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秋分節氣裡,如果在野外看到好幾十條蛇盤踞在一起,進行傳說中的「蛇聚會」。這事兒,你覺得正常還是不正常?
秋風起,天已涼。老話講,「清明蛇出洞,秋分蛇入土」,從字面上看,應該說的是蛇的生活習性,每當時節進入清明之後,各地的天氣就會一天天暖和起來,蟄伏冬眠了一個冬季的蛇類,就要慢慢甦醒,跑出來進行它們新一年的活動。「一場秋風一場寒」,「一場秋雨一場寒」。時節到了秋分節氣之後,隨著秋風和秋雨的不斷加持,天氣開始變得越來越冷涼,夏季活動頻繁也多見的蛇差不多也該準備陸續入土鑽入洞穴,準備又一次的冬眠了。
進入秋分節氣之後,從網上看到了一些信息,大概的意思是,有人在不同地方的農村山野外分別看到過十幾條或者是幾十條蛇盤踞在一起,並且把這說成是傳說中的「蛇上朝」,或者是傳說中的「蛇聚會」,也因此引起了各種不同的或這樣或那樣的猜疑和聯想。那麼,在秋分節氣出現「蛇聚會」或「蛇上朝」正常還是不正常呢?你可以往下看。
農村蛇多,尤其是過去的農村蛇更多,也更容易被人見到。這幾天網上那些有關「蛇聚會」和「蛇上朝」的信息和說法,一下子就讓我想到了自己幾十年前經歷的一件事情。
那時候我還只有10來歲,夏日裡的一個禮拜天去到地裡為家裡養著的幾頭豬打豬菜,因為貪多中午回家的時間比較晚。當我背著滿滿一大筐豬菜回家走過必經的一段堤坡路時,就見路上或路邊有不少大大小小不同顏色和花紋的蛇各自盤踞,把本來就有點怕蛇的我嚇得夠嗆,頭髮也立馬豎了起來。
小時候我曾經聽農村的老人們說過,蛇不斷的吐信子,是為了數人頭上的頭髮,要是誰的頭髮被蛇數清楚了,那他也就沒命了。想要活命的話,看到蛇吐信子時,只能用手不斷地胡嚕自己頭上的頭髮,不讓蛇數清楚。現在知道這種說法根本就是唬人的,可小時候那知道這麼多?當時我心想,要是有那麼多的蛇一起數我頭上的頭髮可是不得了。就那樣想著,自己也被自己的胡思亂想嚇成了魂飛魄散,趕緊撒開扶著豬菜筐的雙手,不斷地胡嚕自己的頭髮,撒腳狂奔回家。辛苦打的那些豬菜也掉的滿地都是,沒落多少。
回到家把這事兒說給老爸聽,告訴老爸說我看到了「蛇聚會」,見多識廣的老爸眼瞅著我狼狽不堪的樣子反而是樂了。老爸告訴我:「蛇聚會」?你要是第二天中午還去那段河堤路,依然可以見到那些蛇。可是,我哪敢?
說起蛇,其實我們可能也都知道,蛇它是一種變溫動物。無論什麼蛇,它要是單憑自己的身體機能是無法進行體溫調節的。蛇要想進行體溫調節時,必須藉助外部的環境條件。不知道是不是囿於這樣的原因,反正喜歡晝伏夜出、晚上活動的蛇類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它們也喜歡在太陽光下進行日光浴。
蛇類曬太陽,一般會把時間選擇在上午的10——12點左右。行日光浴時,一般伏於地面草叢或纏繞或於樹幹上,也有半身裸露於洞口外、石頭堆外面呈盤蜷狀的,姿態變化多端。
像我們農村平原地區,本來又沒有山,那些並沒有人時常走動的堤坡,反而是蛇喜歡生活和聚集的地方,畢竟在哪種地方既容易獲得蛙類和鼠類等食物,也便於找到洞穴藏身。堤坡上本來生活的蛇就多,夏天臨近中午時,不同的蛇依自己的習性紛紛出來曬太陽,也就難免會有一些蛇聚在一起,被不明真相的人當成是「蛇上朝」或者是「蛇聚會」了。而這,只不過是不少農村人對蛇的一種誤解而已。
蛇類因為是比較低等的陸生動物,組織結構和機能也都是很原始的,代謝水平也較低,既沒有控制恆溫的功能,而且皮膚也缺乏保溫能力,既沒有羽毛或毛髮,冬前也不易形成相對較厚的皮下脂肪層,抵禦外界的冷空氣並保持體溫。
作為變溫動物,總體上來說,蛇能夠適應的溫度範圍是10——40℃。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蛇會準備進入冬眠狀態,低於13℃開始找地兒鑽洞冬眠,當外界溫度降低到6~8℃時,蛇會停止所有活動。氣溫進一步下降到2~3℃時,蛇會進入麻痺狀態。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氣逐漸變暖,氣溫上升到18℃以上時,冬眠後甦醒的蛇再次出洞活動,氣溫20——30℃最適宜蛇類活動,蛇也喜歡在這種溫度條件下捕食。外界氣溫上升到30℃以上時,蛇會因為天氣太熱,尋找陰涼處棲息。
很多蛇類有群居冬眠的習慣,這也是人們往往能夠在春天從一個蛇洞裡發現幾條蛇、十幾條蛇、幾十條蛇,甚至是上百條蛇的原因。據說,有人曾經在新疆伊犁地區的一個蛇洞內發現過幾百條蝮蛇和草原蝰等蛇類聚集在一起冬眠。也有報導說,印度旁遮普邦的某個地方,有人在同一個大樹洞中發現過2000多條蛇聚在一起冬眠,而且 每條蛇長1.8——2.1米。這樣的消息不僅在當地轟動一時,也是非常令人震驚。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陸續進入深秋,氣候涼爽,這不假。但秋分節氣並不是秋季與冬季的分水嶺,寒露才是由秋季向冬季過度的節氣。
到了寒露節氣,太陽直射點不斷地向南移動,使我們北半球被陽光照射的角度明顯傾斜,地面能夠接收到的太陽熱量相比於之前明顯減少。發源於西伯利亞並行進到我國附近的蒙古冷高壓不斷對我國形成影響,多數地方的氣溫下降到蛇不得不準備冬眠的溫度限度時,蛇也才會陸續找地方鑽洞開始冬眠進程。
而秋分時節,儘管晝夜溫差大,但我國大部分地區白天的最高氣溫還是能夠達到20℃以上,並不是不適合蛇類活動的環境溫度。所以,許多農村人在秋分時節外出到農田勞動時,看到蛇也非常正常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囿於此時的夜間氣溫低,原本喜歡夜間活動的蛇,反而是更願意在白天相對適宜的溫度下出來活動捕食,或聚集在一起曬太陽,為不久後即將開始的冬眠蓄勢。所以才會有人看到類似的「蛇聚會」或「蛇上朝」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