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一碗麵的故事

2021-01-17 小斌的美食

故事要從我讀小學的時候說起,九五年的打工潮促使一大批進城務工的人奔波在全國各地,當時只有7歲的我也隨父母四處奔走。有幸的是我的父母選擇了蘇州這座美麗而又富饒的城市。所以理所當然的我也就在蘇州讀書了。住的地方是在滸墅關,京杭大運河的旁邊,這是一個能深刻反映蘇州魚米之鄉這個事實的地方,天藍水綠,魚米富饒。我童年的回憶幾乎全都留在了這個地方。當時讀書是在蘇州市中心小學,早上7點半到學校,一直到下午的3點半放學,這中間都在學校裡度過。午飯一般都是在學校吃,大部分家長都會給孩子去送飯,我的爸爸媽媽工作不忙了也會給我送飯。工作忙的時候我就自己在學校食堂吃飯,講到食堂那麼接下來是重點啦。我記得當時學校食堂的飯有好幾種:雞腿套餐、骨湯餛鈍、和紅燒排骨麵。雖然前兩個也很好吃,但我認為最好吃的就是紅燒排骨麵了。

紅燒排骨麵:食堂師傅做面用的灶是那種磚砌的大灶,就是現在農村家裡蒸饅頭常用的那種大灶。

面是用新鮮的麵條,細方形的柱狀面。最重要的就是那紅燒排骨了,燉好的一塊塊的排骨在盆中擺著,色澤紅潤,香味撲鼻!到現在想想還讓人直流口水。準備好這些後接下來是煮麵,面煮八分熟,撈出來瀝水抄入提前放好清湯的碗中,再放入焯水的油菜,

最後夾上一塊紅燒大排擺在最上面,再澆上一勺燉紅燒大排的湯,整個步驟一氣呵成,頃刻間一碗紅燒大排面就做好了。現在每次餓的時候都會想起這碗紅燒大排面,口水就會不自覺的流出來,總感覺吃這碗面的時候有幸福的味道。就這樣我和父母在滸墅關住了5年,在這個地方有著我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坐船,第一次爬山,第一次去動物園,第一次騎自行車,第一次踢足球,第一次釣龍蝦,第一次做飯,第一次玩火把房子點了,第一次打架,第一次作弊,第一次學英語滿滿的回憶。之後我回到了山東老家讀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學,中間再也沒有去過蘇州,直到2014年的時候,我又重新去到了蘇州滸墅關當年住的地方,去尋找那段童年回憶,可是,當時我住的地方早已不在了,學校也不在了,替代它們的是高檔小區、大型商場和綜合CBD,再也找不到當年的痕跡了。只留下了那年京杭運河旁邊裝沙船用的碼頭吊車,靜靜的在運河旁邊,只是靜靜的待著。

那時候我才發現當年的一切包括那船那河那吊車都和那碗紅燒排骨麵一樣刻在了我的記憶中,也只有在記憶中能找到。時間過得很快,中間記憶斷斷續續拼湊不齊,但我愛吃麵的習慣不知從什麼時候就這樣養成了,無論什麼時候只要能吃到一碗熱騰騰的面,就感覺很幸福,而那碗紅燒排骨麵則成了我記憶中的味道。

可能每個人心中都存在這樣一個難忘的味道,就像我心中的那碗面一樣;存於記憶中的味道,難忘卻又再也回不去的味道。

相關焦點

  • 一碗牛肉麵的故事
    編輯:付愛玲"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是一碗好牛肉麵的標準。凌晨,馬師傅打算開始熬湯。"這個湯講究的就是肉爛湯鮮,要熬上一夜才能熬出鮮味來。一碗麵好不好首先要看湯頭怎麼樣。"馬師傅說。馬師傅家在蘭州開麵店已經幾十年了,如今他的兒子們也在麵店幫忙,打算繼承家業。熬製湯需要牛肉和牛骨頭再加一塊牛肝,這個肉和骨頭不是隨便選的。熬湯的肉首選犛牛肉,骨頭要選帶脊髓的棒子骨。市場的老闆,看到馬師傅來了熟練的打起了招呼。"馬師傅,你要的東西給您備好了,這牛肉新鮮著呢!是甘南的犛牛!""要知道這甘南的犛牛肉熬起湯才有獨特的鮮味。"馬師傅說。
  • 一碗寓意平安的「長壽麵」,背後的故事是漢武帝,很多人都不知道
    導語:一碗寓意平安的」長壽麵「,背後的故事是漢武帝,很多人都不知道許多食物都有著獨特的寓意,很多人會在生日那天煮一碗「長壽麵」,這意味著平安與長壽。人們為什麼要過生日吃麵條?麵條如何成為中國生日的象徵?許多人都不知道「長壽麵」的起源,今天小編來說一下長壽麵的起源。
  • 守信故事|尋找麥兜:濟南老崔一碗油潑麵的承諾
    原標題:守信故事|尋找麥兜:濟南老崔一碗油潑麵的承諾2016年8月開始,濟南市一個叫麥兜的孩子,陸續跟著爸爸到老崔的麵館吃油潑麵,並在店裡的牆上寫下留言條,「一邊吃麵,一邊想念」,原來麥兜的媽媽去了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父子倆通過一張張紙條表達著思念。店主老崔深受感動,他許諾父子倆,等麥兜媽媽回來,一定要請他全家一起吃一頓油潑麵。
  • 扈學秋散文:人生一碗麵足矣
    也不知道是因為胃口太大,還是碗真的小,這頓面雖然很好,可是記憶中的碗真的很小,就是家庭普通的吃飯的白碗,麵條給的也不多,面吃完了似乎還沒有吃飽。但是第一次吃炸醬麵的滋味,真的驚豔到了我的味蕾和我的胃。其他我大約都忘記了,只記得價格是兩毛錢一碗,是不是同學請我吃的也忘記了。初中的時候,也就到外面喝過這一次麵條,因為別小看一碗麵僅僅兩毛錢,對於當時的我來說也是太奢侈了。
  • 「一碗湯麵」的故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名稱我們叫它做「一碗湯麵」。這個故事是17年前的12月31日,也就是除夕夜,發生在日本札幌街上一家「北海亭」的麵館裡。「老師出的題目是『我的志願』,小淳是以一碗湯麵為題寫的作文,還要當眾讀這篇作文。」「作文是這樣寫的:爸爸車禍了,留下很多債務,為了還債,媽媽從早到晚拚命工作,連我每天早晚認真送報的事,弟弟也全部寫出來了。」「還有,12月31日晚上,我們母子三人共同吃一碗湯麵,非常好吃……三個人只叫一碗湯麵,麵店的伯伯和伯母竟然還向我們道謝,並且祝我們新年快樂!
  • 山東守信人物故事|尋找麥兜 見證一碗油潑麵的承諾(圖)
    今天我們講述的守信人物故事,是一碗油潑麵的承諾。  齊魯晚報 記者 溫濤       因留言許諾言  陝西漢子崔農軒,兩口子從2004年開始在濟南闖蕩,後來在舜玉路南邊的舜玉南區,開了一家米皮店,經營油潑麵、肉夾饃和米皮等陝西風味小吃。  心懷著「做一碗有溫度的面」的樸素想法,老崔的店生意一度紅火。
  • 杭州最出名的一碗麵,故事感人食材講究,上榜中國十大麵條!
    西湖有100多處公園景點,包括三秋桂子、六橋煙柳、九裡雲松、十裡荷花景觀、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評西湖十景」之說,有60多處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20多座博物館。西湖最出名的景點當屬斷橋、雷峰塔和蘇提了;斷橋位於杭州北裡湖和外西湖的分水點上,一端跨著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經建成,宋代稱保佑橋,元代稱段家橋。
  • 一個瘋子和一碗麵條的故事
    兩個真實的故事......瘋子又上瘋勁了,開始追問幾百位顧客,為啥大家都說全穀物麵粉好,我卻賣出去很少呢?大家回答幾乎一樣,現在很多人都不會用麵粉做飯了,再說會做飯的也沒有時間做飯,只有周日有空才能做飯吃上一頓兩頓的,買一袋全穀物麵粉需要半年才能吃完。
  • 一碗好面,當然少不了靚湯的搭配,湯粉面秘訣,開店必備
    一碗好吃的面,麵條的種類好不好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有一碗靚湯搭配,一碗飄溢著香味的湯,就算是最普通的麵條,也能體現出這碗湯麵的鮮美。街巷裡粉麵店隨處可見,真正好吃的卻寥寥無幾,開粉面檔的大部分是夫妻店,幾乎是沒有多少專業技能的創業者,雖然說湯粉面容易做,是人都能會煮。
  • 一碗麵的祝福與傳承——中衛羊肉蒿子面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從古至今就有吃喜面的習俗,逢年過節或是誰家有喜事,主人家都會準備一碗熱氣騰騰的喜面——中衛羊肉蒿子面來招待賓客,寓意長長久久、幸福美滿。中衛羊肉蒿子面是中衛民間特色風味小吃,已流傳了近400年。因其製作工藝獨特、用料考究、清爽可口、餘味悠長,具有健胃清熱功效,還蘊含美好寓意,深得中衛人民的喜愛。
  • 【三秦文學】一碗麵 那是家的味道
    陝西人愛吃麵,最著名的要數陝西的biángbiáng面,其它的如褲帶面、旗花面、油潑麵、蒜蘸面、漿水面、岐山臊子麵、戶縣軟面、乾縣一口香、耀縣鹹湯面、黃陵石腰子棍棍面、陝北的羊肉麵、酸菜排骨麵、香菇面等等,總有一碗適合你的味蕾,陝西人愛吃麵是一種天性,一種傳統,更是一份傳承。
  • 一碗麵,一碗水,一籠水晶餃,輕鬆上手
    今天特意給大家帶來水晶餃的全部製作過程,新手也可以輕鬆上手的,分享人間美味,一碗麵,一碗水,一籠水晶餃。水晶餃培訓,陝西小吃培訓準備食材: 一碗溫溫的水,一碗無公害麵粉,30克的土豆澱粉,少量的白糖,再來點豬油。主要的食材就備齊了。
  • 一碗麵湯救人命|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西塘村的李二虎四十來歲,農閒時好開個四輪車進城賣個青瓜李棗及時令蔬菜,是個腦子靈活,腿腳勤快的農民。去年夏天,李二虎拉一車青菜跑幾百裡遠的省城去賣。
  • 潘長江餐館火了,一碗麵88元,看到實物後卻不由大讚:良心面!
    潘長江餐館火了,一碗麵88元,看到實物後卻不由大讚:良心面!說起潘長江,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他是一位德高望重老戲骨,也是一位老笑星了。筆者最初認識潘長江,還是從電影《舉起手來》開始的。潘老師的餐館可謂是人滿為患,我和朋友們等了半個多小時才排上座位。很快,服務員就給我們拿來了菜單。不過剛一看到菜單,我一下子就懵逼了。原來一碗麵,標價竟是88元!要知道,平常咱們去餐館吃飯,一碗肉絲麵也就8元左右,就算是牛肉麵,最多也就16元,潘長江的餐館,憑什麼賣88元的面?
  • 世界美食之都徵文|一碗麵,一個人——記銀都大酒店周明祥先生
    頃刻之間,全身暖和起來,額頭還微微滲出汗珠……大酒店分設小廚房做小吃,並不多見;這裡的小吃就是一碗麵條,如此兢兢業業地對待一碗麵條,在大酒樓中,更是少之又少。我把所有的疑問拋給了董事長周明祥先生,他笑而不答。
  • 80後青海「拉麵王子」的一碗「致富面」
    80後青海「拉麵王子」的一碗「致富面」 2019-01-23 19:04:3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 電影《一碗陽春麵》故事,保留勵志主線,原創劇情像《茶館》
    《一碗陽春麵》,一篇當年讀起來有些奇怪的課文,因為那是發生在日本的故事。故事並不複雜,母親和兩個兒子一家三口十幾年間四次在大年夜到北海亭麵館吃麵,從三個人吃一碗麵到兩碗面再到三碗面,人生在歲月中悄然發生著變化,這個變化裡充滿了溫情、勵志和人性。這篇課文給筆者留下了三個深刻印象:苦難是一種歷練,弟弟不是太好演,陽春麵到底好不好吃?本文聊聊《一碗陽春麵》。
  • 溫州麵館,來一碗清水鹹菜面,請笑納
    在以前,麵館裝潢簡陋,但是一碗清水面放些鹹菜就足以讓人解決溫飽問題了。麵館門口擺放著爐頭,上面放著一口隔開的大鍋,熱水不停地滾著,另一個鍋裡放著高湯,旁邊放了些調味品和蝦皮等,高壓鍋依次裝著叫好的排骨澆頭和牛肉澆頭,還會有個木架子,放了燙好的粉幹分成了一份一份和新鮮麵條也羅成了一團團,最下面則是清洗好的香菇菜和綠豆芽,店口就是廚房,也是門面,裡面擺放著幾張桌子凳子,這樣就組成了一個簡單的麵館,也是溫州麵館最初的特點。
  • 餓時一碗家常面,好吃勝過肥雞母!
    好吃不過家常面,秘制拌麵醬才是面好吃的秘訣! 忙碌的時間,也要吃上溫暖的食物,好吃不過一碗家常面。 下一碗麵,配上一點最愛的豌豆苗,喜歡雞蛋的小夥伴,配上一個雞蛋,根據口味麵條可以適當調一點生抽、醋、鹽,加兩勺秘制的香菇牛肉拌麵醬,來點香菜、蔥花,最爽也不過最餓的時候來一碗家常拌麵了
  • 世界美食之都徵文|一碗煮了300年的魚湯麵
    該店的掌門人,從我記世起,就是「四爺」。中華園的大肉包子、黃芽菜炒豬肝、紅燒河豚、奶包子蟹等都一個不拉地烙在了我少年的記憶裡。這裡的美食,最拿魂的,還是「四爺」親自掌勺的一碗魚湯麵。四爺姓徐,排行老四,熟悉的人們尊稱「四爺」。家在古鎮的西頭,豎挨著大會堂東隔壁,有個不小的院子。老爺子在世時,我沒少去,其精湛的廚藝,得益於祖上的薰陶。