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用一首《聲聲慢》,寫出自己最後的倔強

2021-01-17 C叔聊歷史

文/C叔

汴京,又名東京、汴梁,為北宋都城。

都城由外城、內城、皇城組成,周長八十多裡,二百步寬的御街雖不如長安城的朱雀大街雄偉,卻也有其獨特之處。

隨著最後一道陽光消失在遠山的盡頭,整個世界似乎陷入到黑暗的沉默之中,在一片昏暗中忽然有點點亮光閃現,這亮光仿佛星星之火,一瞬間,整條御街都亮了起來,而此時的汴京才真正「活」了過來。

北宋時,商家可在御街兩側開店,到了北宋中期,連宵禁都省了,整座城市沉浸在歌聲中,不論是士大夫,還是普通百姓,都享受著精神和肉體的歡愉,通宵達旦,徹夜不眠,就像一個不想醒來的夢。

這樣的汴京城,對於文化娛樂的需求是海量的,這不僅帶動了雕版印刷術的大力發展,詞曲的傳播,流傳,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範圍更廣。

公元1099年,有一首新詞開始流行起來,並且深受官家女子的喜愛,這首詞就是《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詞人名叫李清照,此時年僅十六歲,正是人生最好的年華。

一、完美的人生

在大多數人眼裡,李清照的人生似乎完美地「過分」,讓人懷疑上天對她有偏愛。

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在章丘明水,李家是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又是蘇軾的學生,母親是狀元王拱晨的孫女王氏。

當時許多官家並不反對女子讀書寫作,多讀書,能知書達理,也是媒人說媒時的資本,但假如有女性要踏足真正的文學領域,仍會遭受巨大的非議。

李家非常開明,不但給了李清照極大的創作自由,父親李格非還教導李清照:「文不可苟作,誠不著,則文不能工。」

而李清照也真是祖師爺賞飯吃,十八歲已經在汴京城小有名氣。

更讓人羨慕的還有她的婚姻。

李清照十八歲那年和趙明誠結婚,趙明誠和李清照是山東同鄉,父親趙挺之是左僕射,後官至宰相,兩家可謂門當戶對,比才子佳人更難得的,是兩人有著共同的愛好。

婚後的李清照將夫妻感情也寫進了她的作品,趙明誠要去太學院報到,新婚夫妻就要分隔兩地,李清照在給趙明誠的手帕上繡上了她創作的一首詞。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一剪梅》讓整個汴京城的人都吃了一大口狗糧,卻又感嘆寫得實在太好。

有顏有才有閒,婚姻美滿,家庭和睦,創作自由,假如李清照按照這個劇本走下去,她可能不過是位普通而幸福的才女。

可命運總是在冥冥之中就已經有了安排。

李格非給她取名清照,是寓意「留下清明照千秋」,那時的李清照還不懂這句話的分量。

二、靖康之難

北宋的「新舊黨爭」,就好像一場巨大的漩渦,不斷將官員捲入其中。

先是李格非被貶官,之後身為宰相的趙挺之又被罷官,趙明誠也受到牽連,夫妻倆決定離開繁華的汴京,去往青州老家。

在青州隱居的十年,也許是李清照人生最快樂的日子。

夫妻倆將青州老家的書房命名為「歸來堂」,也就是此時,李清照將「易安居士」作為自己的號。

趙明誠是金石收藏家,所謂金石,就是青銅器、銘刻等古物,這些文物都極具歷史價值,李清照也非常明白丈夫「金石證史」的志向,於是貶官之後的趙明誠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金石錄》的編寫上。

收藏金石字畫,協助整理校勘古籍,雖然辛苦,可李清照覺得,這裡才是她的世外桃源。

可一場劇變,打破了所有人的平靜。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以七萬大軍第二次包圍東京汴梁,此時有一位名叫郭京的妖人,自稱可用六家之法,能撒豆成兵,只要七千七百七十七人便可生擒金軍主將。

而宰相何、次相樞密使孫傅居然對此深信不疑。郭京挑選了一批市井無賴後,大開城門出擊,被金兵殺得大敗,郭京趁亂逃走,而汴京再次陷落。

其實城破後,金兵也只是想要割地和勒索錢財,他們提出的條件是,黃金一千萬錠,白銀兩千萬錠,帛一千萬匹。

可這數量實在太大,直到來年春天,金銀還未湊齊,此時金兵也擔心各路勤王兵馬到來,於是將徽、欽二宗,連帶皇后、太子、嬪妃、公主、駙馬等皇親貴族共三千餘人全部擄走。

史稱「靖康之難」。

東京城破,金兵即將南下的消息傳來,青州已不安全,李清照和趙明誠也只好南渡。正在此時,趙明誠收到母親在江寧去世的消息,於是趙先行去江寧籌辦喪事,李清照則在青州整理南下行李。

其實他們夫婦哪有什麼行李,放不下的是他們十幾年的收藏,書籍古物已經堆滿十多個房間,兵荒馬亂之際,怎麼可能全部帶走?

最後,李清照裝了十五車的收藏,獨自南下。

1128年春,她和丈夫在江寧會合,當年九月,趙明誠被任命為江寧知府,但於1129年三月被罷免,原因是趙明誠在一次暴亂前擅自棄城而逃,夫妻倆只能乘船沿長江上遊往江西去。

金軍退出汴京後,趙構命宗澤為東京留守,宗澤聯絡各路抗金武裝,頑強抵抗金兵,此時年輕的嶽飛也在宗澤帳中。

隨著各路兵力集結,宗澤共20餘次上書高宗趙構,還都汴京,收復中原。可趙構和主和派早已如驚弓之鳥,說什麼都不肯北上。

1128年8月,宗澤病逝,臨終前大呼三聲:渡河!渡河!渡河!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連和敵人亮劍的勇氣都失去了。

同年,南渡的李清照一路上看到的是,逃難的百姓,不斷潰敗的宋軍,在他們眼前的是比他們跑得更快的朝廷,身邊則是剛剛臨陣脫逃的丈夫。

當他們路過烏江,李清照將心中的憤懣一洩而出,寫下了《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129年,正當夫妻倆迷茫之際,朝廷突然任命趙明誠為湖州知府,兩人再次分別,趙明誠先去見宋高宗,分別之時,李清照問了一句,假如遇到危險,這些收藏該怎麼辦?

趙明誠回答:「必不得已,先棄輜重,次棄衣被,次書冊捲軸,次古器;獨所謂宗器者,可自抱負與身存亡,勿忘之!」

國家都沒了,一個弱女子,又該怎麼「共存亡」呢?

三、李清照的倔強

公元1132年,距離北宋朝廷「衣冠南渡」已過去三年,此時的杭州也改名臨安。

臨安朝廷已沒了汴京的氣魄,但朝廷畢竟是朝廷,皇帝也還是要上朝的。

吏部侍郎綦崇禮上了道摺子,是為一位在牢裡的婦人求情,希望能赦免她狀告丈夫的罪。按大宋律法,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不管這個丈夫最終有沒有罪,只要是妻子告丈夫,那都得吃兩年牢飯。

眼下這時局,金兵還在北邊虎視眈眈,南邊的匪盜又猶如雨後春筍,內憂外患之際,朝廷大員還有心思為一個婦人求情?宋高宗正想發作的時候,才看見這婦人的名字:

李清照。

三年前,丈夫趙明誠在趕赴湖州的路上重病,李清照坐船日行三百裡,見到的卻是丈夫的最後一面。

杜甫曾經在長安陷落時說: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可這一刻,李清照面臨的卻是,國破、家亡、夫死,他們沒有子嗣,李清照要獨自面對未知的未來,唯一伴隨她的,是趙明誠的十五車收藏和一句「共存亡」的承諾。

南渡途中,還流傳出「頒金」的傳聞,說趙明誠曾用金石賄賂金兵,李清照為表明心跡,決定乾脆將所有收藏都交給朝廷。

可問題是,朝廷在哪裡呢?此時的高宗正被金兵追得四處逃竄,從蘇州到臨安(今杭州),從臨安到越州(今紹興),從越州到明州(今寧波),在明州淪陷前一天高宗甚至乘船逃到海上,在整個中國歷史上,皇帝被逼到出海逃難的,宋高宗算是古今第一人了。

而李清照幾乎就是夾在高宗和金兵的中間,這一路上覬覦李清照收藏的,不僅有金兵、軍閥以及地方豪強,甚至,在趙明誠去世後一個月,高宗御醫王繼先就提出收購藏品中的古玩,此事因為時任兵部尚書,也是趙明誠表親的謝可家反對才作罷。

直到1132年,戰事稍緩,李清照終於抵達臨安,此時的收藏也已經十去七八。

趙明誠去世的兩年半後,有一位名叫張汝舟的小官向李清照求婚。

雖說當時沒規定寡婦不可以改嫁,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觀念仍然深入人心,況且李清照還是命婦,年紀又比張汝舟大。

後人無法知道李清照為什麼會答應這門婚事,但當時李清照面臨的情況是,宋金之間戰事不斷,各地盜匪林立,甚至連隔壁鄰居都會在晚上挖洞,試圖偷取收藏。

無依無靠的女人,在亂世裡,還要守住已經被許多人惦記的收藏,張汝舟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了,然而他也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們結婚僅僅五個月,李清照就發現,張汝舟的真實目的也是那些藏品,在明知告發丈夫要坐兩年牢的情況下,李清照毅然提出離婚。

在綦崇禮的求情下,李清照只在牢裡呆了九天即被釋放,她也重新恢復了「誥命夫人」的身份,可這件事,卻成為李清照永遠的「汙點」。

四、最後的輓歌

這是一個秋天的傍晚,李清照坐在屋簷下,看著天慢慢地黑下去,仿佛是歲月正在溜走,落寞而悽涼。

這本應是尋常人家圍坐一桌吃飯的時間,可李清照看著周圍,卻找不到一個人。

不經意的風,從四面八方湧進來,她重新回到屋內,倒上一杯淡酒,試圖驅散這秋天的風寒。

明明只要一個杯子,桌上卻還有幾個空杯,白白佔了地方。

一個人的溫度如何敵得過整個秋天的寒意?

天上有大雁飛過,這個季節正是北方的大雁來南方過冬,李清照想起曾經在汴京的日子,那時的春天也會看見大雁,秋日南飛,春來北歸,大雁還是那群大雁,可李清照卻再也無法回到她的「歸來堂」。

同樣無法回去的,還有無數像李清照這樣南渡的北方客。

秋風把黃花刮的滿地,李清照想起那年的重陽節,丈夫沒在身邊,她也是獨自過節,獨自喝酒,於是有了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可那時丈夫還會回來,還會為他摘花,現如今,這滿地的黃花,只能無奈地陷入輪迴。

趁著李清照的追憶,天空默默得暗了下來,漸漸有細雨滴滴答答得落下來,像一根根針,把人扎得遍是傷痕。

這一年,李清照已經年過半百,隔壁人家有一位姓孫的小女孩,天資聰慧,惹人喜愛。

李清照沒有子女,她曾想把自己這一生所學傾囊相授,可小女孩卻說:「才藻非女子事也。」說完,臉上還頗為自豪。

一代才女,又怎麼樣呢?現在看來,老天對才女反而更加殘酷,想得更多,明白得更多,痛苦也就更多。

李清照閉上眼睛,任由思緒飛舞,汴京的繁華如夢如幻,官場的紛爭亦實亦虛,南逃的傷痛又苦又澀,人生的寂寞卻真真切切。

這50年的奔流不息,反而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異類」。

往日的歲月、經歷,猶如奔騰的海浪向她襲來,一浪高過一浪,無法阻擋。哪些人,哪些事又該如何說出口,千言萬語,又何止是一個「愁」。

這些感受順著李清照的手指,滑落到她的筆尖,在紙上融化,變成了這首《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要用這首詞,寫下自己最後的倔強,也為整個北宋王朝奏響了最後的一曲輓歌。

三十多年後,也是這樣的一個秋天,也是落葉和黃花,也是那股不經意的風。

有一名男子輕輕念到: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參考資料:

1、《曾經半生事件件在心頭李清照聲聲慢意象解讀》高方

2、《孀婦身份的心理折射李清照聲聲慢作時及情感內涵論略》王緒霞

3、《李清照與東京汴梁》周桂峰

4、《李清照詞學思想在聲聲慢中的體現》何群

5、《李清照詩詞的文化開掘》蔡維琰

6、《試論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徐培均

7、《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艾朗諾

8、《中華通史》陳致平

相關焦點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僅開篇14字就驚豔世人,成為千古絕唱在中國古代很少有以文才而名垂青史的女子,而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她是詞中之大家。明代文學大家楊慎在《詞品》中寫道:「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
  • 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寫出了些什麼?
    早期的作品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讀之辭藻優美,文字極具美感,真摯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易安體」,成為了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後期隨著政局不穩,國破家亡,李清照不得已帶著她和丈夫一生搜集的書籍文物,一路逃離,幾易其居,那時的詞多慨嘆身世,懷鄉憶舊,又充滿了愛國情懷,晚年遭受的種種磨難也讓她寫出了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聲聲慢》。
  • 李清照身處異鄉,給閨蜜寫了一首詞,最後兩句,寫出了深厚友誼
    李清照出身名門,父親是蘇軾弟子,母親是宰相之後。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李清照自然自幼便備受薰陶,加上自身聰穎伶俐,頗具天賦,從小就飽讀詩書,擅長作文。在她十六歲時,便憑著一首明快有趣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名鵲起,引得北宋文壇矚目。
  • 男兒本該頂天立地,李清照一首霸氣詩詞,羞辱貪生怕死的丈夫
    李清照從小就表現出了非常聰慧的一面,在家裡的薰陶之下,使得她從小就展現出了非常高的詩詞天賦,可以說的上是出口便可成章,在他年幼的時候就曾寫下過《點絳唇》,這首詩寫出了她兒時生活的有趣之處,還有小時候的青澀,但是,他的詩詞之中並不是一貫的以柔情跟才氣著稱,他很多的作品之中都是非常有豪情的詩詞。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專門寫來向丈夫撒嬌,卻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我國的才女不少,但能被稱一句「千古才女」的卻只有李清照一人,李清照給宋代文壇帶來的驚喜不亞於任何一個男性文人。當16歲的她寫出「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世人驚豔於這位大家閨秀的頑皮;當婚後與丈夫分別時的她寫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時,世人和這位痴情女子一起傷懷;而當面對大是大非的她寫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時,世人無不讚嘆她的霸氣。
  • 李清照霸氣的一首詩,明知是罵人,通篇挑不出半個髒字
    提起李清照,一副矯揉造作的姿態躍然眼前,很多人讀她的詩詞,總是不自覺地聯想到她是個溫柔細膩,弱不禁風且帶有三分悽涼的女子。的確,從身材相貌來看,李清照是個比較纖弱的女人形象,溫柔的外表卻無法阻止她寫出豪情萬丈的詩詞。
  • 李清照心高氣傲自有道理,不屑前人之作,自己寫出這篇梅花詞
    李清照的清高自負是她一貫的寫作風格,《孤雁兒》寫於李清照中年時期,那時候李清照家境衰敗,舉案齊眉的丈夫早逝,李清照當時的心境可以說是悲痛孤寂,沒有其他的渠道,只好用自己的筆來舒緩心中的壓抑和悲傷。梅花這種冬季開放的美好的事物,前人的詩中頗為常見,李清照讀遍前人作品,卻無一欣賞。自負的她乾脆自己拿起筆來,依照自己的心境和想法來寫下一首,這首《孤雁兒》竟也成為了千古名作。
  • 李清照最婉約的一首詞,結尾一句,冠絕古今,美得讓人心醉!
    李清照最婉約的一首詞,結尾一句,冠絕古今,美得讓人心醉!每當看到或者想到李清照,腦海裡都會浮現出幾個與她相關的詞,清麗、優雅、浪漫、多情、才華橫溢。有人說,你看到的只是表面,李清照骨子裡,還很直率,豪爽呢。喜歡喝酒,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個性情中人。
  • 李清照思念丈夫,寫了一首詞,驚豔眾人,飽含無盡深意
    隨著北宋王朝的不斷瓦解,李清照的生活也越來越窘迫,先是李清照與丈夫被迫南下躲避戰亂,再到後來的夫妻分別,最後丈夫染病離世。讓本該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李清照,慢慢一步又一步地走向失望甚至絕望。在自己深愛的丈夫離世後,李清照的生活陷入了絕境,日日以淚洗面。以寫詞來表達對離世丈夫的思念。
  • 李清照瞧不起前人詠梅詩,提筆寫下千古名作,最後5個讓人斷腸
    可能是李清照本就對當時的那些男人意見不小,所以處處看不起他們,在《詞論》中更是把時下的名人全都點了一遍名,說蘇軾、歐陽修的詞,不過是些不通順的詩罷了,王安石和曾鞏的詞更是連讀都讀不得。李清照對世人的詠梅詞尤為不屑,於是便自己提筆寫了這首詞,最後竟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 李清照僅用三十三字,便將「寂寞 女兒香」,寫成一首優美的詩詞
    不過,李清照僅用三十三字,便將「寂寞 女兒香」,寫成一首優美的詩詞!李清照在《如夢令》中說,「寂寞」是一縷幽香。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從古至今,以花喻人表達惜春傷秋的詩詞多如繁星。李清照在他的詩《如夢齡》中也寫了同樣的主題,卻寫得別有一番韻味。
  • 蘇軾贈別好友的一首詞,豪邁抒懷,短短六句寫出自己豁達的人生觀
    蘇軾寫過很多的詩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寫風景的,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詞是蘇軾少有的贈別友人的一首詞,不像其他人的離別詞一樣感傷悲情,而是充滿了蘇軾的味道,豪邁中帶著幾分豁達,樂觀中帶著幾分感動。蘇軾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正好遇到自己的友人梅庭老去上黨任學官,蘇軾前去送別的時候寫下了這首《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門外東風雪灑裾。
  • 李清照令人稱讚的一首詞,盡顯風流才氣,3句話值得你一讀再讀
    新婚燕爾,丈夫趙明誠外出,李清照對丈夫的思念之情無法消減,恰恰又是重陽節,這位才女就寫下了這樣一首《醉花陰》寄給丈夫。士大夫向來重視修身養性,李清照身為當時的貴族女子,卻能在富貴之中透露出這樣的淡雅,可見作品是對自我的呈現方式,可見李清照的才氣之高。下闋「東籬把酒黃昏後」,化用了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透露出李清照身上散發的魏晉文人高逸的淡雅風採。
  • 才女給閨蜜寫了首詞,短短幾句用了24組疊字,被稱「清代李清照」
    但不管其他才女如何出彩,都無法動搖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 其他才女雖然出色,但是在同時代的文壇也難以於站在巔峰的男性文人相媲美,就像魚玄機、薛濤等這些才女在唐代雖然也是聲名赫赫,但很少會有人將她們與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這些大詩人相提並論。但李清照就不一樣了,她是躋身於宋代文壇的頂級高手,她的名字時常和蘇軾、辛棄疾、秦觀等這些一同被提起。
  • 李清照很感傷的一首詞,道盡人生的遺憾!
    李清照是我們心中最為特別的詞人,不僅僅因為她是女性。更是她的才氣,讓我們佩服。憑藉一人之力,便在文壇上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這樣的才女,怎能不讓人難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李清照的一首非常感傷的詞,這首詞可以說道盡了人生的遺憾!《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 古詩詞賞讀:李清照(宋)《一剪梅》註解、譯文及賞析
    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
  • 女文青李清照的自在人生
    李清照這個女子可以算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歷史女性了,每每讀到李清照的詞都覺得自己愧對新時代女性的身份,被一個古代小姐姐的魅力深深折服。有人說李清照是一個「奇葩」女文青,她愛飲酒還頗有風情。這應該是一個客觀但不準確的說法,這些詞用來描述李清照,可能會導致有些誤解。
  • 李清照這首詞,短短41字,將少女的害羞寫得淋漓盡致,不愧是才女
    中國歷史上說起才子,許多人都會想到蘇軾和李白之類的,但是如果說到才女,那誰都會想到李清照,因為李清照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才女,而且至今都無法超越,李清照這一生寫了許多的詞,許多詞也加進了我們學過的語文課本當中,比如我們學過的《如夢令》,《聲聲慢》。
  • 李清照很「少女」的一首詞,描寫自己約會過程,讓女生們無比憧憬
    李清照雖然是一位「女強人」,但是我們在她早期的作品中,依舊可以感受到滿滿的「少女情懷」。其實,每個少女的心中,都懷有對愛情的無限憧憬,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李清照也不例外。少女時期的李清照,作品亦如跳脫可愛的少女,讓人憧憬不已。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詞,正是展現她少女心的一首作品——《浣溪沙·閨情》: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