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五月,曾有朋友約我,一起去北京看看黃櫨花吧!這是我那時第一次聽到黃櫨花,當時感有些驚詫,也有一些困惑,黃櫨花?我之前怎麼沒有聽說過呢?這是一種什麼花啊?它有什麼不同而引得人們專門要去看?
今年五月,也有朋友找我,說是請一些夥伴兒一起來看看黃櫨花,但這個活動的日期正好趕上我「撇不開身」的時候,所以又一次遺憾錯過。這次老友周資找我,說北京坡峰嶺的黃櫨花開了,要不要來看看?
坡峰嶺上,黃櫨花開
坐著黑子老師的車,到達坡峰嶺時,已經是下午三點多。此時我的旅行夥伴胡波、雅雅、小宇、紫玉、徐靜、Lydia,以及馬健老師等都已經先期到達。我和黑子並不是最後到達的一波兒,後面還有旗明老師呢!哈哈!雖然此時天氣有些悶熱,但夥伴們還是急不可耐的嚷嚷著要進山看黃櫨花……
這就是黃櫨花,我當時有了個很「孤陋寡聞」的疑問,黃櫨花為什麼是粉色而不是黃色的?夥伴們說,黃櫨花就是粉色的啊!帶著這種疑問,我在山上認真翻了翻手機查了查有關資料。原來,黃櫨花的木質部分,是黃色的,而花卻多是粉色的,當然也有白色的……
沿著坡峰嶺拾階而上,越往上,黃櫨花開的也越茂盛,顏色也越濃鬱,意境也越深遠。這個季節的北方,並沒有什麼看頭,因為很多花期都過去了,漫山遍野只有一種綠,未免顯得太單調了些,而恰恰就在這個時候,黃櫨花來了,來的雖然有些不經意,但它卻立馬成為了這裡的主角,而那個曾經獨霸一方的綠,只好知趣的退居成它的「陪體」、它的背景,這是大自然在這個「青黃不接」的時候送給人們的一個饋贈,和一份驚喜……
黃櫨花的「長像」完全顛覆了花在我腦海中傳統的樣子,它的花瓣在哪?它的花蕊呢?我是一時半會兒也完全看不出這些,只見它一團團一簇簇毛絨絨的,我當時真想上去摸摸它,但看到它每一個如「花瓣」般的「身子」纖細如絲,還是不摸了吧,一是我怕我給它「摸」壞了,二是這麼隨便的「摸」人家,多少覺得自己有些「下作」……
在坡峰嶺看黃櫨花,一定是要走到臺階標註為1500米以上的地方,因為1500米以上地方的黃櫨花,是最為好看的,你看這個1500米地方的黃櫨花是不是比下面的粉的更濃烈些?實際上說心裡話,這個時候,我們並沒有拍到好看的黃櫨花,因為我們到坡峰嶺的時候,天氣雖然悶悶的、熱熱的倒不覺得什麼,關鍵是天氣陰陰的,光線一直也不好。我猜想,黃櫨花在雨後的清晨,伴隨著柔柔的陽光,那個時候,黃櫨花一定是最美的。
這是位於坡峰嶺石階1700米處的黃櫨王,它為什麼成為這裡2000畝黃櫨花海中的黃櫨王呢?我到現在也不得知,是它的樹齡最老?是它的樹冠最大?是黃櫨花開的最茂盛?是它的顏色最鮮豔?還是它在坡峰嶺上所處的位置最「A」眼?
走在坡峰嶺上,伴著叫人如夢如痴的黃櫨花,姑娘們自然是開心異常,自然是要把她們最美麗的身影留在這裡的。為了應景兒,我也愚鈍的寫下了四句話:「坡峰嶺上黃櫨開,俏影花前惹人乖。不施粉黛已嬌豔,羞羞答答媚自來。」
坡峰嶺下,姥姥家
到坡峰嶺看黃櫨花,晚上是一定要住在姥姥家的。姥姥家是一處非常讓人感到「凌亂」的民宿。之所以說讓人有些凌亂的感覺,完全是因為這家民宿的設計風格,實在太讓人感到意外,感到驚喜。
這是姥姥家的大門,看上去實在有些「破舊不堪」。在它斑駁殘缺的「身子」上,掛滿了它曾經滄桑的歲月。也許這正是設計者的匠心所在,因為只有這樣,它才延續了曾經的記憶,延續了「老家」的味道。在今天看來,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很多時候,人的心靈最柔軟最經不起碰觸的,就是鄉愁。鄉愁總是伴著思念的淚水,也總是伴著無奈的思緒……鄉愁是姥姥蒸的白面膜膜,是奶奶在爐火裡烤的老玉米,是姥爺採回來的山珍,是爺爺手裡的那一杯老酒……
站在姥姥家裡的這間老房子下,我突然想起了我的那個久違了的童年。小的時候,在爸媽的眼裡,被叫作「不懂事」,被叫作「幼稚」。而今天,我們長大了,懂事了,已經不再幼稚了,而父母卻老了,也都成了姥姥姥爺奶奶爺爺,除了這些,還有最讓人揪心的,就是我們再也回不到自己的童年了。也許,經歷了世事滄桑的我,更想回到「不懂事」,想回到「幼稚」,可這一切都是再也無法實現的事兒了……
姥姥家的裡面是「別有洞天」的。走進姥姥家的內院,這裡完全變了一個模樣,現代、時尚的元素充斥在這裡的各個角落,這也就是我前面說的,走進姥姥家,讓人感到突然有些「凌亂」的地方。
雖然這裡充滿著現代和時尚,但卻一點也看不到奢華和過分的裝飾,眼裡儘是簡潔、質樸和大氣,還有布置在各處,甚至在「空氣」中都瀰漫著的貼心……
姥姥家這種古老與現代、過去與時尚,交織成了一幅新老和諧相融的畫面。「不忘初心」,是因為老輩人的初心是追求美好、追求幸福、追求快樂,追求放鬆,而這一切,在姥姥家都得到了最好的詮釋。「我們要美麗的生命不斷繁滋,能這樣,美的玫瑰才永不消亡,既然成熟的東西都不免謝世,優美的子孫就應當來承繼芬芳。」在姥姥家,我突然想起了這首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我們的生活總是急匆匆的,以至於從來都不敢讓自己安定下來,也很少讓自己的內心得到輕鬆,或者也找不到一處可以安放心靈的地方。我們放不下世事的煩惱,放不下我們自認為很正確的人生追求。我們就是這樣每天忙忙碌碌其實可能是「渾渾噩噩」的生活著……不來姥姥家,我還真是無法反思自己的現在,以及自己最真實的需求。
姥姥家的感受,在晚宴的把酒言歡中,得到了夥伴們的一致共鳴。在姥姥家住著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亦如和我的這些夥伴們相處的日子,還沒有「處夠」就走到了離開。今年的黃櫨花,在這微醺的時刻,已經悄然走進了姥姥家的夢中。我不想感嘆這一切,我只是希望,以後每年的黃櫨花開時,我們都能再回來,再回到姥姥家一住……
【作者簡介】
王剛——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攝影達人、旅行達人、專欄作家、旅遊博主、新浪頭條作者、秒拍籤約旅行達人、途牛大玩家、《旅遊縱覽》雜誌籤約攝影師。入駐今日頭條、搜狐、一點資訊、新浪看點、百家號、網易號、企鵝號、鳳凰號、百度旅遊、QQ公眾平臺等自媒體。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秦皇島市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企業經營管理實際操作性講師、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秦皇島某礦業公司總經理、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