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的TOG重型坦克,一戰老設計師們頗具新意的「年代秀」

2021-01-08 戰史百字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坦克的應用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各國所研發出來的坦克也無不以適應戰爭為目的,而這其中總有那麼幾個另類的,比如說英國的TOG系列重型坦克。倒不是說英國所研製的坦克有多落後,二戰期間,大部分英制坦克的設計理念,以及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的區分方式還是符合現實的。但TOG坦克著實拉低了整個英國坦克的高度和顏值,還好它在競爭中敗於了邱吉爾坦克,並沒有量產。

難以根除的塹壕戰思想,才造就了英國坦克

單從外形上來看,TOG系列坦克實在會讓人誤以為它是一戰時期的產物,但它確實是為了二戰所準備的。受固有思想的影響,英國的坦克研發人員還是戰爭的重心放在了工事上,也就是塹壕戰。這一點在英國的步兵坦克上體現得格外明顯,比如它們又長又高的履帶,而「邱吉爾」坦克最初的設計在兩側均有舷炮。到不能賴英國的研發人員思想落後,一戰坦克的固有印象影響的又不只這一家,當然其中固執己見的成分也佔了一些。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本對重型坦克並不是很感興趣,主要精力也放在了步兵坦克的上面。這裡再解釋一下,重型坦克不等於步兵坦克,步兵坦克的區分方式是以裝甲、支援火力和較慢的移動速度來決定的,並沒有重量要求。在二戰開始之前,英軍最重、防禦最好的坦克是A12型,即瑪蒂爾達II坦克,但它也只有26噸。雖然在戰爭初期這輛坦克給德軍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坦克外形越來越大,裝甲火力越來越強在二戰前後是一個定律,瑪蒂爾達明顯太小了。外加受蘇聯和法國的影響,英國軍方急需一款起碼在體型上合格的重型坦克。

在此需求下,TOG坦克的計劃被提上了日程,先來解釋這個名字的由來。「TOG」指的就是「The Old Gang」,意思可以翻譯成「老幫派」,其中的原因很直白,就是因為負責這輛坦克的研發人員都上了年紀,這也順便解釋了為什麼這輛坦克的一戰風味這麼強烈。早期的設計借鑑了瑪蒂爾達坦克,但只停留在了圖紙階段,規格有兩種。其長度為6.10米和7.62米,重量32.5噸和40噸,車體裝甲76mm和102mm兩種。這輛車被命名為TOG 300 G,因沒有達到英軍的要求,最終被放棄。

如同移動堡壘一般的TOG坦克

TOG 300G的設計失敗之後,新型TOG坦克的設計就被提上了日程,這一回,老設計師們決定拿出自己壓箱底的本領。憑藉記憶中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深刻領悟,他們總結出了塹壕戰依舊會是接下來戰爭的主要形式。因此坦克一定要長,履帶一定要高,以便能很輕易地翻越戰壕。在火力方面一定要配備齊全,除了要有對付步兵的機槍和對付工事的榴彈炮外,還有擁有超強的反坦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老設計師在準備安裝這麼多武器的同時,竟然成功避開了多炮塔設計的雷區。

而後所誕生的就是TOG1坦克,和TOG 300G 不同,這一回誕生了原型車。TOG1重型坦克全重超過了80噸,這個重量叫它超重型坦克也不為過了。前裝甲最大厚度降低到了62mm,這也是重量和動力相互妥協的結果,而它的最快的移動速度僅能達到每小時14公裡左右。武器系統設計的很全面,車體前部安裝了一門75mm榴彈炮,炮塔上的武器是QF2磅炮和同軸機槍,另外在車體兩側也各有一門2磅炮和機槍,可謂火力強悍。當然如此複雜的武器系統帶來的弊端一樣不小,最明顯的就體現在了它那多達8人的車組成員上,同時車體抗性低到也白瞎了80多噸的重量。

就二戰的實際情況來看,這輛坦克的設計無疑是失敗的,而且在蘇德坦克的對比之下,TOG1身為一輛二戰坦克,已經是失敗到了一定境界。1940年這輛這原型車完成,但因油電混合的動力系統出了問題,直到1943年的時候這輛車才進行了測試。同時期幾乎擁有相同能力的「邱吉爾」坦克已經成型,兩者的對比效果就不用多說了,英國人自然也清楚這一點,TOG1被果斷放棄了,唯一的那輛原型車也被回收再利用了。順便一提,不要看TOG1設計的很失敗,但它的總設計師確是一個很有名的人,即是「威廉·阿什比·特裡頓」爵士。它正是一戰時馬克1型坦克(那個菱形坦克)的設計者,由此可見,失敗往往和時代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繫。

成功裝備上了17磅反坦克炮的TOG2坦克

雖然設計得很失敗,但這一系列坦克的故事並沒有終結在TOG1的身上,這還多虧了17磅反坦克炮。這門炮是二戰中英軍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別看口徑僅有76mm,可穿透力足以對付虎式或豹式坦克。但所付出的代價就是這門炮的倍徑和炮尾都很長,以至於很難被安裝進英軍現有的坦克中。直到戰爭結束,真正意義上17磅裝進去的僅有百夫長坦克和產量較低的挑戰者,其餘包括引火蟲在內的不是對車體犧牲大就是將17磅炮進行了弱化。而在這期間還有一輛車裝下了17磅炮,這就是TOG2型坦克。

在英國人為17磅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注意到了隔壁的TOG坦克,畢竟車體那麼大,對炮塔座圈的擴充空間也是充足的。而TOG坦克的研發人員可能也在想,怎麼讓自己的坦克看起來不那麼像一戰坦克,而17磅炮剛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言歸正傳,之後誕生的就是TOG2型坦克,在車體的外形上幾乎完全繼承了前代的設計,不過武器僅剩了一門17磅炮以及兩挺機槍,也不知道它的戰場定位到底是什麼?和前代車一樣在1943年進行了測試,一樣沒有被量產,倒是原型車留了下來。

TOG2坦克全重81噸,車體裝甲並沒有變化,新炮塔提升到了114mm,移動速度依舊是每小時14公裡,而且還是理論值。武器方面就不用多說了,這也是它身上唯一的優點。兩側的舷武器都被取消,但還是留下了可供乘員進出的艙門,車組成員的數量也縮減到了六個人。另外,這輛車在依舊使用油電混合動力的同時更換了懸掛系統,TOG1採用的是板簧式,而TOG2採用的則是扭力杆懸掛。綜上所述,這一型號的TOG坦克確實要比前代強出了不少。

結語

1943年的測試表明,TOG2坦克除了速度慢點以外還是可行的,甚至有望成為「邱吉爾」坦克的競爭者,畢竟在反坦克火力上達到了碾壓的狀態。不過英國軍方最終還是放棄了這種想法,同時也放棄了整個TOG系列坦克,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就算之後還推出過縮短版的TOG2計劃,也沒能挽回這種局面。

參考文獻《Great Britain's Heavy Tanks》、《British Tanks 1915-1945》、《The Great Tank Scandal: British Armour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相關焦點

  • 二戰傳奇88毫米火炮:號稱「防一切」,飛機坦克都不在話下
    縱觀火炮發展史,從拿破崙時期縱橫歐洲,再到二戰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它已經成為人類戰鬥力的最顯著特徵。雖然發展到今天,火炮的作用已經被遠程武器和精確制導武器掩蓋了光芒,但它曾經的輝煌依然標榜史冊。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一款二戰傳奇火炮,88毫米防空炮。
  • 二戰中的無畏護國公,英國的重型巡洋坦克,克倫威爾巡洋坦克
    可到了二戰時期,英國人偏偏又用這老兄的名字命名了一款坦克,也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克倫威爾巡洋坦克。 一、重型巡洋坦克計劃 不同於二戰時期各國對坦克的輕、中、重三個噸位劃分,英國坦克是分為了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兩種。步兵坦克顧名思義,速度慢裝甲厚,可以為步兵們提供足夠的掩護。
  • 重型坦克發展的極致:堪比鼠式重型坦克的美國T-28超級重型坦克
    二戰德國研製了「鼠」式重型坦克,這種坦克的重量遠遠超過同時代的坦克,僅從重量上來看可以算作是坦克中的「超級巨無霸」。德國「鼠」式重型坦克的戰鬥全重高達188噸,正面裝甲最厚達200毫米,裝備1門128毫米坦克炮和1門75毫米同軸副炮,儘管其紙面上的性能非常強大,但是實際作戰能力幾乎為零,因為「鼠」式重型坦克的機動性太差了,無法像其他坦克那樣實施運動戰。
  • 二戰時的巨型怪獸,188噸超重型坦克,至今重量沒被超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KV系列坦克讓德國坦克很是難受,德軍四號坦克換裝75毫米坦克炮也很難擊穿它。德國研製出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以後,更重型的鼠式坦克也被列入了研發計劃。二戰時期,德國造的虎王坦克接近70噸重,比現代美軍的M1坦克還重,但是和鼠式坦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 戰車轟鳴,二戰著名T-34坦克現身北京理工大學
    視頻中是什麼坦克?五對輪,但它不是59式坦克,而是更老的二戰坦克T-34。而且這場表演發生在北京理工大學的校園裡。北京理工大學(簡稱北理工)本身就是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我國的第一輛輕型坦克就誕生在這裡,目前其兵器類的專業國內首屈一指。
  • 鼠式坦克,二戰德國最瘋狂的龐然大物,令人震撼的移動堡壘
    坦克最早出現在戰場是一戰時候,它強大的攻擊和防禦能力在實戰中得到絕對證明,此後幾十年,世界強國開始改變以騎兵為主的軍事思想,加快了對坦克的開發使用,至二戰爆發時,每個軍事大國的武器庫裡至少都裝備了一款主戰坦克。
  • 以伏羅希洛夫命名的坦克,身披堅甲的俄羅斯陸龜,KV-1重型坦克
    在蘇德戰爭的初期,德國坦克兵們遭遇了蘇聯的裝甲巨獸,KV-1坦克,這些坦克裝甲厚重,火力強大。德軍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幾乎無法對付它們,只有強大的88毫米炮才能夠摧毀這種蘇聯重型坦克,我們就來聊一聊KV-1坦克的故事。
  • 二戰德國鼠式坦克讓人打開眼界,可它的老祖宗你知道是誰麼?
    了解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德國在陸軍方面的成就無人能及,尤其是在坦克研製方面,更是兼具了工業美學和實戰效果。二戰時期的德國,在陸軍武器方面的投入極為瘋狂,鼠式坦克就是最好的表現。不過,當鼠式坦克遇到這輛坦克,也得乖乖的叫聲"爹"。
  • 戰鬥前需要「變身」的武器,蘇聯263重型坦克殲擊車
    當蘇聯IS-7重型坦克發展逐漸進入死胡同的時候,一些軍事將領仍然不打算放棄,認為它的裝甲底盤會有發展前途,而且那門用艦炮改裝而來的C-70型130毫米炮性能出眾,如此草率地放棄實在是可惜。於是基洛夫工廠的設計師受命以IS-7底盤為基礎,研發一款重型坦克殲擊車,這就是263坦克殲擊車。
  • 德意志鋼鐵猛獸——納粹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直至戰敗服役的一款重型坦克,從該型坦克服役開始,就一直活躍於蘇德戰場歐洲戰場的最前線,在歷次戰鬥中,擊毀擊傷大量盟軍坦克,自重達56噸的虎式重坦在盟軍面前是十足的鋼鐵巨獸,對盟軍同時期服役的所有坦克造成巨大威脅,以至於一旦有盟軍坦克擊毀虎式,其車組便被稱之為
  • 二戰德軍「鼠」式超重型坦克(圖)
    1942年6月8日,德國著名的坦克設計師波爾舍博士在會見希特勒的時候提出發展超重型坦克,希特勒當日即任命波爾舍為總設計師,研製一種安裝有128mm或150mm火炮的超級重型坦克,這就是「鼠」式坦克的來歷。
  • 二戰美國T18獵豬犬重型輪式裝甲車,可媲美坦克的重裝戰車
    美國在1941年初雖然還沒有直接參與大戰,但是對戰場科技的發展沒有止步,尤其是加快了裝甲武器的技術研發,在當年7月,美國陸軍發布了新的裝甲車規格,其中型規格造就了T17裝甲車,而重型規格則造就了T18裝甲車。
  • 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 盤點二戰十大著名坦克
    坦克,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有「陸戰之王」之美稱,它是一種具有強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強大的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主要執行與對方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工事、殲滅敵方有生力量。
  • 虎式重型坦克所向披靡?其風光的背後,也給德軍帶來了許多麻煩
    可讓人惋惜的是,六號重型坦克項目直至蘇德戰爭爆發時都是無疾而終。其中五號中型坦克項目是為了回應蘇聯的T-34中型坦克,而六號重型坦克項目則重新被啟動,希望能夠開發出一種能夠對抗蘇聯KV系列重型坦克的新式坦克,為德軍挽回坦克性能優勢。 而該項目最終誕生的就是德國亨舍爾公司推出的VK4501(H)重型坦克,這就是後來被德軍正式生產的虎式重型坦克。
  • 鋼鐵雄獅 《坦克世界》十大坦克排名(下)
    NO.5: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傳說中德國的虎王坦克,是二戰上令人聞風喪膽的可怕怪物。虎王坦克擁有二戰德國坦克中威力最大的88毫米加農炮,幾乎可以擊穿同期盟軍所有型號的坦克,而180毫米的炮塔前裝甲卻從來沒有被擊穿。在歷史上,單獨一輛虎王坦克就摧毀了蘇軍13輛IS-2重型坦克和其他各類坦克26輛。
  • 二戰中最可怕的老鼠:納粹德國188噸的鼠式超重型坦克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 謝謝美女攝影師拍完了所有的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44期可怕的老鼠,終於看到你的真容了。 二戰德軍的鼠式超重型坦克。
  • 一戰時的暴風突擊隊,為了適應塹壕戰,德軍發明的「人肉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往往因年代的久遠知名度並沒有二戰要高,其慘烈程度在我們眼裡看起來好像也要弱一些。但若以當時士兵的角度來看,還是一戰要更讓人絕望一些,道理就跟你第一次去拔牙和第二次去拔牙的感覺一樣。在塹壕戰的大趨勢下,坦克誕生了,而在它誕生之前,雙方只能幹耗著嗎?當然不。
  • 「混血獵手」列傳:二戰德軍「黃鼠狼」3坦克殲擊車技戰史(上)
    【軍事家二戰專欄】地面猛虎篇-拼湊出來的獵手,黃鼠狼-3坦克殲擊車激烈的坦克戰貫穿了二戰歐洲戰場的始終。面對敵人的新式坦克,除了加快己方同類裝備的研發外,臨時改裝坦克殲擊車也是有效的應對之策。坦克殲擊車—或者所謂「自行反坦克炮」,一般是利用無炮塔的坦克車體,加裝更大威力的火炮製成。
  • 謝爾曼坦克被戲稱為「打火機」,但它為何還受軍方青睞?
    自誕生之日起,坦克就一直在地面作戰中承擔著重要的作用。坦克發源於一戰時期,最早是由英國人發明的,它是一款集越野能力、防護能力和火力攻擊能力於一體的陸地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是一種十分強大的地面武器,主要用於與坦克、裝甲車作戰,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地面工事,打擊敵方的陸上力量等。
  • 《寂靜嶺》設計師是軍宅 三角頭頭盔出自德軍虎王坦克!
    不少玩家可能會好奇這些可怖怪物究竟出自哪位設計師之手,它們的形象又含有哪些寓意?近日怪物形象... 《寂靜嶺》系列是恐怖遊戲中的經典之作,該系列不但在內容和氛圍營造上相當突出,遊戲中的怪物也是相當的荒誕恐怖。不少玩家可能會好奇這些可怖怪物究竟出自哪位設計師之手,它們的形象又含有哪些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