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微更新」拓展市民遊客共享新空間

2021-01-0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上海城市「微更新」拓展市民遊客共享新空間

  位於上海市普陀區的真如·高陵集市,前身是一處批發加零售菜市場。經過升級改造後,集市裝修凸顯海派文化,人們可以購買新鮮的肉禽蛋菜、品嘗本幫小吃、觀賞評彈表演或參加體育鍛鍊等等。這裡服務著附近社區居民,也成為來滬遊客的「打卡地」。

  上海正不斷通過真如·高陵集市這樣的城市「微更新」,拓展市民、遊客共享的文旅新空間。

  28日,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布首批50家「家門口的好去處」。這些分布在上海16個區的公共空間,既有書院、美術館、博物館,也有體育公園、文化弄堂、濱江驛站等。這些「好去處」依託文化、娛樂、健身、遊憩、綠化、商業、餐飲、農業等資源,推出展現區域特色的文化旅遊活動及公共服務,讓市民遊客能體驗「微旅遊、慢生活」。

  66歲的陶美珍老人自1999年起居住在附近地區。她說,20多年前,周邊區域還有些冷清,人們購物的首選是人民廣場區域。如今,周邊區域公共運輸、醫院等服務便捷;全新升級的集市「五臟俱全」。她說:「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更豐滿了。上海城市發展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圍繞「好去處」,不少市民成為志願者,通過日常導覽和服務,讓更多人感受上海城市的魅力。此外,滬上旅遊企業推出5條全新旅遊線路,將這些「好去處」串點成線。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張旗介紹,上海踐行「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不斷通過城市「微更新」,圍繞「十五分鐘生活圈」拓展出滿足人們「微旅遊」「微度假」需求的「微空間」。這些空間和歷史風貌街區、特色休閒街區、特色旅遊村、郊野公園互為補充,成為上海作為全域旅遊目的地的載體。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應實現主客共享,把外來遊客和本地居民統一到共同的市場,通過堅持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文章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讓城市空間美起來|「智慧灣」用智慧,讓上海寶山多了一塊「寶地」
    將許多貨櫃堆成兩層,再挖出門窗、打通內部,刷上嶄新的油漆,一棟工業風的「箱空間」便現出全貌。藍、綠、黃、橙四棟不同顏色的「箱空間」從堆場上拔地而起。走進「箱空間」內部,又是另一番天地。原本的貨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中小微科創、文創企業。圖說:漂亮的「箱空間」 官方圖剛剛進駐智慧灣的星巴克,同樣「住」進了貨櫃,這是星巴克在中國第一家、世界第三家貨櫃門店。
  • 感受家門口的詩意 上海發布首批50個「家門口的好去處」
    今天上午,高陵集市、畫家街、陝西北路展示中心、上生新所等50個場所被授牌為第一批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為此,今年9月,上海市文化旅遊局會同16個區啟動了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的評選,提供親民便民、宜樂宜遊新型文化旅遊公共空間。這一評選吸引了20餘萬市民參加線上投票,並結合文化旅遊專家學者實地考察,最終遴選出第一批50個場所。
  • 上海旅遊節:打開「城市建築閱讀模式」
    ■上海旅遊節「惠民大禮包」將貫穿今年整個旅遊節期間,惠及更多市民遊客。明天起,全市69家景區、博物館同時推出半價優惠活動    各具特色的建築微旅行線路和打卡活動,將吸引更多市民遊客感受城市溫度。記者昨天從上海旅遊節組委會獲悉,各類門票半價、旅遊節惠民大禮包等優惠活動將貫穿今年整個旅遊節期間。
  • 城市綠道 | 廣州綠道:萬民共享的千裡綠脈(二)
    原創 chsla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收錄於話題#城市綠道9個前言近年來,全國各城市以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為指引,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思想,著力開展城市綠色生態空間規劃建設
  • 工業遺存轉型升級,寶山這個「微旅行」空間讓你忍不住動起來
    首批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以「微旅遊、慢生活」為導向,為市民遊客提供了宜樂宜遊的新型文化旅遊公共空間。曾經的上海日硝保溫瓶膽廠,如今已華麗蛻變成上海第一個以 「體育文化」為主題的城市更新項目——三鄰橋體育文化園。「三鄰」指的是園區地處寶山、虹口、靜安三區交界處,有三區為「鄰」的寓意。「鄰」表達了園區的理念——為周邊居民打造舒適便利的鄰裡生活中心,以「橋」為介,既連接了工業遺存與現代文明,也連接著體育產業與消費市場。
  • 大數據參與更新改造 雙井小微空間人氣增五成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劉迪雅)老人蕩鞦韆、小朋友蹦床、青年正健身,午休時間,人們蜂擁而至,排隊等著坐陀螺椅……11月12日,在北京市朝陽區雙井街道蘋果社區東北角「井點」小微空間,北京商報記者看見了如此熱鬧的景象。然而僅在一年前,這裡還一度被稱作「對所有人都不友好的場地」,人跡寥寥。一切還要從朝陽區小微空間改造計劃說起。
  • 42公裡的蘇州河岸線成為上海市民又一條「生活秀帶」
    在朋友圈隨手一刷,總能看到人們與蘇州河新面貌同框的「九宮格」。記者昨天從蘇州河沿線各區了解到,這42公裡岸線正成為上海市民又一條「生活秀帶」,隨著硬設施的貫通,部分「軟裝」還在不斷修飾完善中,未來將承載起更多文旅商業功能,為市民遊客帶來滿滿獲得感。
  • 泉州市區金魚巷「空間微改造」收尾 市民4月可前往體驗
    」典範——金魚巷「空間微改造」項目,經過幾個月的精雕細琢,工程施工進入收尾階段——舊石板鋪裝及立面改造基本完成,配套綠化裝飾、城市家具等預計可在4月上旬完工。屆時,市民可前往金魚巷,體驗古早味生活,欣賞「金魚」。  作為古城老街巷之一的金魚巷,其建築格局不一,巷道寬度變化大,最寬處可達10米,而最窄處僅3米,支弄只有1米左右寬度。由於違章搭建和老房子年久失修,很多圍牆和建築出現裂縫,有坍塌的跡象。
  • 「一帶一路」影視「朋友圈」擴容 上海浦東設國際影視產業園共享空間
    「一帶一路」影視「朋友圈」擴容 上海浦東設國際影視產業園共享空間 2020-07-29 20:12:36黃日閱 攝   中新網上海7月29日電 (李姝徵鬱玫)「一帶一路」影視「朋友圈」擴容,上海電影之都建設再添新空間。上海國際電影節第三屆「一帶一路」電影周29日啟動,16家「一帶一路」意向合作企業及落戶度假區重點企業籤約,同時揭牌運營的還有浦東國際影視產業園共享空間。  「一帶一路」電影周已在浦東連續舉辦三屆。
  • 廣東汕頭·潮州:用潮汕傳統文化滋養新時代城市魂
    資料圖片遊客們參觀汕頭市西堤公園的「記憶之流」。資料圖片【新階段新理念新徵程·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日前,在「嶺南之窗」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廣繡與潮繡同臺競技,為觀眾帶來一場展示非遺魅力的文化大餐。
  • 上海浦東國際影視產業園共享空間揭牌運營 「一帶一路」影視「朋友...
    7月29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在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啟動,16家「一帶一路」意向合作企業及落戶度假區重點企業籤約,同時浦東國際影視產業園共享空間正式揭牌運營。今年是「一帶一路」電影周在浦東連續舉辦的第3個年頭。通過連續3年舉辦電影周,目前已有50多家電影的後期製作及電影產業關聯企業入駐度假區;截至今年7月份,已有44個國家50家機構加入「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
  • 拓展空間無限可能 澳門旅遊盛世蓮開花照眼
    歐睿國際市場調研公司發布的2018年度全球百大旅遊目的地城市排行榜上,澳門接待的旅客人數名列全球第四。  全域旅遊多元玩法  「一直以來,澳門沒有被圈起來的景點,整個城市都是旅遊體驗目的地。」澳門特區旅遊局副局長程衛東近日接受採訪時這樣概括澳門旅遊的特點。
  • 「市民文化客廳」飄出咖啡香,探討咖啡館城市空間的文化內涵
    「市民文化客廳」飄出咖啡香,探討咖啡館城市空間的文化內涵 3月30日,由上海報業集團與旗下上市公司新華傳媒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市民文化客廳」,將於新華書店徐匯日月光店(漕寶路33號日月光中心2樓L2-L15)舉辦第
  • 擦亮國家園林城市金字招牌 共建共享綠色宜居城市環境
    近三年來,我市認真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樹木與樹人相促進、增量與提質相結合、城區與鎮村相協調、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補充」的原則,採取措施加快推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積極開展全民綠化修身行動、新一輪綠化中山大行動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成果,努力建設「三個適宜」更加美麗中山。
  • 抓娃娃機、按摩椅……「等待經濟」成城市消費新空間
    經常出差的烏魯木齊市民陳勵勤告訴記者,共享按摩椅讓他更好地打發了等待時間。  在時下流行快捷化的時代,等待似乎成了國人最難度過的時間,而不少商家抓住這些機遇,讓國人除了刷手機外,還有事可做。快捷、方便、時尚,碎片化的消費模式帶給消費者的新鮮體驗,碎片消費已經在日常消費中佔領一席之地,「等待經濟」成為城市生活消費的新空間。  倍受歡迎  「有時累了,還可以躺下睡一覺,沒有人打擾。想唱歌,也可以走進只能容得下一兩個人的迷你KTV放歌一曲。」
  • 英國遊客評價最高的城市:不是上海不是北京,而是這座新一線城市
    伴隨著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多外國友人到中國旅遊觀光,在我國許多城市中,都能經常見到外國友人的存在。我國每一座城市,都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所在,而英國遊客評價最高的城市,不是上海不是北京,而是這座新一線城市,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座城市便是四川成都,雖然成都的經濟發展不如上海,在知名度上不如北京,但成都的生活方式是最吸引遊客的關鍵所在。
  •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上海早餐:民心工程催熱消費市場...
    為貫徹落實十一屆市委九次全會精神,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推動早餐供應更便捷、更豐富、更健康,更好滿足市民群眾生活需要,今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上海市早餐工程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上海建立了市區聯手、部門協同、企業聯合的工作機制,大力推動新一輪早餐工程建設。
  • 市場的力量:房企參與城市更新的類型與模式
    在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宏觀經濟承壓、地方財政收入銳減的背景下,城市更新是地方在建設用地總量約束下增加土地收入的必由之路,也是挖掘存量資源潛力、提升城市能級、創造新的空間價值的必要方向;而綜合運用政府資源和市場機制這兩隻「看得見/看不見的手」是城市更新順利實施的必要手段。
  • 城市IP新形象!西寧這裡一年接待遊客50萬人次
    西寧熊貓館 開館一年了,接待國內外遊客50萬人次,成功打造城市IP新形象。6月14日,西寧熊貓館舉辦「滾滾來寧一周年暨西寧熊貓館開館一周年」慶祝活動。熊貓館的講解員們為小朋友們上了一堂妙趣橫生的熊貓大講堂科普課,用詼諧、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述大熊貓的進化故事,講述它們如何憑藉萌萌的外表徵服天下,及作為中國文化大使走向世界的歷程,讓遊客不知不覺走進了最佳自然教育課堂。開館一周年,對於西寧熊貓館而言具有極大的裡程碑意義。
  • 四大片區有機更新,奏響成都武侯「更美」進行曲
    其實,在簇錦街道團結社區,這樣方便市民生活、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微更新處處可見。團結社區利用黃堰河的優勢,通過地繪、樹繪和百米生態景觀,並在生態景觀圍牆植入產業文化元素,打造連線成片半環形生態漫步廊道。同時,為了讓市民感受到更舒服的環境,團結社區打造了「一驛站、一廣場、一中心、一廊道」四大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