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東北有多富?1945年偽滿洲國就超越日本是亞洲第一大經濟體

2021-01-10 韋莊談史

信大家都看過一部電視劇,名叫作闖關東。

毫無疑問,關東就是我們說的今天的東北,它為什麼叫做關東呢?

歷史背景

它是指山海關以東的地區,也被稱之為關外,這裡因為是當年清朝時期滿族人的龍興之地,所以當滿清人掌握了政權之後,就一度把這個地方給封禁起來了,避免有心懷不軌的人觸動滿清統治者的龍脈。

於是在這個地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無人區,一直到1860年,因為當時清政府的腐朽懦弱導致被列強進行欺壓,我們也知道當時的沙俄國對中國的領土的蠶食是非常之觸目驚心的。

所以當時的清朝,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就向朝廷上了一封奏摺,呼籲開放關外這片土地,鼓勵移民,既可以通過移民的方式來充實邊疆,又可以減緩當時因為人口巨量增長而引起的關內的吃飯緊張問題。

這也就拉開了闖關東的序幕,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前,有數百萬的關內農民,沒有耕地或者是吃不飽飯的人,來到了這片土地生活生產發展,逐漸逐漸的把這片地搞得富裕了起來。

正是這場在特殊時代特殊歷史背景下進行的進行的一種大遷徙,將東北這塊土地真正意義的開發了起來。

這是東北真正得以興旺發達起來的一個重要的歷史背景。

工商業的繁榮契機

那如果僅僅是只有農業的話,那麼絕不可以稱之為富的流油的,一個地區的興旺發展必然是以商業工業的繁榮為基礎的。

這就不得不提到當時在清朝滅亡之後。以及民國的軍閥混戰時期,當時由於關內久經戰亂,而關外相對來說一直都被於一個穩定的軍閥統治,那就是張作霖,就是後來的東北王。

張作霖作為一個大軍閥,也是相當有腦子。從1922年起宣布東北自治,由此開始大力振興東北的實業,鼓勵國貨的製造種類和生產規模,並將生產的產品積極出口,東北逐漸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工業基地。

此外他還任用一些比較有才幹的金融人才,面對當時東北三省金融混亂的情況,他成立了東三省具有中央銀行職能的發行銀行,並且在其統治下,東北地區有一個相對於穩定的社會環境,有利於發展各類工業。

張作霖作為一個軍閥,在各個列強之間遊走且長袖善舞。他利用美國人的一些工業材料,比如說修路的材料和車輛,資金和技術修建基礎設施,建設了吉海和呼海鐵路,建設葫蘆島港。

同時又極力向於英國尋求援助,使英國和美國政府在1928年借給張作霖2,000萬元的大宗貸款。通過連籠絡英美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了日本的威脅……

但最關鍵的是,也著實發展了東北的經濟,在張作霖的統治下,奉天乃至於東三省,不僅僅是將基礎設施做了重大的改善,同時也發展了許許多多的實業。

巨大的成就

除了列強的合資企業之外,有許多東北地區自己的民族企業,比如說1924年,張作霖就決定三個月內募集2,000萬元的三省聯合實業資金,在10個地方增建官營的工廠,一年之內在東三省開辦20個最好的官礦,並且年內要大規模的發展呼蘭製糖廠,奉天紡紗廠,鴨江採木公司和本溪湖煤礦公司。

其成果是在東北20世紀20年代末,我國共有28個現代化煤礦,其中東北地區自建自營的就有7個之多。

軍事工業方面奉天省,不僅有東三省兵工廠和奉天排機炮這兩個著名的軍工企業,還有東北大學工廠皇姑屯機車廠,大亨鐵工廠等民用企業。

尤其東三省兵工廠可謂軍工業的巨無霸,擁有上萬臺設備與八大工廠,巔峰時期工人多達5萬人,被公認為二戰爆發前亞洲最大的兵工廠。

當然富裕的除了在工業上的表現之外,還有就是教育我們說,衣食足而知榮辱,一個地方的教育好壞必然和該地方的經濟有著密切的關係。

當時東北的教育就不得不說東北大學。當時的國內由於軍閥混戰,所以呢導致很多大學教授雖然辛辛苦苦的講授知識,但是全拿不到工資無法養家餬口,就連北大當時這樣的高等學府也最終沒有辦法如實發放薪資。

但是東北大學就是這些學校中的例外,東北大學是所有高校中經費最多的學校。很多人才慕名而來,薪水豐厚,連日本人都讚嘆其為一流學府。

在電力工業方面,東北的電力工業更是可與日本開設的電力公司相抗衡。

1928年東北的無線電通信事業規模居全國之首,打破了日本長期以來的壟斷地位。1927年瀋陽就開通了直達歐洲和北美洲的通信業務,當時從北京和上海發出的國際電報都要先抵達瀋陽,再從瀋陽發往歐美。

在其他基礎設施方面,張作霖統治時期,東北鐵路密度居全國前列,1949年全國的鐵路共22,000公裡,而東三省擁有鐵路15,479公裡。

且1938年長春就開始建設兩條地鐵線路,7條輕軌線路和環城高速公路。

到1943年東北三省的公路總裡程為6萬公裡,而1949年全國的公路總裡程是5.09萬公裡。

1928年哈爾濱就已經開始出售直接前往歐洲各國的火車票與飛機票,當年哈爾濱已有外國商業機構1809家。

其中1932年就有,包括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在內的34家外國金融企業,在東北三省設立分支機構,繁榮程度可見一斑。

1943年秋季東三省的統計數據顯示,其依靠中國12%的土地和10%的人口,生產了中國93%的鋼材,66%的水泥69%的化工品,95%的機械78%的電力。

1945年為滿洲國便已經悄然超越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英國和蘇聯。

工廠多,自然城鎮化和工業化的水平遙遙領先,居民生活水平自然也相當富裕。可以說在這一時期東三省真正的做到了富甲天下,說是富的流油也不為過。

這一時期的工業實業,這對後來也是影響深遠的,日本人在九一八事變後,將這裡當做了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基地,也沒有少進行開發和發展,所以相對來說東三省地區在這一段時間發展的是非常之迅猛的。

而我們解放後當年選擇東北搞一五計劃,其實正是因為當時這裡有著豐厚的人才基礎,也有著比較堅實的工業基礎,東北老工業基地這一名號,這也是眾所周知的。

當然,如果不是因為在抗日戰爭勝利後,蘇方以幫助偽滿洲國獲得解放為理由,將當時的日佔偽滿洲國的工業設備當作戰利品拉走,或許會更富一點。

當時的日本關東軍戰敗之後,蘇方就把東北的工廠,礦山電站等大多數機器設備全部拉走,不僅僅是把一些重要的設備運走,甚至連工廠裡的門窗甚至都不放過。

相關焦點

  • 1945年亞洲第一大經濟體,日本人如何「創造」偽滿洲國發展奇蹟?
    1933年到1936年,日本對「滿洲國」第一期建設投資超過11億日元;1937年到1941年再投資50億日元進行第二期建設,即「滿洲國」產業開發第一個五年計劃;1941—1945年,滿洲國產業開發第二個五年計劃如期進行,重點發展鋼鐵、煤炭、農產品等產業以支撐太平洋戰爭。到太平洋戰爭結束的1945年8月,日本本土已被美國為首的盟軍炸得遍地瓦礫,面目全非。
  • 偽滿洲國有多發達
    1945年,滿洲國已經超越了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生產總值在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美國,蘇聯和英國。1932年,東北三省已經開闢了空中航線15000km。然後公路總裡程是6萬公裡,鐵路總裡程15000km。但是,在1945年,蘇聯紅軍幫助我們解放東北的時候,主要的工業設備都被他們作為戰利品,裝了上百輛的列車,拉到蘇聯去了。
  • 1945年,如日本還不投降會怎樣?看看日本當年糧食產量就知道了
    德國的支持就是最大的話語權日本狂妄無比,更加確信能夠稱霸亞洲但是這時給了日本靈魂上的一擊自己的法西斯大哥竟然被打敗了,選擇了戰敗國的結局但是此時的日本還在垂死掙扎,因為一旦投降那麼就會有巨額的戰爭賠款等著它,反法西斯聯盟的各國都想分一杯羹但是當時的日本經濟已經難以承受這樣的打擊對經濟來說這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日本就是拼死抵抗最後也只能是以戰敗國的身份立於世界當時的美國已經開始向日本學習其殘忍的手段
  • 東北歷史:偽滿洲國建立後,哪些國家承認了?
    偽滿洲國 日本之所以支持溥儀建立偽滿洲國,目的非常明顯。 日本覬覦中國東北的土地,已經很多年。因為日本島經常發生地震,他們夢想著把首都遷到中國東北。所以,從甲午戰爭開始,他們就想佔領中國東北。隨著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佔領了整個東北,但是迫於國家壓力,所以就要講故事,扶持一個傀儡國家登臺。 在選擇傀儡國家的時候,日本頗費腦筋,後來選中了溥儀。作為清朝末代皇帝的溥儀,也想找一股力量,夢想著東山再起。就這樣日本和溥儀狼狽為奸,成立了偽滿洲國。
  • 1945年日本不投降會如何?本土重回石器時代,損失人口超2000萬
    二戰中的日本有多瘋狂?相信很多人看了他們在作戰中的萬歲衝鋒,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可怕之處,而且日本人發瘋起來連自己都不放過。從戰爭開始後在太平洋島嶼的爭奪,以及到 1945年硫磺島和衝繩島的戰鬥來看,日本人都抱著「玉碎」的決心要和盟軍決戰到底。
  • 15年後誰將成為最大經濟體?英智庫大膽預測,亞洲一國或有能力
    文章提到,到了2035年,中國或許會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值得注意的是,關於15年之後世界經濟的局勢和狀態,英國專家也有過相關分析和預測。
  • 1945年美軍佔領日本後,日本女人都遭遇了什麼
    1945年美軍佔領日本後,日本女人都遭遇了什麼1945年8月15日上午,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向全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美國的兩顆原子彈炸在廣島和長崎,打消了日本的囂張氣焰。帝國主義也隨著大和民族的投降而消失。由於特殊的時代背景,當時美國全權管理戰敗的日本。
  • 《教育記憶》:當年「亞洲第一」的國立中央大學有多厲害!
    1928年,「江蘇大學」改稱「國立中央大學」,1937年遷至重慶、成都等地辦學,史稱「重慶中央大學」。1946年,中央大學在南京復校,開設理、工、醫、農、文、法、師範7個學院、共43個系科、26個研究所。是當時中國乃至亞洲最頂尖的大學。1949年8月8日,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10月10日,校名定為南京大學。話說國立中央大學到底多厲害。
  • 中國最有可能超越東京的城市,有望成亞洲第一,不是北京不是香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穩步上升,現在已經到了捲入世界經濟動脈的位置,中國經濟的提高還可以出現強大的城市,其中在大陸有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為代表,另外世界公認的大城市香港也展示著中國的強大,但要說到亞洲第一的城市,其實並不是中國的城市,而是亞洲的發達國家日本的首都。
  • 日本公布最新數據,越南將成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人均收入破紀錄
    據日本最新調研數據顯示,越南將成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預測2023年人均收入將破紀錄,達到1.1萬美元。近些年來越南不斷向美國靠攏,不僅在軍事上與美日合作頻繁,貿易合作上也不斷靠近美國。特別是越南改革後,就連政治體系也不斷靠向西方,靠著美國這棵大樹越南近些年發展練好,經濟增速明顯,外界非常看好其發展狀態。
  • 1945年如果日本還是不投降,能堅持多久?最多6個月就會被餓死
    如果不是日本本土被核武器攻擊,使日本侵略者意識到,日軍已無法再進行持久作戰了,武器裝備的落後就是最好的說明,戰敗已成定局,再進行作戰將會失去整個國家,投降或許是對當時的他們最好的選擇。那如果都到了1945年了,日本還是不投降又能堅持多久呢?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那麼如果日軍沒有投降現在的局面又是怎樣的呢?
  • 東北經濟「殭屍化」嚴重令人震驚 誰是罪魁禍首?
    東北經濟的殭屍化令人震驚,這還是在中央連續多年要致力振興的背景下。從根源上理清東北衰退的病因,不僅事關東北,還事關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達1840年就開始的歷史大轉型的彼岸。  若論資源之豐富,產業之堅實完整,起步點之高,全國無一地區能與東北相媲美。
  • 1945年日軍如果不投降會如何?大本營:最多6個月,日本就會餓死
    1945年初,據日本大本營最樂觀的估計:「日本能夠有組織地進行戰爭的時間,即便竭盡所有努力,大概也只能以昭和20 (1945)年中期為限。」長期的戰爭狀態和戰時經濟的步步緊縮,使得農村勞動力、肥料及相關生產資料嚴重不足。以土地為例,日本1937年的耕地面積尚有609萬町步,到1941年時就下降到586萬町步,而1945年的數據則僅剩529萬町步了。可見農業已然萎縮到何種程度。
  • 非洲第一大經濟體,不是南非也不是埃及,你們知道是哪個嗎?
    然而,要問非洲的第一大經濟體,那既不是南非,也不是埃及,而是位於西非東南部的國家奈及利亞。奈及利亞是非洲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較發達的文化。它處於非洲幾內亞灣西岸的頂點,國土面積約為92.4萬平方公裡,海岸線長800公裡。而其鄰國包括西邊的貝寧,北邊的尼日,東北方隔查德湖與查德接壤一小段國界,東和東南與喀麥隆毗連,南瀕大西洋幾內亞灣。
  • 1945,難忘的武漢之夏——日本在漢投降始末
    8月29日,記者在湖北省檔案館查到一份珍貴的史料——「中國解放區鄂豫皖軍區暨新四軍第五師對日本駐軍通牒」。  這是一張薄薄的油印紙,時間為1945年8月11日,要求日軍派代表前往大悟山地區接受無條件投降處置。署名李先念、任質斌、張樹才。  歷史翻回到69年前。1945年8月9日,毛澤東在延安的窯洞裡發表了《對日寇最後一戰》,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
  • 印度想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從中國的鍋裡拿肉還差得很遠
    很多公知以及西方的意識形態在看到印度過去幾年經濟增速不錯,就揚言印度馬上要超越中國,並且很快就可以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他們的理由是印度和中國差不多,都是人口眾多,地緣遼闊。中國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人口福利,而印度馬上人口就要超越中國,所以未來印度會從中國手裡將世界工廠的地位搶走,在中國鍋裡拿肉,而中國近年來人口數量一直在下降,失去人口福利的中國,一定比不過印度。所以印度在未來會超越中國並且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同時會將中國鍋裡的肉搶走。印度目前成為經濟強國很困難印度要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首先要成為經濟強國。
  • 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扎龍溼地,為何在東北?
    溼地,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溼地,包括陸地上所有的自然水體與人工水體,即河流、湖泊、沼澤、灘涂、水庫、池塘等等,而狹義的溼地,是指地表過溼或經常積水,生長溼地生物的地區。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保護機構於1979年給溼地作定義為:「陸地和水域的交匯處,水位接近或處於地表面,或有淺層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