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岸雲沙
圖:來自網絡
最近幫人勸架,令我對夫妻之道有了更新的一層認識。
其實夫妻之間吵架,最不能勸,越勸越上勁,各有各的理,而且因為被人勸說的過程,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立場,反而使矛盾更加激化,最終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另一方面,被勸的人,在情緒激烈時,難免會暴露出自己最固執最不堪的一面,說些過頭的話在所難免,大約他心裡那點子自私的想法,都會被勸架的人所洞析,過後一定會後悔,人設坍塌,得不償失。
勸架的人更加不值,出了力,落不了好。因為無論你說得對或者錯,都不能真正進入被勸的人心裡,每個人都有自己處事的立場,所以勸架的人或有偏頗,也會出些餿主意,過後兩個人好了,你說的話都會成為別人心裡的釘子,最後可能就會落個裡外不是人。
所以我以為,家庭矛盾最好是內部解決,解決不了,還有法院,大不了離婚,沒必要勞民傷財,興師動眾。畢竟時代不同了,人心不古,這是個人力量無法調和的矛盾。
這令我想起以前農村吵架的事。日子窮,孩子多,難免事兒多。所以吵架是常有的事。
地邊子的事,找隊裡解決,家務瑣事,尤其是兩口子吵架,找家裡長輩解決。沒有誰會為了一句話,動不動就離婚,當然離婚的話也會說,鬧過之後,可能就忘了,日子還會繼續過下去。沒人會在意面子不面子,誰家勺頭不碰鍋沿呢。
有道是:無力者不拉架,無勢者不勸架。可見這拉架勸架的人也是需要有一定實力的。
每個家族裡應該都有一個有威望的長輩,又特別會講道理會勸架,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一個大家庭的和諧。我們家族裡管事的是我們的大爺爺。他是我老四爺爺的兒子,個子大,脾氣也大,留著山羊鬍子,長鬚飄飄,神態嚴肅,說話邏輯性強,能服人。家族裡的小孩們都怕他。
他勸架的方式是各打五十大板,不管誰的對錯,上來先訓一頓,把對方訓的蒙蒙的,不知不覺就會被引導成犯錯的是自己了,然後他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連哄加勸,讓一場風波片刻化為烏有,說起來這也算是一門技術話了。雖然他不識字,沒文化,可是懂大道理,又善於察言觀色,摸清對方心理。大爺爺是個懂心理學的人。
我們家大嫂子與大哥年輕時候常常吵架,打架從來不留餘力,大嫂子上過吊,也曾離家出走過,大嫂子厲害是厲害,有一個優點,服勸。勸架的人都不喜歡那種無理取鬧,又不聽勸的人。不論理的人,沒法講道理。
上周回家,與大嫂與大哥一起吃飯,驚覺歲月的無情,仿佛一轉眼,他們就老了。大哥大嫂年近古稀,老夫妻兩個人在家,相濡以沫,再也找不到當初要死要活的感覺。歲月無情也有情,讓一個霸道厲害的人變得越來越柔軟,也讓兩個喜歡製造矛盾一輩子掰掰叉叉的人,終於學會了如何相處。幫人勸架的大爺爺卻早已作了古。
其實以前不吵架的夫妻不多。主要還是太窮了,人窮是非多,貧賤夫妻百事哀。就連婚戀專家都說,哪怕是再恩愛的夫妻,這一輩子,也會有三百多次想離婚的念頭,有好多次想要掐死對方的想法。
可見夫妻之間的相處,並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因為你要包容對方的錯誤,缺點,還要認同他的觀點,你就得站在他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如果總認為自己是對的,那就永遠沒有調和的機會。
聰明的人都是服勸的人,首先是自己勸自己,其次是聽別人的勸,吃飽飯。
沒有誰一定就是對的,或者錯的,立場不同而已。不如拉出去,各打五十大板,肉疼了,就不會計較那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