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光合作用生活的動物,在海底吃掉藻類繼承人家的葉綠素和基因

2021-01-11 板慄和酥餅是倆鳥

每次看到那些不可思議的事情,腦子裡就只有一句話:是我孤陋寡聞了!

動物和植物能夠通過很多方式區別開來,比如一個是靜態的一個是動態的;一個是靠吃飯活著,一個是靠光合作用活著;一個有皮毛有血液,一個有纖維素等等,但是總有些動物具有植物的特徵,有些植物具有動物的特徵,能力超出人類知道的常識。

這種動物就是很神奇,很獨一無二,科學家唯一在它身上發現了多細胞動物間的功能性基因轉移。聽起來好像很複雜,但是知道它是怎麼做的,應該就能理解了。

綠葉海天牛,或者叫綠葉海蝸牛,它是一種海洋軟體動物,但是通體翠綠,展開「兩翼」的時候甚至還能看到上邊好像葉子上的「脈絡」,活脫脫長成了一片綠葉的樣子。

但是前邊說了它能夠做到基因轉移,那肯定不是它長得像綠葉就能說是神奇了,它的神奇之處在於,它還能夠和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這得益於它身體內的葉綠素。

當你網上搜索「葉綠素只有植物體內才有嗎?」,會有答案告訴你,「只有綠色植物體內才有」、「不是所有植物體內都有的」、「有些花苞、果實體內也有」。但是沒有答案告訴你,動物體內也含有葉綠素。而現在,體內含有葉綠素的動物就這樣被人們發現了——囊舌類海洋軟體動物綠葉海天牛。

作為動物,它的葉綠素不是出生就有的,但是它從出生吃一頓飯就有了,它只需要吃一些藻類,然後一生都不用吃飯了。因為它會從它吃的第一頓藻類中,奪取藻類的葉綠素貯藏在自己體內,然後用來進行光合作用給自己補充能量,這樣只要有陽光它們就能一輩子不進食,雖然它們的一輩子很短,也只有十個月左右。

巧的是,它們體內還有另外一種基因,這可能是它們進化的結果。這種基因可以修復和保持那些葉綠素使它們不會失去作用,這個時間正好也是十個月左右。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雖然體內的葉綠體不能遺傳,需要小海天牛自己去吃藻類獲得新的葉綠體,但是這種修復整合基因已經融合到綠葉海天牛本身的基因裡,可以通過遺傳傳遞這種基因。

發表在《生物學通報》上的雜誌表示:綠葉海天牛通過吃掉藻類獲得葉綠體貯藏下來,還會吸收一部分與光合作用有關的基因,這些基因配合葉綠體能夠幫助海天牛獲得光合作用的能力。

這個,就是多細胞動物間的功能性轉移,迄今為止只發現了綠葉海天牛這一例。

剛出生的海天牛是棕色的,半透明,隨著它們攝入藻類,體內葉綠素囤積,它們的身體也會漸漸變成綠色。然後它們就可以利用這種保護色將自己藏在綠藻中,只要有陽光它們就可以和綠藻一起進行光合作用,如果沒有了陽光,它們還能吃旁邊的綠藻讓自己不至於被餓死。

這種做法是很聰明的,而且在海底世界,面對那麼多動物,海天牛本身是非常弱的。它利用光合作用就可以減少覓食活動,進一步減少被天敵發現的機率,也減少自身的危險。只是很可惜,它們自身的壽命也只有十個月左右,死亡最終還是會來臨。

但是無論如何,綠葉海天牛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個真正意義上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之前人們認為過海綿是植物,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它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認為過珊瑚是植物,因為它的形狀和體內的藻類,還有一些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海底生物。但是它們都是與藻類共生,它們藉助藻類的光合作用為自己提供養料,或者是需要不斷地吞食藻類補充體內的葉綠素來獲得光合作用。

只有綠葉海天牛,吃掉藻類之後,不但繼承了人家的葉綠素,還順手竊取了人家的基因,從此走上了自己維持自己發展的「致富」道路。

相關焦點

  • 真正光合作用生活的動物,在海底吃掉藻類繼承人家的葉綠素和基因
    ,它的神奇之處在於,它還能夠和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這得益於它身體內的葉綠素。因為它會從它吃的第一頓藻類中,奪取藻類的葉綠素貯藏在自己體內,然後用來進行光合作用給自己補充能量,這樣只要有陽光它們就能一輩子不進食,雖然它們的一輩子很短,也只有十個月左右。巧的是,它們體內還有另外一種基因,這可能是它們進化的結果。這種基因可以修復和保持那些葉綠素使它們不會失去作用,這個時間正好也是十個月左右。
  • 海蛞蝓可生成葉綠素似為動植物混合體(圖)
    海蛞蝓似乎是動物與植物的混合體  北京時間1月15日消息據《生活科學》報導,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通體碧綠的海蛞蝓(seaslug)似乎是動物與植物的混合體——這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可生成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動物。  海蛞蝓看上去從其吃掉的藻類身上獲取了令這種技能成真的基因。
  • 會利用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
    可能很多人聽說過這種動物,它是新世紀以來發現的第一種能利用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了。它就是葉羊,也叫海蛞蝓,是藻類科。由於長相酷似披著樹葉的小羊,所以也叫葉羊。它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目前只發現於日本和印度及菲律賓等國家。不知道這種動物能不能人工繁殖,要是可以的話那就發了。
  • 海蛞蝓似乎為動植物混合體 可生成葉綠素
    海蛞蝓似乎是動物與植物的混合體。 據《生活科學》報導,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通體碧綠的海蛞蝓(sea slug)似乎是動物與植物的混合體——這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可生成植物色素葉綠素的動物。 海蛞蝓看上去從其吃掉的藻類身上獲取了令這種技能成真的基因。利用「竊來」的基因,它們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植物利用這一過程將陽光轉化為能量。
  • 海蛞蝓能進行光合作用:「劫持」藻類基因(圖)
    綠葉海天牛的基因組中具有來自藻類的基因,這使得它們具有了光合作用的能力。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一種亮綠色的海蛞蝓能夠通過攝食來「盜取」藻類的基因,因而能像植物一樣從陽光中獲得能量。這種海蛞蝓名為綠葉海天牛,學名是Elysiachlorotica,是一種腹足綱海天牛科的動物。它們能將藻類的基因整合到自己的染色體內,從而獲得光合作用的能力。
  • 會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究竟是何方神聖。一生進食一次便能逍遙快活
    可惜人生短暫,致使我們永遠難以真正理解這一切。綠葉海天牛(一種會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綠葉海天牛發現於美國東部各州沿海以及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的鹽沼從上個世紀 70 年代開始,有人就意識到,綠葉海蝸牛能從藻類&34;來葉綠體,並吸收入自己的消化細胞內。這些葉綠體進入海天牛的細胞內仍能進行光合作用為海天牛製造澱粉和養分,甚至比它們在&34;藻類體內發揮作用的時間還長。光合作用為海天牛提供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讓它們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也能茁壯成長。
  • 是生活在海裡的兔子嗎?
    其實海兔不是生活在海裡的兔子,而是一種軟體動物,以藻類為食。因為頭上的兩對觸角突出如兔耳,生活在海底,一動不動時像一隻趴在草地的小兔子,所以才被稱為海兔。它就是分布在美國、英格蘭和加拿大的一種全身都是綠色的海兔。它有一種「魔法」,它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它們的基因裡面含有可以產生葉綠素的基因,但是只有葉綠素沒有葉綠體怎麼進行光合作用呢?就像只有原料沒有機器怎麼工作呢?所以它想了一個好辦法,它吃的藻類裡面有葉綠體,它可以從食物中「掠奪」啊!所以當它們進食的時候便從藻類裡面「掠奪」了葉綠體,轉為己用。
  • 這種動物會光合作用,曬曬太陽就能存活下來
    它們長得一臉人畜無害的樣子,就像海底的一隻綠色的小羊。其實「海精靈」並不是很奇怪的動物,它們叫「藻類海蛞蝓」(Costasiella kuroshimae),又被稱葉羊。為什麼叫葉羊呢?主要是因為它渾身都長著細長的「葉子」狀結構,而身體中間兩個小點很像小羊肖恩,兩個觸角也很像羊角,所以就被叫做葉羊。其實更像是躲在草叢裡的小綿羊,大部分出現於日本、菲律賓附近海域。
  • 科學網—十大進行光合作用生物:水母觸手寄生藻類
    包括蠑螈,海蝸牛,巨蛤,海鞘,水母,珊瑚,海葵,水螅和海綿等等。那麼為什麼魚類和哺乳動物,比如一頭牛,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呢?一旦一個成年個體體內的葉綠體數量達到飽和,它可以在長達10個月的時間內不用進食,完全依賴光合作用存活。 在一些裸鰓類動物中都分別進化出了光合作用的能力,其中很多亞種和某些共生藻達成共生關係。這些動物一般會從它們食用的珊瑚和海葵中獲取共生藻類,並從中獲得自身所需的葉綠體。
  • 曬曬太陽就能活,為什麼人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皮不夠厚
    為什麼我們不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畢竟,這會省去我們很多麻煩。內共生理論——細胞住進細胞最熟悉的綠色生物當然是植物。植物是綠色的,因為它們的細胞中充滿了內部細胞器——葉綠體,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中心。葉綠體有著相當有趣的進化史,因為它們曾經是獨立於植物的自由生活的藍細菌,億萬年前被植物的祖先吞到肚子裡,開始了互利共生的進化生活。
  • 又漲知識了,我們常吃的海藻類植物,是如何進行光合作用的?
    我們知道,生長在地面上的植物,都是依靠身體裡的葉綠素,利用陽光作動力,以二氧化碳和水作原料,經過自己的加工製造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等有機物,促使它們的生長和繁殖。在無邊無際、碧波蕩漾的大海裡,生活著各種綺麗的海洋植物——藻類。
  • 奇葩神奇生物,綠葉海蝸牛,能進行光合作用一生只需進一次食!
    這種蝸牛並不是天生就擁有這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基因,而是靠後天的基因轉移。這種蝸牛在吃掉藻類後,會吸收其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基因來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種,然後才能進行光合作用,擁有了這種新的基因後,這種蝸牛隻需要靠陽光就能產生出自己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然後茁壯生長,但是如果這種蝸牛長時間沒有見到陽光就會死亡,只能說它也是靠天吃飯,但是他們的生活環境還是不錯的,要不然他們也不會進化出這種基因。
  • 生活在大海裡的「羊」,曬太陽就能存活,樣子非常可愛!
    生活在大海裡的「羊」,曬太陽就能存活,樣子非常可愛!海洋中有很多神奇的物種,今天要說的這種動物被稱為海精靈,它們像是生活在海底的小羊,這種動物名叫藻類海蛞蝓。大部分出現於日本,菲律賓附近的海域,葉羊是世界上少數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剛從卵裡孵出來時,他們生生的葉子也是透明狀的,但是進食海藻之後,葉羊就會吸收海藻裡的葉綠素,並把它轉化到體內,為自己所用,這種強盜式的掠奪法,也叫盜食質體。
  • 吃點藻類就能光合的動物奇葩——綠葉海蝸牛
    綠葉海蝸牛不光是綠,居然還能夠進行光合作用,這簡直是一種神奇的存在。與之前我們講到的不能光合作用的植物菟絲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連動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可見菟絲子是一個多麼不要強的存在。綠葉海蝸牛是一種囊舌類海洋軟體動物。分布於大西洋西岸從加拿大到佛羅裡達的沿海海域。
  • 吃點藻類就能光合的動物奇葩,綠葉海蝸牛
    綠葉海蝸牛不光是綠,居然還能夠進行光合作用,這簡直是一種神奇的存在。與之前我們講到的不能光合作用的植物菟絲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連動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可見菟絲子是一個多麼不要強的存在。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稀有深水海兔,不僅能產生葉綠素還是雌雄同體
    近日,中國的科考船「科學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南側海山進行科考的時候,發射下海裡的潛水器傳回海底的高清視頻,視頻中出現了兩隻頭部為粉紅色,身體發白的海蛞蝓,也就是海兔,這次發現的海兔判斷為深海的稀有海兔。那麼下面就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海兔這種神奇的生物吧。
  • 藻類海蛞蝓:快看!它們是一群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羊
    藻類海蛞蝓,一種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動物。藻類海蛞蝓,Costasiella kuroshimae,屬於海兔科。但它還有個別名,Leaf Sheep,直譯過來就是葉羊。它身長也只有5mm,不到一個指甲蓋大小,摸起來的觸感也軟綿綿的。在幼年時期,剛剛從卵裡孵化出來時,它們是個小透明,長得和父母並不像。
  • 一生只需進食一次的動物,它身上的奧秘,科學家也解不開!
    隨著人類快速的發展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開始了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和研究,在生物界裡,生命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植物,一類是動物。動物和植物的生存模式有巨大的不同,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它們的生存都離不開能量。
  • 認識藻類,其實綠藻可防可控不用怕
    【前言】藻類是一種簡單的有機體,它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自己的食物。藻類可以是單細胞的,也可以是多細胞的。藻類形態大小各異,小到你肉眼看不見,大到海洋裡大型或複雜形態的海藻都是藻類。這些藻類通過與已知有害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的物質結合,並以氧氣作為交換,這些有益的藻類可以在魚缸組建一個自然且功能齊全的生態系統,讓我們的觀賞魚被圈養還能愉快的生活。雖然藻類是魚缸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藻類也會對魚缸水體乃至魚缸裡的生物造成滋擾。
  • 這種動物非常神奇,一生只需要進食一次,顛覆了人類的認知
    隨著人類快速的發展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開始了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和研究,在生物界裡,生命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植物,一類是動物。動物和植物的生存模式有巨大的不同,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它們的生存都離不開能量。其中植物生存所需的能量來源是依靠光合作用,它們一般是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產生能量和化合物,這些能量不僅能夠維持自身的生命需要,而且還能夠為植食性動物提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