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汀」第七期精彩繼續,並回看早期胃癌HER2活檢的現狀與挑戰

2021-01-08 騰訊網

「明鏡汀」是由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發起,聯合 「消化界」傾情打造的消化內鏡規範診療學術項目,希望能為消化內鏡醫生提供一個線上學習和交流的早癌診治學習平臺。

「明鏡汀」將聯合消化內鏡、病理、腫瘤等科室專家,針對早癌相關的診療、前沿資訊、病例分析以及技術操作要點等方面進行深入的討論、學習和分享,並定期組織答疑直播,旨在服務於更多相關科室醫生,從而惠及更多患者。

新冠仍未完全散去,我們希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搭建高效的線上平臺,建立更完善的診療思路,造福更多患者。

讓我們在春天到來之際,「赫」眾家之力,敬美好「胃」來!

會議日程

直播觀看方式

掃描二維碼進入直播間

掃描二維碼提問

專家介紹

鍾良 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常委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EUS學組副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常委

上海消化內鏡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上海消化內鏡學分會EUS學組組長

袁菲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中國女醫師協會病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消化病理協作組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促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分會委員

鄭磊貞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盆腔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腫瘤營養支持與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胃癌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陳建民 教授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內鏡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小腸學組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消化早癌學組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消化內鏡學組委員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消化病學分會常務委員兼總幹事

王贊滔教授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

副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麻醉協作組委員

中華醫學會輸血科分會委員

中華醫師協會輸血科分會常委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小腸學組委員

潘超教授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中國老年醫學會委員

第九屆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委員

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病理質控中心委員

中華病理學會胸部疾病學組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肝臟病理學組委員

胡偉玲教授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內鏡診療質量管理與控制專委會委員

浙江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委員

浙江省醫師協會消化醫師分會委員

浙江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副組長

浙江省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AI學組和ESD學組委員

金希教授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青年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浙江省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秘書、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羅靚教授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主任醫師

曾赴美國德州大學和克利夫蘭訪問,進行臨床、科研、教學的學習深造。

主持並參與多項國家級、省廳級課題,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數篇雜誌。

曾曉清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副主任醫師

上海市醫學會內科分會 青委副主任委員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0餘篇。

何相宜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主任醫師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胰腺疾病協作組委員

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四完成人)

2020年5月8日,由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聯合「消化界」發起的「明鏡汀」消化內鏡規範診療學術項目第六期如約而至。會議邀請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水祥教授、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徐國良教授擔任大會主席,同時邀請多位內鏡及病理專家,包括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黃智銘教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覃山羽教授、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屠惠明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柴寧莉教授、山東省立醫院許洪偉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一醫院金杭斌教授、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梁銳教授、河北大學附屬醫院王婭南教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劉歡教授、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陳永林教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覃鳳燕教授參加本次會議,共同探討早期胃癌診治熱點議題。

大咖專家專題講座

活檢樣本or 手術樣本?胃癌HER2活檢的現狀與挑戰

黃智銘教授就「胃癌HER2活檢的現狀與挑戰」為大家進行專題報告。黃教授談到,2018年中國新發胃癌病例佔全球的44.1%,胃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形式嚴峻,不容忽視。抗HER2分子靶向治療將HER2陽性胃癌總生存期延長超過1年,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精準的HER2檢測具有重要意義,建議所有病理診斷證實為胃癌的病例均有必要進行HER2檢測,對於輔助治療後的病灶以及復發或轉移病灶,如能獲得足夠標本,建議重新進行HER2檢測。活檢標本HER2檢測與手術標本檢測一致性高,但活檢樣本的固定質量普遍優於手術標本,減少了因組織處理和固定不佳導致的假陰性。超過30%的胃癌樣本存在HER2檢測異質性,多點活檢有助於減少腫瘤異質性的影響,中國指南建議取6~8塊,在活檢時應儘量避開變性壞死部位。

日本早期胃癌ESD標本的規範化病理學診斷及臨床病理學聯繫

梁銳教授就「日本早期胃癌ESD標本的規範化處理」進行專題報告。根據2009年日本消化系統腫瘤分類,早期胃癌/淺表性胃癌只考慮病變深度(黏膜層和黏膜下層),而不考慮範圍(無論有無淋巴結轉移)。目前早期胃癌治療應用較多的是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ESD標本的規範化病理學診斷包括規範化標本處理和規範化病理報告兩方面。規範化標本處理包括規範化的取材和製片,而規範化的病理報告包括大體分型、腫瘤大小、組織學分型、浸潤深度(M、SM1、SM2),潰瘍/潰瘍瘢痕、脈管癌栓(包括淋巴管和靜脈)及切緣判定(水平及垂直)這7個部分。病理醫師和內鏡醫師(消化內科)需要及時溝通,病理醫師需要篩選ESD適宜患者,進行ESD標本前期處理以及病理報告的解讀,並指導外科手術醫師進行臨床治療和追加手術。早期胃癌的診治離不開病理、消化內科及外科醫師的多學科協作,只有規範的診斷和治療,才能幫助更多患者獲益。

內鏡胃癌熱點訪談

在本篇章,來自國內著名的內鏡及病理科專家就目前早期胃癌診斷治療方面的熱點問題進行相關討論。

Q

早期胃癌的內鏡下活檢應該注意什麼?

覃山羽教授:早癌需要評估病變浸潤深度,雖然內鏡可以評估病變浸潤深度,但是和活檢部位有差距。如果病灶小於2 cm,在浸潤深度最深的部位取活檢1~2塊;如果病灶更大,則活檢的塊數要增加,這樣可以提高內鏡活檢的準確率。潰瘍性早癌內鏡活檢難度較高,在進行內鏡評估時容易受到表面病變的幹擾,因此應該在潰瘍周邊進行精準活檢,而避免在病灶中心活檢。對於隆起性病灶,一般隆起最高的地方是浸潤程度最深的;或者可以在內鏡評估時進行衝洗,有出血的地方一般是浸潤程度最深或是惡性程度最高的部位。

Q

活檢和手術標本HER2檢測會出現不一致的情況,內鏡下組織活檢應該注意什麼?

劉歡教授:當活檢取到5塊時,活檢和手術標本HER2檢測結果一致的概率可達到90%,不一致的情況佔10%左右。手術中經常出現內鏡標本HER2陽性,而手術標本為陰性,這種情況和手術標本的處理流程相關,內鏡標本一般取完直接固定,且病灶較小,在固定液中能充分固定,而手術標本一般為大標本,如果沒有及時切開固定,或是固定操作不到位,會出現自溶的情況,導致手術標本HER2陽性率偏低。同時,因為胃癌具有很強的異質性,因此選擇腸型胃癌標本能更準確反映真實的HER2陽性率。

Q

初次檢測HER2陰性的胃癌患者,經過化療或新輔助治療後的胃癌組織中HER2表達狀態是否發生改變?是否有必要重新檢測?

陳永林教授:病理診斷為胃癌的患者,需要常規進行HER2檢測。而初次檢測HER2陰性的胃癌患者,經過化療或新輔助治療後,胃癌組織中HER2的表達狀態會發生改變,一部分患者會表現為HER2陽性。此外,即使胃癌原發灶中HER2為陰性,但是在胃癌轉移灶中也會出現HER2陽性的情況,因此,多項研究表明,對於初次檢測HER2陰性的胃癌患者,經過一線治療或出現復發轉移灶時,有必要進行二次HER2評估。

臨床實踐病例探討

胃食管結合部早癌病例

金杭斌教授為大家分享了三例「胃食管結合部早癌」的病例,三位患者均因上腹部不適」就診,常規活檢提示中度或重度異型增生,精細胃鏡檢查後均行ESD治療,賁門ESD標本提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上皮重度異型增生)。對於胃食管結合(GEJ)早癌,金教授總結稱,中國和西方將最小充氣時胃近端皺襞終止處和管狀食管起始部定義為GEJ,而GEJ腺癌為GEJ近端或遠端5 cm以內發生的腺癌。GEJ腺癌漏診率高、邊界診斷困難、浸潤深度判斷困難。為減少賁門部病變的漏診,應充分進行檢查前準備(祛黏液、祛泡),保持檢查部分鎮靜,對賁門部內鏡進行觀察及留圖,需要足夠的內鏡反轉角度。可通過結節樣隆起/深凹陷或潰瘍等外形,邊緣呈臺狀隆起,色澤豔麗發紅以及輔助超聲內鏡(EUS)等判斷GEJ早癌的浸潤深度,而正反結合,雙向剝離及適當牽引有助於GEJ早癌內鏡治療。

竇體交界處0-IIb型病變一例

覃鳳燕教授為大家分享了一例「竇體交界處0-IIb型病變」病例。患者男性,58歲,因反覆腹痛、反酸、噯氣20餘年,加重2周入院,病理活檢結果提示中度不典型增生。普通白光內鏡初步診斷為竇體交界處大彎側腫瘤性病變,後行色素內鏡、低張胃CT檢查等,依然考慮腫瘤性病變。後行ESD治療,治療後病理結果提示多灶黏膜內高分化管狀腺癌(tub 1),0-IIb型。治療後再第1、3、6、12個月進行胃鏡和超聲內鏡檢查,預後良好。

會議最後,大會主席何水祥教授和徐國良教授談到,早期胃癌診治一直是臨床研究熱點問題,需要消化內鏡專家和病理專家的共同參與。而通過講座、討論和病例研討的方式,使得臨床醫生對早癌診治有了更新的認識,也意識到HER2檢測在早期胃癌中發揮的作用,使臨床醫生受益匪淺。

相關焦點

  • 從胃癌分型、臨床診斷及治療出發,看胃癌綜合診治的重要性
    在規範治療前提下,Ⅰ期胃癌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為82%~95%,Ⅱ期為55%左右,Ⅲ期為15%~30%,Ⅳ期不足2%,因此,提高胃癌的診斷率對於降低胃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早期胃癌指病變僅限於黏膜或黏膜下層,不論病灶大小或有無淋巴結轉移,癌灶直徑在10 mm以下稱小胃癌,5 mm以下為微小胃癌。早期胃癌根據病灶形態可分隆起型、表淺型以及凹陷型,其中表淺型還可分為淺表隆起型、淺表平坦型和淺表凹陷型。 進展期胃癌是指癌組織浸潤深度超過黏膜下層,按Borrmann分型法可分4 型: 息肉型、潰瘍局限型、潰瘍浸潤型以及瀰漫浸潤型。
  • 預防胃癌,從自律吃喝開始 出現這些症狀,警惕胃癌早期
    胃癌是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由於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絕大多數胃癌早期無明顯症狀,或出現上腹不適、噯氣等非特異性症狀,常與胃炎、胃潰瘍等胃慢性疾病症狀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國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仍較低。
  • 如何發現早期胃癌?這4個暗號一定要留意
    據中國2019最新癌症數據統計,我國每年胃癌新發病例達67.9萬例,死亡病例達49.8萬例,位列所有惡性腫瘤第2位。有研究顯示,進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低於30%,而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達90%以上。但是我國早期胃癌的診治率不到10%,遠低於日本(70%)和韓國(50%)。
  • 胃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胃癌是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區,胃癌高發於中國的西北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廣東、廣西、貴州發病率較低,近30年來,胃癌的發病率呈下降趨勢。胃癌的發生和低脂肪、低蛋白飲食攝入、進食煙燻、醃製、黴變的食物,此外,還和既往胃部手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有關。
  • 早期胃癌可以胃鏡下切除,為什麼醫生建議切胃?
    給他做胃鏡的是一位經驗非常豐富的內鏡醫生,儘管沒有潰瘍,醫生覺得這些黏膜和正常的不一樣,有可能是早期的癌變,給他在多個部位,取了很多個活檢,就怕漏診。不出所料,病理結果出來了,低分化腺癌。接下來,醫生給他完善了CT,超聲內鏡等必要的檢查。
  • 北京腫瘤醫院院長:什麼樣的人要做胃癌篩查?
    導語 常規的檢查,比如CT、超聲、核磁共振,PET-CT、基因檢測等,都不能發現早期胃癌,最好的篩查就是胃鏡加活檢病理。 來源:網絡 胃癌已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居消化系統腫瘤之首。相比歐美人,中國人的胃受傷機率更高,更易被胃癌盯上。但胃癌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可達90%。
  • 胃癌的早期症狀和前兆
    2015年全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等消化道癌症繼續「名列前茅」;讓人痛心的是,這些患者中不乏年輕人的身影。近日,記者在醫院獲悉,一位花季少女竟被確診為胃癌晚期。18歲女孩楊琦(化名)來自湖北鄂州,中學畢業後來漢打工,賣過衣服、端過盤子,也發過傳單。
  • 胃癌早期怎麼治療 早期有什麼症狀
    胃癌是癌症疾病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對人體的危害性很大,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其實,很多疾病如果能早點發現早點治療,那麼治癒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那麼,胃癌早期怎麼治療呢?早期有哪些症狀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胃癌的早期信號
    胃癌的早期有以下五個「信號」:1、疼痛:如原有潰瘍病史,其疼痛很有規律性,胃潰瘍為進食後的飽餐痛,在飯後1小時後出現,持續1~2小時後逐漸減輕。如發生疼痛的時間規律上有了改變,且疼痛性質也有不同,不定時發作或持續隱痛,則應提防為癌變的先兆。
  • 胃癌從發現到去世40天,怎樣才能早期發現做到防患於未然?
    導語:胃癌從發現到去世40天,怎樣才能早期發現做到防患於未然?胃癌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奪去生命,很多平時沒有胃病症狀的患者,在發現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所以沒有症狀並不代表是健康的,很多身體健康的中年人往往從出現症狀到去世時間很短。
  • 快速讀懂早期胃癌內鏡下規範化切除專家共識
    早期胃癌內鏡下切除主要包括: 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並已在我國得到了廣泛應用。如何開展高質量的內鏡下規範化切除,以保證早期胃癌患者的良好預後,越來越受到了消化內、外科醫生及病理科醫生的關注。
  • 女性胃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這裡疼痛可能是胃癌
    胃癌的症狀在臨床醫學上表現還算比較明顯,但是,相比較於男性,女性在患有胃癌的時候,表現並不是特別明顯,因此往往會耽誤治療,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女性胃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以及胃癌的誘發因素有哪些?女性胃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1、消化道出血常見的有嘔血、黑便及大便潛血陽性。在胃癌早期即可存在少量出血的症狀。
  • 胃竇部胃壁增厚是胃癌的症狀嗎?胃癌早期的體徵的了解
    關於胃竇部胃壁增厚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患者先明白胃癌是什麼。胃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是屬於一種惡性腫瘤性疾病,是因為胃黏膜上皮細胞出現病變而產生的。其發生的病理依據主要是以潰瘍型胃癌為高起增厚的盤狀病變,中央會出現一些外形不規則的潰瘍,周圍會隆起,基底表現出凹凸不平的現象。
  • 宮頸活檢中哪項高是癌 宮頸活檢要注意這幾點
    好多人都以為,做了宮頸活檢了就代表自己可能換了宮頸癌了,十分害怕和擔心,甚至有些人十分排斥做宮頸活檢。其實宮頸活檢的卻是確診宮頸癌的一個相對可靠的依據。宮頸活檢可以排查出很多的疾病,那麼宮頸活檢中哪項數值高時癌症呢?做宮頸活檢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胃癌的一般診斷方法有哪些
    腹腔鏡檢查腹腔鏡檢查在判斷胃癌侵犯的範圍、淋巴結和腹膜轉移情況中有特殊的地位。它在胃癌的術前分期、指導治療和判斷預後中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胃癌還可以在腹腔鏡下予以切除。國外有些醫院已經把腹腔鏡檢在列為胃癌術前的常規檢查項目。胃鏡檢查纖維胃鏡可以在直視下檢查胃、食管和十二指腸上段幾乎每一個角落。同時,檢查中可以對可疑部位進行活檢、刷片、切除等治療。目前的超聲胃鏡不僅可以了解胃癌的形態、大小,而且可以顯示其浸潤深度及轉移範圍,有助於黏膜下腫瘤的鑑別和胃癌的術前分期。
  • 專家說這種癌症早期是可以治癒的
    入院後完善精查胃鏡(放大胃鏡結合電子染色、化學染色對可疑病變進一步檢查,初步判斷病變為癌還是非癌,及其分化程度)、超聲內鏡(內鏡結合超聲微探頭判斷腫瘤的浸潤深度)以及腹部CT等檢查,主管醫師消化內科黃金副主任醫師綜合分析後考慮黎先生的胃竇病變為早期胃癌,可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內鏡下將腫瘤完整切除,保留了胃的正常結構,術後恢復快,併發症少)。
  • 女子口臭幾年不愈,去醫院被查出胃癌!別再犯一樣的錯誤
    去檢查之後發現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嚴重超標,醫生建議進行活檢,活檢之後發現劉女士患有胃癌晚期,這讓劉女士感到晴天霹靂:平常也沒有不適的症狀,怎麼就患胃癌了?醫生表示:口臭很可能是胃癌早期症狀!如果是因為口腔原因而出現的口臭,一般在洗牙、拔牙等治療之後,是可以得到根治的。
  • 內鏡下哪些早期胃癌特徵易造成範圍診斷錯誤?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明確那些容易造成內鏡下早癌範圍診斷錯誤的早期胃癌的病理學特徵。對象與方法研究對象為在本院實施了ESD的431個分化型早期胃癌病變。結論在適用於ESD的早期胃癌中,伴隨0-Ⅱb病變、大的病變、中分化型腺癌的範圍診斷容易誤診。
  • 《拉結爾》怎麼打BOSS安口艾閣斯汀 安口艾閣斯汀打法攻略
    安口艾閣斯汀是很強力的boss,很多玩家都在卡這裡,下面小編就要分享下拉結爾BOSS安口艾閣斯汀打法攻略,希望能幫助大家。 拉結爾BOSS安口艾閣斯汀... 拉結爾BOSS安口艾閣斯汀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