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青紙又名紺紙、碧紙、紺碧紙、紺青紙、青藤紙、碧楮紙、鴉青紙等,被稱為磁青紙則見於明代是五代至宋的一種華麗的染色加工紙,一般較厚重,可分層揭開,並染以靛藍,因其色如瓷器的青釉,故稱為瓷青紙。瓷青紙又稱磁青紙。
工藝特色
瓷青紙是用靛藍染成,因色澤新鮮時與宣德青花瓷相似而得名。表面或經砑光加蠟,一般用泥金寫字其上,或將金粉散於膠水中寫成金字,顏色十分鮮明美觀。
(瓷青紙作品-無量壽佛圖)
磁青紙的出現,與寫經的需求有關。磁青紙的顏色深藍,有種靜謐、意象深遠的特質,最適合用於書寫內容深奧、哲理性強的經典,可彰顯經典的莊嚴肅穆。古代寫經紙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黑墨書寫在白色、米黃色或黃色的寫經紙上,如敦煌寫經紙、硬黃紙及著名的金粟山藏經箋。另一種是以金銀泥書寫,紙張為深藍或黑色,大都是磁青紙及明宣德貢箋羊腦箋(磁青紙升級版)。
以前的線裝書的封面及封底多用瓷青紙製作而成。(武俠裡面那武林秘籍封面好多也是瓷青紙做成。^_^,紙張不牢固那些練武的人翻幾下就翻爛啦)
線裝書既便於翻閱,又不易散破。是中國傳統的裝訂技術史上最為進步的形式,具有典雅的中國民族風格的裝幀特徵。線裝書的出現,形成了我國特有的裝幀藝術形式,具有極強的民族風格,至今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是「中國書」的象徵。
明朝沈榜《宛署雜記》中記載,明萬曆20年(公元1592年)時,磁青紙值一錢銀子,而當時一錢銀子可買2瓶燒酒,不然就是白面10斤或鐵釘5斤,而且比起一般紙張都以100張計價相比,磁青紙可說是當時最貴的紙了,往往成為王侯公卿、富商巨賈、文人名士所收藏的「頂級」書寫紙。
傳統工藝志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有許多璀璨的工藝。流傳到現在的技藝越來越少,美好的東西不應該消失在這個機械流水線的現代社會裡。
傳統工藝是歷史和文化的載體。我會為大家提供美好的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藝品種和技藝信息,願喜歡傳統工藝的朋友們一起來交流。
本內容來自多方面收集,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與我聯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