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揚州恆春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春電子」)成立之初便將安全生產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全力打造以安全文化為重點的企業文化體系,探索完善了人人參與、個個受益的隱患排查治理機制。該公司年年組織安全生產公益宣傳,開展6S現場管理,創成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達標企業,先後獲得2000標準質量體系、ISO9001\ISO14001\ISO18001三標體系、國家防爆電氣CCC等17項國內外認證證書,連續26年實現無安全生產傷亡事故。
揚州恆春電子有限公司位於揚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一家以電子、機械、通信、軟體開發、網絡工程、機電一體化等產品開發、生產、銷售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現有員工268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137人,高級職稱 3人,中級職稱 18人。該公司1994年成立以來,始終秉持「品牌第一、安全至上,開拓創新、永續發展」的經營理念,注重打造民族品牌,先後實現12項技術攻關,是行業排名前五、智能型電動執行器行業排名前三的國內一線品牌閥門電裝企業。
全員參與、崗崗抓安。該公司於2001年就探索建立全員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成立了董事長蔣成玉全面負責、總經理朱世權全面推動、副總經理王德雲全面落實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並組建安全生產辦公室,配備了2名專職安全員。在此基礎上,下發專門文件,明確了行政部、生產部、供應部等11個內設部門及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規定了每個崗位員工的安全生產責任和考核指標,明確了考評結果運用標準。公司董事會堅持每年2次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工作,黨支部及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每季度研究安全生產工作,部門會議每月研究安全生產工作,形成了人人有責、常講長抓的安全生產組織體系。
建章立制、依規治安。恆春電子堅持用制度管人、制度強安,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管理辦法》,每年由法務顧問和安全生產辦公室組織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有效性、適用性、充分性評審,及時收集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法律法規的最新修訂版本、最新補充條款以及最新規範性文件,制發時效性、系統性較強的法規指導文件。該公司針對不同生產環境、不同生產車間、不同生產設備,建立起《CNC操作規程》《空壓機操作規程》《低壓電房安全規程》等109部崗位、設備和場所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為每個工位制定6S作業標準。將安全生產納入年度工作計劃總體謀劃部署,結合季節特點和生產現狀下發階段性安全生產指導意見,開展安全生產落實質量檢查,落實獎懲措施,強化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執行力。
體系治理、細節求安。該公司始終把安全生產作為系統工程來抓,是邗江區啟動雙重預防機制信息化建設的先行單位,是高新區開展「紅絲帶」活動的首批企業。堅持主動作為、注重細節,自主開展重點時段、重點場所、重點設備和關鍵環節安全隱患排查,2017年至今,先後排查出各類安全隱患290餘條,全部落實了整改措施;注重發揮員工身處生產一線、易於發現安全隱患的優勢,採取真金白銀獎勵的方式,鼓勵一線人員當好「吹哨人」,自覺排查上報生產和工作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消除各類事故苗頭。3年來,累計發放各類安全獎金10餘萬元;每年組織安全生產標準化績效評定,邀請安全生產專家指導隱患排查和整改防範,聘請展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安全生產技術指導,有效提高了隱患排查治理的針對性、科學性。2017年,1名員工反映配發的絕緣鞋款式老舊、舒適性差,有的年輕員工不願意穿。在徵求員工意見的基礎上,聯繫供貨商,每年訂購配發更加新穎舒適、符合安全標準的絕緣鞋,年輕員工穿戴熱情明顯提高,真正把安全防護落到了實處。
文化育人、全員謀安。該公司堅持安全文化建設作為護佑企業永續發展的長遠保障,高標準打造安全文化、營造安全氛圍。著眼破除員工「意識隱患」,將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明確到崗、覆蓋全員、貫穿全年。3年來,組織全員性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學習、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安全規章解讀等教育培訓15場次,直接受益員工4000餘人次,開展班組長、部門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培訓7場次,參訓106人次;全部落實19名新進員工三級安全教育和15名特種作業操作人員上崗資格培訓;為濃厚安全生產氛圍,公司要求3塊電子顯示屏、2處公開宣傳欄每天必須宣傳關於安全生產的內容,員工自主排查的隱患第一時間曝光公示;每年安全生產月,公司均組織安全生產知識宣傳普及,號召員工參加各級政府組織的安全生產知識競賽活動,逐步提升員工安全意識、強化安全自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讓員工更有安全感,3年來,僅有7名職工離職。
全力保障、基礎固安。作為防爆電氣的重要品類,該公司生產的電動電液執行機構是市場的熱銷產品,廣泛應用於油氣管道、成品油庫區及電力、化工等行業。近年研發的緊急切斷型執行機構,是軍工、核電、成品油庫區等行業領域安全改造的必需品。在實際生產銷售過程中,深刻感受到:「安全管理是第一管理、安全投入是第一投入」,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工作,必須有較高的綜合保障水平作為基礎和支撐。2018年起,公司針對原有搖臂鑽床、車床、銑床等設備缺少安全防護裝置的問題,先後投入近300萬元購買更換了新型自動化數控設備;2020年,針對鋁水熔化、轉運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克服疫情影響,投入43萬元改造升級了熔化爐、添置了轉運設備;投入22萬元,組織修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邀請專業機構開展特種設備定期檢定,配齊監測檢測設備、應急救援裝備等100餘套。3年來,該公司累計投入安全生產專項經費46萬元,用於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應急救援演練、勞動防護用品購置,有力保障了企業良好的安全態勢。(葛欣欣 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