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送爽,喜迎秋分——記容縣第三幼兒園秋分系列活動

2021-01-08 騰訊網

「秋分」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每年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便進入了「秋分」節氣。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為了幫助孩子們了解「秋分」節氣的習俗,感受農民豐收節的喜悅,2020年9月22日容縣第三幼兒園開展了「豐收節」主題自助餐活動。

二十四節氣

農曆八月初六

各班老師在自助餐前開展各種關於豐收節的教育教學活動,引導孩子領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知道糧食來之不易,知道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從珍惜一粒米開始愛惜糧食。同時也引導小朋友文明用餐,學習自助餐中的用餐禮儀,如有序排隊、自行取餐、吃多少取多少,不浪費糧食、安靜用餐等。

秋分作為「二分」之一,自古便受到從官方到民間的重視,也形成了豐富的節氣民俗,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秋分習俗吧!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

吃秋菜

嶺南地區,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一種野莧菜。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之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豎雞蛋

「秋分到,蛋兒俏」。

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試驗。

粘雀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按習俗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頭,名曰粘雀子嘴,希望避免麻雀等來破壞莊稼。

本次活動容縣第三幼兒園根據園所實際、把握自然教育契機,將中國傳統文化引入常態化教育過程中,增加了中國古代節氣、習俗等方面的知識,讓孩子不僅了解現代生活的科技,也知道了中國古代的傳統知識和習俗,並體驗了農民豐收節的喜悅之情。

掃黃打非舉報電話12318 5322039

加強數據安全保護,防範網絡欺詐騙局。

圖文:覃松

責任編輯:吳容玲(實習生)

值班主編:龍海強

總編:陳敏

監製:殷武新

相關焦點

  • 雙和園社區舉辦「秋分」主題活動
    晨報訊(通訊員 沈文君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周敏)9月22日,沙洲街道雙和園社區舉辦「迎十一 慶中秋」暨二十四節氣之秋分主題志願廣場服務活動,讓居民們在秋分節氣這一天,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曲悠揚的葫蘆絲《月光下的鳳尾竹》拉開活動序幕。
  • 秋分,賞秋!
    齊白石:熱烈似火,天真爛漫齊白石 秋紅詠廿四氣詩秋分八月中唐·元稹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雲散飄颻影,雷收振怒聲。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齊白石 秋紅中秋對月唐·李頻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
  • 秋風圖片關於秋分的古詩經典詩句 秋分諺語俗語 迎接秋天的詩句
    今天21時31分,秋分至。今年秋分是124年來最早的一年。秋分後,晝夜溫差加大,注意保暖,及時添衣。今天也是中國農民豐收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秋收季。秋天來啦,一起迎接!  熱時吟一句,涼冷勝秋分。
  • 關於秋分節氣圖片分享 秋分發朋友圈心情說說唯美句子大全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9月23日15時50分迎來「秋分」節氣,意味正式「入秋」。專家提醒,隨著「秋分」節氣到來,冷空氣開始日漸活躍,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公眾要注意添秋衣,以防著涼感冒。(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  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秋分節氣的圖片,還有一組秋分說說朋友圈心情唯美句子。
  • 《口袋妖怪聯盟》秋分時節活動
    導 讀 「秋分時節」活動於 2017年9月21日~2017年9月24日 開啟,超多精彩活動,福利樂翻天!
  • 今日秋分:不負韶華不負秋,只生歡喜不生愁
    白露已過,晨有露珠,不知不覺,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秋分,晝夜均而寒暑平,三秋已過半,此時陰陽相半,秋色平分,不冷也不暖。這是一年裡最宜人的季節,不僅時臨中秋,而且金風送爽,菊黃蟹兒肥、丹桂正飄香。人到秋分,心境大概也如曠野裡的一棵樹,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中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 關於秋分的古詩詞詩句諺語大全 描寫秋分節氣的文章句子賞析(圖)
    秋分見麥苗,寒露麥針倒。勿過急,勿過遲,秋分種麥正適宜。秋分麥粒圓溜溜,寒露麥粒一道溝。適時種麥年年收,種得晚了碰年頭。早谷晚麥,十年九害。麥子早下種,十年九收成。早黍晚麥不歸家,種麥「早」字要狠抓。麥種八月土,不種九月墒。
  • 秋分是個啥樣的季節,在農村有什麼民俗?新生代農民看完了就明白
    今天秋分時間是晚上21點31分正式開始,太陽已經到達秋分點,黃經180°,基本上直射地球赤道區域,整個地球晝夜時長基本相等。秋分節點以後,太陽直射點開始繼續由赤道北向南半球緩慢移動,北半球各地每天白晝較短,黑夜較長,即白天的時間短於黑夜,而南半球恰恰與北半球相反,是白天時間長於黑夜。北極長達6個月的極夜就此開始,而南極長達6個月的極晝也開始登上舞臺。這是秋分節在天文上的重大意義所在。
  • 你知道,「秋分」用英文怎麼說嘛?
    秋分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的英文表達為Autumn Equinox,它有以下兩個含義:平分秋季:秋分是秋季的中點,將秋天一分為二。平分晝夜: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各地晝夜等長。
  • 秋分節氣裡,幾十條蛇盤踞在一起進行「蛇聚會」,正常不正常?
    導讀:在秋分節氣裡,如果在野外看到好幾十條蛇盤踞在一起,進行傳說中的「蛇聚會」。這事兒,你覺得正常還是不正常?秋風起,天已涼。老話講,「清明蛇出洞,秋分蛇入土」,從字面上看,應該說的是蛇的生活習性,每當時節進入清明之後,各地的天氣就會一天天暖和起來,蟄伏冬眠了一個冬季的蛇類,就要慢慢甦醒,跑出來進行它們新一年的活動。
  • 今日秋分,在農村有「三秋大忙貴在早」的說法,是什麼意思
    今日秋分,又到了一年之中的收穫季節,現在很多地區已經開始了秋收,在我們這裡玉米收穫還要在等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時間。從去年開始,秋分節氣也正式成為了農民豐收節,在農村關於秋分有個說法,那就是「三秋大忙貴在早」,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三秋分別指的是什麼呢?
  • 秋分將至,多食一味,勤吃二寶,做好三防,常揉四處,秋冬少生病
    秋分的習俗1、祭月,一般以年長的女性長輩,或家庭主婦,擔任主祭。2、吃秋菜,也就是野莧菜,祈求家宅安寧,身壯力健。3、豎蛋,「秋分到,蛋兒俏」,秋分時節,有「豎蛋」的習俗。4、送秋牛圖,送圖者,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俗稱「說秋」。5、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 2018年起每年農曆秋分被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18年起我國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有利於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  記者查詢發現,第一屆的日期為9月23日,農曆戊戌年八月十四,恰逢中秋假期。
  • 秋分過後,數十條蛇盤踞在鄉間小路上,老農:「蛇上朝」現象重現
    導讀:秋分過後,數十條蛇盤踞在鄉間小路上,老農:「蛇上朝」現象重現作為一個農村人,提到蛇其實內心是沒有什麼波瀾的,小的時候因為家裡是土房子常常在雨後和午後在自家的房梁上看見蛇,有的時候蛇為了避涼也會埋藏在草垛上,所以每回去草垛拿燒火柴的時候總是用棍子先撩起來看看,以防自己被蛇誤傷
  • 進入秋分節氣,幾十條蛇盤踞在鄉間小路上,傳說「蛇上朝」再現?
    實際上,了解一些蛇的生態習性,就會發現一個問題,「蛇上朝」現象,多發生在驚蟄節氣和秋分節氣時間段。老話說「驚蟄百蛇出,秋分蛇入土」。當氣溫下降至10℃時,蛇停止活動,開始進入冬眠,逐漸進入到「臘月長蟲被鼠吃」的弱勢境地。在進入秋分節氣,氣溫逐漸下降,蛇類就需要入土來調理體溫,維持機體活力,為越冬做最後的準備。而在秋分或者驚蟄的時候,此時的溫度比較低,蛇類機體活力不足,一些蛇類為了調節體溫,有「報團取暖」的特點。
  •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古詩詞
    為何二十四節氣當中,有春分和秋分,卻沒有夏分和冬分?為何節氣中有冬至和夏至,卻沒有春至、秋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分清楚「分」和「至」的區別。分,其實就是平分的意思。到了春分的這一天,白天和晚上一樣長。而且,剛好是距離立春45天,也就是說春天過了一半了。然後呢,太陽和地球又開始「分開旅行」。
  • 秋分節氣,農戶家裡總有蛇反常出沒,啥徵兆?聽聽網友怎麼說
    導讀:秋分節氣,有農戶發現自己家裡最近幾天總是有蛇反常出沒,想知道這是啥徵兆?是不是預示什麼吉兇?有網友對此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我們聽聽人家怎麼說?秋分到,秋風起,秋風秋雨生秋意。都說「秋分蛇入土,清明蛇出洞」。不過,就在近日的秋分節氣裡有農村居民卻發現原本並沒有發現過蛇的自己家裡,卻已經前後有好幾次極為反常地有蛇出沒進到家裡。
  • 秋分來了,氣溫驟降,吃什麼美食清潤降躁,補充能量比較好?
    明天就要進入24節氣中的秋分,意味著進入深秋,晝夜等長,氣溫變得越來越冷。秋分時節也應注意防止秋燥補充營養,多喝水,飲食宜清潤溫潤為主,比如葡萄乾,核桃仁,糯米,芝麻等清潤的食物,到底吃什麼好呢?#你好,秋分# 新疆大列巴精選上等天然小麥粉配上葡萄乾,核桃仁,精心挑選,合理配比,傳統製作的新疆大列巴就是秋季最天然健康的特色美食。
  • 進入秋分節氣後,幾十條蛇盤踞在鄉間小路上,傳說「蛇上朝」麼?
    所以,在蛇類冬眠,或者在氣溫下降時,比如在秋分節氣後,北方普遍降溫,蛇類需要「報團取暖」,才能維持更好機體活力,就容易發生這種「蛇上朝」現象。老話說:「驚蟄百蛇出,秋分蛇入土」,可見現在進入秋分節氣,環境溫度降低,如果出現「蛇上朝」現象,根據蛇的生態習性,很有可能就是「報團取暖」調節體溫!
  • 秋分~知了聲氣無跡,蟋蟀入屋幃(原創詩一首)
    在這秋分的時候,只能獨自感嘆人在這塵世中的渺小,無力與自然抗爭。本文是原創作品,部分圖片來自百度,感謝拍攝者的辛苦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