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月初五為女兒節 女孩戴石榴花佩五彩絲線

2020-12-03 華夏經緯

    古代也有婦女節,而且,古代有三個「婦女節」。

  古代的人們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稱為「女兒節」,這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婦女節。

  每到五月初五這一天,女孩子被裝扮得格外美麗嬌俏,花枝招展。而且,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給自己家的女孩戴石榴花,紅豔豔的石榴花插在妙齡女孩烏雲般的青絲間,十分俊美。還有的人家用巧手細緻編織,把顏色鮮麗的花紅綾線編織成櫻桃、桑葚、葫蘆、角黍等形狀,再用五彩的絲線穿起來,佩帶在女孩的身上。

    明朝的餘有丁在他的《帝京五日歌》中寫道:「都人重五女兒節,酒蒲角黍榴花辰。金鎖當胸頭當簪,衫裙簪朵盈盈新。」生動地描繪出了當時歡度女兒節的動人景象。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也被古人稱為「女兒節」,又稱「乞巧節」,習慣上還把這一天稱為「七夕」,也就是傳說中牛郎和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這是一年中第二次過婦女節。翻閱史料,可以看到許多地方有「七月七夕為女節」的記載。

  在民間傳說中,織女不僅容貌美麗,而且心靈手巧。所以,每到七夕之夜,古代的女子們都要擺香案、設瓜果、穿針引線向織女乞求靈巧。在《荊楚歲時記》中就有這樣的描述:「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愉石為針,陳瓜果於庭院中以乞巧。」可以看出當時的七夕是情趣盎然的,同時,也可以看出當時的女子們對於這個「女兒節」是極其鍾情的。的確,哪個女子不希望自己心靈手巧呢?

  農曆九月初九是古代的人們在一年中過的第三個婦女節。古代的時候,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陽節這天,也被古代的人們稱為「女兒節」。這一天,人們不僅有登高的習俗,古代還有父母迎女來食花糕的風俗。明朝的《帝京景物略》中就說,九月初九這天,「父母必迎女來食花糕……亦稱女兒節」。

  古代的三個婦女節雖然和現在的婦女節不同,但是,那也是女子的節日,在古代,女子的地位相對不高,因此,這樣的婦女節顯得尤其難得。(石家莊日報 王吳軍)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農曆五月初五的禁忌
    以五月初五為"惡日"的俗信是怎樣形成的呢?五月初五禁忌的源起與屈原有關最為廣泛的說法認為五月初五禁忌的源起與屈原有關。相傳屈原誕生於五月初五,後來也是在這一天自投汨羅江而死,故世人以五月初五為不吉利日。《風俗通》引俗諺:"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西京雜記》謂王風在五月初五出生,他父親欲將他遺棄,因其叔父勸阻始得存活。
  • 端午節五彩繩又叫什麼,有什麼禁忌,你都知道嗎?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 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
  • 端午節 你戴五彩繩了嗎?
    五月五,是端午,粽葉飄香端午節今日端午,喜樂安康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正陽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古時南北風俗各異,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民間流傳下來的各種各樣的民間活動已經逐漸演變成具有祭祀、祈福、娛樂、保健等功能的端午節文化。比如:賽龍舟、包粽子、系五彩線等,系上五彩線,開啟好運氣說到系五彩線,古人又稱五彩線為五彩絲、延年縷、長壽線等,是用5種顏色的絲線捻編而成。
  • 端午節風水習俗才是節日關鍵,這九大禁忌你不可不知
    「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重要節日之一,這個傳統節日從古代一直流傳到我們現在,期間經歷了很多的王朝,共計有2000多年的時間,那很多人可能很好奇,在古代的時候,那時的人們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又是什麼原因將這個節日延續下來的呢?
  • 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那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吧。
  • 端午節為什麼要帶五彩線?看完你就都明白了
    端午節專屬文章之——五彩線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 。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 端午節還有一個別稱——女兒節
    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節日,在農曆五月五日,又稱「端陽節」「粽子節」「詩人節」「龍舟節」「女兒節」等等。「端午」一名,源於古代幹支紀年,是五月的第一個午日,後來人們開始使用數字計時方式,便用「重五」取代了「重午」,但是仍然保留了「端午」這一名稱。
  • 暑假作業被自家狗狗撕碎,看到女孩的表情,網友:反應也太真實了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沿襲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愛國精神也傳播至華夏各地。
  • 在古代,端午節不吃粽子,吃貓頭鷹!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但凡和端午相關,似乎總與粽子和屈原脫不開干係。事實上,端午節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吃的也不是粽子,而是貓頭鷹。端午也不是什麼佳節,而是充滿「惡意」的毒日。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中國講求陰陽平衡,只有陰陽和諧萬物才能滋長。
  • 端午節老北京人除了吃棗粽子習俗,還要吃黑桑葚不招蒼蠅
    2020-06-17 05:45:45 來源: 尊道之電商 舉報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 粽子簡筆畫:我愛端午節!
    說到粽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家家戶戶包粽子,來到江邊把粽子都扔進了江裡,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屍體。  粽子分為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粽。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愛端午節!
  • 五月五的健康線如何防守?
    但是,在古人眼裡,五月初五並不是一個好日子,他們認為,在這一天做的事情都不會順利,而且還會出現很多災禍。事實上,在南方地區,民間流行著「躲五毒」的端午習俗。所謂「五毒」,指的是壁虎、蟾蜍、蛇、蠍子、蜈蚣。人們認為這五種動物是有毒的,還把它們當作是倒黴的徵兆,一旦不小心被它們蟄到或咬傷,就會給身體健康造成致命危害。
  • 五月端陽,龍舟競渡;食古不化,粽子飄香!
    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五節日起源: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祭龍禮俗的形成與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幹支曆法以及蒼龍七宿正處南中的天象有關;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
  • 大連人過端午必戴哪些東西,民俗專家告訴你!
    通過母親的手,一張張布料變成了形態各異的飾件,到了端午節一早,母親會將飾件悄悄戴在仍熟睡的孩子們身上。韓月娥老人一一展開了自己縫製的飾件,她告訴記者,每一個飾件都有寓意,她小時候最少要戴上四五件。這些飾件在遼南大地傳承了幾百年,並非隨意而為的,包含著父母對子女們的期盼和對幸福的祝願。
  • 端午節給老師的祝福語簡短一句話 2020最新端午節送給老師的吉祥...
    12) 粽粽情深,端午呈祥,醞釀了很多祝福,代替不了那句最樸實的祝福——祝你端午節幸福安康!     13) 送你一個香甜的粽子,以芬芳的'祝福為葉,以溫柔的叮嚀作餡,再用友情的絲線纏繞,願你品嘗出人生美好的五月天!端午節快樂!     14) 端午到,驚喜到!
  • 端午節五彩繩的顏色是有規矩的,一定是這五種顏色!
    端午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就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這天,各地的風俗在端午節這天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會有一種習俗就是系五彩繩。那麼為什麼要在端午節這天系五彩繩呢?我們來聊一聊。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農曆的五月,是全年最惡的月份,而初五也是每月惡陰的日子之一,所以端午節被設在了每年農曆的惡月惡日上,也被稱為重午節或者重五節。那麼這天帶五彩繩又是什麼意思呢?五彩繩的顏色一定是青、白、黑、黃、紅這五種顏色,即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元素,有代表東、西、南、北、中五方位。所以這五色編成的繩索有祈福納吉闢邪驅災的美好寓意在裡面。
  • 端午節農曆是幾月幾日 2018年端午節農曆時間是哪一天
    端午節農曆是幾月幾日  端午節農曆時間是每年的5月初五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土記》裡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