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暈,是指帶電體表面在氣體或液體介質中發生局部放電的現象,常發生在高壓導線的周圍和帶電體的尖端附近,能產生臭氧、氧化氮等物質。
電暈是高壓電機產品很難迴避掉的問題。高壓電機定子繞組端部、定子線圈出槽口處,定子繞組線圈與鐵芯的槽壁,三相繞組異相線圈端部等位置都是容易起電暈的部位。為了減弱電暈對電機的不良影響,會在這些部位採取一定的措施。
在以上提到的部位,如果空氣的電場所強度超過臨界場強,空氣就會被局部電離,並發出螢光,且伴有「嗤嗤」「陛哩」的聲響。電暈剛發生時,氣體的電離和發光只局限在表面,電流也相對微弱,但由於氣體電離而產生的臭氧、氧化氮等對繞組絕緣有腐蝕作用,反覆和長久的電暈現象,會使得繞組絕緣性能下降,進而發生嚴重的電氣故障。
但電壓多高時會發生電暈?電暈是否只與電壓有關?這是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問題。事實上,電暈與空氣的真實狀態有關,在海拔較高的地方,電暈發生更容易。
最為常見的高壓電機額定電壓為6千伏和10千伏,而6千伏電機,定子繞組槽部表面的場強正好處於發生電暈的臨界狀態,理論上,在非高原地區使用的電機,一般不會有電暈問題,只要對高原地區使用的電機進行防電暈處理即可;而對於額定電壓10千伏及以上的電機,都必須進行防電暈處理。
在實際生產加工過程中,電機製造廠家並不是很清楚電機實際的使用環境,因而對6千伏的電機同樣採取了預防電暈措施,只是與10千伏電機採用的電磁線不同而已。
為了保證電機質量性能符合要求,一般會對電機的起暈電壓進行測定,包括定子繞組的單個線圈及整機的定子繞組,並規定了起暈電壓的下限值(不能低於下表的規定)。
電暈起始電壓的測定應在暗室中測定,製造過程中一般只對線圈進行抽檢,模擬線圈嵌入鐵芯的狀態,與線圈耐電壓的方法相似,採用與定子鐵長相同的鋁箔紙(也可以採用鋼珠法)包紮線圈直線邊,並將鋁箔紙接地,線圈的導體接高壓,逐步提高電壓,直到出現放電螢光,這個電壓即線圈的起暈電壓,將該值與表1中的數值進行對比,不低於表中規定的數值即為合格。
如果按照正常的加工工藝控制,不需要對每臺電機進行檢測,不同電壓等級的電機,採用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檢測即可。對於高壓電機線圈的防電暈處理措施,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也談過多次,在此不再贅述。
以上非官方發布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