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的母親撫摸著兒子的塑像失聲痛哭,這位英雄犧牲時只有23歲

2021-01-10 烽火軍哨

我們知道,軍人之所以受人尊敬,不僅是因為他們在危難時敢於挺身而出,最重要的是,軍人隨時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這是軍人的職業精神。其實很多人在選擇了軍人這個職業之後,就已經註定了犧牲在所難免,儘管現在是和平年代無戰事,但是還是會頻頻發生軍人犧牲的事情。在危險和災難來臨時,中國軍人用永不放棄,永不拋棄的精神詮釋著什麼是中國軍人。

和平年代的軍人依舊美麗,每當看到軍人犧牲時的消息,都會有一種莫名的心痛。這是我國軍人王成龍烈士和母親相見時的畫面,但這時的王成龍已經是以塑像的形式和母親相見,對王成龍母親而言,這種痛真的是撕心裂肺。母親溫柔地撫摸著兒子的塑像,早已哭成淚人。站在一旁的很多路人見到這樣的場面也是心痛不已,淚流滿面,人們在緬懷英雄的同時,也能理解這位英雄母親的喪子之痛。

那麼烈士王成龍是何許人也呢?其實王成龍是一名優秀的特戰隊員,年紀輕輕的他就已經是武警特戰指導員了。在一次訓練時,他正在和兩名戰友商量事情,但是最不願讓人看到的事情發生了,一輛違章行駛的大貨車突然從他們的身後衝了過來,就在這千鈞一髮生死存亡之際,王成龍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將生的機會留給戰友。王成龍拼儘自己全部力氣用力推開了站在自己身邊的兩位戰友,王成龍卻因傷勢過重壯烈犧牲。

犧牲時只有23歲,剛好是風華正茂的年紀,本可以大有作為的王成龍卻將所有的機會留給了自己親愛的戰友。他還沒有來得及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還未來得及向自己心儀的姑娘表白。如此短暫的青春在一瞬間消逝,讓人深表惋惜。王成龍犧牲了,但是他的精神卻永遠尚存,將激勵著我們將捨己為人的光榮傳統發揚光大。向英雄和英雄的母親致敬!

相關焦點

  • 【清明祭】兒子戰場犧牲 86歲父親帶故土從四川到雲南撒在烈士兒子墳頭
    得知這一消息後,已經86歲高齡的蒲運海激動地落下了眼淚,他告訴記者,趁自己還走得動,想去看看埋骨他鄉的兒子……兒赴戰場 父親等到一張烈士證明早些年,人們都羨慕蒲運海命好,24歲就有了一大一小兩個兒子,妻子溫柔嫻淑,母親善良慈祥。然而造化弄人,27歲時, 蒲運海妻子因病去世,當時二兒子蒲仕平只有三歲。
  • 一封掛號信寄給犧牲72年的烈士,老兵5年發出千餘封信為烈士找家
    再一看後面的出生年月日:1919年7月20日巳時,和信封上標註的「1947年28歲犧牲」也完全吻合。一圈人都按捺不住狂跳的心,歡呼了起來。但宗譜顯示,姚遠道並無後人,只有一個弟弟姚遠貞。沈寶棟請姚聞斌在姚姓家族中幫忙打探,希望能尋找到姚遠道烈士的親人,自己也通過其他渠道尋找。
  • 軍人犧牲,與父母從此陰陽相隔,母親大喊:兒子,慢點走!
    這是一組烈士媽媽爸爸和烈士生前直系親屬白髮人送別黑髮人的感人影像!也是一組彰顯社會正能量的暖人新聞,更是一組生動詮釋了什麼叫「人民子弟兵服務人民」的感人畫面,每一個瞬間都撕心裂肺,感人淚下,希望大家看完後可以達到淨化心靈的效果,真正尊重烈士和關愛烈屬,同時,也身體力行地去踐行社會正能量!
  • 中國年齡最小的烈士,犧牲時年僅8歲
    中國年齡最小的烈士,犧牲時年僅8歲中國今天的安寧,離不開千千萬萬英烈們的前赴後繼,是他們在中國譜寫了一首首感天動地的歷史壯歌,讓國人永久深切緬懷。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烈士,是中國年齡最小的烈士,他的名字叫宋振中,也許你不熟悉,但提起「小蘿蔔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宋振中,1941年出生於江蘇邳州,在他8個月大時,就與母親徐林俠一起,先後被關押於西安大雁塔胡宗南司令部、重慶白公館、貴州陽朗壩監獄。
  • 跨越10餘省,尋找烈士健在的父母——送去遠方兒子的問候
    「如果犧牲的是我,我相信活下來的戰友,也會像我一樣每年去祭掃。」肖鏗鳴說。    那一年,肖鏗鳴帶著愛人和一雙兒女到邊關祭掃烈士。陵園裡,他給家人講述了烈士們的英雄事跡。    「這輩子,只要我還活著,每年都要來祭掃,這是我對他們的承諾。」肖鏗鳴教育兒女說,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 24歲消防員犧牲兩年後,48歲母親誕下一對龍鳳胎…
    24歲消防員犧牲兩年後,48歲母親誕下一對龍鳳胎… 原標題:   14日上午9時35分,在中南醫院產科手術室裡,護士抱著一對龍鳳胎親著48歲媽媽方志英的臉頰,受麻醉影響,她不能動彈,但眼角立即流出了淚水。
  • 為酒泉籍烈士尋親——從康西瓦到果園鎮
    梁培清烈士的部分親人犧牲時,烈士們都很年輕,絕大多數沒有留下子女。英雄不該寂寞,為烈士尋親,是親人、是故鄉,也是我們所有人對英雄的紀念和緬懷。「來自康西瓦的召喚,為酒泉籍烈士尋親」,9月30日,烈士紀念日,《酒泉日報》和酒泉日報官方抖音號@jqrb2019同時發出稿件與視頻。
  • 23歲犧牲!他手繪的「表情包」看哭網友
    23歲犧牲!這是抗美援朝烈士李徵明在硝煙瀰漫的上甘嶺戰場給妹妹等家人寫的信近日被妹妹李曼通過微博發布到網上後,引發關注和熱議山河已無恙向英雄致敬往期薦讀【徐新榮:做大做強扶貧產業 落實落細工作措施 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 老人苦尋兒子30多年終圓夢,淚流滿面站在30多年前犧牲的兒子墓前
    接下來講述的就是一位老人在苦尋兒子30多年後,終於來到了在這場戰爭中犧牲的兒子的墓前,不由得淚流滿面。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還進行過多次保家衛國的戰爭,這些戰爭發生的時間貫穿了整個20世紀下半葉,不斷地有年輕的中華兒女追隨那些解放了中國的革命先烈的腳步,成為一名人民子弟兵。
  • 烈士蘆振龍單挑7個歹徒,身中27刀後犧牲,血衣成一級文物
    三國時代可謂是一個英雄時代,我們都知道亂世出英雄。在東漢末年,那個群雄並起的烽火硝煙時期。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曹操,諸葛亮,張飛,關羽等。一部《三國演義》將這些英雄生動形象地搬上熒幕,從此掀起一股三國熱。這些英雄或許是羽扇綸巾,有「談笑間,強擼灰飛煙滅」的氣魄與格局。但是其實無論人生有多麼得意,英雄有時候也會表現出常人的一面。
  • 烈士紀念日向英雄致敬!浙江解放前在冊烈士七千餘人
    2018-09-30 11:3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李鵬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浩然正氣垂青史牆 黃永偉/攝今天是第五個烈士紀念日。每到這一天,英雄的事跡和精神,總能喚醒我們深藏的記憶與情感。心懷崇敬,緬懷浙江英烈時,耳際總能迴響起一句讓人潸然淚下的話:「同志們,勝利的時候,請你們不要忘記我們!」
  • 「烈士」隱姓埋名40年,因兒子參軍名額受限,無奈暴露身份
    在歷史長河中,我國經歷了很多戰爭,其中戰鬥犧牲的烈士數不勝數。他們用生命保護自己的國家,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今天要跟大家說的這位就是一名「活烈士」,隱姓埋名40年,最終暴露身份只為一件事。90年代初期,我國動蕩不安,很多家庭都處於吃不飽穿不暖的狀態。李玉安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為了補貼家用,16歲就外出打工。
  • 紅色文化:尹靈芝烈士紀念館
    尹靈芝烈士紀念館位於壽陽縣城朝陽街東端,佔地面積2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34平方米。整個景區依山而建,東西對稱、設計獨特,全館分停車區、瞻仰區、憑弔區三個部分。建有紀念廳、東西陳列室以及接待室和辦公室,中心位置矗立高六米的烈士塑像。2016年,紀念館重新布展,增添了生動的實物塑像陳列,還可螢屏觀影。
  • 英雄的工兵班,英勇的烈士和戰友,我永恆的記憶
    而返回時,工兵又要作為後衛力量,布雷斷後,防止敵人追蹤襲擊。(參戰戰友用鮮血寫成的請戰書)工兵在戰鬥中特別是偵察作戰中的重要作用,決定了也是最危險的兵種。這次偵察三連在長達一年的偵察作戰中,共犧牲了三位戰友,其中有兩位是我工兵班的戰士,王新民烈士和康繼祥烈士;另外一位烈士姚風雨,則是被敵炮火彈片擊中頭部,光榮犧牲的。
  • 黨報:23歲消防員救95歲老太火海犧牲 到底值不值
    [摘要]5月2日凌晨,福建寧德一民房起火,95歲老太被困。搜救過程中,牆體突然倒塌,消防戰士姚為君被埋壓,救出後搶救無效,不幸犧牲,年僅23歲。當消防員聽說火場裡面是一個95歲的老人時,他是不會猶豫「救人值不值」的,不會把兩個生命放在價值的天平上去衡量一下。他們的職業使命就是救人,這種職業本能早超過了人的生存本能和功利本能。為救95歲老太,23歲消防員火海犧牲——這條新聞再次讓人們深切地意識到:奧特曼都是騙人的,消防員才是真英雄。5月2日凌晨,福建寧德一民房起火,火勢猛烈,95歲老太被困。
  • ...烈士找到了「家」!孟祥斌烈士妻子葉慶華:我願照亮他們回家的路
    42歲的葉慶華,依然經常夢見自己在做班主任時給學生電話家訪的場景:因為誤撥了一個號,結識了一位山東小夥。後來,小夥子就成了她的丈夫,他叫孟祥斌。 夢醒,電話斷了。
  • 烈士紀念日,琴聲祭奠這位叫丁香的女子
    這盛開的丁香花,都是在紀念一位叫白丁香的烈士,她短短 22 年的生命,卻綿延了一段跨越世紀的愛情故事。  9 月 30 日,第五個烈士紀念日,現代快報傾情製作的 H5 產品《請你彈奏,祭奠這位叫丁香的女子》上線,致敬愛情,祭奠先烈。配樂選用的是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丁香花》,聽了烈士丁香的故事,歌曲作者唐磊也深深被感動,無償將音樂版權給我們使用。
  • 79歲癱瘓母親被兒子活埋,黑暗裡的3天,這位母親經歷了什麼?
    過幾天就是母親節了,很多出門在外的兒女們,都會思念家裡的母親,也有的是「子欲孝而親不待」。然而陝西靖邊的一個男子,卻親手將自己79歲癱瘓的老母親,埋進了廢棄的墓坑裡。在裡面的3天,這位母親到底經歷了什麼?在這三天裡,恐怕這位79歲的老母親,把一輩子的淚都流幹了,母親到底是怎樣挺過來的,想想都讓人覺得心疼。可能黑暗、飢餓、寂靜和死亡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自己養大的兒子,卻親手把自己送到了這種地方。老人臥床不起,身邊確實需要子女的伺候,端茶倒水,甚至吃喝拉撒。
  • 李大為母親昨重返英雄犧牲地(圖)
    獲救村民梁建芳深情擁抱英雄母親。  李大為  母 親  昨重返英雄犧牲地  記者卜瑜 通訊員侯玉魁攝  為搶救群眾英勇獻身的解放軍戰士李大為,被列入央視200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的喜訊傳來後,英雄的母親昨日專程重回李大為犧牲地探訪剛剛喬遷新居的鄉親們,並第一次親眼目睹了剛剛落成不久的李大為銅像。
  • 獨子烈士救災犧牲3年後,老父親垂危之際:孩子,老爸來陪你了
    尊重英雄,崇尚英雄,愛護英雄,從我做起! 陳協貴是烈士陳林的父親。出生於1945年他18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原株洲航校。 2008年5月31日,在運送四川地震災區群眾時,陳林所乘坐的運輸直升機不幸墜毀,壯烈犧牲,年僅28歲。事後,該機組5人被授予烈士稱號,陸航團被譽為 「抗震救災英雄陸航團」。圖為2009年4月4日,陳協貴和老伴劉建修來到湖南長沙「湖南革命陵園」,為在抗震救災中犧牲的兒子陳林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