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臺詞怎麼說的來著?「怎麼可以次兔兔~兔兔那麼可愛~!」
被她萌到了麼?這隻長得像泰迪熊的萌臉生物叫做伊犁鼠兔。我們第一次發現這種毛茸茸的小動物是在1983年,但在隨後的20年裡,這種小精靈又就像完全消失了一樣,再沒有人看到。再然後,就這樣毫無預兆的,在2014年的夏天,我們又見到她了。就這麼一張大萌臉,完全木有抵抗力啊!
20年以來,駐守在中國北部天山山脈的科學家一直在尋找這種小小的,長著一張泰迪熊臉的高山生哺乳動物。而這一物種的發現者,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李維東研究員原先是為了搜尋鼠兔在天山地區組織了一隊志願者,當他們檢查了設置好的相機陷阱後,小隊就獲得了這個發現,這一年是1983年。
伊犁鼠兔,1983年被李維東發現並命名,屬兔形目,鼠兔科,外形像兔子又像老鼠,額頭和頸側有3塊棕色斑點,它是中國特有物種,也是當前國際公認的僅有24個鼠兔屬種中,耳朵最大、後足最長、體形最大的一種。
「他們注意到有個藏石頭後面的小東西,那是一隻鼠兔,小隊裡的人為這個發現都高興壞了。」和中國團隊一起工作的自然學家Tatsuya Shin說。那時,人們僅僅見過她們幾次,所謂「幾次」,是說人們只目擊過29隻個體,而這種小精靈的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更是無從得知。
怎麼會有人能拒絕這麼一張俏臉呢!
1983年中國政府派遣李維東去新疆的山區調查自然資源和傳染病情況,當李維東在Jilimalale山的河谷裡,他看見一個小小的灰色腦袋從石頭的縫隙中探出來。李維東小心翼翼的靠近了石頭,看清了小東西的全貌。這個小動物大約20公分長,大大的耳朵,灰色的毛皮上散落著些許棕色的斑點。李維東完全沒見過這類物種,當地的人也不認識這是什麼。李就抓了一隻做成標本送到了中科院,中科院的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之後,認定這隻鼠兔屬於一個全新的物種。
雖然李維東在1983年12月對該地區的第二次科考中並沒有再見到更多鼠兔,在1985年第三次科考卻收穫頗豐,這次科考中新獲得的標本讓研究人員確信了鼠兔是一種全新的物種。
像其他北美發現的鼠兔一樣,伊犁鼠兔生活在高海拔地帶——主要棲息在2800米至4100米之間的天山裸巖區,目擊到的生存環境主要在草地和一些高山植物周圍。這些地區全年大部分時間都被積雪覆蓋,植物特別稀少,其棲息環境及食物基地條件很差,特別是冬季生存環境更為惡劣。
像其他高地生物一樣,鼠兔對於環境改變十分敏感,上世紀90年代的一次調查估計她們的種群數量只有2000隻左右,而且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消息,考慮到生存條件極度惡劣、自身近親繁殖、天敵和人為幹擾等等因素,這一數量還在減少。
畜牧造成的生態壓力以及棲息地減少和空氣汙染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鼠兔種群數量的降低,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把鼠兔歸於「容易滅絕」的名錄下。中國也把鼠兔劃為了瀕危物種。但是現在還是缺乏統一的,有協調的工作來保護伊犁鼠兔,李維東表示希望通過這次發現改變這種現狀,利用這次重新發現的機會,建立相關的保護區,讓這樣可愛的物種能夠繼續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