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紀念日向英雄致敬!浙江解放前在冊烈士七千餘人

2021-01-16 浙江日報

2018-09-30 11:3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李鵬

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浩然正氣垂青史牆 黃永偉/攝

今天是第五個烈士紀念日。每到這一天,英雄的事跡和精神,總能喚醒我們深藏的記憶與情感。

心懷崇敬,緬懷浙江英烈時,耳際總能迴響起一句讓人潸然淚下的話:「同志們,勝利的時候,請你們不要忘記我們!」這句話就鐫刻在杭州雲居山麓的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入口處,它出自25歲的寧波籍烈士裘古懷就義前的遺書。

據《中國共產黨浙江歷史第一卷(1921-1949)》一書記載,浙江解放前的在冊革命烈士多達7000餘人,無名烈士難以勝計。

特別值得追惜的是,解放前,浙江先後產生11位省委書記(代理書記),其中有王嘉謨、張秋人、夏曦、卓蘭芳、龍大道、李碩勳、羅學瓚、徐英、劉英等9位浙江省委書記(代理書記)在領導人民革命鬥爭中,無私貢獻了自己的一切,為革命灑盡了最後一滴鮮血。

尤其是在1927年6月至1929年4月不到兩年時間裡,浙江先後產生了10位省委書記或代理書記,其中有8位書記犧牲,他們平均年齡不到30歲,最小的僅為21歲,最大不過36歲。但因為英年早逝,他們的故事並不廣為後人知曉。

王家謨是9人中年紀最小的一位,就義時年僅21歲,他的遺骸由母親運回寧波象山,安葬在丹城西門外大坑門口的山麓上。

張秋人在來杭出任浙江省委書記之前,曾和同事斷言:看來,這頭是要砍在杭州了。不幸的是,就在上任第三天,他便在西湖邊被捕,幾個月後英勇就義。毛澤東稱他是「一個好同志、好黨員」。

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追思英雄,讓英雄的精神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邵飄萍烈士:鐵肩辣手

邵飄萍(1886-1926),金華人。中國共產黨早期地下黨員,英勇無畏的反帝反封建鬥士,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中國新聞戰線的先驅者。他是孫中山民主革命的積極支持者。在《臨時約法》頒布的背景下,投身於「新聞救國」事業,在杭州與辛亥革命時期著名報人杭辛齋合作創辦《漢民日報》,後《漢民日報》因直斥袁世凱為「袁賊」被查封,邵飄萍亦流亡日本。由於揭露北洋軍政府開槍屠殺群眾的罪行被捕入獄,1926年4月26日黎明從容就義。

錢壯飛烈士:戰鬥在敵人的心臟

錢壯飛(1896-1935)湖州人。中共隱蔽戰線的「龍潭三傑」之一。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年底,他根據黨的指示,打進國民黨最高特務機關擔任特務頭子徐恩曾的機要秘書,向黨提供了敵人的許多重要情報。

1931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情報保衛機關——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致使上海黨中央機關處於極度危險之中。25日,錢壯飛不顧個人安危,及時將情況報告給黨中央,冷靜地通知中央機關和相關同志儘快撤離。接到錢壯飛的情報,周恩來指揮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各機關立刻採取行動,中共中央、中共江蘇省委和共產國際遠東局的機關立即全部轉移——錢壯飛為保衛中共中央機關的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1931年他轉移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央軍委第二局副局長。1935年3月,在長徵途中不幸犧牲。

周恩來在戰爭期間和解放後多次滿懷深情地提起錢壯飛。他說,如果沒有錢壯飛同志,我們這些在上海工作的同志早就不在人世了。錢壯飛同志在對敵鬥爭中立下的豐功偉績,值得全黨永遠紀念他!

2009年9月14日,錢壯飛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俞秀松烈士:山村走出革命志士

俞秀松(1899-1939),又名壽松,字柏青,化名王壽成,諸暨人。1920年8月中國共產黨最早的組織——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他是五位成員之一。1939年2月,因受王明、康生誣陷,俞秀松在新疆被逮捕入獄,轉押去蘇聯,在「肅反」擴大化中被害。1962年,毛澤東籤發了烈士光榮證書,以表彰俞秀松對革命的功績。

劉英烈士:赤心獻革命 決然無返顧

劉英(1905-1942),原名劉聲沐,化名可夫、愛群、越人、鋤非、王志遠,江西瑞金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政治部主任、挺進師政委、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和浙江省委書記等職。

1935年11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和省軍區成立,劉英任省委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與粟裕等率根據地軍民,運用靈活機動戰術,粉碎國民黨軍多次「圍剿」。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1938年5月,中共浙江臨時省委成立,劉英任省委書記,積極開闢新區。1942年2月,由於叛徒出賣,劉英在溫州被捕。1942年5月18日拂曉,在方巖馬頭山上,殘忍的敵人槍殺了劉英。

毛澤東曾深情地說:「劉英為人民而犧牲,人民就會永遠紀念他。」

李敏烈士:「浙東劉胡蘭」

李敏(1924—1944),女,原名李雅琴,寧波北侖人。1943年,李敏擔任了中共樟水區委書記,奔走在各村,用「一隻筷易斷,一束筷難折」的通俗道理將群眾組織起來,共同抗日。

1943年11月下旬,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一部駐紮在樟水區,準備出擊頑軍部隊。李敏在觀察地形時發現,村後遊擊隊必經之路「溪步」已被水淹沒,她擔心戰士們的腳會凍壞,影響行軍速度,便回村發動婦女背來幾十條長凳,用繩子縛住凳腳搭起「木橋」,使戰士順利通過。

1944年2月21日,頑軍在偷襲中抓住了李敏。面對敵人的威脅利誘、嚴刑逼供,她堅貞不屈。28日,李敏被惱羞成怒的敵人殺害,年僅21歲。解放後,李敏被譽為「浙東劉胡蘭」。

鬱達夫烈士:長天一徵鴻

鬱達夫(1896-1945),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1913年9月,鬱達夫留學日本,親身經歷了作為一個腐敗弱國的子民被外人歧視和欺凌的種種痛苦,這也強烈激發了他的愛國主義思想。

1938年,他應新加坡《星洲日報》的邀請,擔任該報的文藝編輯。12月底,他攜帶家眷抵達新加坡。1942年初,鬱達夫出席了由陳嘉庚領導成立的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聯合會成立大會,被選為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聯合會主席,成為新加坡華僑抗日領袖之一。同年2月,新加坡淪陷後,胡愈之、鬱達夫等28位文化界人士流亡到印尼蘇門答臘島中西部的巴亞公務市,鬱達夫化名趙廉,開了一家「趙豫記」酒廠,其間他暗中救助、保護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難友、愛國僑領和當地居民。

1945年8月29日,鬱達夫被日軍殺害於蘇門答臘叢林。

文成:一門六烈士

胡從點(1891~1936)、胡從登(1897~1936)、胡從昆(1899~1935)、胡從通(1902~1935)、胡從威(1908~1936)、胡從慎(1917~1936),同胞兄弟,文成縣金星鄉巖門村人。

1930年5月,中國共產黨在浙南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此時,在青田一帶幫工的文成縣金星鄉巖門村人胡從登、胡從昆、胡從通三兄弟商量,一起報名參加了紅軍,被編入紅一團當戰士。不久,從登奉命回家鄉宣傳革命,發展紅軍隊伍。

1935年春,以粟裕為師長、劉英為政委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進入浙西南地區。從登參加了挺進師,其兄弟從昆、從能、從威以及溫和老實跛足的從點和剛滿18歲的從慎都分別參加了挺進師或農會等組織。此後,巖門村便成為紅軍挺進師經常活動和落腳的地方。同年11月12日清晨,惡霸地主邱周達帶領保安司令部的一個分隊的武裝隊伍,到巖門村搜捕胡從登。從登不幸被捕,並被當即解往溫州保安司令部。同一天上午,惡霸胡富北的繼子受反動軍官高銘朋的差遣,帶了高銘朋的一支有120多人的保安隊來到巖門村,將胡家老三從昆和老四從通逮捕,並於次日在城郊的溪灘上將其殺害。犧牲時,從昆36歲,從通33歲。

國民黨軍逮捕從登後,妄圖審訊問出挺進師的實力和動向,便對他軟硬兼施,用盡了各種招數,但皆無果而終。為此,敵人痛恨已極,遂於1936年10月的一天,在溫州把從登槍殺了。犧牲時,從登39歲。

同年11月,國民黨副鄉長,地主邱周達和土劣胡富北串通了國民黨青田縣自衛團頭目夏守素,派兵到巖門村剿捕從威等三兄弟。不幸的是,兄弟三人恰巧都在家。從點被用土刀砍死在村外田頭。從威和從慎被殺死在南田龍岙的後畔山上。三兄弟犧牲時,老大從點45歲,老五從威28歲,老六從慎僅19歲。

解放後,胡從點、胡從登、胡從昆、胡從通、胡從威、胡從慎同胞六兄弟,先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985年,縣人民政府撥下一筆撫恤金,巖門村村民委員會用這筆錢為胡氏六兄弟修建了烈士墓。

相關焦點

  • 烈士紀念日,江夏人這樣悼念他們!
    9月30日是第五個「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區領導張利、李新軍、舒基元、韓良炎、任麗英、肖水林、曾建輝、吳建國、明一先等來到江夏區革命烈士紀念館,緬懷先烈豐功偉績,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青松翠柏掩映下革命烈士的銅像巍然屹立、宏偉壯觀。張利一行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緩步來到項英烈士銅像前,靜靜肅立。
  • 75年前的今天 劉英烈士英勇就義 解放前浙江有9位省委書記犧牲
    75年前的今天 劉英烈士英勇就義 解放前浙江有9位省委書記犧牲 2017/05/18 08:28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編輯:單暉 瀏覽:9123
  • 今天,彌勒人民向他們致敬!​
    全體人員脫帽向革命烈士紀念碑默哀,緬懷革命先烈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英勇犧牲的英雄氣概。現場氛圍莊嚴、肅穆。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日,10月1日是國慶節,將烈士紀念日定在9月30日,體現了「國慶勿忘祭先烈」的情懷,突出了國家褒揚烈士的主題。
  • 金正恩:向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和老兵致敬
    新華網北京7月26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據朝中社26日報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25日在平壤舉行的的第四次老兵大會上發表演講,向朝鮮人民軍烈士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表達崇高敬意  金正恩對取得抗日戰爭和朝鮮解放戰爭勝利的參戰者表示最高敬意和慰問,向致力於實現朝鮮人民的自由獨立與東方和平、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流血犧牲
  • 【鄉鎮】翔雲革命烈士紀念碑:銘刻11位烈士名字 年齡最小的才19歲
    翔雲革命烈士紀念碑,是南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之一,也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上銘刻著11位革命烈士的名字,每個名字背後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紀念碑建於1957年  每年都有人來獻花圈  每年清明節前,位於翔雲鎮一座山包上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總會迎來一撥又一撥的人群,有學生、鄉鎮幹部、機關單位工作人員,更有普通民眾。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參與祭掃的人敬獻花圈、致敬默哀,表達對革命先烈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緬懷。
  • 烈士紀念日,琴聲祭奠這位叫丁香的女子
    這盛開的丁香花,都是在紀念一位叫白丁香的烈士,她短短 22 年的生命,卻綿延了一段跨越世紀的愛情故事。  9 月 30 日,第五個烈士紀念日,現代快報傾情製作的 H5 產品《請你彈奏,祭奠這位叫丁香的女子》上線,致敬愛情,祭奠先烈。配樂選用的是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丁香花》,聽了烈士丁香的故事,歌曲作者唐磊也深深被感動,無償將音樂版權給我們使用。
  • 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 迎回儀式上這些細節令人動容
    此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迎回儀式最終定在了「9·30」烈士紀念日前夕。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和「9·30」烈士紀念日前夕開展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活動,能更好地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彰顯我國愛好和平的負責任大國形象,讓銘記功勳、褒揚英烈真正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
  • 英雄回家!中國隆重迎接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
    機上搭載著117位志願軍烈士的遺骸。這些闊別祖國近70年的英雄回家了。這是第七批回國的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今天載運他們的是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進入中國領空後,兩架戰鬥機起飛護航,以空軍特有的禮儀向他們致敬。9月27日,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運送志願軍烈士遺骸的空軍專機通過水門。
  • 跨越10餘省,尋找烈士健在的父母——送去遠方兒子的問候
    又一個烈士紀念日到來,老兵肖鏗鳴再一次前來祭掃戰友。一如過去,他在每座烈士墓碑前擺上餅乾、水果和一瓶酒,點上香燭,緩緩將酒輕灑在墓碑前……    每一個動作都是那麼凝重,每一次邁步都是那麼沉重。肖鏗鳴坐在烈士鄭開雄的墓碑前喃喃自語:「開雄哥,你的老母親走了,我和戰友們替你送了她老人家最後一程……」    有風吹過,仿佛低回的哀樂。
  • 省城各界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隆重舉行
    9月30日,省城各界隆重舉行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鮮花獻英烈,哀思祭忠魂。9月30日是全國第七個烈士紀念日,上午,省城各界在蘭州市烈士陵園隆重舉行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深切緬懷革命烈士不朽功勳,表達崇高的敬意和無限的懷念。
  • 迎117位烈士遺骸回國,每一個細節都體現對烈士的尊崇
    9月27日,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從韓國回到祖國。此次共迎回11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除第一批的437位外,這是近年來單年度交接數量最多的一次。9月26日,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志願軍烈士遺骸臨時安置所共同舉行裝殮儀式。9月27上午,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舉行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中韓雙方代表現場籤署交接書,確認交接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遺物。
  • 莊嚴的記憶 靈魂的洗禮——區商糧局組織黨員幹部收看《烈士紀念日...
    為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烈士精神,築牢精神支柱,9月3日上午10點整,區商糧局組織黨員幹部收看《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電視直播。整個儀式莊嚴而肅穆,儀式既表達了對革命先烈們的緬懷和崇敬之情,又表達了對革命先烈們的感恩之情。
  • 英雄的工兵班,英勇的烈士和戰友,我永恆的記憶
    (左起:王新民烈士和丁正波正班長在組裝地雷)英雄的工兵班,我的參戰老戰友。你們不怕犧牲,勇敢戰鬥,無私奉獻,血灑疆場,英雄事跡可歌可泣。你們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老戰友永遠不會忘記!王新民烈士,1966年4月出生於烏魯木齊新市區,1983年11月入伍,參戰前系23團特務連工兵排九班戰士,中共黨員。
  • 紀念浙江烈士原創詩詞楹聯辭賦徵集活動獲獎名單揭曉
    圓夢中華——紀念浙江烈士原創詩詞楹聯辭賦徵集活動」圓滿結束。七律·謁四明山烈士紀念碑浙江 吳 容6滿江紅·頌平湖英烈施奇烈士浙江 陸永祥7七律·為李敏烈士就義70周年而作浙江 胡嶽林8滿江紅·紀念秋瑾就義浙江 杜琳瑛9七律·詠革命烈士應修人河北 李金明10
  • [聊城]烈士孫秀珍:劉胡蘭式的女英雄
    敵人本想讓她屈服,孫秀珍卻藉此面向群眾高喊:「鄉親們,劉鄧大軍已經過河南下,快行動起來,迎接全國大解放!」膽怯的敵人,急忙用毛巾堵住她的嘴。  毒打、羞辱,都奈何不了她,敵人最後下了毒手:活埋。  苦孩子:9歲時失去雙親,後參加革命  1978年10月,時任東阿縣委宣傳部報導員的劉玉新,接到一個任務:採集烈士孫秀珍的事跡。當時,聊城出版部門抽調全市的精幹寫作力量,編撰烈士回憶錄《光嶽春秋》。後來,孫秀珍烈士的事跡編入該書。
  • 省暨長春市舉行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
    ,省暨長春市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在長春烈士陵園舉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巴音朝魯,省委副書記、省長景俊海,省政協主席江澤林等省黨政軍領導和老戰士、老同志、烈士家屬、長春市各界幹部群眾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和人民英雄,表達傳承弘揚優良革命傳統,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解放思想、拼搏進取,奮力推進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堅定信心決心。
  • 政策解讀丨這些問題與烈士遺屬息息相關
    為大家解答相關問題今天我們推出烈士遺屬相關問題解答烈士遺屬是指,烈士的父母(撫養人)、配偶、子女以及符合條件的兄弟姐妹。Q:地方政府在重要節日走訪慰問烈屬問題關懷、慰問烈士遺屬是黨和政府褒恤烈屬的重要方式。長期以來,各級黨委、政府每逢春節、「八一」、烈士紀念日等重大節日都會通過各種形式走訪慰問烈屬等優撫對象代表。並將持續加大工作力度,紮實開展走訪慰問活動。
  • 英雄歸來,機場水門最高禮遇迎接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家
    「過水門」是民航界的最高級別禮儀,寓意著接風洗塵,迎接祖國的英雄兒女回家!央視新聞客戶端9月27日消息,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今天上午在韓國仁川舉行。交接儀式後,搭截11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的專機起飛返回中國。相比較於此前六批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儀式,今年的活動有哪些特別之處?對此,記者對退役軍人事務部褒揚紀念司副司長李敬先進行了獨家專訪。
  • 9月27日117位英雄回家:中韓將交接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
    中方代表團向烈士們敬獻了花圈和寄託哀思的白色菊花,向烈士們致哀。  根據與朝鮮方面達成的《9·19軍事協議》,韓國軍方自去年開始,在位於鐵原箭頭山等之前沒有挖掘過的非軍事區內的地區展開遺骸發掘工作,找到了這11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和相關遺物,是除2014年韓方向中方移交的第一批43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以外,單年度發掘、交接數量最多的一次。
  • 為酒泉籍烈士尋親——從康西瓦到果園鎮
    梁培清烈士的部分親人犧牲時,烈士們都很年輕,絕大多數沒有留下子女。英雄不該寂寞,為烈士尋親,是親人、是故鄉,也是我們所有人對英雄的紀念和緬懷。「來自康西瓦的召喚,為酒泉籍烈士尋親」,9月30日,烈士紀念日,《酒泉日報》和酒泉日報官方抖音號@jqrb2019同時發出稿件與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