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兩個美國漁民在加勒比海捕到一條18米長的虎鯊,當他們解剖開這條大魚時,在它的胃裡發現了一副奇怪的骸骨:其上身三分之一像成年人的骨骼,但骨盆以下卻是一條大魚的骨骼。後來,這幅骨架先後經過警方驗屍官以及科學家的檢驗結果都證實那是一種半人半魚的未知生物。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一個童話故事裡的著名角色美人魚。那麼美人魚究竟是傳說或虛構出來的精靈還是世界上確實存在的一種生物呢?
上半身是披肩長發、白皙皮膚、豐滿體態和動人儀容的迷人女性,下半身則是長滿鱗片的魚尾———這是一個典型的「美人魚」形象。從古至今,世界各地都有關於「美人魚」的傳說和民間故事,她們在各種文化背景下的外貌描述大同小異,但性格作風則千差萬別。有時,她們是殘忍的海妖,以悅耳的歌聲和動人的外貌迷惑遠航的船員,讓他們偏離航向葬身大海;有時它們則化身為心地善良的「海的女兒」,為了拯救垂死的人類或心儀的王子,甘於犧牲自己,化作無盡的泡沫。還有的時候,她們是純真無邪的海中精靈,如果有男子偷走了她們的帽子、腰帶,或梳子和鏡子,並將其妥善藏好,美人魚就會跟他結為夫妻,一起生活,而一旦被她找到自己的失物,她就會回到海裡…其實,不光是傳說故事,在世界各國的歷史書籍中,也能找到美人魚的身影。早在距今2300多年前,巴比侖史學家巴羅索斯在《古代歷史》一書中就有關于美人魚的記載:「美人魚的身體像一條魚,不過在頭上還有一個頭,身體的後面還有一雙像人的腳,連接在魚尾上。」17世紀時,英國倫敦出版的《赫特生航海日記》中寫到:「美人魚露出海面上的背和胸像一個女人。它的身體與一般人差不多大,皮膚很白,背上披著長長的黑髮。在它潛下水的時候,人們還看到了它和海豚相似的尾巴,在尾巴上有像鯖魚一樣的許多斑點。」新大陸的發現者哥倫布也曾與美人魚邂逅。他在航海日記中寫道:「我看見3條美人魚,它們從海上躍起很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人樣的面孔,但不像傳說中的那樣美麗」。此外,我國古書中也有關於人魚的記載,比如南北朝時的《述異記》中稱:南海有鮫人,身為魚形,能紡會織,哭時會掉淚。《徂異記》中載:有個名叫查道的人出使高麗,見一婦女,出沒水上,「紅裳雙袒,鬃發紛亂,腮後微露紅鬣。命扶於水中,拜手感戀而沒,乃人魚也」。宋代的《太平廣記》中記載更為詳細:東海裡有「海人魚」,身長五六尺,樣子像人。眉毛、眼睛、口、鼻子、手、腳和頭都與美麗的女人一模一樣。皮肉白得象玉石,身上沒有鱗,有細毛,毛分五種顏色,又輕又柔軟,毛長一二寸,頭髮像馬尾巴一樣,長五六尺。
世界上真的存在「美人魚」嗎?近幾十年來,圍繞這個話題爭論不休。挪威生物學家埃利克·蓬託皮丹在《挪威自然史》中說:「他們賦予美人魚優美的嗓音,告訴人們她們是傑出的歌手。顯然,稍有頭腦的人絕不會對這一奇談怪論感興趣,甚至會懷疑這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埃利克的觀點代表了大多數生物界人士的看法。但挪威華西尼亞大學的人類學家萊爾·華格納博士則認為,美人魚確實存在,「無論是歷史記載還是現代目擊者所說,美人魚都有共同特徵即頭和上身像人一樣,而下半身則有一條像海豚那樣的尾巴。」那麼,美人魚究竟是什麼?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美人魚是有「原型」的,比如海牛、海獅、海豹等鰭腳目動物,它們在水中跳躍嬉戲的姿態,遠遠看去
就像「美人魚」在翩翩起舞。特別是一種叫「儒艮」的海牛,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的美人魚原型。
儒艮身體呈紡錘形,頭骨厚大,前肢呈鰭頭,後肢退化,尾鰭宛如新月。一般體長在一米至三米,體重有的超過一千千克。它行動緩慢,性格溫和,活動範圍相對固定,並有靠近淺水域棲息的習慣,用肺呼吸,每隔十多分鐘就要浮上水面用鼻子換氣,不然就會被淹死。儒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動物之一,也是海洋中唯一的素食者。它的俗稱就是「美人魚」。然而人類為何會把海牛認為是美人魚呢?最具有說服力的要屬海牛有兩個乳房,像人的拳頭那麼大,都位於胸部鰭肢下,與人的乳房位置相似。有人說它是用鰭肢抱仔豎立在水裡餵奶,上身露出水面,其狀頗似人形。這大概就是將其取名「人魚」的最大根據吧。而據說「海牛」名稱的由來確實跟美人魚有或多或少的聯繫。
相傳哥倫布在目睹過海牛之前就聽過一些關于美人魚這一神秘而又美麗的傳說,當時他已經沉浸於對美人魚的神往和濃厚的興趣之中,並且滿懷希望的用自己心愛的情婦的名字「娜」來給它命名。後來在一次航海的途中,水手們捕捉到了一隻海牛並且告訴哥倫布這東西就是他一直想見到的美人魚的時候,哥倫布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心中美麗又神聖的「安娜」會是這樣一幅醜陋的嘴臉,竟然還不如一頭母豬可愛。哥倫布在航海日記中記錄了這段經歷:「我們在波爾內島附近抓到了一條美人魚般的怪物,它有1.5米長,在陸地上活了4天,又在裝滿水的大桶裡活了7小時。從一開始,它就發出如老鼠般的輕微叫聲。我們給它餵小魚、貝類、蝦和蟹等,但它都不吃。」後來,哥倫布懷著失望的心情決定把他心目中「美麗」的「安娜」作為自己的晚餐。
當晚,哥倫布食用了這位「安娜」,認為肉色和味道酷似小牛肉,加之它們以草為食,體內的構造和魚毫無相似之處,就推測它們不是魚而是真正的小牛,自那以後,「海牛」就被叫開了
儘管科學界普遍認為,海牛就是「美人魚」的原型,但也有人堅信,「美人魚其實是獨立存在的一個物種。自然科學家普利尼在他的不朽著作《自然歷史》中寫到:「至于美人魚,也叫做尼厄麗德,這並非難以置信…她們是真實的,只不過身體粗
糙,遍體有鱗,甚至象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鱗片。」英國海洋生物學家、英國學士院會員安利斯汀·愛特博士則認為,「美人魚可能是類人猿的另一變種,嬰兒出生前生活於羊水之中,一出生就可以遊在水裡,因此,一種可以在水中生存的類人猿動物存在,並不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還有學者推測,人類可能起源於大海,在幾百萬年前的某個時期,人類進化過程中分成了兩支,其中一支則登上陸地,進化成現在的人類,而留在水中的一支適應了海底環境,進化出另一種文明。那麼美人魚是否就是這種「海底人」中的女性?這些猜測並非毫無依據,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已經有過不止一起美人魚活體或屍體被發現的案例。
1962年曾發生過一起科學家活捉小人魚的事件。當時,一艘蘇聯的貨船在古巴外海莫名其妙地沉沒了。由於船上載有核飛彈,蘇聯派出載有科學家和軍事專家的探測艦,前去搜尋沉船,試圖撈回核飛彈。探測艦來到沉船海域,利用水下攝影機
巡迴掃描海底。突然,有一個奇異的怪物闖入鏡頭:它像是一條魚,又像是一個在水底潛泳的小孩,頭部有鰓,周身裹著密密的鱗片。當它遊向攝影機時,用烏黑淘氣的小眼睛望著攝影機,顯得十分好奇。探測船上,圍在螢光屏前的科學家和軍事專家們無不驚得目瞪口呆為了捕捉這頭怪物,他們把用來捕捉主海底生物的一座實驗水槽沉放在攝影機視場且內的海床上。沒過多久,怪物再次出現,當它鑽進水槽準備攫取魚食時,艦上的工作人員便迅速地把水槽吊上艦。水槽的門被打開時,先是聽到一陣像海豹似的悲鳴聲,接著又看到一隻綠色小手從槽內伸出。等到把怪物全部拉出水槽時,人們才更清楚地看到,這是一頭0.6米長的人魚寶寶,全身覆蓋著鱗片,頭部有一道骨冠,雙眼惶恐地瞪視著周圍的人。在場的人有的說是「海底人」,但更多的人認為這就是人們一直在尋找的美人魚。據曾參與這次行動的前蘇聯列寧科學院維諾葛雷德博士透露:小人魚稱自己來自亞特蘭蒂斯市,還告訴研究人員在幾百萬年前,亞特蘭蒂斯大陸橫跨非洲和南美,後來沉入海底…現在留存下來的人居於海底,壽命達300歲。後美人魚銅像,丹來小人魚被送往黑海一處秘密研究機構裡,供科學家們深入研究。
1990年,一隊建築工人在索契城外的黑海岸邊附近的一個放置寶物的墳墓裡,發現了一具令人難以置信的生物遺體3000年前美人魚的木乃伊。這一發現的消息是由蘇聯考古學家耶裡米亞博士在最近透露給西方的。她看起來像一個美麗的黑皮膚公主,下面有一條魚尾巴。這一驚人的生物從頭頂到帶鱗的尾巴,計長有173釐米。科學家相信她死時約有100多歲的年齡。1991年有人在南斯拉夫海岸發掘到世界首具完整的美人魚化石,化石保存得很完整,
能夠清楚見到這種動物擁有鋒利的牙齒,還有強壯的雙顎,足以撕肉碎骨,將獵物殺死。「這隻動物是雌性的。大概1.2萬年前在附近海岸出現。」來自美國加州的考古學家柏列·奧幹尼博士說:「它在一次水底山泥傾瀉時活埋,然後被周圍的石灰石所保護,而慢慢轉為化石。化石顯示,美人魚高160釐米,腰部以上像人類,頭部發達,腦體積相當大,雙手有利爪,眼睛跟其他魚類一樣,沒有眼瞼。這一發現似乎證實了這種以往只在童話中出現的動物,的確曾在真實世界裡存在過。至於它們是否就是盛傳的「海底人」,則需要更多證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