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雄鼠會唱歌 研究:為了求偶

2020-12-05 曹姐有話說

齧齒動物會發出人類聽不見的高頻叫聲,不過中美洲有一種雄性的小型黃褐色老鼠,會為了求偶大聲高歌。

法新社報導,中美洲有一種雄性的褐鼷鼠(Scotinomys teguina),會以嘹亮歌聲吸引雌鼠。

根據「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25日發表的研究,動物決定求偶或生存的優先順序,取決於牠們儲備能量的多寡。

研究共同執筆人、任職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勃克哈德(Tracy Burkhard)說:「雄性唱歌鼠唯有在牠們覺得自己擁有足夠精力時,才會『盡全力』高歌,同時保留一些『戰鬥或飛行』的能力。」

勃克哈德和研究團隊觀察這種雄性褐鼷鼠唱歌,接著比較牠們血液中某些特定荷爾蒙或營養素的濃度。這種老鼠又稱為「艾斯頓唱歌鼠」(Alston’s singing mice)。

他們發現,唱歌時間較長且較頻繁的雄鼠,體內「瘦體素」(leptin)濃度較高。瘦體素的分泌與動物身體脂肪量成正比。

體脂肪的作用是長期儲備能量。

勃克哈德告訴法新社:「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雄鼠可能會『注意』自己的身體信號,看看還有多少能量可以唱歌,然後視情況調整唱歌力度。」

相關焦點

  • 齧齒動物中的老鼠也很「浪漫」它們求偶的時候也會唱「情歌」
    然而新的研究發現,雄性老鼠也不乏浪漫情懷,當面對心儀的對象時,它們也會一展歌喉,大唱充滿愛意的情歌。這一發現,是繼發現老鼠會尖聲發笑後,嚙齒類動物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突破,它給會唱歌的哺乳動物名單增添了一名新成員。此項研究由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生物學家蒂莫西霍利爾博士領導的科研小組完成,研究結果將推動科學家對哺乳動物大腦信息處理和認知方式的認識。
  • 衣服被人類用來遮羞和保暖,但衣服真正的起源卻是為了求偶
    總之衣服就是為了保護人類而誕生的。個人覺得這個說法並不對,道德觀念和性意識應該只是客觀存在,它們決定衣服的走向,但並不是衣服誕生的理由。而說保護作用,那就更扯淡了,要知道,原始人毛髮很旺盛,長期的野外生活,皮糙肉厚,並不需要單薄的衣服來保護。需要穿衣服來保護嗎?
  • 研究人員發現蝴蝶「尋找自己」的求偶行為
    研究人員發現蝴蝶「尋找自己」的求偶行為2019-02-08 15:54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人們通常會因為配偶的差異性而被對方吸引,但對於動物王國的其他成員而言,情況並非如此,例如,蝴蝶求偶的邏輯似乎就很簡單:找自己。
  • 一到交配季節,這種蜂鳥就會用"尾羽"唱歌求偶
    舉報 雄性科斯塔蜂鳥會以多種方式求偶
  • 科學家對於魚類和甲殼類動物求偶的研究探索
    科學家們一直都在研究動物的繁殖和求偶行為,尤其是魚類和甲殼類動物,它們求偶相比哺乳動物差異較大,科學家一直都在研究探索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的求偶行為。利用色彩求偶馬西亞斯・加西亞現在墨西哥國立大學生態研究所做研究工作。他計劃進行引進動物的求愛儀式如何影響本土動物的求愛的研究,他是一位專門研究魚類求偶的科學家。
  • 研究人員發現猴化石 猴子在中美洲歷史或被「提前」
    原標題:研究人員發現猴子化石 猴子在中美洲歷史或被「提前」   [導讀] 美國的一組研究人員在巴拿馬運河盆地發現的一些化石,有望成為哺乳動物在北美洲與南美洲之間遷徙的最早證據。
  • 會唱歌的魚:不是嘴巴而是魚鰾在唱歌,用歌聲吸引雌性來窩裡產卵
    為了研究蟾魚,1997年,科學家把蟾魚帶上太空梭,最終平安返回地球。充分證明,蟾魚很差的條件下,只需一點點食物就能活命。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蟾魚會在鄰居唱歌時,故意發出幹擾性的咕嚕聲,好像是為了打亂同類的節奏。那麼,蟾魚是如何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呢? 19世紀以來,科學家們研究蟾魚,發現它的發聲器官在身體更深處,由魚鰾及其周圍的發音肌發出不同的聲音。原來,蟾魚不是用嘴巴唱出來的,而是魚鰾在唱歌!
  • 不止美人魚會唱歌 這幾種魚也會
    爸爸:「當然會啦!鯨魚就會唱歌啊,歌聲悠揚婉轉!」兒子:「鯨魚不是魚吧?」爸爸:「哦,那還有娃娃魚嘛,娃娃魚會唱歌!」兒子:「娃娃魚是魚嗎?」爸爸:「哦,我知道有一種魚肯定會唱歌。」兒子:「……」事實上,每當我問身邊的朋友「魚會叫嗎?」,很多人都回答:「從來沒聽過啊!」,但也有朋友說小時候聽過鯉魚叫。很遺憾,我暫時無法確定鯉魚會不會叫,但科學研究發現有些魚確實會唱歌。
  • 愛情是神聖的,為了獲得愛情,這些動物求偶過程讓人看了匪夷所思
    求偶之歌在所有的動物中,最為精妙的求偶炫耀行為可能是座頭鯨的歌聲。每隻座頭鯨都唱著自己的特殊歌曲,這種歌是由一系列的長音符組成的,而且能不停地重複演奏下去。座頭鯨的歌聲洪亮,旋律奇異而美妙。這些「歌曲」成為科學家研究座頭鯨習性變化的重要依據。
  • 人類滅絕之後:鳥類求偶儀式
    很多雄鳥求偶期間長有華麗的羽毛,雖然能夠吸引到雌鳥的注意,但是也讓它們在捕食者眼中更加明顯。 那些生有華麗長尾的鳥類想要從捕食者口中逃生便會更加困難。可能這就是為了展示這隻雄性是多麼成功。如果它能夠克服所有這些困難還活得好好的,那它一定很棒!
  • 愛情是神聖的,為了獲得愛情,這些動物求偶過程讓人看了匪夷所思
    >在所有的動物中,最為精妙的求偶炫耀行為可能是座頭鯨的歌聲。這些「歌曲」成為科學家研究座頭鯨習性變化的重要依據。,而雌鬣蜥會儘量躲藏。在繁殖季節時,為了贏得配偶的青睞,鬣蜥會將這個「裝飾袋」鼓得大大的,形成一把扇子,上面有淡淡的顏色,十分美麗。
  • 新研究:一種中美洲珊瑚礁魚能「馴養」糠蝦
    新華社雪梨12月13日電(記者陳宇)一個由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和迪金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發現,在中美洲貝里斯海域生活的一種珊瑚礁魚能馴養浮遊糠蝦為其食物海藻施肥。相關發現或為進一步揭示野生動物最初如何被人類馴化提供線索。
  • 新研究:一種中美洲珊瑚礁魚能「馴養」糠蝦
    新華社雪梨12月13日電(記者陳宇)一個由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和迪金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發現,在中美洲貝里斯海域生活的一種珊瑚礁魚能馴養浮遊糠蝦為其食物海藻施肥。相關發現或為進一步揭示野生動物最初如何被人類馴化提供線索。
  • 動物求偶過程中,大多數都是雄性打扮自己,人類為何恰恰相反?
    交配繁衍是所有生物的第一追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有些生物甚至願意放棄自己的生命,例如每次前去赴約都面臨生命危險的螳螂、蜘蛛以及章魚等。這三種生物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性食同類,交配過程中很容易被體型更大的雌性吃掉填飽肚子。
  • 奇葩的動物求偶方式,唱歌跳舞畫畫秀藝術,比胸比喉喝尿毀三觀
    那它們是怎麼求偶的呢,變大後打一架嗎?這太暴力了,它們是通過畫畫來吸引異性。在求偶時囊會充氣膨大,就像掛著兩個大胸,為了吸引雌性目光,只是這畫面簡直不忍直視。雄性的頸部往往會是雌性的2~3倍,為了獲得雌性的芳心,雄性象鼻蟲之間就像羅馬的角鬥士來一場力量的較量,輸的一方只能黯然離場。雌性象鼻蟲是他們的裁判,如果勝者是他們眼中的英雄,則舞動頭部代表同意親事。
  • 科普:魚類求偶的嗅覺秘密
    新華社東京6月1日電(記者華義)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發現,一種特殊的嗅覺受體在魚類求偶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這有助於進一步了解動物嗅覺神經進化機制以及開發更加高效的水產養殖技術。辨別食物、躲避危險、求偶行為,是從無脊椎動物到哺乳類動物等多種動物共有的3種基本嗅覺行為。雌性釋放在水中的信息素能夠誘發雄性的求偶行為,水生動物的嗅覺系統能夠捕捉到溶解在水中的信息素,但研究人員此前一直沒有弄清其中的神經機制。日本理化研究所腦科學研究中心介紹說,小型熱帶魚斑馬魚是一種典型的魚類研究樣本。
  • 動物的求偶方式!
    與人類一樣在動物世界中愛情也是神聖的.為了獲得愛情動物會進行一系列的求偶行為.它們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內"意中人"表達自己的"愛意".有的會向"意中人"炫耀自己的美麗有的會為"意中人"跳優美的舞蹈;還有的會唱起動聽的情歌.動物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啊
  • 果蠅新研究:出現的求偶和攻擊行為都只因為性別不同?
    果蠅新研究:出現的求偶和攻擊行為都只因為性別不同?他們的研究發現,雄性果蠅的求偶和攻擊行為是由兩個不同的基因程序調節的。這兩項研究結果都發表在2020年4月21日的《eLife 》雜誌上,它們證明了性和行為之間的聯繫有多麼的複雜。索爾克分子神經生物學實驗室的助理教授、兩篇論文的資深作者Kenta Asahina說:「求愛和攻擊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是由這兩個基因分別控制的。從進化的角度來說,不同的遺傳機制控制不同的行為有一定的好處。」
  • 最「無賴」的動物,為了求偶不擇手段,但在交配後卻各奔東西
    但有一種堪稱是最「無賴」的動物,為了求偶不擇手段,但在交配後卻各奔東西。究竟是怎樣的生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種「無賴」的動物便是黑熊,黑熊的戰鬥力非常強悍,雖說老虎被稱為「百獸之王」,但在面對成年黑熊的時候,老虎也不敢隨意進攻,畢竟黑熊的戰鬥力也是不輸百獸之王的,若是老虎太過大意,甚至會被黑熊撂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