮的一顆新星盡顯青春的衝動和希望,心向遠方、求取功名。誰能料想這一別已數幾十年,一生風風雨雨,飄泊在外,現在回來已垂垂老矣。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遙想當年中進士奪狀元,與李白把酒吟對,酒酣興起之時繪墨洋洋灑灑。如今微風習習中,獨自一人來到鏡湖之旁,悄然獨立,拄拐沉思:」一生仕途之路還算順遂,雖沒有位居丞相一類,但也從沒被貶斥流放,歷經武則天、李顯、李重茂、李旦、李隆基五任皇帝的變幻,以及各代的實權派之間(如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以及各位宰相)的傾軋,也始終清貴並最終達到六部侍郎。足以!」。「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春天逝去也罷,生命逝去也罷,生命的輪迴、四季轉換,春夏秋冬,綿綿無盡。面對鏡湖水波,唯有那一份從容不變,一份心境不變,一份率真至死不變。面對鏡湖水波,面對稽山雲霧,皆似輕風細雨,駐足屏息,細細聆聽,一切衝動、激情歸於沉寂,品味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