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狂草與表現的想像世界

2021-01-18 時尚芭莎藝術


石虎《轅韻》,紙本重彩,68×68cm,1992年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石虎先生便馳名於畫壇。他在中國畫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在於其巧妙結合了功力與修養,以獨特的繪畫風格受到畫界的關注。在石虎長達近五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他憑藉自有主見、一意孤行的個性,和對現代重彩藝術的突破性探索與獨到見解,成就了今日的藝術碩果。



傳統回眸中的現代探索


對於石虎的繪畫,讚賞者不少,非議者亦有之。這是畫界通常的習慣,大凡帶有探索性的新形式問世,總會有人以舊標尺衡量或評頭論足。當時正值'85新潮,藝術家石虎在一片否定傳統繪畫藝術的聲浪中,堅定地走在探索和創新的道路上。他廣泛吸納了中西繪畫的精髓,以誇張變形的創作手法打破了傳統重彩「唯筆墨」的固化格局。石虎《牽霞》,紙本重彩,122×75cm,1993年上世紀90年代,石虎創作了一批重彩人物作品。那時生活在海外的他深受西方藝術流派的薰陶,包括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理性抽象、達利(Salvador Dali)超現實主義的幻覺以及米羅(Joan Miró)從真實到幻想的變形,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手握著毛筆創作中國畫的石虎。但這一時期的他所關注的重點仍是中國畫的發展與創變,並受到了國內藝術思潮的影響。石虎在寫意和寫實、具象和抽象之間找到了一種中和性的繪畫語言,致使其作品呈現出了現代化和多元化的面貌。在現代重彩繪畫的變革和轉型方面,石虎是首當其衝的開拓者與踐行者。

石虎《紫情》,紙本重彩,68×68cm,1992年

石虎《轅韻》,紙本重彩,68×68cm,1992年

在當時藝術大繁榮的浪潮中,石虎清醒地意識到,他依然需要在傳統中汲取滋養並深入研究。因此,他在大膽引入西方繪畫元素的同時也融入了傳統繪畫的筆墨表達。在其作品中,觀者清晰可見線墨、虛實、疏密等中國畫最基本的對比關係及中國壁畫中斑駁的舊色應用。並且他對各類民間藝術的關注和吸收,也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本民族的審美特質。

石虎《弦花》,紙本重彩,98×100cm,1992年

石虎《聖浴》,紙本重彩,75×144cm,1992年


假如說功力是硬工夫,那麼藝術家的素質與修養則是軟實力。功力通過不斷磨練方可獲得,而修養則需長期積累與沉澱,兩者均與人的天賦和勤奮有關。雖然石虎沒有經過美術學院的淬鍊,但他在北京工藝美術學校求學期間極為注重造型能力與藝術技法的訓練與培養,從而為其打下了良好的繪畫基礎。


石虎《陽春》,紙本重彩,96×86cm,1991年

石虎《轅蔭圖》,紙本重彩,2004年

石虎通過在傳統寫意手法中加入狂草筆法與西方抽象元素,再結合造型、色彩、材質、肌理等方面的多重提煉、運用,進而生成了現代重彩的新樣式。


此外,在創作過程中對偶然因素的因勢利導,也是石虎藝術創作的另一個顯著特點。他善於發揮中國畫潑墨、潑彩法中利用「水」或「彩」在紙面上的流動之勢,並加以適當處理而形成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形象。


石虎《玉衡》,紙本重彩,2004年


在石虎胸中似乎有另一個充滿想像的世界,那裡有畫不完的人物和故事,有傾訴不完的話語和感情。幾十年來,他一直秉承其創作初衷,在歲月洗禮下未曾有過絲毫變化,並創造出了自成一格的意寫繪畫方法。

石虎《湘魂圖》,紙本重彩,105×155cm,2007年

石虎《雨送圖》,紙本重彩,133×179cm,2007年


卓詭變幻的形式意味


因其嶄新的藝術思維給予了當下的繪畫創作諸多啟示,所以人們常常將石虎的名字與繪畫聯繫在一起。事實上,他對於當代書法的關注和踐行正孕育著一個自由、蕭散意味的新書法形式的誕生。

石虎《誰弄筆墨幾疊磐,估且綿白做江山,天驕縱馬九萬裡,未盡此幀一角天》,2014年

通常,傳統的美學觀念左右著大眾一貫的審美和行為方式。但在面對浩如煙海的藝術長河,這種思維模式是需要轉變的,而石虎正以其自身的書法創造和藝術訴求回應了這個現實且直觀的問題。

石虎《冥眠明熙柔馬上》,2014年


在石虎極具個人特色的「傾斜」式書法作品中,其不可思議的字態運行軌跡呈現出野逸、張狂的情感色彩。他以畫家的視角表現線條並解構漢字,演化出與傳統書法截然不同的形式表達。


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完全脫離文字構架去追求所謂的自我意識。其作品裡常常會出現字形、虛實、濃淡的疊加,亦或為追求構圖形式而進行大疏大密的對比。


石虎《凸凹丘壑覓緡蠻,交破雀羽啟眸顏,芳心命筆琢玉樹,臨風麗人勻脂胭》,2014年

石虎在創作中對「計白當黑」的合理運用構成了畫面形式感,將字形的離奇變化與章法布局呼應呈現。從其作品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妄為」地打破了文字結構固有的組合關係、字體大小、間距離合、空間形態及線條的虛實和節奏變化。


由此,營造出字形架構詭譎多變、千態萬狀的圖像式意味。與眾不同的是,石虎寫字,不用正宗毛筆而是以孔雀毛書寫。行筆過程如同用刻刀在甲骨、石碑上鐫刻,並且與毛筆書寫方向往往相反,其逆鋒用筆的形式頗具北碑風範。

石虎《席共鹿人蠻》,2014年


因此,石虎對於文字的解構手段是非常獨到的。其書法作品所呈現的斜勢之態,也是其常態化的創作圖式及表達語言的強烈符號之一。他強化構圖的現代意識與對傳統書法寫作模式的思考與轉變,凸顯了原始的、本能的、曠野的味道。而這,也正是石虎內心自我審美需求和情感的自然反映。

於是,觀者從中看到一種「忽作風馳如電掣,更點飛花兼散雪」的書法景象。石虎專注於強調作品的視覺衝擊性和內在的意蘊經營,並將二者統一在變化多端的線條與充滿虛幻意識的語境中。這種極度跌宕亢奮、充滿綺思的表達方式,及對書寫中過程所出現的不可預知性變局的延伸引用,很大限度地展示了當代書法語境的多元性和時代性。

石虎《向畫冷暖索溫柔》,2014年

石虎書法在漢字的表現性上極具靈性和膽識,其多重元素所構成的「另類」書法充滿了怪誕的審美趣味,營造出近乎於迷離和難以捉摸的視覺影像。他用自己的書法語言及智慧直白地詮釋了藝術的自由本質和人的創造本性。石虎融匯了各類形式符號的書法形態,無疑顯露了一位藝術家敏銳而獨到的藝術視角。

雖然隱居北京九年,但石虎保持了一貫低調的行事作風。眾所周知,詩、書、畫乃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他作為現代藝術的代表畫家之一,在書、畫領域均有成就,當然作詩也必然有其特立獨行之處。


石虎山水,紙本水墨,31×28cm,2009年

石虎山水,紙本水墨,31×28cm,2009年

石虎作詩,採用並置、拆解、倒裝、捏合等手法,將單體漢字鋪排成方塊詩。其消解常規詩句的語法與邏輯規則,只用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實詞構成全詩。整體篇章外形規整且不乏深層內涵,隱現著瀟灑而又含蓄的感性思維。


另外,石虎寫詩還常繞開隸變與簡化字。他通過古文字法去感受和演繹漢字的含義,將詩歌的表達推向具有視覺感染力的層面。

石虎《磐構圖》,布面油畫,2004年


與其重彩繪畫創作不同的是,石虎的山水小品以紛亂而原始的筆觸和單純的筆墨線條勾勒,不敷設任何肌理與色彩,呈現出兼具傳統與現代的文化特徵。他那非具象的山水風貌如作畫者徒手率意而為,洋溢著坦蕩、灑脫的天真性情。

石虎《蝶戀圖》,紙本重彩,2004年

石虎《煌廂圖》,紙本重彩,2004年

石虎《紅牽圖》,布面重彩,114×191cm,2008年

縱觀其藝術創作的整個歷程,可以發現石虎對於繪畫創作形式及本質的探索貫穿始終。其作品不涉及意識形態、論道說教、歷史事件等沉重話題,以抒情寫意的方式描繪人物、花鳥、山水等物象,自由自在、輕鬆活潑地創作。


在東西方繪畫藝術的形式美和文化內涵的共同作用下,石虎的藝術作品展現了時代中難得的突破性與革新性。從而演繹出中國傳統筆墨中又雜糅著抽象意味的全新繪畫風格。

石虎《共華圖》,布面重彩,300×1300cm,2017年


在詩、書、畫全方位的藝術探索中,石虎沿襲並繼承著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又將凝練過的西方繪畫抽象符號引入其以傳統材料和工具創作的畫作中,發展出極具個人特色的藝術語言及畫面構成形式。他在傳統繪畫領域所做出的創新與突破,為當時中國的藝術發展提供了更多全新的可能。


石虎《青遞圖》,紙本重彩,2004年


石虎交織著中西文化特徵的藝術風格,不僅與時代變幻中人們愈發多元化的審美需求相互呼應,還將其身為一位具有使命感的藝術家對人類與世界的深刻思考凝聚於畫作當中,極具時代突破意義。




精彩回顧:














參考文獻 《意寫大家石虎》作者\邵大箴;《傳統回眸中的現代探索——論石虎重彩人物畫》作者\潘小菊 

相關焦點

  • 狂草書法技法10講
    胡玉琢其實,對於書法的各書體來說,很多人都偏愛「狂草」。欣賞一幅好的狂草作品,的確會給人以震撼、放鬆、淋漓盡致、痛快酣暢之美感!有人說,狂草是書法王國裡的明珠、金字塔的塔尖兒,這話一點不假。狂草的高度,可以說是其它書體皆不可比肩的。
  • 書協大師辦狂草書法展,被批亂寫一通,網友:不是狂草,是狂寫
    狂草展第二是他們都擅長並推崇狂草書體,認為草書才是書法裡面藝術性最高的形式;第三是他們總是抱團出現屢推四人組合形式的書法展,由於四位大師的名號和影響力實在不小,時不時就引發書壇震動一番。狂草書法但書法展覽畢竟不是搞演唱會,看書法展的人也不是歌迷那種聽個樂呵看個影兒就能可以了,大家都是衝著「更高端」「更權威」的書法藝術而來,那麼,狂草書法四天王主打的就是狂草,辦的,也是狂草書法展,因為,他們說狂草的藝術性是最牛的
  • 黑色的眼睛——再讀石虎《非洲寫生》畫冊
    ,只有那經歷冷冬天驟然見到晨光的人才會真切地體驗到「讓世界充滿愛」的歡欣和喜悅。而我們的最大問題正在於未能「站在世界看中國」,以史學的宏觀立場和高度避免視覺的局限。《非洲寫生》所表現的審美價值一般都被認為是「民族性與世界的時代思潮」的「合流」,事實上,這種「合流」或稱「合璧」,不僅局限了人們對中國繪畫當代發展趨勢的價值判斷,也在一定程度上錯誤地誘導著藝術家對「新生命」創造能力的懷疑,尤其到稍後的「85新潮」時期,幾乎所有的「創新」都是對「傳統」(歷史)的警覺、反叛和拋棄,當然,這裡說的「傳統」是「正宗」的文人畫思維方式和表現,而能夠給人們力圖「創新」的能量的希望無疑指向西方
  • 激蕩四百年:石虎驕奢淫逸突破想像,虐殺親子手段令人髮指
    僧人吳進向石虎進言道:「胡族的命運將要衰落,晉王朝當復興,應當讓晉人服艱苦的勞役,以抑制他們的氣勢。」於是,石虎讓尚書張群徵發附近各郡的男女十六萬人,車十萬輛,運土到鄴城以北,修築華林苑及漫長的圍牆,佔地方圓數十裡。申鍾、石璞、趙攬等人上疏,陳述天象錯亂,百姓凋敝。石虎勃然大怒:「即使宮苑和圍牆早晨建成,我晚上就死去,也死而無憾。」
  • 石虎:恣意縱橫畫山水
    這種「神覺」正是藝術創作中自我靈魂世界的顯露。作為不同時期的藝術巨匠們,充滿著靈智與革新思想的藝術家,在時空相隔幾百年的距離中所闡發出同樣的觀點,從中不難窺得一個真理:藝術唯一不變的就是直抒心性,找回靈魂!
  • 【圖文】畫家石虎與他的畫作
    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新生命」畫展的畫家石虎,他的作品展示出他多變的創作風格和突出的藝術才華。六十多歲的石虎出生在河北徐水的赤魯村,父親是位知識分子,很喜歡中國的詩文,家裡有三個哥哥和一個弟弟。
  • 石虎丨恣意縱橫畫山水
    這種「神覺」正是藝術創作中自我靈魂世界的顯露。作為不同時期的藝術巨匠們,充滿著靈智與革新思想的藝術家,在時空相隔幾百年的距離中所闡發出同樣的觀點,從中不難窺得一個真理:藝術唯一不變的就是直抒心性,找回靈魂!滌除玄鑑,回歸本我。我想,這正是石虎先生藝術思想中最為可貴精神。
  • 畫家石虎:其人其畫虎虎有生氣
    我不認為他們的業績是無足輕重的,世界上並沒有一種繪畫能取代它們,它們就是它們的時代的世界性。使用著人家的創造,來嘲笑創造的發明者,用一張白紙上的美好想像來貶低別人的藝術作品,這樣的品格哪有一點真誠、善良和美好呢?」
  • 石虎——【共華圖】
    所以我們琢磨這個線條,思考線的形態,對比科學家,他們是用方程式來認識這個世界,我們則是用線的形態來思維世界。陳量:但是現在繪畫的地位似乎一直在下降。石虎:我們不要把畫畫貶的很低,就像有的人說詩第一、書法第二、畫第三,有很多名人都這樣講,而我說畫中有大梵法紀。
  • 石虎新生命畫展慶祝中國紅十字會成立百周年(圖)
    石虎繪畫大展》,畫展為期一周,於昨日在中國美術館圓滿閉幕。  據悉,生於河北現定居澳門的石虎,是我國少有的在藝術水準和商業價值上都非常成功的畫家。他的作品《玄騰圖》在1995年就以800萬港元的天價被成功拍出,不過由於長時間在海外活動,國內民眾對石虎反而陌生。因此,加深與內地的聯繫和了解成為石虎此次回京展覽的重要內容。
  • 美術研究|石虎畫作,還歸人初之夢!
    他所刻畫的人物,完全顛覆了傳統重彩勾線、渲染、填色的程式,而開始注重肌理、色彩和情境表現,形式內容已經轉化為驛動著主觀精神,符合時代潮流的現代審美特徵。這顯然是中國畫與西方藝術的對接,也是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代表了畫家在保持民族性的前提下,對中國畫的改造和革新。儘管石虎一直擔當著時代先鋒的角色,甚至在異域的土地上流連良久,但他的血液裡流淌的依然是中華民族的文脈精華。
  • 傳統回眸中的現代探索 ——石虎先生的重彩人物畫
    他所刻畫的人物,完全顛覆了傳統重彩勾線、渲染、填色的程式,而開始注重肌理、色彩和情境表現,形式內容已經轉化為驛動著主觀精神,符合時代潮流的現代審美特徵。這顯然是中國畫與西方藝術的對接,也是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代表了畫家在保持民族性的前提下,對中國畫的改造和革新。儘管石虎一直擔當著時代先鋒的角色,甚至在異域的土地上流連良久,但他的血液裡流淌的依然是中華民族的文脈精華。
  • 「消失的畫家」石虎回歸北京
    長期旅居海外的著名畫家石虎昨日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中國美術在21世紀」的講座,並對中國藝術發展前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石虎被稱做中國當代繪畫中「消失在歷史時空中的人」,他是我國少有的在商業上非常成功的畫家,並與陳逸飛、丁紹光並稱,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其作品頻頻在各種藝術博覽會上創出百萬高價,如《玄騰圖》在1995年北京國際創下了800萬港元的紀錄,石虎作品還被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等私人和海內外藝術機構收藏。不過,由於石虎長期旅居海外,雖然在東南亞聲名卓著,卻少為國人所知。
  • 石虎筆墨中的弦外之音 | 郭慶豐
    他是先天瞎子,從未見到過這個世界,卻摸著人家的手,就說出了許許多多以前的和以後的事來。這件事對我的影響很大,我曾就此事多次問過大人,也曾仔細看過被老瞎子摸過的手,我沒有找到任何有說服力的答案,唯一讓我有所疑慮的就是每個人手裡那兩把完全不同的掌紋,它們上下左右交叉著,疏密不一,長短不一,粗細不一,成形不一,真幻不一……難道他摸見的是這些紋理?難道真如民間所傳《麻衣相法》那般玄妙?
  • 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吉祥物「石虎家族、歐米馬」正式發布
    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的吉祥物由4隻超萌石虎家族及鄰居老馬組成,各自有鮮明特色及個性。其中石虎家族的爸爸「虎爸」是全能農夫,熱衷於植物科學探索,經常協助解決各種動、植物間的難題;臺中市市長表示,臺中花博選定「石虎」及「馬」擔任吉祥物,蘊含臺中保護生態、永續發展的精神。
  • 張旭的狂草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於酣醉中寫到極致
    《古詩四帖》局部張旭的奔逸,是對線條所有的變化技巧精熟把握後的放縱,而後世許多自以為得狂草三昧的人們,不過是漫畫式的模仿而已,如明初的張駿。嚴格說來,狂草是無法臨摹的。狂草和小草不同,小草還可以把字結構規則化,而狂草中的筆法、結構全無範式可言,每一次創作,任何一字的筆法、結構都必須根據這一瞬間筆、墨、紙張的情況,根據周圍已完成結構的態勢而即興處置。
  • 「原始」的東方精神——石虎作品賞析
    「原始」的東方精神  ——石虎作品賞析  剛剛在中國美術館結束的個展,幾乎集合了石虎「潛隱」多年後最重要的作品。一直不斷探索、不斷超越、畫風多元的石虎,在這次展覽上盡顯他在書法、水墨人體、水墨山水和重彩油畫等方面超乎一般的創造力。
  • 我看石虎書畫大展
    腦海中時常閃現著石虎先生作品中那些跳躍不定的線條、穿插交織的色塊和飄忽不定的墨韻。與眾多「開始就結束」的展覽相比,石虎書畫大展中的諸多細節都逼迫著我去思考很多藝術的話題。我相信,我被這來自藝術的閃電所擊中,或者說內心很多關乎藝術的想像被擊活,開始四溢。
  • 石虎重金僱傭兵返攻石生,石虎用金子造宮殿大選美女
    但石堪剛出了襄城,便被石虎派人追回,搜出血詔,然後用烙鐵烙死。石虎又殺劉太后。改立石弘的生母程太妃為太后,命石恢回京。河東王石生在關中長安,得知石虎把持朝廷,殺太后,於是起兵討伐石虎。關中的蒲洪,洛陽的守將石朗也起兵響應。石虎留世子石邃守襄國,親自率領八萬人來攻洛陽。石生還沒來得及去救援洛陽,石虎便以極快的速度攻破了洛陽,擒住石朗。
  • 一窩精神病熊孩子,石虎家族
    公元333年,石勒病逝後,留下文弱的繼承人太子石弘,和手握重兵的殘暴精神病患者同族人石虎,不出意料的,石虎在石勒死後,挾持太子石弘,禪位給他,並且殺掉了石勒的老婆孩子。這時,羯族人建立的後趙已經佔領了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與南方的東晉政府隔江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