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兩個月小嬰兒肺炎反覆發作,醫生說,這是因為胃部扭轉導致的吐奶、嗆奶反流至氣道導致吸入性肺炎所致。醫生通過自創的穴位按摩,7天一個療程後,孩子胃扭轉得到了明顯改善,吐奶、溢奶的次數明顯減少,家長豎起大拇指直呼神奇。
據悉,穴位按摩操全稱叫「和中扶正推拿法」,是武漢兒童醫院中西醫結合科10餘名醫護自主研發的,2012年度成為武漢衛健委臨床醫學科研項目,2016年經過湖北省內多名知名專家評審,鑑定為全國領先水平。推廣3年,200餘名患兒免受胃扭轉導致的反覆肺炎之苦。
2月寶寶隔三差五因肺炎住院,原來竟是胃部對摺食物反著流進氣管
家住孝感的2個月大的寶寶浩浩(化名)幾乎從出生都一直在醫院度過,因為他吃奶後總是嗆奶,出生沒幾天就得了肺炎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住院治療半個月後好不容易出院了,沒幾天又因為嚴重肺炎導致肺不張,威脅生命安全,轉往武漢兒童醫院接受治療。
住院治療期間,中西醫結合科湯建橋主任醫師對浩浩的病情進行了仔細了解,通過碘水造影檢查將反覆肺炎的矛頭直指胃食管反流。「經過仔細檢查,我們找到了孩子反覆肺炎的主要原因」湯建橋主任醫師說,碘水造影結果顯示,浩浩的胃部呈現出異常扭轉的狀態,稍稍改變體位,造影劑就會從胃部反流至食道,這就是孩子頻繁肺炎久治不愈的原因所在。
經過武漢兒童醫院中西醫結合科的對症施治,不僅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漸漸好了起來,而且經過醫生一個療程的穴位手法復位治療,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明顯好轉,吐奶現象明顯好轉了,嗆咳次數也顯著減少,造影檢查也證實胃部也恢復了正常的形態。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出院回了家。
歷時11年,10餘人研發團隊自創穴位按摩操治「吐奶」
對於小嬰兒而言,由於胃部肌肉、韌帶未發育健全,胃部形態和體積會隨著外界因素影響而變化,從而導致胃扭轉的發生。胃扭轉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唯一的表象就是小嬰兒出現反覆吐奶的情況。如若溢出奶液不慎嗆入氣管,就會導致嗆咳甚至肺炎的發生。
2008年至2010年,武漢兒童醫院中西醫結合科針對住院的792名1到4月齡肺炎患兒進行回顧性統計分析,發現這部分患兒中80.72%患兒合併胃扭轉,這其中又有67.22%存在胃食管反流的情況。可就在當時,對於胃扭轉並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大部分依靠右側臥位體位療法來緩解,改善效果慢,只有極少數嚴重患兒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據傳統中醫記載,小兒按摩治療有專門針對嘔吐的治療辦法,我們就考慮是否可以運用到治療吐奶上面來」武漢兒童醫院中西醫結合科湯建橋主任醫師說,基於此思路,在全國兒科「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董宗祈教授的指導下,由原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鄢素琪教授及現任科主任湯建橋的領導下,組成10餘人的研發團隊,經過十多年的共同努力,運用「和中扶正推拿法」穴位按摩操不斷得以改進、完善。推廣3年間,200餘名胃扭轉導致吐奶、溢奶的患兒受益。
「胃扭轉的情況得到了改善,自然孩子頻繁吐奶的次數也會減少,反流導致肺炎的機率也會明顯減少」湯建橋主任醫師說,該技術2012年獲得武漢市衛健委科研立項,2016年經過武漢市科技局組織的湖北省內多名知名專家評審,鑑定為全國領先水平。
醫生原創胃扭轉自測表,一查便知
評分標準:呼吸困難、咳嗽>1分,嘔吐>3分,嗆奶>2分,綜合評分>6分要考慮胃扭轉,請前往醫院進行碘水造影,觀察造影劑是否從食管至胃是否反流至食管,從而確診孩子是否存在胃扭轉和胃食管反流的情況。
穴位按摩操結合家庭調理,效果好
對於經常吐奶或確診患有胃扭轉的患兒來說,少吃多餐,適當增加飲食稠厚度很重要。
此外,0到6月齡小嬰兒胃扭轉,餵奶後1小時是關鍵時期。奶液通過食道慢慢進入胃部,一旦大幅度變換體位、拍背都容易導致反流的情況發生。進食後,將小嬰兒上半身抬高30度,儘可能讓嬰兒呈右側臥位不少於30分鐘。
家長一定要密切關注小嬰兒的反應,針對《胃扭轉自評表》進行評估,一旦發現孩子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嘔吐、嗆奶的情況評分較高,請儘快就診,防範於未然好過事後彌補。
(湖北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羅冰 通訊員 張璟禕 攝影 郭林 責任編輯 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