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清水小刀
過去一個月,央視接連發布了數條「大胃王吃播」有關報導,痛批「大食量」背後博眼球的套路和嚴重浪費糧食的行為,在整個吃播行業掀起了整頓風暴,多平臺叫停大胃王吃播,不少博主也採取了改名、下架視頻、更換選題等自救措施,國內整體吃播風格收斂了不少。
但這個局面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吃播界風雲再起——寵物代替人類登上「大胃王」舞臺。
9月初,寵物大胃王吃播視頻在短視頻平臺上悄然流行:一口氣吃下3斤烏拉圭牛心、一次吃完整個生冷羊排、一頓飯挑戰一周食量生雞腿……一隻溫順的金毛狗,面對著堆積如山的食物大口咀嚼、吞咽,這種誇張畫面總能吸引不少獵奇人士圍觀,隨之帶來流量瘋長。
很快,寵物大胃王吃播的視頻標籤下,聚集著更多的創作者,甚至形成了攀比風氣。有人讓寵物吃下8種飲料、18斤狗糧,就有人加量到38種零食、100種食物,甚至在過量食物之外,強迫寵物狗吃下辣椒、跳跳糖等刺激性食物,以求通過放大噱頭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但無論「大胃王」角色背後的個體身份如何變換,依靠超出常規認知範圍內的巨大食量或是食物種類來賺取眼球的本質,以及浪費的負面影響,並沒有改變。也正因如此,寵物大胃王短視頻一經流行,便在社交網站和短視頻平臺上引起爭議和批評。
甚至,針對寵物大胃王,輿論的態度更加嚴酷。畢竟強迫寵物大量進食,不僅是一種浪費糧食的行為,更是一種虐待動物的表現。
有寵物醫生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狗是從狼馴化而來,在野外環境裡一直飢一頓、飽一頓,因為害怕挨餓,它們可能一下子能吃很多,但其實本身並不知道飽。」這就很容易造成,寵物狗胃口很大的假象,如果在這基礎上,主人還一直餵食,就很容易對狗健康造成傷害。
這樣一種反對聲音強烈的輿論環境下,「大胃王」生意依然屢禁不止,想像中的「大胃王經濟」真的那麼賺錢嗎?
從人到動物,「大胃王」始終是一門流量生意
「今天讓我的帥帥,也嘗一嘗重慶的味道,這是一盤辣子雞。」畫面中,一位博主舉起一碗紅彤彤的油辣椒,正對著視頻介紹。帥帥是一隻成年德國牧羊犬的名字,這類犬種馴服性極高,外界形容它們「主人下達命令,德牧赴湯蹈火」,而該博主表示,帥帥已經跟了他七、八年,是他忠實的夥伴。
鏡頭一轉,那碗油辣椒已經放到的帥帥的面前,它大口咀嚼、吞食著,同時有一串眼淚從左眼裡流出來,那位博主透過畫外音解釋道:「它吃的很香。」但帥帥的眼淚似乎有些失控,吃得越多、湧得越快,而面對這種情況,這位稱帥帥為「忠實夥伴」的博主並沒有停止錄製。
這段視頻被他上傳到了網上,雖然視頻直接帶來的流量沒有多麼爆炸,但本身的話題性很快引起熱議。「趕快教你的狗催吐哈哈」「為了賣貨,不惜一切代價!」「就是欺負狗不會說話唄?」「應該不是悲傷的哭,是辣哭了」……
視頻發酵了近兩天之後,這位博主才在平臺上做出回應,稱自己知道狗吃多了辣椒腸胃不好,但狗吃的很香,相關短視頻已經刪除。這樣一條含糊其辭的回應,意料之中地將「寵物博主餵狗吃辣椒」這一事件重新頂進了熱搜,而回應爭議相關話題同樣討論激增。
最近一段時間,類似這樣因為吃播引發爭議而後又出來回應的寵物博主很多,帥帥的例子只是寵物大胃王這一流行現象的冰山一角。截至發稿前,微博話題的話題,閱讀次數已經超過2億次。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雖然當前正在引發熱議的主人公換成了寵物,但「大胃王」的本質似乎沒有改變。
「大胃王」一詞,其實是個舶來品,最早起源於日本。
2009年《元祖!大胃王決定戰橫斷女王挖掘線》中,一位名叫木下佑譁的女孩,憑藉著可愛形象和驚人食量走紅。隨後她在YouTube上傳自己吃飯的視頻,短短兩年間,上傳了764部視頻,總觀看次數5億3千萬,訂閱人次躋身全日本YouTube訂閱排行第7名,年收入一度達到1.2億日元。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與美食、吃飯相關的影視綜藝,也逐漸湧現。包括王牌綜藝節目《美食冤大頭》和《VS嵐》,再加上熱門美食日劇《孤獨的美食家》《深夜食堂》的播出,不僅在當地培養的固定的受眾群,在全球範圍內也圈了一波粉絲,而伴隨著這些影視綜藝作品走出國門的還有大胃王文化。
密子君和大胃王mini,可以看作是國內最早一批依靠「大胃王」人設積攢名氣的網紅,當前在微博上均積累了2000萬左右粉絲。根據新京報報導,第三方廣告推廣接單平臺顯示,mini發布一條60秒以內的廣告,單價最高達到98800元;而密子君則能賣出更高價格,單價在320000元左右。
除了驚人的食量和吃飯速度之外,「又瘦又美」是密子君和mini共同的標籤,這延續了日本大胃王木下「自帶反差感」的人物形象,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亞洲大胃王的出圈形象模版。包括大胃王朵一、韓國吃貨小姐姐hamzy、文boki……這一時期,大胃王正在被批量製造。
根據財經天下周刊報導,「大胃王朵一」「廚男冬陽君」「餘多多」等多名吃播紅人,都來自於一家名叫成都癮食文化的公司,據悉,這家公司專注美食領域紅人挖掘。而伴隨著短視頻平臺興起,美食類垂直內容的需求不斷增加,而做網紅孵化的mcn機構也越來越多,在疫情的助力下,大胃王吃播在國內迎來爆發。
隨之而來的是,湧入的人越多、競爭越激烈,大胃王們發布的內容就越偏激。這很快引起了主流媒體的注意,央視的一系列批判性報導,為這個極速膨脹的行業降溫。但這個冷靜期持續的時間非常短暫,寵物大胃王的出現,似乎讓他們萌發了死灰復燃的希望。
值得思考的是,在輿情如此高壓的氛圍下,依然有人頂風作案,「大胃王」的吸引力究竟在哪裡?
「大胃王」魔幻實錄:在浪費中創造
一邊在浪費,一邊在創造,這或許是大胃王吃播最為魔幻的地方。
在央視批評「大胃王」現象的報導中,我們發現一組數字,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1/3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每年13億噸。這就意味著,世界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面臨飢餓,相當於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餓。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快手發布的《美食白皮書》,該報告顯示,美食正在逐漸成長為個平臺重點流量板塊。僅2019年前三季度,快手上美食垂類視頻,就有6億條,播放時長超過800億小時。另外,抖音發布的2019最受歡迎知識類內容中,美食佔據首位。
從受眾心理出發,當前市面上的美食博主可以被分為兩類:一種是在觀感上創造一種獵奇性,另一種則是滿足觀看者的陪伴心理。如今,為觀眾提供內容的主體,由人變成了動物,這兩點還能作為寵物美食博主留住粉絲的武器嗎?
所謂獵奇,是指的不按常理出牌,運用極端、反常規的方法吸引受眾注意。在這個範疇當中,以食量大著稱的大胃王吃播,還是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例子是,在尺度上沒有下限,比如生吃青蛙、活吃章魚、飲水機涮火鍋、掛毯機吃烤肉……
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Paul Rozin提出的觀點。他認為,當人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即不會受到真正的傷害時,經歷一些可怕或不愉快的事情實際上是一種享受。比如,過山車、恐怖片,這和看別人生吞章魚的感受是一樣的,都會讓人腎上腺素激增。
這種在安全範圍內尋求刺激的行為,被他稱為「良性自虐」。
這一點,與壹點靈心理專家黃晶的想法不謀而合,在他看來,獵奇氛圍濃厚的土味吃播表演,已經不是單純的在吃了,吃只是一種載體,觀眾更享受的是,通過看別人吃而產生的一種「自虐」的情緒,恰恰是這種虐讓觀眾想要看下去,甚至為「虐」而打賞。
然而,通過上文中提到的寵物狗帥帥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當這種「虐」轉移到了動物身上,觀眾很難再代入自身,更加難以產生愉悅的情緒,反而被同情和憤怒替代。
而陪伴,則要追溯到一種社會心理的變化。在許知遠去拜訪日本大胃王俄羅斯佐藤的一期節目裡,他提到,美食直播改變了餐桌上原本平等的交流,衍生出一種新的社會形態,「是一個個體跟一群人產生的交流,是一個被觀賞和觀賞者之間的關係」。
這意味著人與人之間親密關係的交流方式變了。
吃播博主通過網絡給予觀眾的陪伴感,雖然是虛擬的,但仍然有很多人需要它。一份針對韓國美食內容分析的報告顯示,未來15年,韓國獨居家庭將佔到家庭總數的1/3,作為「親密關係的缺失者」,吃播可以滿足觀眾對於共同進食的需求。
而博主與粉絲之間的這種陪伴關係,即使換做是寵物做主角,也同樣適用。這一點,在一些主攻陪伴感的寵物吃播博主帳號櫥窗裡傲人的銷售業績就能發現,從觀看具有陪伴感的吃播視頻到跳轉櫥窗下單,整個流量轉化的路徑非常短。
而透過分別滿足觀眾獵奇和陪伴心理的美食博主的發展對比可以發現,主打獵奇觀感的美食博主,在變現方面本就沒有那麼容易,而大胃王吃播,作為獵奇吃播的一種,隨著政策日趨嚴格,不管主角是人還是寵物,能分到的蛋糕都將更小,與其執著於大胃王吃播,不如換一個更加寬闊的賽道。
參考資料:
[1]《鏡頭前的饕餮被叫停:一條廣告報價60萬,有人吃播時意外身亡》:財經天下周刊
[2]《瘋狂的土味吃播》:燃財經
[3]《重口味吃播:當進食成為一種奇觀,觀看者究竟在沉迷什麼?》:全媒派
[4]《吃播涼了,「大胃王寵物」還在被逼著撈錢》:運營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