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跨界?先花五分鐘看懂國產動畫產業發展史!

2020-11-26 騰訊網

近日,微博動漫發布《2020微博動漫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微博泛二次元用戶實現2.92億人,同比增長11.4%,連續4年保持良好增長。

一直以來,國人心中都有根一個深蒂固的理念,動畫都是給小孩子看的。所以中國動畫類影視劇長期以來大多都是以兒童化、低齡化作為發展方向。但是隨著美漫、日漫逐漸風靡世界,中國動畫產業逐漸被海外動漫文化所衝擊,多年以來體量不斷變小,直到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近10億票房刷新中國動畫電影票房紀錄,出現了「國漫崛起」的發展勢頭。

從那以後,中國動畫產業迅速得到發展,二次元用戶不斷增加,諸如《大魚海棠》、《羅小黑戰記》、《白蛇緣起》在內的國漫精品電影不斷呈現,除此之外中國動畫電影的票房也在不斷刷新,2019年夏天火爆全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億的絕對優勢成績打破了先前《瘋狂動物城》15.3億的票房壁壘,國產動畫再一次刷新世人的認知,《哪吒》的成功毫無疑問成為了中國動畫電影史上的裡程碑。

動畫英文是Animation,在拉丁語裡的意思就是賦予生命,就是讓靜止的動畫動起來。在觀眾感受著國產動畫崛起的當下,殊不知中國動畫發展100多年間寫滿了艱辛與不易,中國動畫的興衰史就像中華民族發展史一樣命途多舛,既經歷過低谷與迷茫,也擁有繁榮與振興。正所謂知古鑑今,今天我們通過回顧中國動畫發展歷史來預測中國動畫的未來發展趨勢。

百年變遷,國產動畫成長史

20世紀20年代:艱難出世,一鳴驚人

1918年美國動畫片《大力水手》成為最早引入中國的動畫片作品之一,自此激發了當時一批青年製作動畫片的念頭。而中國動畫片的誕生離不開萬氏兄弟,當時中國面臨內憂外患的艱難局面,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萬氏兄弟開啟了中國動畫電影的大門。

由於國內觀眾對於動畫片認知較少,剛開始的十幾年萬氏兄弟作品鮮有人問津,直到1940年美國動畫《白雪公主》引入後收效甚好,萬氏兄弟受此啟發決定打造屬於國人自己的高質量動畫長片。於是在戰火連天的1941年,這部堪稱偉大的動畫長片《鐵扇公主》面世,一時轟動亞洲。

建國後-20世紀六十年代:百家齊放,首迎高潮

建國前萬氏兄弟可謂撐起了中國動畫的半邊天。新中國成立後,東北製片廠美術組成員集體搬遷上海並成立上海電影製品廠美術組(簡稱「上美」),由此開啟中國動畫的一段高光發展階段,這個時間段的動畫內容豐富,形式更是百花齊放,由此中國動畫史上的多個「第一」也相繼誕生。

1958年,第一部彩色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

1960年,第一部立體電影木偶片《大獎章》

1960年,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1961年,第一部彩色動畫電影《大鬧天宮》

1963年,第一部彩色木偶長片《孔雀公主》

......

改革開放後-20世紀八十年代:動畫復興,再迎高峰

十年動亂讓中國動畫高速發展勢頭遭遇沉重打擊,逐漸陷入低谷。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動畫得益於政策開發,迎來了又一個復興期,製作數量和質量都在飛增。1979年誕生的第一部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成為20世紀中國動畫繼《大鬧天剛》後又一座高峰,直至如今依然影響深遠。自此之後一些我們如今依然耳熟能詳的《天書奇談》、《三個和尚》、《九色鹿》、《阿凡提的故事》等優秀作品相繼問世。

1985年-20世紀九十年代:市場變革,發展受阻

到1985年,中國動畫產業出現了新的局面。資本的湧入使得動畫人才逐漸流失,其次電視逐漸普及全國,小屏幕和劇集類動畫開始廣受歡迎。這一時期日本、歐美等外來動畫的引入不斷衝擊著國內動畫產業,使得國產動畫產業發展逐漸放緩,但是這一時期還是出現了不少優質國產系列動畫,例如《黑貓警長》、《葫蘆兄弟》、《舒克與貝塔》等作品,陪伴了一代人成長。

九十年代末-21世紀初:內容粗糙,市場壓制

發展至此,中國動畫產業進入低迷期,外部環境,美日動畫的集體入侵,低價版權策略沉重的打擊了國內動畫工業,讓國產動畫更加萎靡不振,而在國內,粗製濫造、內容低幼成為普遍問題,也是在這一時期形成了動畫片是小孩才看這一固化理念,人們逐漸失去對國產動畫的信心。只有1999年的一部《寶蓮燈》曇花一現,隨後又進入漫長的黑暗時代,曾經輝煌的「中國學派」也無人問津,中國動畫面臨著深化改革的歷史必經之路。

2005年-2014年:探索未知,不斷前行

進入新世紀之後的幾年,地方動畫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誕生,動畫不再只是央視和上美的天下,現在熟知的一些IP例如《喜羊羊與灰太狼》、《大耳朵圖圖》、《豬豬俠》燈都是這一時期出現並延續下來。除此之外,網絡的普及化使得很多網絡動畫創作者湧現出來,《打,打個大西瓜》、《李獻計歷險記》等成為為數不多的網絡動畫優質作品。

後來3D動畫逐漸成為主流模式,國產動畫也在摸索中不斷創作,《秦時明月》的問世成為中國第一部3D動畫系列劇,成為中國3D動畫的扛鼎之作。這一時期中國小熒幕動畫系列劇不乏優秀之作,但是在動畫電影方面仍舊乏力,無法與國外成熟動畫工業相比,國產動畫電影還在持續厚積等待爆發。

2015年至今:厚積薄發,走向復興

直到2015年,國漫產業才迎來了「拐點」,歷時8年製作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9.57億拿下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冠軍寶座,那一年也被人們稱為「國產動畫電影元年」。讓人們擺脫了國產動畫低齡化的印象,逐漸面向更全齡化人群。

從這以後,動畫電影投資出現熱潮,國產動畫再次被資本青睞,各大視頻網站持續加大對動畫的投資和製作,動漫作為重要產業形成了巨大的藍海。隨後便出現了《大魚海棠》、《大護法》、《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國漫精品。

國產動畫崛起帶來千億市場

縱觀歷年來優秀的國產動畫影片,所有的成功不是偶然。在經歷多次起伏之後的國產動畫產業已經摸索出了獨特的發展方向,即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取材源泉的創作體系。這離不開中國人民與日俱增的民族文化自信,可以看到,所有成功的動畫作品都有著傳統文化作為底蘊,形成了符合中國特色文化的動畫風格。

除此之外,國產動畫復興也離不開技術的發展和媒體渠道的傳播,新媒體的崛起讓動畫作品傳播渠道更加多元化,特別是像嗶哩嗶哩等以彈幕、漫展、社區等形式的視頻網站出現,衍生出了更多的動畫產品和周邊需求。從大眾的不置可否到廣受關注,從市場無人問津到資本藍海,中國動畫的正在不斷的進行全產業布局,迎來了全新的發展環境。

動畫也成了二次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二次元成了重要的社會文化之一,二次元用戶的不斷擴充讓市場得到快速發展。「跨次元經濟」正在突破年輕消費群體的壁壘進入到主流文化圈層,並且成為跨代際溝通的重要語言和介質。國產動畫產業的復興進一步的激發了二次元市場的又一高潮,在經歷物質消費轉向精神消費的過程中,已經催生出了高達千億的二次元市場。

國產動畫發展趨勢

國產動畫的發展離不開專業的匠心精神和深耕於此的恆心,知名動畫導演餃子在創作完《打,打個大西瓜》就消失在視線中,歷經十年的深耕和堅持才打造出《哪吒》這一爆款作品,同時也將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天花板拉高到50億的級別,這對於國內動畫產業的從事者來說既是激勵也是壓力,除此之外還要面對海外動畫大廠的殘酷競爭,國產動畫未來會有什麼樣的發展趨勢呢?

全齡化的受眾定位

近年來公認的成功型優質動畫電影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將受眾定位於全齡化群體。動畫不只是低齡、幼兒群體的消費品,特別是動畫電影,電影首先就是大眾文化的具體形式之一,其次,很多類型的動畫也深受成年消費者的喜愛,他們對於動畫產品也有著一定的消費需求。因此動畫產業未來發展中一定要擯棄低齡化、兒童化的單一發展思想,打造適宜全齡化的作品才是良性發展渠道。

根據消費者特徵,國產動畫產品也將逐漸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以《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為主的低幼動畫;以《大耳朵圖圖》為代表的家庭合家歡動畫;最後是以《白蛇緣起》《哪吒魔童降世》為代表的成人化動畫。全年齡化動畫讓不同年齡和知識層面的觀眾均可通過觀賞影片得到審美上的愉悅

小眾到精眾的二次元市場成長

動畫的發展一定是會突破次元壁壘的,以90後、00後為主的二次元群體本身就是年輕消費市場的主力軍,這些用戶已經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對於產品的品質和質量有著嚴格的要求,因此動畫產業未來發展一定朝著更加精細化的方向發展,好的內容和技術的搭配才是贏得精眾消費者的重要手段。反過來講,這些個性十足並且對二次元文化高度認同的年輕人,也將會擁有比其他消費群體更積極的二次元動畫消費習慣和認同。

這幾年來中國動畫呈現了高精端的製作,對於動畫來說,技術的製作是最主要的故事呈現方式。從《大聖歸來》到《哪吒魔童降世》,大製作高投入的動畫產品逐漸出世,對於年輕的觀眾來說是很具吸引力,同樣在技術達標的程度上還有著好的故事和清潔,雙管齊下的動畫產業逐漸從小眾走向精眾化道路。

次元營銷和動畫破圈

跨次元經濟在今天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也讓動畫作品不再只是相關創作者和粉絲的愛好。國產動畫的不斷成熟,讓泛娛樂生態催生出了一系列的文學、動畫、影視和遊戲等全產業鏈內容產品,小說改動漫、動畫改影視、小說改影視、動畫改遊戲......都是對次元IP進行的更深度的加工和開發,也給動畫產業未來的變現方式找到了新的出路和盈利方式。

例如,網絡小說改編動漫《鬥破蒼穹》一經上映就獲得巨大的關注,並且與麥當勞進行了一次創意營銷合作。在中國以年輕化群體為目標消費人群的麥當勞,利用《鬥破蒼穹》中的人物和劇情進行營銷創意,這樣的跨界合作不僅不會給年輕觀眾帶來反感和跳戲,反而是在相同的目標受眾面前實現營銷效果最大化。

下沉低線深耕用戶

小鎮青年的崛起成為中國電影發展的中堅力量,這也讓國產動畫看到新的用戶爭奪點,對於品牌主想要精準觸達小城青年而言,國產動畫電影投放無疑是最佳選擇。三四線城市人群有著不弱於一二線的強大文化消費欲望,並且擁有者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不斷注重品質生活的升級,國產動畫的下沉也將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

貓眼數據顯示,2019年二線城市票房佔比達到39.9%,四線城市也增加至25.6%。從近三年各線城市票房佔比可以看到,一二線城市票房佔比在不斷縮小,三線城市保持穩定,四線城市持續提升。

結 語

歷經百年起伏,中國動畫的未來一定是繁榮和發達的,動畫產業為什麼如此重要?它代表的是一個民族文化想像力的延伸,動畫產業的興盛也會對年輕人產生極大號召力。動畫電影的復興之路並非一朝一夕,除了需要人才、資本以及政策的支持外也需要良好的機遇。除此之外的發展也使中國動畫電影領域出現的不小的機遇。在行業迅速發展良好前提下,中國動畫只有屹立於民族的土壤和環境中,建立起完善的行業法規和鼓勵引導的發展政策,才能保持國產動畫行業的持續高速發展。

相關焦點

  • 國產動畫商業化道路越走越順 發展進入「快車道」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國產動畫商業化道路越走越順《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創下全球動畫電影的中國市場票房紀錄同時,也讓人看到了國產動畫的美好明天。日前,被稱為「二次元之家」的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發布了新一季國產動畫片單,數量高達40部,而上一年只有24部。
  • 《黑貓警長》為什麼只拍了五集:國產動畫斷片兒史
    1921年,萬籟鳴看到一部幾分鐘的美國動畫短片《跳出墨水瓶》。美術出身的萬籟鳴一直有讓畫面動起來的念頭,眼見這事成真,興奮之情難以言表。他向動畫創作者詢問技術,但美國封鎖動畫製作方法,沒有答覆。萬籟鳴和他的三個弟弟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決定自己研究製作動畫的方法。
  • 看完《小豬佩奇》這部動畫,你就明白國產動畫和國外動畫的差距了
    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哥辰,提起《小豬佩奇》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吧,如果問你,《小豬佩奇》是怎麼火起來的,你肯定回答不上來吧,仿佛一夜之間,風靡全球,更有人說,看了《小豬佩奇》,你就能明白國產動畫和國外動畫的差距,下面,就跟小編重新了解《小豬佩奇》這部動畫。
  • 2008年國產電視動畫片產量達249部超過13萬分鐘
    新華社深圳5月15日電(記者璩靜、彭勇)國家廣電總局15日在深圳公布數據顯示,去年我國製作完成的國產電視動畫片共249部131042分鐘,同比增長28%。    另外,根據生產數量計算,去年排在全國前列的國家五大動畫產業基地分別是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動畫產業園、湖南金鷹卡通基地、南方動畫節目聯合製作中心、三辰卡通集團、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2008年由這些國家動畫產業基地自主製作完成國產動畫片184部,102047分鐘,約佔全國總產量的77%,比2007年增長26%。
  • 「大魚」VS「藏獒」,國產動畫的進擊
    長江商報消息 本周五同檔上映□本報記者 紀文君去年暑期的《大聖歸來》印證了國產動畫巨大的潛力,今年暑期檔,兩部國產動畫將在本周五同檔對壘,一個是改編自鄭鈞的同名漫畫,並花了6年打造出的《搖滾藏獒》,另一個是兩位年輕導演梁旋、張春12年磨一劍的古風動畫《大魚海棠》。
  • 動漫迷都不一定知道的中國動畫發展史
    中國動畫的發展史分為以下幾個個階段:1921-1930:偏見的初啼無論是講哪個國家的動畫歷史都絕對繞不開美國這個國家,有了解的人應該知道,世界上第一部現代動畫誕生於1906年的美國(世界上第一部現代動畫《滑稽臉的幽默相》——1906年-美國)美國是當今影視娛樂文化的領軍者也是開拓者,它的文化影響了文明世界近百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本土由於遠離主戰場
  • 國產動畫《修容鎮》昂西動畫節獲獎,國產動畫短片為何頻頻出彩?
    近些年內國產動畫的製作和質量在不斷攀升,也開始在各大國際動畫節上出現,其中國產動畫短片更是大放異彩,那麼國產動畫短片為何能頻頻出彩呢?除此之外由中國香港和德國合拍的《奇妙平行世界》獲得了法國昂西國際動畫節中的「短片實驗動畫獎」。不難看到,國產動畫的質量也是在逐漸提高。
  • 好萊塢動畫大片轟炸 國產動畫尷尬缺席兒童節
    好萊塢篇  自1927年有聲電影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眼前,類似的革命就迅速出現在好萊塢的動畫領域:米老鼠開始伴隨音樂出現在大屏幕,好萊塢迎來動畫電影的黃金期,迪斯尼動畫也進入黃金期。在隨後將近八十年的好萊塢動畫電影發展史中,美國動畫長片在主題選材和迎合觀眾口味方面不斷作出努力,誕生了諸如《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等眾多經典的動畫形象。
  • 國產動畫《昆塔:盒子總動員》將8月公映
    逼近好萊塢製作水準的國產3D動畫巨製《昆塔:盒子總動員》昨日在京點映,影片中三位個性鮮明的主角———孩子王「菠菜」、吃貨跟屁蟲「奶泡泡」和野性公主「嘎嘎」萌翻全場。從一條彈簧腿的獨特盒子,到戴著黑超的鴕鳥車P哥,再到巨大的機械蜥蜴王,該片的製作水準可圈可點,但在講故事的方式上依舊還有提升的空間。
  • 釣魚產業的發展史,從裝魚的魚護進化史,就能一目了然
    有人說,釣魚文化的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的進化史,諸如魚鉤,也有人說,釣魚用的漁具迭代歷史,也可以視為人類工業文明的發展史,諸如魚線。但是,在釣魚人眼中,釣魚產業的發展史,其實還是要從裝魚的魚護來說,因為裝魚的器具,才真正代表了釣魚產業的工業發展史。
  • 大佬說日本動畫一集一般30分鐘,小萌新滿頭問號:不是24分鐘麼?
    不過,其實不少熟悉日本動漫,甚至在日本動漫業界工作的大佬向大家科普的時候,基本上都會說一集日本動畫的規格是30分鐘,這是為啥呢?小萌新表示滿頭問號啊,不是24分鐘麼?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日本動畫基本上都是在電視上播出的,而不是我們中國這樣不少動畫是網絡播出。既然在電視上播出,那麼大家仔細想想會有什麼?沒錯,廣告,哪次看電視的時候,廣告途中不插入正片呢?
  • 快把我哥帶走:一集才三五分鐘的國產動漫,有啥好看的?
    最近,《快把我哥帶走》動畫恢復更新,每集不過三五分鐘,是一部相當短小的國產動畫,有的朋友可能覺得,切,一集才這麼點時間,是覺得我付不起流量費麼?不看不看!不過要我說啊,這部動畫是真的挺值得一看的,最近有空又沒有看過這類作品的朋友我是推薦一看的,看完了你多半會和我一樣感慨"真香"。
  • 小時候根本沒看懂的動畫情節,長大後只覺得背脊發涼,細思恐極
    小時候由於我們的社會經驗以及對於這個世界的知識都十分淺薄,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小時候的我們必然是看不清事情的本質的,就連我們小時候看過的動畫作品也一樣,因為這些動畫作品都是大人們製作出來的,雖然說我們小時候看過的很多動畫作品都是偏向於少兒向的,但是也很難保證大人們不會在這些看起來劇情低幼的動畫中夾帶部分屬於成年人世界的私貨。
  • 國產動畫《豬豬俠》被指抄襲《貓和老鼠》
    視頻截圖視頻截圖《豬豬俠》的簡介是由廣東詠聲動漫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原創3D動畫系列作品多次打破國產動畫片收視紀錄,屢獲國家、國際級大獎,如「白玉蘭獎」國產動畫片金獎、十佳收視獎、十大卡通形象獎、五個一工程獎、年度最具產業價值動畫獎等。剪輯的這段視頻內容是湯姆和傑瑞在你追我趕的畫面,其中不乏一些互相耍的小心機的鏡頭畫面,譬如互相扔點燃的炮竹直至爆炸、你追我趕下樓梯、你拋我接我拋你接……然而,《豬豬俠》的片段與《貓和老鼠》做到了無縫對接。
  • 【致富】渝北大盛:退休「姐妹花」的兩次「跨界」
    退休「姐妹花」的兩次「跨界」姐妹倆退休到農村的「初心」,是想圓一直以來的「田園夢」,在鳥語花香中過安逸的田園生活。不曾想無心插柳柳成蔭,兩姐妹在「小天地」搞出「大名堂」——「跨界」種植中藥材探索立體農業,成功掛牌重慶OTC成長板。
  • 能暴露你年齡的三部國產動畫,其中的《黑貓警長》為何僅有五集?
    然而在這些能夠暴露觀眾年齡的國產動畫背後,它們幕後的動畫導演們卻並不被觀眾所了解。《舒克和貝塔》是菜鳥小時候最喜歡的一部國產動畫,它根據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小說改編。而《舒克和貝塔》幕後的導演叫嚴定憲,出生於1936年。如果用現在的話說,嚴定憲就是中國國產動畫中最早的一批原畫師之一。
  • 兩部國產動畫電影齊陷「山寨門」
    近日,國產動畫電影《汽車人總動員》上映後,有觀眾指出,該片從片名、形象設計到海報都是在山寨皮克斯動畫《汽車總動員》。隨後,又有網友指出,7月上映的另一部國產動畫《美人魚之海盜來襲》海報和角色就是迪士尼經典動畫角色的「大拼湊」。
  • 讓你的手機和貓變成男人,這就是國產搞笑動畫的極限?
    原創 趙思強 全現在 收錄於話題#全文娛103#ACG24專注深度報導的新媒體不多,請關注全現在作者 | 趙思強全文共 2811 字,閱讀大約需要 6 分鐘1月15日,國產動畫《漢化日記
  • 《姜子牙》確定年內上映,2020年國產動畫不止於此?
    而毒眸注意到,不只是《姜子牙》,整個國產動畫都擁有著不俗的話題度。而除了「存貨陣容」夠強,很多人對國產動畫充滿期待,還在於疫情之下,當真人影視項目線下拍攝、製作受阻時,動畫作為「線上化」較強的行業,受到的影響要相對有限。此外,「宅經濟」的盛行,則間接助推《一人之下3》《伍六七》等國產動畫有了更強的聲量。
  • 國產動畫,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提起國產動畫,你是不是第一時間聯想到「粗製濫造」、「浮皮潦草」、「反智低幼」這些詞?沒錯,我曾經也是這麼想的。但是,如果現在你還這麼想,只能說這個印象有點刻板過時了。在我的印象裡,自從《大聖歸來》讓我們重新對國產動畫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和關注,國產動畫這幾年來也的確在實打實地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