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河北的呂先生,近幾個月時不時會感到胃疼,飽受折磨,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不適症狀越來越明顯。他去醫院看病, 這一瞧瞧出了「大問題」:通過胃鏡及病理學檢查等各種檢查,最終被確診為進展期胃癌。
家人陪他輾轉河北省及北京市內多家醫院就診,均被建議開腹行全胃切除手術治療。患者及家屬帶著一絲希望來到了北京友誼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張軍教授的門診,希望能得到不一樣的答案。
胃腸外科領域知名專家張軍及其團隊認真分析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況後,認為可以為呂先生實施腹腔鏡下胃癌根治手術,也就是所謂的「鑰匙孔」微創手術。經過患者家屬及患者本人同意,張軍及其團隊為患者制定了縝密的治療方案並如期實施了完全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
在張軍教授手術團隊的精心操作下,幾個如「鑰匙孔」大小的切口就徹底「搞定」胃腫瘤,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後第1天,呂先生的胃腸道功能就恢復了肛門排氣,自行下床活動並通過術中預先留置的空腸營養管進行食物餵養,術後第5天,呂先生就可以自行經口進食流質食物了,術後第6天便順利出院。
張軍介紹說,目前手術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也是治癒胃癌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手術方式包括傳統的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
胃癌手術由於手術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大多數都是開腹手術。傳統的開腹胃癌根治術挽救了大量的患者,但是同時也給廣大患者帶來了諸多不適。一是切口長,上腹部有長達20—25釐米的切口,術後早期疼痛制約了患者的活動,影響患者的術後恢復。
此外,術後切口瘢痕的增生又引起疼痛瘙癢等不適,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有患者切口發生腫瘤種植轉移。二是術後的腹腔內粘連,容易引起腸梗阻等新的疾病,而且對復發病人的再次手術造成極大難度。
同傳統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只需在腹部打上4-5個0.5cm-1cm「鑰匙孔」(如圖),如需要取出標本,只需將其中一個孔稍加擴大取出標本即可。
患者術後第一天就能自行下床活動,而且腹腔鏡鏡頭不僅具有放大功能,還能在助手的操作下根據手術要求任意調整角度和位置,使術者對於腹腔內的解剖結構觀察的更清晰、更直觀、更利於對患者手術部位血管的結紮和淋巴結的清掃,可減少手術風險和出血,使淋巴結清掃更徹底,大大提高了患者術後生存率,降低了術後併發症的機率。此外,相對於開腹手術,腹腔鏡胃癌手術具有創傷小、胃腸道幹擾小、出血少、疼痛輕、恢復快、無傳統手術切口瘢痕等優點,不僅為患者完整切除了腫瘤,而且把創傷程度降到最低,對年老體弱的患者尤為適合。
除此之外,腹腔鏡手術費用與傳統開刀手術費用相比,未造成任何過多額外的費用,但卻在術後恢復中,較傳統手術有明顯優勢。當然限於腫瘤的大小、分期等情況,也會對能否實施腹腔鏡手術產生一定影響。因此,能否實施「鑰匙孔」手術,需要有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進行詳細評估。
對消化道腫瘤的診療是北京友誼醫院的重點優勢專科項目。2014年10月,醫院被國家科技部、國家衛計委和總後勤部認定為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友誼醫院普外科作為國家重點專科,開放床位130張,年均完成胃腸道腫瘤手術近千例,承擔多項消化系統疾病領域的國家級重大、重點課題,以各類微創手術為專科特色,尤其是微創手術治療各種胃腸道惡性腫瘤的高難手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使胃癌患者告別了「大切口」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