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大家從營養學的角度如何抵毀油條,數落它的不是,依然改變不了對它的熱愛,其實我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還是和國人一樣喜歡它外酥裡軟又略帶嚼勁的口感,油條真的是太太太……香了,用其它的烹飪方法做不出來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適當地吃是沒有問題的,不必危言聳聽,只要適可而止,用最健康的方式吃,把它的危害降到最低。
我每個月會吃兩到三次,都是在家裡變著花樣做的,從來不去外面買,油條的危害在於炸油條的油高溫反覆加熱造成的,自己做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有人擔心炸完油條的油怎麼處理,居家過日子肯定不能扔掉,不知道怎麼處理是你沒發現它的好處,炸過的油要麼炸成花椒油裝瓶調涼菜用(比只放香油好吃多了),要麼直接盛出每天炒菜用(炸過東西的油就是熟油,比用生油炒菜香,而且沒有生油味)。
油條最常見的就是黃色的。其實可以利用蔬菜做出各種顏色的,南瓜泥和面炸出來更黃,胡蘿蔔泥和面炸出來是黃,加入玉米面的油條是又酥又黃,菠菜汁和面炸出來是綠色的,還有人居然異想天開地提議做水果味的油條,下次一定大膽嘗試,開發新品種,並與大家分享。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做出不同風味的油條。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用菠菜汁和面做出來的綠色油條,看著漂亮,吃著美味。
【綠色油條】
【食材】
普通麵粉300克(也可用高筋麵粉或加入一部分),菠菜汁190克,雞蛋1個(去皮約50克),玉米油20克,鹽3克,酵母3克,無鋁泡打粉3克(可不放)
【具體做法】
只用菠菜葉約120克(莖不易打碎),焯水,過涼水,擠去水分,切碎放入料理機桶中,加入約80克的水打成細膩的菠菜汁。倒出差不多就是190克。
加入酵母攪拌至融化,打入一個雞蛋,加鹽、麵粉、無鋁泡打粉(可放可不放),攪拌成絮狀,加入玉米油,和成稍軟的光滑麵團。
蓋上蓋子放到溫暖處,醒發到兩倍大。也可提前一晚和好冷藏發酵,第二天早上做。
面板上撒乾麵粉防沾,揉勻排氣,擀成長方形的面片。
切成自己喜歡的大小。
兩條摞在一起,用筷子在中間壓一下。
如果鍋大油多,可以直接做成大油條,如果象我鍋小油少,可以從中間切開,做成小油條。
依次做好全部,蓋上保鮮膜二次醒發十到十五分鐘。
鍋中放油開火,用邊角料的小面片試一下油溫,下入能迅速浮起油溫即可,輕輕稍微拉長油條生坯下入鍋中,漂起來,迅速翻面,勤翻幾次,兩面受熱均勻,你會發現油條慢慢膨大起來了。全程中火,不需要上色太深。
炸至微微上色,即可撈出控油。
蓬鬆酥脆的小油條做好了。
經過油炸,外面微微變色;掰開看看,裡面是原始自然如翡翠般綠油油的。
配上粥或豆漿,再來個解膩的小菜:比如綠豆芽炒韭菜,很美味的一頓早餐等著你來享用。
【溫馨提示】
1.菠菜葉儘量少放水,這樣打出來的汁更濃,和出來的面更綠。
2.無鋁泡打粉可放可不放,放了比不放做出來的油條更蓬鬆。
3.全程中火,不需要上色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