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式給圖解德語系列加入常駐角色:鏡子老師和家裡的毛孩子們。
鏡子老師家有兩隻小動物:12歲的老貓和2歲的雜交犬。如果計劃如期進行,它們從今天開始會陪伴大家學習德語,幫助鏡子老師構建有情境的德語課堂。
喵12歲了,本著尊老愛幼的原則,先介紹它——徳卡特:
花鳥市場5塊錢買了它,喜歡它帶著口罩與眾不同的臉。徳卡特從只有巴掌大長成了一隻七公斤的大肥貓。
在朋友圈裡曬照經常有朋友聯想到鏡子德語老師的身份,覺得它是希特勒真貓模仿秀。在家裡確實是一副霸道總裁做派,好像所有人都欠它的。
下面是徳混特:領養的雜交犬,1歲以前每天在大山裡狂奔,追鳥嚇雞,無惡不作的混子一枚,農轉非後經過不斷的訓練,學會了很多城裡的禮儀:坐下、握手、轉圈、打滾、裝死……也能聽懂 人類口令"ok","no"和「你的球呢?」等日常問題。寫在基因裡的樂天派,狗生追求是吃土豆和玩球。
主角介紹完畢,語法時間到:
兩隻小動物都姓Der,代表他們都是公的。公和母、雌和雄都是自然性別,很多初學者對「詞性"的認知建立在大家對自然性別的認識上,如男人是der Mann,女人是die Frau, 男老師的der Lehrer,女老師是die Lehrerin。
殊不知,在德語詞性的概念裡,自然詞性並不總是說了算。不要忘了,我們還有中性詞, 而中性不是一個自然界裡存在的生物性別概念。
德語的很多名詞,都不由生物性別決定,而是由它的語法詞性決定的,比如,小動物們的主人:
雖然鏡子老師是女性,是動物們的女主人die Besitzerin,但是「鏡子」das Spiegelein是中性的, 因為-lein是一個中性詞尾。
要怎麼記詞性呢?詞性一直以來也困擾著鏡子老師本人,非母語者想百分之百正確掌握詞性,我認為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非常勤勉,且對詞性的正確性帶有執念和熱情。
所有看似一勞永逸的「巧記詞性方法」都只能解決部分有規律的詞語,而且大部分規則都有"特殊情況"。
這裡引用Duden:die Grammatik(2009:153) "Es gibt kein allumfassendes System von Regeln, nach dem man das Genus der Substantive in jedem einzelnen Fall mit voller Sicherheit voraussagen kann." (沒有一個全能的規律體系能萬無一失的預判每個德語名詞的詞性。)
雖然該書從詞義、構詞和發音結構三方面給出了一些規律,但對於非母語者來說記詞性沒有訣竅,只有各個詞單獨記憶!每學習一個詞,不要只背單詞本身,還要去背和這個名詞相關的定冠詞和複數(德語複數同樣沒有太多規律可循,且變化豐富)。
如:
不要只記公貓是Kater,公狗是Hund,你需要記的是:
der Kater,die Kater;
der Hund, die Hunde;
das Spiegelein,die Spiegelein……
關於詞性想知道更多,可以點擊這裡。
最後想說的是:不要讓對詞性正確性的執念成為交流的絆腳石。使用正確的詞性固然重要,但是日常交流中偶爾錯誤,其實對理解的影響不大,最影響交流的,是沉默,而不是表達中的語法錯誤。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提出關於德語的疑問,給我創作靈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