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人》時間:2011年,地點:荷蘭阿姆斯特丹,尺寸:6×5×11米材料:鋼筋混凝土、塗漆。這件11米高的鋼筋混凝土雕塑是一隻熊站在
一個水泥臺上,把一個枕頭抱在手臂下。
《大黃兔》時間:2011年,地點:瑞典厄勒布魯,尺寸:13×16×16米材料:鋼筋混凝土、金屬、木頭等凱迪拉克「風範之翼」展館與
霍夫曼全新大型公共藝術裝置大粉貓。
大黃鴨並不那麼簡單
但不管是否有爭議,霍夫曼的「大黃鴨」藝術項目的確成為了當代藝術中相當成功的商業案例。
霍夫曼的第一隻大黃鴨誕生於2007年,之後這些巨型鴨出現在法國的聖納澤爾、巴西聖保羅、紐西蘭奧克蘭、日本大阪、澳大利亞雪梨等地。去年在香港和北京展出時,更是引起無法預料的轟動,許多人不惜千裡迢迢坐飛機前往當地與巨大的黃鴨子合影。
儘管受邀來到全球各大城市,但霍夫曼有自己的規矩:每隻大黃鴨都在當地製造,從不離開水面。「全球的水體就是一個巨大的浴缸。我們需要保持簡單。」
以去年在香港的大黃鴨為例,大黃鴨內部是空的,尾部有一處拉鏈入口,需要時維護人員可以由此進入橡皮鴨體內檢查和維修。鴨子的體內有一個巨大的風扇,無論天氣好壞,只要進行充氣,就能自如地遊來遊去。由200塊巨片組成的大黃鴨不吹氣就重達600千克,充飽氣需要25分鐘到30分鐘,放氣則只要10分鐘。在大黃鴨體內的充氣泵需要24小時不停充氣,才得以確保大黃鴨在水面上維持體形。考慮到活動場所水情特徵和安全防護,橡皮大黃鴨充氣均在現場完成。如果水域風浪較大,為了防止充氣後的大黃鴨受風影響出現不安全因素,大黃鴨不會自行漂浮,而是靠停在藏在水面下的船拴在固定地點予以固定。大黃鴨還附帶了三個各重3噸的水泥錨,保證它不被海浪衝走。
這樣看來,即便是單純將橡皮鴨放大,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活兒。
而記者詢問霍夫曼,自己覺得為什麼大黃鴨會那麼受歡迎,他說,這是一種「黃色催化劑」,因為「它能在不同層面質問各種議題,從政治到社會現象,甚至是自然災難」。最大的一隻大黃鴨是他在法國聖納澤爾所做的,他說自己用大黃鴨讓人們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因為這隻「大黃鴨」的旁邊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二戰中所建的地堡。
大,更大,再大
事實上,霍夫曼的所有作品, 「巨大」都以 給人留下印象。
早在他讀大學時,就和幾個朋友在暑期承接了「巨型」壁畫工作—他們為一個從未使用過的核電站畫壁畫,最終在冷卻塔上畫了一幅1.5萬平方米大的阿爾卑斯山。
除了為人熟知的「大黃鴨」,他最具有知名度的作品是「大黃兔」,這隻黃色兔子高達13米,在瑞典廣場中心第一次亮相,立即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它就像是一個天空中的大巨人的毛絨兔子玩具偶然掉落在廣場上,這隻巨型兔子的背靠著廣場中心的恩厄爾布雷克特紀念碑,這是一個讓人無法忽略的巨大而醒目的雕塑裝置作品,打破了公共空間的固有格局,給城市帶來了新的視覺景觀。
霍夫曼說,之所以製作得那麼大,是想要讓周圍景物顯得小,「將事物尺寸擴大的好處是—相較而言—人類個體變小了,這個世界也一同變小了,我們都變小了。也就是說不管你是1.6米高,還是1.9米高,你的自我很快就會在我的作品面前消失,而那種感覺可以讓你重獲自由。你可以自由地去觀察、去思考,去暢想生活和事物。」
「我想讓人們重新去觀看,因為我們有時太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視作理所當然,所以我們甚至不再去觀看了。我們匆忙地從一個地方奔波到另一個地方,我們吃喝工作,起床睡覺,你知道那是已成習慣的一切。我想讓人們慢下腳步,讓他們重新用新鮮的眼光看周遭的世界。」
通過這些巨大的公共藝術品裝置,霍夫曼做到了「劫持」公共空間—佔據這個空間,然後改變它。人們會關注,當橡皮鴨被撤走,展示他們生活的公共空間原本是個什麼樣子。這種錯視,是他想要通過他的作品引起的關注。
知道多一點?
霍夫曼的「大型動物世界」
霍夫曼做過許許多多的動物,他說這些動物其實並不是動物, 「動物玩具」。而是 它們之所以讓人感到親切,是因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童年玩過這樣的玩具。小孩子們有自己的玩具,他想要做的正是大人的玩具。
當他把這些玩具的尺寸放大,周圍的建築就會變小,人也會變小,人們就會縮小到那個玩具的世界裡,而這些模樣親切的動物們,能夠讓觀眾快樂,找回童年記憶。
無數小動物被他變大後現身街頭,除了大黃鴨,還有大猴子、大黃兔、大紅狗、大青蛙、大袋鼠……
本文來源:申江服務導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