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巨龍」起舞 強勁復甦——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

2021-01-09 華龍網

長江,中國第一大河,從唐古拉山傾瀉而下,猶如一條「巨龍」奔向大海,串聯11個省市組成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發展格局,撐起了中國經濟的「脊梁」。

今年以來,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積極應對國內外複雜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力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開放發展,實現了經濟增長強勁復甦。

「巨龍」起舞,撐起中國經濟的「脊梁」

寒冬時節,位於重慶的長安汽車生產工廠一片繁忙景象。雖然疫情一度導致汽車產業短暫「休克」,但自4月以來,長安汽車產銷量迅速回升,1-11月銷量突破180萬輛,同比增長15.3%;今年新上市的UNI-T智能網聯車型,已連續5個月銷量超過1萬輛。

長安汽車重慶兩江工廠焊接車間(2020年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汽車產業鏈條長、分布廣,年初暴發的疫情給企業生產帶來巨大挑戰,緊急時刻我們梳理出一份涉及200多家上遊供應商的復工需求清單,管理人員全員上陣、逐家落實,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協調幫助下快速打通了供應鏈,復工復產3天後就實現了第一輛整車下線。」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說,強大的動員能力、產業配套和經濟韌性,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得以充分彰顯。

工作人員在長安汽車重慶兩江工廠內作業(2020年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得益於以長安汽車為代表的汽車產業強勁復甦,今年前三季度重慶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拉動全市經濟增長2.6%。」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塗興永說。

不僅在重慶,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中,除湖北因疫情影響經濟增速明顯下滑外,前三季度有9個省市的經濟增速超過2%。

今年以來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克服疫情影響、經濟強勁復甦,不僅撐起了中國經濟的「脊梁」,還在持續孕育新動能中不斷積蓄髮展後勁。

在居於「龍頭」位置的上海,去年8月20日揭牌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截至今年11月底新籤約項目已達461個、投資總額3157億元,且主要布局前沿產業。如依託特斯拉、上海汽車等大型企業,深度布局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已籤約上下遊企業30餘家、投資超過100億元。

創新引領,打造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帶」

10月底,位於合肥高新區的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一口氣發布了4款新產品,其中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相較於國外同類產品,不僅實現了元器件高度國產化,交貨周期也更短。

「技術和產品的儲備體現的是高科技企業的後勁,目前我們儲備的技術和產品與已上市產品的比例已經達到1:1。」該公司副總經理張偉說,企業正卯足幹勁往前衝,不斷探索更新的技術、創造更好的產品、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重點領域,安徽正全力推進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及26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天培表示,越來越多的創新要素在安徽集聚,成為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安徽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4%和14.3%,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7.1%。

工作人員在位於重慶高新區的臺晶(重慶)電子有限公司晶振封裝無塵車間內作業(2020年3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作為長江經濟帶上遊的兩大重要城市,今年以來重慶和成都可謂「雙星閃耀」:華為、英特爾等國內外領軍企業相繼發力,一條以成都為核心,集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材料設備於一體的晶片產業鏈在四川逐漸成形,有望帶動今年四川省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元;隨著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騰訊西南總部、阿里巴巴西南總部等重大創新項目陸續投用,拉動重慶前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1%和11.2%……

工作人員在位於重慶高新區的臺晶(重慶)電子有限公司晶振封裝無塵車間內作業(2020年3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開放發展,為「雙循環」提供範式

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外向型企業遭遇衝擊。以上海冠華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出口額佔銷售額的比重曾高達95%,上半年卻出現了多年未見的單月「零出口」。

公司董事長黃華峰告訴記者,在上海市商務委的牽線搭橋下,公司與電商平臺拼多多、百聯集團等合作,推出自主品牌「喜時」,不僅培育出多個線上和線下「爆款」產品,還實現了高端產品熱銷。「幾個月間,甚至有消費者已經復購5次!」

「下半年以來,國內銷量逐月攀升、出口也逐漸回暖,企業已經轉向『雙循環』發展模式。」黃華峰說。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絕不是要弱化對外開放,而是要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長江經濟帶作為中國經濟的關鍵板塊之一,正不斷探索「雙循環」範式,引領開放發展。

上海不僅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更是高水平開放的「領頭羊」。11月10日閉幕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商業展覽面積比上屆擴大近3萬平方米,參展各方意向成交額按一年計增長2.1%。

以色列科技企業沃特金中國區首席代表伊萬說,沃特金已經將中國區總部落戶在上海陸家嘴,目前正積極推動建設位於浙江省湖州市的工廠,加速推動進博會同款展品的本地化生產。

經歷了一個多月的海上「旅行」,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首批出口歐洲的3000多輛Model 3汽車11月26日抵達比利時澤布呂赫港,並將在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銷售。

「我們見證了中國在疫情下的經濟復甦,也看到了中國持續對外開放的決心,對中國經濟和中國市場的信心更強了。」特斯拉公司全球副總裁陶琳說。

文字記者:何宗渝、周蕊、汪奧娜

相關焦點

  • 2021全球經濟復甦有戲 緩慢恢復不等於高枕無憂
    報告預計,2021年發達經濟體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分別增長3.3%和5%,其中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分別增長3.5%和3.6%,中國經濟有望增長7.9%。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一個月前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也預計,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4.2%,2021年年底有望恢復到疫情暴發前的水平。   「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呈現加快復甦和增長的態勢。」
  • 創新營銷積極應對疫情 雅居樂上半年銷售強勁復甦
    自一季度觸底反彈後,雅居樂銷售持續強勁反彈。隨著疫情形勢進一步好轉及市場持續回暖,預計下半年銷售業績將繼續保持穩步復甦勢頭。業績復甦勢頭強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市場驟然變冷,房地產行業遭受重擊。
  • 疫情下全球經濟復甦的強勁引擎
    簡單回顧一下,RCEP由東協10國發起,邀請中日韓、澳新、和印度6個對話夥伴國參加,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之間相互開放市場、實施區域經濟一體化、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於2012年11月正式啟動,涉及中小企業、投資、經濟技術合作、貨物和服務貿易等十多個領域。
  • 美國專家:中國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領頭羊
    來源:央視原標題:美國專家:中國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領頭羊中國經濟的復甦速度快、增長率高的事實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近日,央視記者採訪了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政府事務高級主管安娜·阿什頓,她表示,中國在2020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果舉世矚目,疫情防控成果給人印象深刻,經濟發展率先實現正增長,已經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復甦的領頭羊。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政府事務高級主管 安娜·阿什頓:中國經濟復甦比世界其他國家要好、要快,我認為中國是引領全球經濟復甦的領頭羊。
  • ...拉丁美洲從「強勁下滑」調整至「適度下滑」,美國經濟連續第二...
    全球企業界人士看好中國經濟復甦:相當穩固的V形復甦;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全球財務長委員會(Global CFO Council)28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調查顯示,全球財務長對中國經濟的展望比對美國經濟的展望更為樂觀。這是該調查歷史上首次有大量高管對中國經濟持更樂觀的態度。
  • 我國經濟復甦態勢持續向好 2020年電商物流在線教育發展迅速
    我國經濟復甦態勢持續向好 2020年電商物流在線教育發展迅速 2021年01月09日 11:20:00來源:央視網   2020年三季度以來,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後,我國經濟復甦態勢持續向好
  • 中國駐卡達大使:用信心與合作照亮世界經濟復甦之路
    中國駐卡達大使周劍第一時間以《用信心與合作照亮世界經濟復甦之路》為題接受卡主流媒體書面採訪,全面宣介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團結協作戰勝疫情、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完善全球治理等重大理念、倡議主張和務實舉措,重點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解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豐富內涵,詳細描繪中卡兩國在合作抗擊疫情、深化務實合作、維護多邊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的合作前景
  • 歐巴馬經濟顧問稱美國經濟已從深淵走出
    新華社華盛頓7月17日電(記者劉麗娜、劉洪)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歐巴馬首席經濟顧問勞倫斯・薩默斯17日說,美國經濟已從深淵走出,但仍需要更多支持以確保復甦。薩默斯當天在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發表題為《拯救和重塑美國經濟:進展報告》的演講時說,半年前,美國經濟曾處於大災難的邊緣,但隨著重建美國經濟的計劃逐步推進,信心和希望正在回歸,美國經濟已經取得進步。薩默斯是在歐巴馬政府當政將滿半年之際闡述政府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和經濟政策走向的。他說,最近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形勢呈現出樂觀跡象。
  • 網紅經濟:怎樣才有未來? ——丹鳳縣電商助推經濟復甦背後的故事
    許多網紅從單純玩抖音轉型依靠直播帶貨,取得了不菲的收入,這讓許多人在言談之中流露出些許羨慕。網紅的出現絕非偶然。如何在網紅和政府主導的電子商務之間找到切合點,形成一種互惠互利式的利益共同體,促進實體經濟進一步復甦回暖。丹鳳縣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鑑。
  • 國民黨專家:臺灣經濟增長,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
    中國國民黨智庫財政顧問施威全表示,該說法明顯違反正常認知,臺灣的經濟增長率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在大陸陸續促成一帶一路、RCEP的當下,蔡當局卻宣稱大陸對臺經濟依賴提升,恐怕過於樂觀,並悖於事實。
  • 2020年在華壕擲40億歐,大眾汽車集團起舞電動出行、樹逆勢新典範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深耕中國市場,攜8款純電動車型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戰略升級,投資加碼:開啟三大在華合作夥伴共贏新模式中國戰「疫」取得階段性勝利後,全國各地加速復工復產,居民消費逐步回暖,經濟企穩復甦。
  • 有色:貨幣寬鬆和經濟復甦背景下 全面牛市已到來
    通常每年年底市場會開始形成經濟上行的預期,今年疊加新冠疫苗的研製取得極大的進展,目前市場對於明年海外需求全面復甦的預期愈加強烈,大宗金屬價格在經歷連續幾個月的盤整通道之後開始向上突破,低估值順周期板塊行情在年底爆發。目前的宏觀數據中,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的M2同比大幅飆升。
  • 河北邢臺:「線上經濟」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
    近年來,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依託寵物產業,培育規模化電商主體,通過發展「線上經濟」,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目前,該區已發展寵物產業市場主體8500餘家,帶動當地6萬餘人就業,拓寬了群眾的增收致富路。新華社發(張馳攝)9月9日,在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和陽鎮一家寵物產品電商企業,工作人員打包發貨。近年來,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依託寵物產業,培育規模化電商主體,通過發展「線上經濟」,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 全球貿易復甦面臨挑戰:區域差異明顯,中國亮點顯著
    2020年,全球貿易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未來復甦前景將面臨波折,並將呈現較大的區域差異性。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有望持續助推全球貿易回暖。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社會)22日表示,2020年全球貿易預計將下降14.5%。亞太經社會警告稱,貿易全面復甦的道路仍然「高度不確定」,許多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條件不佳,失業率、債務和通縮高企,潛在的結構性挑戰阻礙了貿易的快速反彈。
  • 外媒積極評價中國經濟穩步前行:具有強大韌性與活力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在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基礎上,率先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恢復經濟正增長。外貿回暖、投資增速、新動能逆勢增長……中國經濟正穩步前行。多家外國媒體和機構對此予以積極評價,認為中國經濟加快復甦展現了其巨大韌性和蓬勃活力,也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注入了重要動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措施強大有效」「中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 「誰都無法祖藍我夏丹」,夏丹王祖藍雲搭檔為湖北經濟復甦帶貨
    4月12日晚上,歐陽夏丹和王祖藍兩個人組成雲搭檔,一起為湖北直播帶貨。兩個人的組合被網友調侃為」誰都無法祖藍我夏丹「。夏丹在直播開始前同網友們交流中說,她的媽媽一聽到說他要為湖北賣貨,便說瘋了瘋了,你這個只會買買買的人怎麼會來賣東西?你賣的東西會有多少人買?
  • 南亞經濟「寒冬」盤踞:區域大國復甦緩慢 下行風險依舊存在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南亞經濟「寒冬」盤踞本報記者 施普皓2020年,南亞新冠肺炎疫情總體嚴峻,包括印度在內的南亞各國經濟發展均遭受嚴重衝擊。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顯示,2020年,南亞地區經濟估計將萎縮6.7%,2021年預計將增長3.3%。由於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加之失業率上升等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南亞地區的經濟仍處於「寒冬」中。區域大國復甦緩慢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是南亞地區三大主要經濟體,同時也是該地區疫情情況最為嚴峻的3個國家。
  • 助力文旅產業復甦 打造湖北黃岡區域經濟增長新引擎
    推介會上,新京報振翅計劃「尋美黃岡」項目正式啟動,中國旅遊集團、中青旅(600138,股吧)遨遊、攜程、去哪兒網、同程等12家大型旅遊機構共同宣讀倡議書,號召上下遊產業加強聯動,助力文旅產業復甦。12家大型旅遊機構呼籲上下遊產業加強聯動,助力文旅產業復甦。資料圖片湖北黃岡地處鄂豫皖贛四省交界,既是革命老區又是歷史文化名城,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67家。
  • 國臺辦:民進黨執迷不悟只會給臺灣經濟帶來更多障礙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石龍洪、劉歡、陳舒)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25日應詢指出,民進黨為謀求政治私利,幹擾限制兩岸經貿交流合作,號稱要與大陸經濟「脫鉤」。他們蓄意阻撓兩岸服貿協議生效,導致臺胞臺企直接喪失本應享有的發展先機,嚴重損害臺胞臺企發展利益。
  • 「一帶一路」建設助推全球經濟疫後復甦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中國倡導共建「一帶一路」,以多邊主義為根基,從平等的國家關係出發,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追求互利共贏,為新型經濟全球化鋪路。特別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眾多行業停擺、國際合作遇阻的形勢下,「一帶一路」建設為促進全球經濟復甦、盤活地區經濟循環提供了重要平臺和渠道,為構建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全球化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