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未吃過米飯 99歲老中醫照常幫人看診 圖

2021-01-21 華夏經緯網

 

臺灣最老的中醫師姜通今年九十九歲,不但沒有任何老人病,還照常幫人看診。懸壺濟世逾七十載,診治過的病人以百萬計,養生有道的他,近五十年從未吃過米飯,以牛奶當主食,每天精神奕奕,走起路來健步如飛,連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姜通曾被大陸選為「海峽兩岸十大技術名醫」,對每位病人都細心診治,初診病人甚至花半小時問診,小小診間裡擺滿可愛的絨布娃娃。民國前一年出生於江蘇的姜通,是臺灣年紀最長仍執業看診的中醫師;他出身中醫世家,當年卻瞞著家人學習西醫,考上江蘇醫學院。

注重養生 行醫迄今七十四年

姜通說,年輕時,認為中醫不科學才去學西醫;但西醫學通了,回到中醫,反而覺得中醫學問深奧廣大,中西醫並用更能助人。身為家族第十代中醫的他,到現在還用毛筆寫處方,不隨便下藥,他說:「這是當醫生最基本的職責。」

化擅長治療過敏性鼻炎,從二十五歲行醫迄今已七十四年,但一點都不顯老,精神好、腰杆直,看來彷佛只有七十多歲。有何養生要訣?姜通笑說,他的家族個個長壽,應該是遺傳好。不過,從他的飲食起居,可看出老中醫養生真的有一套。

他每天力行早睡早起,清晨六點起床,晚上八點半至九點左右入睡,而且一覺到天亮,在床上做些伸展吐納再起身;平時除了看診,就是寫書,目前著作已達六十本。

多吃蔬果 平日以牛奶當主食

姜通最特別的養生法是飲食。他從不亂吃東西,到美國攻讀醫學博士返臺後,至今近五十年從不吃米飯,平日主食是喝「牛奶加好立克」,一天喝六次,每隔三小時喝一大杯五百西西;少量多餐,頂多吃五六分飽,口味清淡,多吃蔬果。

姜通說,可能是鈣質夠、他骨質密度高,關節好得很,走路超快,爬樓梯臉不紅氣不喘。不過,他很愛吃巧克力,所以最大的缺點就是牙齒不好。

「多笑多動少欲望」是姜通的處世原則。他說,「微笑是清涼劑,能排除內心的汙垢;運動能加速血液循環,強化身體機能,維持細胞活力;欲望少容易滿足,煩惱少、快樂多,就是青春永駐的良方。」

姜通以醫師、作家、研究家自許,已有六十多本著作,目前著手進行的是《姜氏健康大全》及糖尿病臨床治則。國醫節前夕,姜通對目前的中醫教育感到憂心,因為年輕的醫學生,中醫臨床經驗不足,還須多多補強,才能提升中醫診療素質。

中時電子報

相關焦點

  • 老中醫80歲大壽仍看診 收三個徒弟慶生
    劉靈最大的心願,就是將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傳承下去。但「弟子擇師難,師得弟子亦不易」,最終,經過三年考察,劉靈八十大壽終於如願收徒。師傅劉靈回贈愛徒的,是一幅刻有「勿藥有喜」的匾額。今年,劉靈已八十歲高齡,但依然每天坐診。
  • 81歲老中醫,研究黃褐斑50年,提醒:3種食物黑色素太多,要少吃
    張燕奶奶,今年81歲,從30歲時便開始研究黃褐斑,至今已有50餘年。平時十分重視對色斑的研究,包括黃褐斑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雖然張燕奶奶今年已經81歲高齡,臉上沒長過斑點,若不說多少歲,根本看不出來她的年齡,皮膚乾淨有氣色,走路帶風,精神狀態也很好。
  • 常年渾身發冷,老中醫三診去煩惱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靜    沈女士今年65歲,常年覺得渾身發冷,近期又莫名出現渾身竄痛、胸悶的情況,因前期罹患疾病時都找中醫調理,遂來到位於鄭州河醫立交橋東100米路北的張仲景國醫館河醫館找到每周四上午坐診的國家級名老中醫、主任中醫師、張仲景國醫館特聘專家孫彬問診。
  • 84歲老專家帶病為患者看診
    原來,他就是中南醫院84歲的骨科康復科老專家田輔友。目前他也是該科的一名「老病號」,每天除了自己做康復訓練,早上也會和年輕醫生一起查房。「田教授,您幫我看看吧,這腰疼老好不了。」當天,74歲的張奶奶躺在治療室,見到田老來查房忙打招呼。她說,上周她在家端臉盆倒水時,不慎閃到了腰,當時就疼得受不了。在家觀察了兩天不見好,張奶奶住進醫院按摩、理療,治療數日後症狀有所緩解,但仍未完全康復。
  • 99歲國醫大師路志正:脾虛的人有5個信號,看看你中了幾招?
    國家級名老中醫路志正,生於1920年12月,今年99歲高齡,「首都國醫名師」獲得者,不僅醫術高明,而且治病的思路也非常清晰。路老非常善於治療脾胃方面的疾病,他認為現在很多人的疾病都和脾胃有關。路老表示,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和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
  • 懸壺濟世,老中醫馬玉海的五十年風雨行醫路
    在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有一位平凡的老中醫,數年如一日的奔波於臨近的各個鄉村之間,風雨無阻,真誠的為鄉裡鄉親們解除著病痛。多年來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鄉村赤腳醫生、白求恩式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殊榮,2012年入圍央視「尋找最美鄉村醫生」,2013年入圍河北省首屆「尋找我身邊的健康天使」,2016年度被評為 「最美寬城人」;2020年,近70歲的老馬大夫,將診所開到了縣城,他說,這裡交通便利,我想在有生之年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更多的患者。
  • 陪媽媽到醫院照超音波後,女兒回家也扮演醫生幫喵星人看診!
    網友鍾宏玠日前陪著妻子去看婦產科,帶上女兒一起來看尚未出世的孩子。結果幾天後,他在家中偶然發現,女兒竟扮起婦產科醫師,有樣學樣地拿聽診器幫家中6.7公斤的橘貓照超音波,可愛的一幕讓人看了哭笑不得。這天他在家裡看電視,忽然女兒一陣安靜,轉眼看見1歲女兒在幫橘貓檢查身體。鍾宏玠看女兒一臉嚴肅,很認真扮演婦產科醫生,立刻將可愛畫面拍下來,廣受貓奴所喜愛。
  • 樂清這位老中醫網上建群義務給孩子看診,1300多名家長已加入
    日前,診室裡,一名3歲孩子的家長不停地向王建敏醫生道謝,她的孩子每到午夜12時便開始夜啼,這份痛苦深深折磨了家人一年半時間。通過王建敏的診治和中藥調理,孩子的夜啼兩天後就停止,一家人終於能睡上安穩覺。
  • 成都初三一診即將開考,近3年中考一診數據分析+4年真題領取
    倒計時10天,初三一診即將開考!這篇近3年一診數據分析文章一定要看!中考的重要性不必強調,但80%的家長都不知道初三一診(有的地方也叫零診)有多重要!初三一診又被稱為「小中考」。成都大部分學校的一診測評基本上就是在初三上學期期末。老師提醒:1、文中有2018~2020年成都各區一診劃線數據及各校指標到校數據。
  • 瀏陽六旬醫生江林:日診百人 一年僅休三天/圖
    日診百人,一年僅休三天 他的時間屬於病患 江林:在50年裡做了別人100年的事,生命就延長了一倍 人們常羨慕不戴手錶的人,覺得他們擺脫了時間的拘束,能自由支配自己的人生。 64歲的江林醫生早已功成名就,他不戴手錶,但他比任何人都忙。 因為他將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留給了患者。
  • 男人過了50歲,這個部位毛越多,腎臟氣越足,可能是長壽體質
    現代生活中每個人對自己的健康都十分重視,甚至很多男性在過了50歲以後,經常會出現腎虛的症狀,為了讓自己的身體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也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和年輕人都開始進入了養生的隊伍
  • 姐是老中醫原唱是誰 《姐是老中醫》是怎麼走紅的
    姐是老中醫原唱是誰 《姐是老中醫》是怎麼走紅的時間:2019-12-01 14: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姐是老中醫原唱是誰 《姐是老中醫》是怎麼走紅的 鬥魚在最近被挖的很慘,韋神攜4AM站隊出走虎牙,SY跳槽,德雲色到期去龍珠,霹靂去YY等等。
  • 56歲退休女工收養流浪貓狗 六年花光50餘萬(圖)
    56歲退休女工收養流浪貓狗 六年花光50餘萬(圖) 在她收養的流浪狗中,有一隻是已經被殺狗人吊起來準備下刀時被她看到,她花了200元錢將這條狗買下。  劉清華說,想到流浪狗吃不飽飯她就難受,但多數流浪狗並不親近人,她只能先給流浪狗餵食,餵熟悉了再把它們抓回家養著。如今,劉清華收養了50多隻流浪狗、20多隻流浪貓,每天還要為60多隻流浪貓狗定點餵食。而以前高峰時期,她曾經同時收養過一百多隻流浪貓狗。
  • 山西農村96歲老人,吃野蜂蛹30年,看她生活成啥樣
    自打16歲嫁到舜南村(山西運城芮城縣筆者注),就一輩子守在這口窯裡,生養了4兒3女7個娃。拉扯這麼些個娃娃不容易,不過過去都窮,我也年輕,一天天風裡雨裡也就過來了。我60歲的時候老伴先走了,好在娃兒們全都已經成家,我也沒有啥再多的負擔了。那時候村裡已經包產到戶,我兒孫滿堂地該享福了。天有不測風雲,六十五、六歲的那年,我經常好好地猛然間就心慌、哆嗦、渾身冒汗,在院子裡還暈倒過幾回。
  • 這樣的「老中醫」,名源堂也有!
    2019年,央視播出的《老中醫》火遍全國 劇中的老中醫們醫術高明 妙手回春 國難當頭時又為國擔憂 其實 悄悄告訴你
  • 一個老中醫2020年夏天的看診總結
    我是中醫人,我的工作即是從事臨床,而臨床工作是我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的夢想是成就明醫,而臨床工作即是實現我的人生夢想的途徑,這也是我的人生價值。況且臨床工作能讓我身心愉悅,還能提高我的修養,並且,還能磨礪我的心性。我自認為,工作即是修行。 我很榮幸,此生我所選擇的工作,正好是適合於我的,也是我的興趣所在。
  • 80歲老中醫迎娶42歲女徒弟,輪椅上完成婚禮,只為傳承針灸事業
    新郎是一位老中醫,在當地從事中醫針灸方面的工作,手底下有不少徒弟,新娘子就是其中一位。 老中醫現年已經八十歲了,而新娘子才四十二歲,二人相差了四十歲左右,完全是兩代人。
  • 37歲陳海茵下班後獨搭地鐵看中醫 50歲老公禹連泉帶狗接駕(圖)
    陳海茵下班獨自搭地鐵,她倚靠柱子傳手機簡訊37歲主播陳海茵日前因宮外孕開刀,還被爆外遇,跟設計師老公禹連泉婚姻亮紅燈,但她駁斥。前天她復工,狗仔直擊陳海茵下班後獨自搭地鐵看專攻婦兒科的中醫,看來身體尚未痊癒,之後禹連泉開車帶愛犬來接她,上演溫馨接送情,夫妻關係看來不受影響。陳海茵昨回應:「醫生建議我多休息,老公個性木訥,我們都是自然相處。」前晚近9點,剛下主播臺的陳海茵搭乘地鐵從臺北車站到善導寺。
  • 13歲胖娃體重240斤 5歲時一頓要吃一斤飯(圖)
    中午時分,浩浩說要吃午飯,奶奶從病床上扶起浩浩,挽著浩浩的手臂,蹣跚著向樓下的食堂走去。    只走了幾步,浩浩就氣喘籲籲地坐下來休息,不到40米的距離,他歇了兩次。    午餐很簡單,一大碗米飯加一盤泡菜,但浩浩吃得津津有味。    奶奶說,5歲以後,浩浩的食量就變大了,基本上每頓都要吃一斤米飯和一盤泡菜,「沒有錢買更多的菜」。
  • 醫案|給患結腸癌的老婆婆上門看診3年,冬至這天我收到了她送的錦旗!
    第二,她是迄今為止我上門看診次數和時間最長的患者,我極少上病人家裡看診,一般都是在線下出診地點看診和採取網上問診的方式。第三,她也是跟隨我治療時間較長的患者之一。 下面我就從這三個特殊的點來介紹一下這個病例的完整情況。 一、少有建議進行西醫手術治療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