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江
狗吠擾鄰導致兇殺案,輿論譁然。10月11日,寧波市公安局高新技術開發區分局通報,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因鄰居陳某家養的狗叫聲影響其睡眠,多次交涉未果,心存怨恨,10月10日下午持刀進入陳某家中,捅向陳某及其丈夫、女兒、母親四人,導致三人死亡,一人受傷。
毫無疑問,這是一起手段殘忍、影響惡劣的故意殺人案,行兇者必將付出沉重代價。然而,網上議論的焦點,卻集中在當前社會不文明養狗的種種「罪過」,甚至責怪慘遭滅門的受害者。不文明的養狗行為,靠道德遊說確實收效甚微。然而,哪怕再惹人厭煩,都不能訴諸暴力來反對。
養狗糾紛,已經讓輿論「疲勞」。按理說,狗吠擾鄰,並不是難以解決的問題。愛狗人士既然決定養狗,對養狗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擾民、咬人、隨地大小便都要有大致預判和基本應對。但是,就目前看到的養狗糾紛而言,一些狗主人確實沒有盡到維護公共秩序的基本義務。從鄰裡糾紛,到惡性殺人,因為養狗糾紛帶來的後果,居然失控到讓人錯愕的地步,帶給我們沉重的反思:嫌疑人為何用暴力維權而不報警,是理智瞬間「短路」還是不信任公力救濟?當地是否落實了治理狗患的相關措施?
養狗糾紛,需要明晰而有效的規則定紛止爭,將衝突納入良性的框架下解決。這些年,屬地級別的養犬規定出臺了不少,比如,長沙市通過《養犬管理條例》,要求「外出用2米以下的犬繩牽領犬只,並為犬只佩戴嘴套」。制度設計不斷完善的同時,執法能力面臨著重大考驗。
通報提到,「雙方均未曾向有關部門反映和報警」。可見,犯罪嫌疑人是選擇私下交涉,而不是打投訴電話、報警處置。試想,當事人報警,極有可能被作為鄰裡矛盾進行調解,而很少給予實質性的處罰。既然有關方面的解決只能「點到為止」,養狗擾民問題又不會自行平息,大多數人確實會傾向於私下解決。從現實中來看,也有相關部門、人員管理和執法不到位的問題,有的根本沒有按照規定履行職責,有的怕執法剛性傷及民眾感情。
這是一場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劇。「狗患」久治難絕,希望血的教訓能推動立法與執法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