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魚山屹立,濤濤黃河不息。
60多年前,在這個山河相映的地方,烈士孫秀珍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跡,傳頌至今。
面對敵人的掃蕩,她主動站出來,自稱「我就是你們要找的共產黨員,我就是魚山的村幹部。」,讓鄉親們幸運脫險。
落入敵軍魔窟後,她受盡折磨毒打,幾次被打昏迷,始終堅貞不屈。敵人惱羞成怒,竟將其上衣脫去,遊街示眾。
敵人本想讓她屈服,孫秀珍卻藉此面向群眾高喊:「鄉親們,劉鄧大軍已經過河南下,快行動起來,迎接全國大解放!」膽怯的敵人,急忙用毛巾堵住她的嘴。
毒打、羞辱,都奈何不了她,敵人最後下了毒手:活埋。
在就義的最後一刻,她衝著敵人厲聲斥責:「死,只能嚇唬你們這些怕死的……」
1947年,18歲的孫秀珍,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苦孩子:9歲時失去雙親,後參加革命
1978年10月,時任東阿縣委宣傳部報導員的劉玉新,接到一個任務:採集烈士孫秀珍的事跡。當時,聊城出版部門抽調全市的精幹寫作力量,編撰烈士回憶錄《光嶽春秋》。後來,孫秀珍烈士的事跡編入該書。
「從前期採寫、到後期修改,前後歷時一年多,我住到魚山村,把孫秀珍烈士的親屬、鄉親喊到一塊,大家坐床沿上座談。還去了泰安、濟南,採訪孫秀珍烈士生前的領導、戰友。」回憶起30多年前的這次採訪經歷,東阿縣文物管理所原所長、文史專家劉玉新依然歷歷在目。
隨著調查採訪的深入,孫秀珍烈士的成長曆程,在他腦海漸漸清晰,烈士的事跡深深地吸引了他。
9月27日,劉玉新和孫秀珍烈士的親屬房鵬接受記者採訪,講述這位女英雄的生前故事。
東阿魚山,是建安詩人代表人物曹植的埋身之地。魚山東側,便是奔流不息的母親河黃河。
1929年,孫秀珍烈士就出生在距魚山不遠的東阿縣魚山鎮林馬村。
她命運多舛,9歲時父母先後去世。作為家中的獨生女,她由該鎮魚山村農民房燕多收養,後來與房燕多之子房義訓訂了婚。
房燕多一家本來就生活貧寒,年幼的孫秀珍來到後,這家的日子更難過了。
懂事的孫秀珍,把這一切看在眼裡,一邊照顧雙目失明的婆婆,一邊幫助公公照管黃河上擺渡的生意。生活的艱難,磨練了其堅強的意志。
擺渡的生活,更是讓她接觸了外面的世界,從過往的行人那裡,她探聽到了共產黨、八路軍、打鬼子等信息。時間長了,她了解到,共產黨是為窮人做主的,是打日本鬼子的,心中便生了親切感。
194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來到東阿。年僅14歲的孫秀珍,說服公公,兩人一塊加入了共產黨組織的農會。第二年,她又光榮地加入了共產黨,積極學習文化知識,宣傳紅軍長徵過草地的故事。
1946年,為了響應黨和政府衝破封建枷鎖的號召,孫秀珍成為魚山村第一個剪髮、放腳的女性。後來,她還說服動員很多年輕婦女剪髮、放腳,解放自己,加入革命隊伍。
這年秋天,孫秀珍參加了中共東阿縣委舉辦的幹部培訓班,後被分配至六區工作。
此時,孫秀珍已經成長為一名年輕的革命幹部,有文化、有思想,有組織能力。
俠義女:面對敵軍圍剿,主動站出來解救鄉親
在工作中,孫秀珍深受百姓愛戴。對待孤寡老人,她總是牽掛其衣食冷暖,常常把俘獲敵軍的糧食送給他們。因此,當地群眾見了她,都親切地喊她「八路小幹部」,老人有了好吃的,也給她留著。
自幼失去雙親的她,對鄉親的愛戴記在心間,暗下決心,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1947年夏天,劉鄧大軍渡河南下,各地掀起了擁軍高潮。其間,孫秀珍便深入沿黃十幾個村莊,組織婦女為解放軍趕做「反攻鞋」。儘管日常工作繁忙,她還是熬夜做了6雙布鞋。常常是,她一手拿著針,一手拿著鞋,就睡著了。
她在每雙鞋上都繡上「反攻」、「勝利」等字樣,然後偷偷送到前線。
正當劉鄧大軍南下,揭開解放戰爭反攻大幕之時,國民黨武裝和地方偽軍開始進犯黃河南岸,與黃河北岸的解放區隔河相望。
1947年10月8日凌晨,一股敵軍趁著夜色渡過黃河,包圍了魚山。當時,魚山村村民沿山而居,很多院落就建在半山坡上。
一陣密集的槍聲,驚醒了睡夢中的孫秀珍。她爬起來就往外走,丈夫拉住她,讓她快藏起來。但是,她堅持去報告區委領導。
出了家門,她就被全副武裝的敵人發現了。機警的孫秀珍,急走幾步,拐進了一個胡同,趁著夜色躲進了一個柴草堆裡。
後來,敵軍挨門挨戶地搜索,將沒有躲藏起來的群眾全部趕上了魚山山頂,進行拷問,逼迫群眾說出村裡的幹部和共產黨員。但是,所有人以沉默抗拒,沒有一人洩露信息。
敵軍從人群中將房燕東老人拉出來,詢問他,誰是村裡的幹部和共產黨員。老人始終稱不知道。敵軍惱羞成怒,將老人一頓毒打,打得死去活來。
這時,孫秀珍從南山坡走來,後面跟著幾個敵軍。原來,不堪忍受鄉親遭受毒打,孫秀珍主動站了出來。
「你們住手,不許打人。」看到敵軍又從人群中拉出幾人,準備嚴刑逼供,孫秀珍厲聲呵斥。隨後,她說:「我就是你們要找的共產黨員,我就是魚山的村幹部。」
開始,敵軍不相信這這個小姑娘。接下來,她說,剪髮放腳,是她組織的。鬥爭地主、支援劉鄧大軍前線,也是她領導的。這樣,敵人便相信了她。
得知敵軍偷襲,我軍派出兩個連的兵力,趕到魚山殲敵。敵人怕被殲滅,帶著孫秀珍、魚山村農會主任房義興以及其妻王蓮英,倉皇渡河而逃,逃至黃河以東現在的平陰縣東阿鎮。
在敵軍此次圍剿中,孫秀珍主動站出來,不幸落入魔窟,而鄉親們卻得救了。
真英雄:毒打羞辱奈何不得,慘遭活埋
到了東阿鎮後,孫秀珍被關進了政府監獄裡。
在獄中,敵人嚴刑拷打,逼迫她說出黨組織的情況,她都嚴詞拒之。至始至終,敵人沒有在她口中,得到任何信息。
一天,在東阿鎮大集上,敵人脫去她的上衣,押著她遊街示眾,希望以此羞辱她,讓她屈服。但她卻面對集市上的群眾高聲喊道:「鄉親們,劉鄧大軍已經過河南下,快行動起來,迎接全國大解放!」敵人只好急忙用毛巾堵住她的嘴。
其間,她一次次遭受毒打,皮開肉綻,鮮血浸透衣衫,幾次昏死倒在地上。
但是,敵人始終無法讓她屈服。
半個月後,一無所獲的敵人,徹底死心,下了毒手。
趁傍晚時分,孫秀珍、房義興、王蓮英三人,被敵人押解出監獄,來到東阿老縣城城南一個楊樹林內。這裡,有一個已經挖好的大坑。
看著深深的大坑,孫秀珍並沒有膽怯,她昂著頭,直視著敵人,反而嚇得對方直往後退。
敵人問她,死到臨頭,還有什麼要說。
她說,今天埋了她,18年後她還當共產黨員。
此時,她剛剛18歲。
敵人問她怕不怕死,她說:「死,只能嚇唬你們這些怕死的。今天,我死在你們手裡,親人和後代還會當共產黨,還會和你們這些壞蛋作鬥爭……」
驚慌的敵人,隨後將她推入大坑,殘忍地活埋。
孫秀珍英勇就義的消息傳來,魚山一帶的百姓,為之悲慟。
1947年11月3日,相關部門為孫秀珍舉行了萬人追悼大會,並為其立碑紀念,上面寫道:孫秀珍烈士之墓。
新中國成立後,參與殺害孫秀珍的劊子手,均被捕歸案,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巍巍魚山屹立,濤濤黃河不息。如今,距孫秀珍烈士犧牲,已過去60多年,但這位劉胡蘭式的女英雄的事跡,仍在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