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裡,幾十條蛇盤踞在一起進行「蛇聚會」,正常不正常?

2020-09-26 鄉村螢火蟲

導讀:在秋分節氣裡,如果在野外看到好幾十條蛇盤踞在一起,進行傳說中的「蛇聚會」。這事兒,你覺得正常還是不正常?

秋風起,天已涼。老話講,「清明蛇出洞,秋分蛇入土」,從字面上看,應該說的是蛇的生活習性,每當時節進入清明之後,各地的天氣就會一天天暖和起來,蟄伏冬眠了一個冬季的蛇類,就要慢慢甦醒,跑出來進行它們新一年的活動。「一場秋風一場寒」,「一場秋雨一場寒」。時節到了秋分節氣之後,隨著秋風和秋雨的不斷加持,天氣開始變得越來越冷涼,夏季活動頻繁也多見的蛇差不多也該準備陸續入土鑽入洞穴,準備又一次的冬眠了。

進入秋分節氣之後,從網上看到了一些信息,大概的意思是,有人在不同地方的農村山野外分別看到過十幾條或者是幾十條蛇盤踞在一起,並且把這說成是傳說中的「蛇上朝」,或者是傳說中的「蛇聚會」,也因此引起了各種不同的或這樣或那樣的猜疑和聯想。那麼,在秋分節氣出現「蛇聚會」或「蛇上朝」正常還是不正常呢?你可以往下看。

所謂的「蛇聚會」或「蛇上朝」,在過去的農村比較多見。

農村蛇多,尤其是過去的農村蛇更多,也更容易被人見到。這幾天網上那些有關「蛇聚會」和「蛇上朝」的信息和說法,一下子就讓我想到了自己幾十年前經歷的一件事情。

那時候我還只有10來歲,夏日裡的一個禮拜天去到地裡為家裡養著的幾頭豬打豬菜,因為貪多中午回家的時間比較晚。當我背著滿滿一大筐豬菜回家走過必經的一段堤坡路時,就見路上或路邊有不少大大小小不同顏色和花紋的蛇各自盤踞,把本來就有點怕蛇的我嚇得夠嗆,頭髮也立馬豎了起來。

小時候我曾經聽農村的老人們說過,蛇不斷的吐信子,是為了數人頭上的頭髮,要是誰的頭髮被蛇數清楚了,那他也就沒命了。想要活命的話,看到蛇吐信子時,只能用手不斷地胡嚕自己頭上的頭髮,不讓蛇數清楚。現在知道這種說法根本就是唬人的,可小時候那知道這麼多?當時我心想,要是有那麼多的蛇一起數我頭上的頭髮可是不得了。就那樣想著,自己也被自己的胡思亂想嚇成了魂飛魄散,趕緊撒開扶著豬菜筐的雙手,不斷地胡嚕自己的頭髮,撒腳狂奔回家。辛苦打的那些豬菜也掉的滿地都是,沒落多少。

回到家把這事兒說給老爸聽,告訴老爸說我看到了「蛇聚會」,見多識廣的老爸眼瞅著我狼狽不堪的樣子反而是樂了。老爸告訴我:「蛇聚會」?你要是第二天中午還去那段河堤路,依然可以見到那些蛇。可是,我哪敢?

蛇為什麼要「聚會」?農村人為什麼容易看到「蛇聚會」?

說起蛇,其實我們可能也都知道,蛇它是一種變溫動物。無論什麼蛇,它要是單憑自己的身體機能是無法進行體溫調節的。蛇要想進行體溫調節時,必須藉助外部的環境條件。不知道是不是囿於這樣的原因,反正喜歡晝伏夜出、晚上活動的蛇類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它們也喜歡在太陽光下進行日光浴。

蛇類曬太陽,一般會把時間選擇在上午的10——12點左右。行日光浴時,一般伏於地面草叢或纏繞或於樹幹上,也有半身裸露於洞口外、石頭堆外面呈盤蜷狀的,姿態變化多端。

像我們農村平原地區,本來又沒有山,那些並沒有人時常走動的堤坡,反而是蛇喜歡生活和聚集的地方,畢竟在哪種地方既容易獲得蛙類和鼠類等食物,也便於找到洞穴藏身。堤坡上本來生活的蛇就多,夏天臨近中午時,不同的蛇依自己的習性紛紛出來曬太陽,也就難免會有一些蛇聚在一起,被不明真相的人當成是「蛇上朝」或者是「蛇聚會」了。而這,只不過是不少農村人對蛇的一種誤解而已。

蛇類生長對環境溫度的要求,以及蛇的冬眠習性。

蛇類因為是比較低等的陸生動物,組織結構和機能也都是很原始的,代謝水平也較低,既沒有控制恆溫的功能,而且皮膚也缺乏保溫能力,既沒有羽毛或毛髮,冬前也不易形成相對較厚的皮下脂肪層,抵禦外界的冷空氣並保持體溫。

作為變溫動物,總體上來說,蛇能夠適應的溫度範圍是10——40℃。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蛇會準備進入冬眠狀態,低於13℃開始找地兒鑽洞冬眠,當外界溫度降低到6~8℃時,蛇會停止所有活動。氣溫進一步下降到2~3℃時,蛇會進入麻痺狀態。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氣逐漸變暖,氣溫上升到18℃以上時,冬眠後甦醒的蛇再次出洞活動,氣溫20——30℃最適宜蛇類活動,蛇也喜歡在這種溫度條件下捕食。外界氣溫上升到30℃以上時,蛇會因為天氣太熱,尋找陰涼處棲息。

很多蛇類有群居冬眠的習慣,這也是人們往往能夠在春天從一個蛇洞裡發現幾條蛇、十幾條蛇、幾十條蛇,甚至是上百條蛇的原因。據說,有人曾經在新疆伊犁地區的一個蛇洞內發現過幾百條蝮蛇和草原蝰等蛇類聚集在一起冬眠。也有報導說,印度旁遮普邦的某個地方,有人在同一個大樹洞中發現過2000多條蛇聚在一起冬眠,而且 每條蛇長1.8——2.1米。這樣的消息不僅在當地轟動一時,也是非常令人震驚。

秋分天涼了,蛇不是要準備冬眠了嗎?為什麼還會有人在農村看到「蛇聚會」或「蛇上朝」?這事兒正常嗎?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陸續進入深秋,氣候涼爽,這不假。但秋分節氣並不是秋季與冬季的分水嶺,寒露才是由秋季向冬季過度的節氣。

到了寒露節氣,太陽直射點不斷地向南移動,使我們北半球被陽光照射的角度明顯傾斜,地面能夠接收到的太陽熱量相比於之前明顯減少。發源於西伯利亞並行進到我國附近的蒙古冷高壓不斷對我國形成影響,多數地方的氣溫下降到蛇不得不準備冬眠的溫度限度時,蛇也才會陸續找地方鑽洞開始冬眠進程。

而秋分時節,儘管晝夜溫差大,但我國大部分地區白天的最高氣溫還是能夠達到20℃以上,並不是不適合蛇類活動的環境溫度。所以,許多農村人在秋分時節外出到農田勞動時,看到蛇也非常正常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囿於此時的夜間氣溫低,原本喜歡夜間活動的蛇,反而是更願意在白天相對適宜的溫度下出來活動捕食,或聚集在一起曬太陽,為不久後即將開始的冬眠蓄勢。所以才會有人看到類似的「蛇聚會」或「蛇上朝」現象。

對於秋分節氣裡,有農村人看到「蛇聚會」或「蛇上朝」現象,你有什麼看法或相同、不同的見解,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進入秋分節氣,幾十條蛇盤踞在鄉間小路上,傳說「蛇上朝」再現?
    導語:前天去菜園拔點菜,快到菜園的時候,就在那條經常走過的小路上,突然發現一堆什麼在蠕動,定睛一看,嚇我跳,竟然是幾十條蛇在一起。我頭皮發麻趕緊往回走,過了好一會兒才定下神,遇到村裡大爺我就順便說了這事,大爺說這叫「蛇上朝」!
  • 進入秋分節氣後,幾十條蛇盤踞在鄉間小路上,傳說「蛇上朝」麼?
    今天一位放羊的大爺告訴我說,昨天在山坡那邊看到了「蛇上朝」,上百條蛇交織在一個大的石縫附近的小路上曬太陽,看著真瘮人,讓我以後去那邊要小心一點。我說不怕:「蛇咬三生冤,虎吃有仇人」,其實我記住了!所以,在蛇類冬眠,或者在氣溫下降時,比如在秋分節氣後,北方普遍降溫,蛇類需要「報團取暖」,才能維持更好機體活力,就容易發生這種「蛇上朝」現象。
  • 秋分過後,數十條蛇盤踞在鄉間小路上,老農:「蛇上朝」現象重現
    導讀:秋分過後,數十條蛇盤踞在鄉間小路上,老農:「蛇上朝」現象重現作為一個農村人,提到蛇其實內心是沒有什麼波瀾的,小的時候因為家裡是土房子常常在雨後和午後在自家的房梁上看見蛇,有的時候蛇為了避涼也會埋藏在草垛上,所以每回去草垛拿燒火柴的時候總是用棍子先撩起來看看,以防自己被蛇誤傷
  • 秋分節氣,十幾條蛇盤踞在農村小路上,傳說「蛇上朝」景象再現?
    導讀:秋分節氣到了,氣溫開始驟降,蛇類冷血動物也要開始冬眠準備了,這個時候我們會在農村小路上看到蛇擋道,也有可能看到幾條甚至十幾條蛇盤踞在小路上,難道傳說中的「蛇上朝」景象重現?其實,農村環境是蛇類適合生存的,隨著人們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加強,如今蛇類都是受保護的野生動物,不能捕捉,不能打,蛇類越來越多了,而將來「蛇上朝」景象可能就越來越頻繁了。
  • 秋分節氣,十餘條蛇盤踞在農村小路上,傳說中「蛇上朝」景象再現
    導讀:秋分節氣,十餘條蛇盤踞在農村小路上,傳說中「蛇上朝」景象再現老話講「清明蛇出洞,中秋蛇入土「,說的就是每到春季清明時節,沉睡冬眠的蛇就會從洞穴中爬出開始尋找食物,而到了中秋前後,蛇就會慢慢準備開始入洞裡準備冬眠。
  • 秋分節氣,農戶家裡總有蛇反常出沒,啥徵兆?聽聽網友怎麼說
    導讀:秋分節氣,有農戶發現自己家裡最近幾天總是有蛇反常出沒,想知道這是啥徵兆?是不是預示什麼吉兇?有網友對此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我們聽聽人家怎麼說?秋分到,秋風起,秋風秋雨生秋意。都說「秋分蛇入土,清明蛇出洞」。不過,就在近日的秋分節氣裡有農村居民卻發現原本並沒有發現過蛇的自己家裡,卻已經前後有好幾次極為反常地有蛇出沒進到家裡。
  • 秋分過後,十餘條蛇盤踞在農村小路上,老農:這是「蛇上朝」
    導讀:秋分過後,十餘條蛇盤踞在農村小路上,老農:這是「蛇上朝」過去的農村受限於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房屋之內的蛇和老鼠,是非常多見的,這也是食物鏈形成的一種現象。過去的農村房屋遠沒有現在結實封閉,而且過去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愛囤糧,房屋的一些小洞窟窿讓老鼠出入自由,再加上家裡有糧食,老鼠自然就很多,而蛇的主要食物來源,恰恰就是老鼠,蛇會因為捕獵而潛入村民的房屋,有的蛇還會在屋子裡面長期的居住,繁衍生息。前幾天村裡的老李去菜園子移栽白菜,在去往菜園子的路上。
  • 秋分節氣,二十多條蛇盤踞草叢,傳說中的蛇上朝
    俗話說:三月三蛇翻山,九月九蛇入土,每到清明過後,驚蟄節氣時,這種爬行動物就開始結束冬眠生活,出來活動筋骨,這時村裡的老年人就要提醒走路要小心,以防被蛇咬,小時候記得有一次,我凌晨去上學,推開房門的一剎那,一條大大的花斑蛇盤踞在門口,當時差點把我嚇掉了魂,嘴裡胡亂的大聲呵斥,蛇才慢悠悠的爬走了,從那以後非常怕蛇,遇到蛇,總是躲得遠遠的。
  • 關於秋分節氣圖片分享 秋分發朋友圈心情說說唯美句子大全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9月23日15時50分迎來「秋分」節氣,意味正式「入秋」。專家提醒,隨著「秋分」節氣到來,冷空氣開始日漸活躍,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公眾要注意添秋衣,以防著涼感冒。(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  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秋分節氣的圖片,還有一組秋分說說朋友圈心情唯美句子。
  • 趁微風不燥,秋光正好,再努力一下!二十四節氣之「秋分」古詩詞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為何二十四節氣當中,有春分和秋分,卻沒有夏分和冬分?為何節氣中有冬至和夏至,卻沒有春至、秋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分清楚「分」和「至」的區別。分,其實就是平分的意思。
  • 金風送爽,喜迎秋分——記容縣第三幼兒園秋分系列活動
    「秋分」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六個節氣。每年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便進入了「秋分」節氣。自2018年起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為了幫助孩子們了解「秋分」節氣的習俗,感受農民豐收節的喜悅,2020年9月22日容縣第三幼兒園開展了「豐收節」主題自助餐活動。
  • 幼兒園廁所裡溜進一條蛇 專家說翠苑有蛇屬正常現象
    浙江在線10月18日訊有條蛇昨天出現在了杭州翠苑某家幼兒園裡。這傢伙,不知何時,躲進了廁所裡,最後還從蹲坑裡溜走了。據動物園的捕蛇工作人員說,這條蛇從幼兒園目擊者的描述判斷,是圓頭的,應該無毒。  其實,蛇出沒在小區裡,甚至寫字樓裡的事情,杭州也發生過不少,今天我們就請專家來給我們分析分析。
  • 今日秋分:不負韶華不負秋,只生歡喜不生愁
    白露已過,晨有露珠,不知不覺,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秋分,晝夜均而寒暑平,三秋已過半,此時陰陽相半,秋色平分,不冷也不暖。這是一年裡最宜人的季節,不僅時臨中秋,而且金風送爽,菊黃蟹兒肥、丹桂正飄香。人到秋分,心境大概也如曠野裡的一棵樹,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中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
  • 二十四節氣與養生·秋分|警惕!中醫博士提醒您降秋燥吃水果別貪嘴
    &nbsp&nbsp&nbsp&nbsp編者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周而復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大家應該懂得如何來適應氣候的變化,有效地保養身體,防禦疾病的侵害。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中青年人只為生活奔波,而忽略了身體的日常保健。中醫講「治未病」,就是養生。
  • 你知道,「秋分」用英文怎麼說嘛?
    秋分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的英文表達為Autumn Equinox,它有以下兩個含義:平分秋季:秋分是秋季的中點,將秋天一分為二。平分晝夜: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各地晝夜等長。
  • 關於秋分的古詩詞詩句諺語大全 描寫秋分節氣的文章句子賞析(圖)
    秋分見麥苗,寒露麥針倒。勿過急,勿過遲,秋分種麥正適宜。秋分麥粒圓溜溜,寒露麥粒一道溝。適時種麥年年收,種得晚了碰年頭。早谷晚麥,十年九害。麥子早下種,十年九收成。早黍晚麥不歸家,種麥「早」字要狠抓。麥種八月土,不種九月墒。
  • 雙和園社區舉辦「秋分」主題活動
    晨報訊(通訊員 沈文君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周敏)9月22日,沙洲街道雙和園社區舉辦「迎十一 慶中秋」暨二十四節氣之秋分主題志願廣場服務活動,讓居民們在秋分節氣這一天,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曲悠揚的葫蘆絲《月光下的鳳尾竹》拉開活動序幕。
  •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由來、日期及含義
    二十四節氣即: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1、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是反映季節的,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是象徵溫度變化的,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是反映降水現象的,驚蟄、清明兩個節氣是反映物候現象的,小滿、芒種兩個節氣是反應農事活動的。
  • 今日秋分,在農村有「三秋大忙貴在早」的說法,是什麼意思
    今日秋分,又到了一年之中的收穫季節,現在很多地區已經開始了秋收,在我們這裡玉米收穫還要在等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時間。從去年開始,秋分節氣也正式成為了農民豐收節,在農村關於秋分有個說法,那就是「三秋大忙貴在早」,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三秋分別指的是什麼呢?
  • 翁旗森林公安為民解憂捉放蛇
    民警打開汽車發動機艙蓋進行檢查,發現一條長約80公分左右的綠色帶紅點的蛇盤踞在小轎車的前引擎蓋內發動機艙底下。由於內機器部件之間結構緊密空間狹小,蛇盤踞在機器的角落裡無法取出,民警們便敲擊機器進行恐嚇,但是蛇怎麼也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